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慧法師:三時繫念法事開示

三時繫念法事開示

台灣寶島慈光寺體慧長老開示

第一時開示

一句阿彌陀佛能超兩種生死痛苦:1、分段生死是指眾生,2、變異生死,指菩薩。這與禪宗的直指成佛一樣,只不過方法不一樣,我們是只要你念佛就能成佛法門,虛雲老和尚說:「念佛時就成佛時。」因為念佛是超越了分段生死和變異生死也就成佛了。是成佛的開始。因為這一句阿彌陀佛壓住、降伏所有的妄念雜念凡夫之情要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我們一念迴光返照老實念佛極樂世界馬上就能到。為什麼?因為只要你一念迴光返照老實念佛,你的所有妄念都消失掉了,就與阿彌陀佛相應了,極樂世界自然就現前了。究竟處不居心外。極樂世界不在心外,不離這一念心。「十法界為一心,如來藏心所現。」

藥師琉璃如來本願經》:「眾生如何制止貪慾?」就是布施布施能斷除我們貪心,制止我們的貪念。能夠布施才能得到真正的福報財富。所以我們不要貪反而要多布施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助人為快樂之本。」「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要我們用正當手段,才能得到真正的財富。有了財富之後我們還要學會幫助窮苦、痛苦的人多做布施,為國家社會貢獻。像袁了凡一樣—『日行一善』。了凡先生通過行善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所以因果絲毫不爽。了解因果的人就會多做善事。善得善報,惡得惡報。人為什麼會有貪心?沒有慈悲心智慧善良世間痛苦不完。但都是因為貪引起的,有貪就有瞋,有瞋就有痴。能夠放下貪、瞋、痴當下自在,當下解脫。現在眾生只因忘記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就開始貪嗔痴,只有大家都不貪心了,大家就都是阿彌陀佛了,因為阿彌陀佛就不再貪瞋痴。所以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最真實的,因為他可以制止我們的貪心讓我們轉凡成聖,轉生死涅槃,轉煩惱菩提,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念起來,一切的痛苦從此都消失了。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能滅諸有苦,真實不虛,這一句阿彌陀佛能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佛、眾生有什麼差別。就是迷、悟。眾生迷在顛倒、妄想上,認為七情六慾、五欲六塵都是真實的。佛為什麼能成佛?因為佛悟道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所以,佛知道一切都虛妄不實的。哪有真實的!六祖慧能大師:「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切都是假的,眾生看到了相就執著,迷惑在相上。永嘉大師:「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所以,一切都取決於我們這一念心,一念心悟了就是佛,一念心迷惑了還是眾生六道輪迴。佛為什麼能覺悟。因為佛深深了解到原來六道如夢。「大夢誰先覺?大夢佛先覺。」眾生為何一直是眾生?分別、是非、津津計較。心經叫我們遠離顛倒夢想,才能究竟涅槃。所以無論哪個宗派都是叫我們要遠離這些顛倒的夢想才能夠究竟的成佛。其實佛、眾生就是一體兩面的。要知道阿彌陀佛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凈土即此方,此方即凈土一切都不開你的一念心,還不是迷和悟而分別出來的嗎?不迷了此方即是極樂世界,哪裡還有什麼你、我。

在這個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作好事都很難。「好事多磨。」所以不要總想在這世間,要厭離這娑婆世界求生極樂才是光明大道。印光大師說:「不求極樂,想在世間快樂,哪裡有真正的快樂。」現在眾生剛強難度。求生極樂是最理智、最智慧的選擇。再來世只會越來越痛苦。因為這個世間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了。只要到極樂世界才是真正的快樂!再來世只會有更多的痛苦煩惱

第二時開示

現在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阿彌陀佛都會嫌你晚、慢。我們的教主你現在才來就會感嘆的對你說:「你怎麼現在才來,我在這裡已經等你好久了。」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劫了,不是百年、千年、萬年,而是好久好久了。所以我們現在求生極樂已經算是晚的了。但是為什麼現在還有人不求生極樂呢?祖師說:因為眾生世間一切沒看破、放下。對世間有很多的貪玩,認為世間有很多值得我們去遊玩、貪愛的。生從何來,死從何去,這是一件大事。我們生從哪裡來我們沒必要去管他,無論是地獄惡鬼畜生天人都已經不重更要了。現在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我們死了會去哪裡?當今求生極樂才是最重要的。眾生迷糊不了解,但是我們今天能夠來到這裡就代表已經有所了解了。讓我們找到回家的路,極樂世界才是我們真正的家。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家長,是我們的依靠。念佛就是要靠阿彌陀佛力量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我們臨命終時一念清凈求生極樂阿彌陀佛就會清凈大海菩薩手持金剛台來迎接我們。那時我們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眾生為何念佛不求極樂?因為對於世間有很多的留戀,看不破、放不下。從歷史角度來看,每個朝代都在經歷無常、苦空無我、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印光大師讓我要把死、無常放在床頭,睡覺前想一下這一覺起來還會明天嗎?人命無常呀。有時忽然聽到哪個人走了。所以印光大師告訴我要有死、無常觀念才能夠老實實的把這句佛號念好。假如我們知道了今天是最後一天,明天就要離開,我想大家都會趕快來念佛,求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所以我們現在用功好好念佛,在無常來時我們死了要去哪裡都不知道。祖師:「在這輪迴路上走是很危險的。」誰能保證來生來世還會做人呢。如果我們造的惡業深,業力牽引我們怎麼還能自己做得了主呢?印光大師:「不去極樂世界,像來世來這世間比去極樂世界還難。」為什麼?極樂世界要我們有信、願就能夠去,如果我們求來世業力牽引不能來投胎,甚至墮入三惡道。造的惡業多哪裡有辦法來投胎做人。戒律有講,如果想要來世做人,最起碼要把五戒守好,守的清凈才有辦法人天果報。芸芸眾生有幾個能把五戒守好?現在世間花花綠綠的太多,誰有辦法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多呀。所以能守好五戒的少之又少。佛陀有一天抓了一把沙問阿難:「阿難阿難你說是我手裡的沙多,還是大地的土多?」阿難:「當然是大地的土多,您手裡沙只有那麼一點點。」佛鄭重的對阿難說:「芸芸眾生界得到人身就如我手裡的沙一樣少,失去人身的卻如大地的土一樣多。」所以我們唯一的生路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今生得到人生聽聞佛法,能遇到阿彌陀佛就要快快求生極樂。我們還是要聽祖師的話:老實念佛,莫換題目,求生極樂吧。道心提不起來,就要常常觀世間苦空無常無我。要知道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人生一失,萬劫難復。

