濟群法師:三寶是生命的歸宿——在皈依法會上的開示

三寶生命歸宿

——在皈依法會上的開示

濟群法師

  善男子,善女人
   諦聽!
   皈依,是我們人生的重大事情。在無盡的輪迴中,我們之所以流轉生死,我們之所以沉淪,不得解脫,就是因為,我們找不到生命方向,我們找不到解脫痛苦解脫輪迴的究竟的方法。我們看不到生命方向,一直在不斷地起煩惱,不斷地造業,而這又使得我們在輪迴中沉淪。
   皈依,就是尋找生命的依賴和歸宿
   我們深刻地意識到,世間上的財富、地位、感情家庭兒女,所有的這一切,對我的人生,只是具有暫時的意義,而沒有永久的意義我們現在執著這一切,我們現在所追求的這一切,都經不起死亡的檢驗。當死亡現前的時候,所有的這一切都不上忙。我們需要尋找一種究竟的歸宿和依賴。
   我們選擇了三寶,作為我生命歸宿,作為我生命的依賴。
   我們信仰佛法,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皈依對象;我們為什麼要選擇皈依
   我們皈依對象就是三寶:佛、法、僧。從今以後我們確定,佛法三寶是我們生命歸宿和依賴。
   我們為什麼要皈依佛呢?佛陀生命人格都達到圓滿的人佛陀生命品質是由大智慧、大慈悲組成的。有了大智慧就能通達宇宙人生真實佛陀已經解脫了一切生命的迷惑,已經解脫了一切煩惱,足以作為我們的依賴,足以作為我生命的楷模。有了大慈悲就能夠幫助眾生解除輪迴痛苦為我們宣示解脫之道佛陀具有大慈悲品質對我們一切眾生都能生起無限慈悲的心。所以,我們需要佛陀為我們依賴的對象
   法,是方法,就是成就這種高尚品質方法。法,是佛陀為我眾生開示解脫方法。對法的學習,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了悟宇宙人生真相,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解除人生痛苦煩惱。法,是人生大智慧
   為什麼我們的生命中充滿著煩惱?因為我們的生命中充滿著迷惑。這種煩惱和迷惑,就是製造我們生命痛苦的根源。我們通過修習佛法,可以徹底解除生命中的煩惱和迷惑。
   我們學佛的最終的目標,就是要成佛。我們學佛,不只是把佛陀為我們求保佑的對象。其實真正的學佛,就是要向佛學習。佛陀菩提樹悟道了,看到我們每一個眾生都有佛性,我們每一個眾生生命內在,都有成佛高尚的潛質。我們學佛過程,就是通過對佛法的修學,開發我們生命在這成佛品質
   我們一旦具備了佛的這種品質之後,我們就開始有能力真正地解除我們生命的迷惑和煩惱。最終,我們也能成佛,我們也能夠和佛菩薩一樣,得大自在,再也不會有痛苦,同時我們還有能力去幫助無量無邊的眾生
   皈依僧,以整個僧團作為學佛對象,主要是以賢聖僧品質為我皈依對象那就智慧解脫
   我們在學佛過程中,需要親近知識。如果我們不親近知識的話,雖然皈依三寶了,還是不得要領。比如,有些人皈依了之後,並不知道如何真正地走向解脫道。皈依了之後,我們一定要親近知識,依法得解脫
   皈依三寶代表著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選擇。要通過這種隆重的儀式,來幫助我們完成生命中最莊嚴的宣誓。
   我們深信:只有佛法三寶,才能幫助我們了悟生命真相;只有佛法三寶,才能引導我們究竟地解決生命痛苦。這樣的認知,是我們選擇三寶作為皈依對象的一個必要的前提。如果沒有這樣的一種認知,我們雖然皈依三寶了,還是不能得到皈依體。
   皈依,是幫助我們完成這種生命的宣誓,重大的宣誓。這種宣誓,一定要建立在我認知基礎上,一定要發自內心。只有這樣,在我們的內心中,才有可能種下皈依菩提種子,我們才能獲得皈依體。而這個皈依體,就是我們今後走向解脫道、走向菩提道的重要基礎
   我們在皈依的時候,一定要明確皈依意義皈依對我們的生命所蘊涵的巨大的意義。我們對皈依意義有一分認識,佛法對我們的生命就會產生一分作用。我們對皈依的重要性有十分的認識,佛法對我們的生命就會產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我們對皈依意義沒有認識,我們雖然跪在這皈依了,皈依過了也就過了佛法在我們的內心有多少影響。我們很多人皈依過了,可是我們的生活觀念生活方式,一點都沒有改變。這種皈依,其實和沒有皈依是一樣的。
   皈依了之後,最關鍵的是我們還要修學佛法。通過修學佛法,建立正確的人觀念,開始通過佛法觀念來改造我們的人生。
   真正對皈依生起極大的信心,我們的生命將會從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中走出來,開始以三寶為中心。我們只有以三寶為中心,才有可能從過去的不良串習中走出來,真正地走上解脫道,真正地走上菩提道。
   所以,對皈依意義的認識,確實非常重要。
   皈依了以後,作為在家居士來說,相應的就是要受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不殺生,所有的有生命的,我們都不能殺害。但是,作為在家居士來說,如果沒有條件吃素,三凈肉還是可以吃的。什麼叫三凈肉呢?就是不見為我殺、不聞為我殺、不疑為我殺。這個肉不是專門為你殺的,你就可以吃;如果是專門為你殺的,你就不可以吃。
   不偷盜,又叫不與取。凡是別人沒有給你東西,你都不可以把它私自占為己有。
   不邪淫,除了合法的男女性關係以外的性關係都不可以有。
   不妄語,不欺騙別人,不用傷害的心去欺騙別人。
   不飲酒,就是不喝酒。
   這五條戒,在現在的這個社會很多人因為已經養成不良習慣了,要做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今天,可能有一部分居士發心要受五戒,還有不少居士沒有做好受五戒的准備。
   在受戒的時候,我們講到殺生、不偷盜……如果你不想受,那麼你就不要回答。你想想,五條你能夠做到哪一條,你可以先受哪一條。其他的你要是做不到的話,可以先不要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