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精解 拾、顯正覺功德 第七願、天耳智通願

第七願、天耳智通願

我得佛,國中人天,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頌曰

安樂報土諸聖眾 皆得無漏天耳通

大小十方諸音聲 同時同聽皆受持

一、列諸願名

此願諸師所立之願名有四:令天耳洞聽願〔義寂〕天耳遠聞諸佛法音願〔良源〕天耳智通願〔法然、慧雲、性海、月珠、深厲、觀徹、道隱〕令得天耳願〔靜照〕。今從法然上人,採用「天耳智通願」之名

二、願成就

成就

三、同部異譯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唐譯〕:

若我成佛,國中有情,不獲天耳,乃至不聞億那由他百千踰繕那外佛說法者,不取正覺

《無量清凈平等覺經》〔漢譯〕:

我作佛時,我國中人民,不悉徹聽者,我不作佛。

《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吳譯〕:

天眼智通願、天耳智通願、神足智通願等三願合說:

使某作佛時,令我洞視徹聽,飛行十倍,勝於諸佛,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大乘無量壽庄嚴經》〔宋譯〕:

闕此願文

四、同類異經

《悲華經》第七願:

清凈天耳,悉聞百千億那由他十方世界現在諸佛說法之聲。

《大悲分陀利經》第七願:

使其中一切眾生,具是天耳,聞億那由他百千住世諸佛所說之法。

五、顯明願意

法藏菩薩何故立發此願?蓋法藏菩薩睹見諸佛剎中,或有國土人天大眾,不得天耳故,雖見形色,不能以天耳聞語,縱生佛世,在會不聞,或聞不能受持,或越國隔疆,不聞不受,況他方世界哉?於三塗受苦之音,六道愁嘆之聲,不聞不知,故無由起悲;於天樂妙音,誦唄梵聲,不聞不知,故無緣隨喜

是故法藏菩薩,愍諸眾生不聞十方諸佛說法不聞六道眾生苦聲,乃自修攝心一境,不著妙聲,回與眾生,而發此願言:「令我國土眾生,得受天耳,上聽諸佛法音,依教奉行;下聞三塗苦聲,增起悲心。」

六、釋疑通妨

問:此方修得天耳,與彼土生得天耳,有何不同?

答:穢土人天所得天耳者,乃有漏,不聞出世解脫之事凈土菩薩所得天耳者,一切凈穢、遠近、粗細、聖凡等聲,悉皆能聞,十方同時共聽,即是同佛之無漏天耳。

七、願文略解

「天耳」者,於深禪定中,能聞十方六道語言,及世間種種音聲,識別不差,故雲天耳。《大乘義章》雲:「一切禪定名天住,依天得耳,故名天耳;就聞無壅,名天耳通。」《會疏》曰:「天耳通者,能聞一切障內障外,苦樂憂喜,語言音聲,無壅也。」

「下至聞」者,此文難釋,一雲:不悉之「不」字可在「聞」上,然在下者,迴文未盡,故唐譯雲:「不獲天耳,乃至不聞億那由他百千踰繕那外佛說法。」或雲:不得之「不」貫至「聞」,此中聞及受持有二,於中以聞為願體,故以聞系得天耳,聞者由得天耳,故「不」字,通「得天耳」及「聞」為誓,意即「不得天耳而下至聞百千諸佛所說者,不取正覺。」雖聞不受持,無聞之功,故雲不悉受持。今以此義為勝。

「不悉受持」者,他方現在諸佛所說,一時能聞,無法不持,故名悉。《大智度論》曰:「聞而奉持為受,久久不失為持。」縱耳根聽法,內心不受持者,無利益故。

八、白話淺釋

如果我法藏成佛時,我凈土中的人天,沒有得到天耳通,下至不能聽聞一佛,乃至百千億無量諸佛說法,不能奉持不失者,我就不取正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