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聞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法師品第十

妙法蓮華經》淺釋—法師品第

主講:法聞法師(北京廣濟寺)  

2010 年5月29日      北京漢唐華夏美術館

請翻到經本第159頁。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欲住佛道    成就自然    常當勤供養    受持法華

其有欲疾得    一切種智慧    受持是經    供養持者

若有受持    妙法華經者    當知佛所使    愍念諸眾生

諸有能受持    妙法華經者    舍於清凈    愍眾故生此

當知如是人    自在所欲生    能於此惡世    廣說無上法

這就這一品的關鍵修行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本經的五種功德就能成就自然智,才能夠快速地得到一切種智。

164頁的第二段。

欲舍諸懈怠    應當聽此經    是經難得聞    信受者亦難

如人渴須水    穿鑿於高原    猶見乾燥土    知去水尚遠

這是鑿井喻,來形容受持法華經》的利益,要堅持修行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你就會得到種種的利益。接下來:

葯王汝當知    如是諸人等    不聞法華    去佛智甚遠

不讀誦、參悟《法華經》很難開佛知見很難達到佛的智慧高度。

若聞是深經    決了聲聞    是諸經之王    聞已諦思惟

當知此人    近於佛智慧

我們有一句話叫作「登堂入室」,經常演說《妙法蓮華經》就是於佛法寶藏,不僅登堂而且入室,作如來的入室弟子,最近弟子。入室弟子在我們現代漢語裡面,就是能夠得師承、師傳。

人說此經    應入如來    著於如來    而坐如來

處聚無所    廣為分別說    慈悲為室    柔和忍辱

諸法空為座    處此為說法    若說此經時    有人惡口罵

加刀杖瓦石    念佛故應忍

這是獲得衣缽真傳的一種境界什麼叫如來室?大慈悲。什麼是得如來衣缽真傳柔和忍辱為衣。登座說法,以什麼為座?以諸法空為座。

我千萬億土    現凈堅固    於無量億劫    眾生說法

若我滅度後    能說此經者    我遣化四眾    比丘比丘

清凈士女    供養法師    引導諸眾生    集之令聽法

佛祖滅度後,如有人能夠堅持修行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此經的話,佛祖遣化四眾護持,很像我們現在狀況,大家互相帶動,借《法華經》之緣,我們聚集在一起,讀誦、參悟、修學。

若人慾加惡    刀杖及瓦石    則遣變化人    為之作衛護

變化人來護法神。

說法之人    獨在空閑處    寂寞無人聲    讀誦此經典

爾時為現    清凈光明    若忘失章句    為說令通利

這點出了獨處凈修的時候,也應該讀誦這部經典,比如閉關或者凈修的時候,怎麼樣才能夠法相應?要讀此經典

若人具是德    或為四眾說    空處讀誦經    皆得見我身

若人在空閑    我遣天龍王    夜叉鬼神    為作聽法眾

是人樂說法    分別無掛礙    諸佛護念故    能令大眾

親近法師    速得菩薩    隨順是師學    得見恆沙佛

 

清閑處讀誦此經,也是利益眾生,不僅自利,自己會身心清凈身心光明,同時也是利他。以清虛為體的眾生夜叉鬼神等,我們讀誦,他們會來聽。為什麼讀誦佛經很重要修行方式呢?這是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他兩利的事。不僅能夠清凈自己身、口、意,三業,得佛智慧,同時通過我們的轉述,我們起到中轉、轉化的作用這部經典作為文字其他的眾生不見得能夠受益,因為他不一定會去翻書、去讀書。文字很有局限,是針對我們的思維意識,是我們人的東西。而我們一旦把經典讀誦出來,經過我們的思維意識,經過語言這就不一樣了,其他以清虛為體的眾生就能夠接受,能夠從中受益,我們讀誦就起到一個轉化的作用。從這點意義上說,我們讀誦經典迴向自己的歷代宗親、一切冤親債主迴向法界的一切有緣眾生,他們確實能夠受益。因為通過讀誦的轉化就能夠接受,讀誦就是把書面上死的知識讀活了,語言是法的玄妙的體現。

這一品為什麼叫法師品」?廣義上「法師」的概念,就指的是讀誦、修行受持、解說乃至書寫此經典的人,稱為「法師」,沒有嚴格的限定。不一定是像我們現在所說法師概念是針對佛的出家眾裡面能夠受持、讀誦、解說,也就是在自己修行的同時,能夠講經說法僧人,我們把他稱為「法師」。這一品裡面法師概念是指能夠以此經為參悟、修學的法寶受持,按此經修行,並依此經廣為人之人,是這一品中法師概念

