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注
1、佛告須菩提佛對須菩提說2、於意雲何⊙汝看這話怎麼講3、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我往昔在然燈古佛道場中4、於法有所得否⊙吾在古佛道場中、得到那些法門耶5、弗也⊙菩提答、沒得到什麼妙法6、世尊⊙佛耶我知道矣7、如來在然燈佛所⊙彼時如來在然燈古佛道場中8、於法實無所得⊙然燈古佛道場中、古佛所演妙法、彼時如來所聞之法。無相無住、如長河水、過而不息、所以無得法相。故雲、於法實無所得
解
如來未作佛時。依然燈為師。如來因師開導。於今方作如來。但不存在所得之心、與所得之相耳
事理融洽義
佛告菩提者、寄託菩提名義也。其時普告我等諸有情也。閱讀人當開佛眼。在在處處、當見佛告我菩提。於意雲何者、真心問我本性、意雲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者、是佛以身作則、教授閱讀人。問於法有所得否者。問菩提言、彼時之法、佛有得耶。其實問、閱讀人、而以菩提、作代表相也。弗也者、菩提推己、及人也。佛說者、如慧日當空、普照一切。不可說照彼、非照我也。彼今亦復如是也。菩提稱世尊者、真我無妄、亦無邪也。如來在然燈佛所者、菩提指我等、在曠劫之時。真我於法、實無所得之相。實無所得者、本來佛我眾生、故有無量真法。何需真法之中、復加塵法兒。當知如來與菩提一步一個腳印兒。指示我等、進修必要之法門。這樣深恩厚德、倘能悟透、必當掉淚。菩提已將、初二三果、進修必要之法、付囑我等。又復將自證、道性之方法、荷盤托出。以及如來、反覆丁寧、成佛之標准。普示於今後、使九類眾生、無失迷於中途。這樣榜樣、學佛兒、當一肩荷擔。弗可辜負如來與菩提、深恩厚德、學者。當作無相觀
須菩提⊙於意雲何⊙菩薩庄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嚴佛土者⊙即非庄嚴⊙是名庄嚴⊙ 不作否、不作弗、 土作度聲讀、 度者、度盡眾生相
1、 須菩提⊙見前2、於意雲何⊙見前3、菩薩庄嚴佛土否⊙佛問菩提說菩薩庄嚴清凈佛土耶4、弗也⊙菩提答不可5、世尊⊙菩提解答預詞6、何以故⊙自問自釋義7、庄嚴佛土者⊙真心無妄、本性無邪也8、即非庄嚴⊙真心本性、無邊無形亦無相。不可用諸相而庄嚴、故名即非庄嚴9、是名庄嚴⊙真心本性周遍法界、不可言有、不可言無。故有心而無形、有性而無像。故名為是名庄嚴
解
菩薩庄嚴佛土否。菩薩者、原文菩提薩埵。略稱為菩薩。翻中文為覺有情。即是知有情、即有生。有生必有滅。滅者終也、是故菩薩、能發心斷有情。斷有情者、由覺而能斷也。所謂菩薩者、指中地菩薩也。而非無地與初地也。中地者、如初果至三果也。庄嚴佛土否。菩薩能斷有情者、其名為庄嚴佛土也。斷有情者、真心無欲本性無望也。真心無欲則庄嚴竟。本心無望即佛土成。否者。真心本性本來庄嚴。本覺慧命、故有清凈。佛土者、清凈心也。心本清凈、招受客塵而污染。倘無客塵、本來覺地、大放光明。覺地者、清凈佛土也。所以無需外相、而來庄嚴。本地風光、清凈而無窮。故名為否也。其二。庄嚴佛土者、心無四相、性本大慈也。即無相之心、普施而無竭也。即非庄嚴、是名庄嚴者。大慈無我、大舍無相也。無一切執、遍一切處。處處無有、不清凈之處。雖然如是、其心性中、亦無庄嚴之相。菩薩真心融融、本性湛湛。周遍法界、而不可用言詞能表達。亦不可以形容作客觀。是故名為、即非庄嚴、是名庄嚴。而非世間用財物來布施、作莊嚴之相。必報於九類相中矣
偈雲
若問本性是什麼 春夏秋冬在其中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注 含理義
1、是故須菩提所以須菩提、與持經人應該領會、應該承擔2、諸菩薩、摩訶薩⊙一切菩薩、與諸大菩薩、以及持經人、應該修而證之3、應如是、生清凈心⊙持經人、應該如是修、如是證、如是常生清凈心、無生染住心4、不應住色生心⊙持經人不應該見色生厭惡心、生欲愛心、生見取心、生分別心5、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持經人不應該見聲香味觸法、生憎愛心、生樂趣心、生一切住心6、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持經人應該、無住色聲香味觸法心。應生清凈心、生無為無住心、在無為無住心中、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持經人、而非持、閱讀誦念者。而是持經中玄義、剎那剎那、不失其道性也
解
如來付囑須菩提。言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者。是如來借題而發輝。其實付囑讀者之言也。是世尊、將自修自證至要之道義、付囑於閱讀人。閱讀人、應如是信、如是解、應如是生清凈心也。何為生清凈心者。心不住色界、心不住、聲香味觸意識界。為生清凈心。應無所住者、見色不留戀色界、亦不污辱色界。聲香味觸與意識、亦復如是。而生其心者、剎那剎那、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見色聲香味觸意識時。其心無染亦無住、是名為而生其心。應無所住者、六根無住六塵也。而生其心者、生無上正等正覺心也2、應無所住、無住情慾識別心。而生其心、生大慈無我心3、應無所住、於見聞思覺中、無住四相五蘊心。而生其心、於見聞思覺中、常生無邪無苟心4、應無所住、若見色聲香味觸法時、應生無住無染心。而生其心、若見色聲香味觸法時、應生無相心。於無相心中、見色聲香味觸法之中、無有不清凈之處。所謂。心妄三世妄、心凈十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