心、佛、眾生本來毫無差別的。但眾生只因認錯了心,認妄為本,在順、逆境上起種種的煩惱執著。無始劫以來,只因一念無明而迷失認妄為真,六道眾生本來具有靈知心,本具真心,佛為什麼能成佛?因為佛悟道了本有的靈知心也就禪宗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我們雖然是六道眾生,但是我們都有一不生不滅的靈知心這顆心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所以,佛陀經常比如我們的真心就像摩尼寶珠一樣雖然落入了污泥當中,但是他還是有他的光芒,只要我把他從污泥當中取出來擦乾凈,他一樣會像以前一樣發光發亮。眾生本心被貪嗔痴、無明所污染,本心失去了光明,但是通過法水的洗滌乾乾凈凈,便自凈其意,斷除無明、貪愛、種種煩惱就會像摩尼寶珠一樣大放光明。所以我們的心雖然在凡夫地但是沒有少過一點光彩。我們的心又像太陽一樣,雖然被烏雲所遮蓋,但是只要烏雲散去,太陽的光亮就會發出大光明。心也是如此。眾生迷惑只認識攀緣心,在順、逆境執著。造善、惡業,流浪生死六道輪迴眾生迷糊認假為真,永嘉大師:「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我們現在都在夢中沒有醒來,所以認為一切都真實存在的,但是如果我們從夢中醒來,還會去做夢中的事嗎?佛、眾生差別就在這一迷、悟上。迷時善惡因果報應是實實在在的,覺後看一切都虛幻的。但是,不要說一切虛幻你就什麼都不怕,認為你已經覺悟了,不怕因果隨心造業,因果建立在夢里,完全覺悟的人不受六道左右,在六道中完全自在才是真正的覺悟菩薩深信因果,斷惡修善,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真正覺的人不會在去造業呀。要知道法性雖空,因果絲毫不爽。萬法雖空,因果不空。想要達到佛的境界就要老老實實的把這句阿彌陀佛念好。把心中的無名、貪、瞋、痴全部甩掉。把心中的污泥全部掃除干凈。十法界不離心。其實佛即是眾生眾生就是佛。為什麼?眾生本來就是佛,只不過迷惑而已。佛因為深信因果,斷惡修善,悟到了這顆知心成佛,所以只要我們悟了這顆知心,我們就是佛。要知道心外無佛、眾生,離開這顆也沒有佛、眾生

眾生因為無知造的惡業猶如大海一樣深,猶如山川一樣重重無盡,所以不發露懺悔以前所造的惡業哪有辦法消除掉,我們要真誠的發露懺悔上品懺悔拜下去七孔流血,可以消五逆十惡重罪。中品懺悔拜下去痛哭流涕可以消四重罪下品懺悔難過一下,消一般的罪業。「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具空,實則名為真懺悔。」念佛這顆心,造業還是這顆心。剎那造業殃墮無間。我們為什麼會造業?「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人之所以會造業,都是因為貪啊。「諸苦盡從貪慾起。不知貪慾起於何,殷望自性彌陀,一念紛馳總是魔。」當我們貪慾生起來的時候,就忘記了自性阿彌陀佛,所以我們要至誠懺悔,求佛、菩薩加被我們消除宿業。後我們還要發菩提的大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上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所謂有信、有願才能到西方,我們到西方成佛才不會造惡業。大徹大悟的人不會造惡業。所以我們從今天起要發大願,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一個發了的人就好比一個人有眼睛,可以見到種種光明念佛的人發願總是你很修持很有功夫,亦成虛設,所以一個念佛發願的人才有辦法極樂世界不去極樂世界還在六道輪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苦呀。所以,念佛更重要的是還要發願求生極樂

一句阿彌陀佛能除八十萬億劫生死重罪。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如病中良藥。就是阿伽陀葯可以解除我們無始劫以來的貪、瞋、痴。所以,常常講:這一句阿彌陀佛能滅諸有苦,真實不虛。這么大力量這么大利益我們為什麼不念。蓮池大師:「罪業深重的念不了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念還是生死凡夫。「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入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清珠就是我們的凈念,濁水就比如我們的雜念妄想心。哪怕我們用一顆心來念佛妄想自然隨念寂靜

今借《三時繫念》殊勝因緣讓我們好好懺悔迴向亡靈往生極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