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說勝義分第三十四
爾時世尊告富樓那及諸會中漏盡無學諸阿羅漢。如來今日普為此會宣勝義中真勝義性。令汝會中定性聲聞,及諸一切未得二空,迴向上乘阿羅漢等,皆獲一乘寂滅場地,真阿練若,正修行處。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富樓那等,欽佛法音,默然承聽。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凈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分義】為審除細惑故,世尊宣說勝義。勝義者,一真法界實相義。實相無相,而無不相。如來常說,多為菩薩演其實義。此段經文,為最難理會。今分句釋述: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性覺、本覺,同指如來藏心之體。而今性本異稱,各有詮表。性表一真理體,未涉事用。本表天然本具,不論修為。妙則寂,明則照,妙明,即寂而照;明妙,則照而寂。性覺本覺互影顯融,明字雖似用,亦本體照用,非涉事用。如來舉此句於無明萬法之先,正當空劫以前一段真理。惟有寂照互融,豈有事功?此句所示:一顯無明萬法離此性體無依。二顯寂照本具,不假妄明。
「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此佛詰審富樓那,攝上性覺句而來,故此首句覺字,即性覺之覺,明字即妙明之明,然不取妙字而獨用明字者,以明有真妄二明,正以雙舉審問,欲令滿慈自決取捨。審問意:為是性覺本明,單稱為覺?還是覺本不明,須加明於覺上,而雙稱明覺?此單稱為覺,不假妄明,是為真覺。雙稱明覺,覺上加明,頭上按頭,而務假妄明,是為妄覺。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富樓那答言:若覺上不加明,名為覺者,則此覺無所明。一切眾生無始以來,未能悟知性覺本具妙明之理,反而認為性覺本自不明,須加明於覺上,性覺方明。這正是眾生無始根本無明。滿慈也被此無始根本無明所迷。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佛牒責滿慈答意:若此覺無所明,則無覺上加明。因為有所緣即非本覺,無所緣即非有明。有無所緣,覺明二義全失,則全體無明。無明昏昧,又不是本覺湛明之性。本覺性體,離緣絕待,無能所故。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佛言:本性之覺,必本具妙明,你無故妄加明於覺上,由是遂成根本無明。一切妄法皆依此根本無明而發生。故知明覺二字,便是妄生世界、眾生、業果之根源。
「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性覺本具妙明,斷絕是非能所心念。今起覺非所明之念,而相對所起之念,即覺是所明。是非所明,皆屬無明。以覺為所,妄明為能,起最初一念妄動,是則名為一念無明。故曰覺非所明。即此覺字,是為證自證分。因此一念無明,迷覆絕對真心,遂成對待之所相(虛空相)。故曰因明立所,此則以妄明為能,虛空為所,遂成自證分。此即三細惑之業相。然此所相既已妄立,是則對待形成,由是將本然寂照妙明之智光轉為能見之妄見。故曰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此則以妄立自證分為所,妄能為見分。此即三細惑之轉相。無同異中,熾然成異者,此即三細惑之現相,賴耶相分。謂一真法界常住真心,本無同異之相。以一念妄動故,則真如隨緣而有生滅諸相。因不覺故,遂成阿賴耶識。全真起妄,世界眾生種種差別,炳然現於藏識之中。
「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此段總出妄相,謂無明妄見為能異,世界差別為所異,因異立同為虛空。所謂迷妄有虛空,因空立世界。因世界種種差別之異,而立虛空為同,以虛空恆一不變故。又以虛空靜而世界動,由動靜發明,因此復立一法,即無同無異乃眾生。因眾生有色相不同虛空,有知覺不同世界故。此則迷中從三細惑現相,而有虛空、世界、眾生之異相。所謂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皆是一念圓具故。
「如是擾亂」至「真有為法」等者,則以緣現相之境界而生長六粗惑相。六粗者,一智相,謂於現識所現之境界,不知是自識所現之幻影,妄生智慧而分別諸法,是具生起之法執。二相續相,謂依前智相之分別,而於愛境生樂境,於不愛境生苦受等種種迷妄續起不斷,是分別起之法執。三執取相,謂於前之苦樂等境,不了為虛妄不實,深生取著之念,是具生起之煩惱。四計名字相,謂依前之轉倒計量分別假名言說之相,而生種種煩惱,是分別起之煩惱。五起業相,謂妄分別假名,依妄惑而起善惡諸業。六業系苦相,謂系於善惡之業,而感生死之苦果。此六粗惑,前四相為惑因,第五相為緣,第六相為苦果。經言:如是擾亂,相待生勞,是為智相。勞久發塵,是為相續相。自相渾濁,是為執取相及計名字相。由是引起塵勞煩惱,是為起業相及業系苦相。最後總結六粗妄相,皆因一念無明妄動故,於本然清凈界中,虛妄生起山河大地諸有為遷流之相。所謂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乃眾生知見耶。因動異而有世界,三世遷流為世,十方隔別為界。虛空唯不動常一為靜為同。眾生以有心性,非如世界之異,以有色相,非如虛空之同。當知所謂一念無明以至六粗惑境相,皆因妄動分別能所緣心而生萬有。行人若於真妄分明之後,一念頓絕能所緣心,即可把定萬有,坐還清凈本然。所謂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勝義中真勝義性】如來常依二諦說法。一世俗諦,即小乘人天因果;二勝義諦,即前文之陰入處界皆如來藏妙真如性。今之勝義中真勝義性者,即一真法界中道實相義。
【未得二空】謂但證人空,未證法空,然肯回心向大,故亦非前定性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