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觀無量壽佛經》之一
當我們面對著數以微塵計的佛陀凈土、菩薩凈土的時候,未免會心生疑惑:按照前文的說法,我們為了最終建設好自己的佛國凈土,必須先要往生到他佛凈土去參觀學習。但是十方法界中有這么多的佛國凈土,我們該如何去選擇往生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介紹一部佛經,它的名字叫《觀無量壽佛經》。看看經中,釋迦牟尼佛是如何向王後韋提希夫人推薦凈土往生的。
話說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前,位於中印度有一個摩揭陀國,國王名叫頻婆娑羅,娶妻韋提希。頻婆娑羅王勤於朝政,在他的努力下,摩揭陀國日漸強盛,成為當時五印度最強大的國家。
不料想,就在這位英明神武的頻婆娑羅王晚年,王宮中卻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究竟是什麼事情呢?這得從頻婆娑羅王求子說起。
早年的頻婆娑羅王,英姿勃發,少年賢俊。王後韋提希也是花容月貌、知書達禮。原本是一對人人艷羨的神仙伴侶,卻不料一直膝下空虛,無有子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轉眼間已近五十。無子之痛折磨得頻婆娑羅王心如油煎,他時常對著鏡子,注視著兩鬢日漸催生的華發一籌莫展。
一日,他終於按捺不住,下旨召來國中最負盛名的相士,向他詢問自己既然貴為國主,為何命中沒有子嗣。相士上下仔細打量了一番,說:「大王勿憂,不久之後當得貴子。我國山中有一修道之人,將來命終之後會投胎為太子。」
頻婆娑羅王聽罷,非常高興。終於上天垂憐,沒有讓他絕嗣。送走相士後,立刻攜帶少數隨從,微服入山,迫不及待地去探望自己命中的太子。沒想到相士預言的這位修道之人,正當年輕。頻婆娑羅王頓時傻了。「如此年少的修道之人,要等到何時才會命終?恐怕自己難以等到那一天了。這可怎麼辦?」
回宮後,頻婆娑羅王將自己內心的苦惱說與眾大臣聽,以求計策。其中一人夜入王宮,進言道:「大王,國中長期無嗣,大大不利於江山社稷。依微臣之計,不如設計早日讓那道人投胎為太子,以安我王求子之心。」一邊說著,一邊在脖子做了一個殺頭的手勢。
頻婆娑羅王大吃一驚,他知道這是下下之策,但是為了江山社稷,為了皇家有嗣,他也顧不了那麼多了。他最終採納了這個大臣的建議,暗中下了一道密旨,派人去山中殺死道人,並要求他秘密從事,不得張揚。
卻不料那道人臨終之時,一再追問死因,否則死不瞑目。儘管是上命難違,但密使也覺得大王這樣對付一個修行人,手段過於殘忍。於是就把事情真相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道人。因此,道人在臨終時發出詛咒,揚言一定要報仇,接著氣絕身亡。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密使也就不敢再回宮復命,從此隱姓瞞名,過起來了隱居生活。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一年後,頻婆娑羅王果然喜得太子,取名為阿闍世,頻婆娑羅王中年得子,對阿闍世是視若珍寶。就在太子很小的時候,一次身染毒瘡,頻婆娑羅王愛子心切,親自用嘴為阿闍世吸出膿血。
但奇怪的是阿闍世在母親韋提希懷中神態安祥,可是一看到父王,就滿臉的怨毒之色。轉眼間,阿闍世到了呀呀學語的年齡,開口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報仇」。頻婆娑羅王深知其中原委,阿闍世前世命不當絕,被自己下令殺害。今生雖然已經貴為太子,但其長大後必然於己於國不利,到那時,自己辛辛苦苦經營起來的摩揭陀國將會陷入大亂。
想到這里,頻婆娑羅王當機立斷,一把從王後韋提希懷中搶過太子,狠狠地摔在地上。韋提希夫人看到這一變故,嚇得面如土色,立刻衝過去將愛子搶入懷中,向大王苦苦乞求:「太子尚幼,對大王之恨起於前生。若大王能夠善待太子,天長日久必然能夠化解此怨。懇請大王念在你我夫妻這點血脈來之不易,切莫再生殺機。」平心而論,頻婆娑羅王其實和韋提希夫人一樣深愛著阿闍世,當初因念子心切,錯殺道人,如今若再殺親子,必然是錯上加錯。這個道理他豈能不知?此情此景,眼看著嬌妻愛子,他更是為當年的荒唐之舉深感懊悔。
頻婆娑羅王心腸一軟,兩眼噙淚,丟下一句:「報應啊報應!」然後拂袖而去。
隨著時光的流逝,頻婆娑羅王夫婦日漸老態龍鍾,而阿闍世王子也一天一天長大了,出落成一個健壯勇敢的青年。由於夙世因緣,阿闍世只和母親韋提希夫人母子情深,而對父王仍然是梗梗於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