這一佛祖為何要針對葯王菩薩而說?這是是一個疑問?佛法是法葯,以《妙法蓮華經》的法,佛的知見、佛的智慧自然智、無上智、一切種智,這是法葯,以法為葯,能夠對治眾生覺悟、迷惑、愚痴之病。我們今天都能在寺廟里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人會去找廟里修行人、法師治病,這恐怕最初跟《法華經》的以法為葯、以法為醫,對治眾生的貪、嗔、痴之病,跟這個譬喻有關系。我們知道佛法為法葯,他不是治頭痛、感冒身體病。

這一品裡面提到的鑿井之喻,從干土到濕土、到泥土,最後到找到水源,需要堅持!《法華經》處處用譬喻,令眾生能夠方便理解。以法為葯,不是治頭痛感冒,法作為法葯,對治的是眾生的不覺悟,貪、嗔、痴,但具體用《法華經》上佛祖理念來說的話,六道眾生通病是什麼?至少是兩個方面,我們以前也經常提到。一個是智慧不夠、悟性不夠,也就是思想境界眾生要不斷地超越自己、超越現前,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悟性、智慧這一點是指學識;第二點是眾生的見識不夠,胸懷不夠,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氣度、度量,這是眾生所以在六道輪迴、沉淪六道,不單是愚痴智慧不夠,同時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氣度不夠、氣量小,不成法器。對真正能提升生命品質方法妙法他認識不到、接受不了。這是氣度問題,不光是智慧問題。

在上一品中提到授記,佛祖勉勵弟子每一位將來都能成佛,而且對於宿緣比較深的弟子都很具體地點明了將來在什麼方位成佛,成什麼樣的佛,以及成佛的種種狀況,都說得很清楚、很具體。並沒有具體實質的妙法法語,來說明妙法究竟體現在哪兒,就是一個鼓勵、授記。

法師品」關鍵是「法師兩個字,「法師」怎麼解釋?首先是「以法為師」。以什麼法為師,以《妙法蓮華經》的法為師,要堅持讀誦、受持、書寫;第二個是在自己堅持修行的同時,還要廣為人演說,這就是「法師」。這是廣義上法師概念,不是稱僧人法師概念有一居士自己受持經典,又廣為人說,從這個意義上說,也可以稱為「法師」。但是,佛法兩千多年來傳到我們今天,有一概念比較定型了,一般意義上的「法師是指僧人、佛的出家眾,這是隨著時間而形成的現在法師概念

法師品」裡面,佛弟子代表是葯王菩薩,只要能夠修學、讀誦、演說此經,此經法即是無上葯,能夠對治眾生種種沉淪六道最根本毛病

究竟以什麼法為師?他貫穿整部《法華經》的理念,就是堅持讀誦此經。我們總結《法華經》,他是提升本身的悟性跟氣度,這是妙法微妙之處佛祖沒有用直接的語言來說,他用種種的比喻,間接地,用形象的講故事方式,沒有直接地說妙理在什麼地方。我們只要反覆地讀誦,去體悟,自然就能夠悟到其中的妙理、妙義。作為法,尤其是妙法,不能用簡單的幾句話簡單概論,真正的「妙」在語言文字之外。

我們讀《六祖壇經》都知道,法達比丘讀誦《法華經》三千遍,他去請教六祖,六祖跟他說,是你在法華,還是法華在讀你?(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這就是讀誦經典我們要體悟語言文字之外的意思,從語言文字的理,然後悟到語言文字之外的意思,才是妙法

我們反覆地說過,從教理教法,或者從佛理到佛法,是我們修行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兩個大的方面。不管修行什麼宗派、是什麼修法,毫無例外,必須要從「理」上升到「法」,這就是提升的問題,通過有限的理,體悟無限的法,從「死理」悟到「活的法」。《妙法蓮華經》,全經文妙法之「法」為主線貫穿全經。什麼是法?我們要不斷地去認識、體悟法的妙義,在什麼地方去找法,去把握法,什麼是法。

最近有位山西居士他是八十年代皈依台山的一位老法師,老法師早已圓寂了,他還在找師父。有時候他還會突然冒出來一句,聽說法師您修行不錯,給我傳一個法吧,我想求真正的法,修真法。看來他對於什麼是法,什麼是妙法還沒有悟到,還是在教理上打轉,還沒有上升到法的程度上。

這一我是粗枝大葉地講解,粗淺的認識體會,耽誤大家時間有什麼疑問或者我說得不對之處提出來我們共同參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