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法師:僧寶佛使者

僧寶佛使者

正如法師法語

01、僧,指僧眾、僧團,三人以上為僧,舊譯四人以上。又一個僧人也稱為僧。
02、僧,全稱僧伽,意為和合,具足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合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六和。
03、佛教徒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等出家五眾,組成僧團,出家五眾都可稱為僧。受比丘戒,成為比丘比丘尼,可稱為僧寶。美國移民局視受比丘戒的僧人正式僧人
04、僧寶佛使者,是住持佛法者。
05、佛法三寶佛教的根本,禮敬供養三寶,能獲無量功德
06、僧有菩薩僧、聲聞僧、凡夫僧。菩薩僧、聲聞僧就是聖賢僧。聖賢僧也很多,但是,你遇上了也未必相識。何必分別執著平等對待,功德無量。
07、僧為人天師表,堪受人天供養
08、僧傳布佛法,為佛教的代言人。僧住持佛法,是佛教象徵
09、佛在世時,佛教以佛為皈依中心;佛滅度後,佛教以僧團為皈依中心。
10、佛是佛教的創立者,法是佛教思想,僧是佛教的守護者與傳播者。佛滅度後,供養三寶對象,實質上是供養僧寶。
11、僧必須依法生活,傳播正法,但若違犯禁戒,雖然不對,但信眾依然要恭敬供養這是基於「依法不依人」的原則,也是基於佛教倫理的要求。
12、僧人修為信眾楷模,僧人傳授正法為續佛命。如果僧人犯過失,雖然不應該,但在「依法不依人」的原則下,佛教認為「僧人過失」這是他個人的因果事,重要的是要看知見是否正確他是否傳播正法?如果知見正確、傳授正法,那麼應該受到恭敬供養,所傳正法應受接納。好比父母,雖有不對,仍是我們尊敬父母
13、人人都供養聖賢僧,供養聖賢僧當然好,但問題是:你想供養時,當下沒有聖賢僧,只有凡夫僧。你不供養,則錯過供養因緣。以分別心供養功德也大打折扣。而且佛經說到供養聖賢僧與供養凡夫僧相等,同等不可思議功德。更要明白,今天他是凡夫僧,將來他就聖賢僧,甚至是佛聖。
14、在末法時代聖賢僧可遇不可求,供僧的對象自然也就是供養凡夫僧的比丘比丘尼眾。
15、信眾對於僧寶的信仰,在佛陀時代信仰的中心,現在泰國緬甸、寮國等南傳佛教,以及密教中都還保留這種傳統
16、在印度,稱世俗博士為「烏邪」,傳到於田國譯為「和闍」,傳到中國則譯成「和尚」。現在,許多人解釋「和尚」的含義是「以和為尚」或「和中最上」,這是從僧義和合、六和為僧這里而來和尚本義,是博士教授、親教師的意思。和尚本義也就是知識分子
17、在佛教律制中,初出家沙彌戒,稱做沙彌;女的稱沙彌尼。年滿二十受了比丘戒,稱做比丘;女的稱比丘尼比丘比丘五年後,比丘尼需受比丘六年後,通曉戒律,可以為出家同道之師,稱做阿闍梨耶,義為軌范師,受人依止,教人習誦。比丘比丘戒十年之後,比丘尼需受比丘十二年後,可做親教師,剃度出家弟子。受比丘二十年之後,稱做上座。受比丘戒五十年以上,稱做耆宿長老
18、有十三重難者不得出家,有十六輕遮者不得出家,七歲以下小孩不知好惡不應出家,七十歲以上老人不堪勞苦不許出家,未滿二十思想尚未成熟不得受戒,六十歲以上不堪重任不得受戒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