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因法師: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壇經》講義(9)

「善知識!內外不住,去來自由,能除執心,通達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無差別

知識!一切修多羅及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經,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故知萬法本自人與,一切經書,因人說有。緣其人中有愚有智,愚為小人,智為大人,愚者問於智人智者愚人說法愚人忽然悟解心開,即與智人無別。」

知識!如果能真正徹悟一切諸法本來的真如實相,心性一如,內不住生死大悲,外不住涅槃大智,生來死去皆得自由,圓明寂照的真心將對事物執著的緣慮心遣除,通達圓融無我之法,了智生死涅槃的無礙相。如果能這樣修證般若妙行,便與般若所說的沒有差別。所謂「般若經」,是說般若波羅蜜其深之理的一切經典的總稱。有《大般若經》(光贊般若放光般若,大品般若,是第二會的異譯。小品般若道行般若,佛母出生三法般若,佛母寶德般若,大明度無極經,摩訶般若鈔經,是第四會的譯異。勝天王般若是第六會的譯異。文殊般若,大寶積極經第四十六會是第七會的異譯。濡首般若是第八會的譯異。金剛般若是第九會的異譯。)《仁王般若經》,《般若心經》及密部的《理趣般若經》等等。稱為《般若經》,也就是與實相般若契合的真諦無有差異

知識!一切修多羅是梵語,譯為契經。有延線的意義,言教能貫穿法義,契理契機,如延線貫花不散,稱為契經。就是一切經典文字,「大小二乘」,指大乘小乘,對小機之人所說的聲聞法,稱為小乘。對大機之所說菩薩法,稱為大乘。若從契經來分,四阿含等聲聞緣覺系經典為乘。般若法華華嚴涅槃菩薩經典大乘,名為大小二乘。「十二部經」《大智度論》卷三十三說:一、修多羅,譯為契經,是經典中的旅行直說。二、只底,譯為重頌或應頌與修多羅相應,重宣教義,採用頌體。三、和伽羅那,譯為授記。佛為菩薩預言的經文。四、伽陀,譯為諷頌或孤起頌採用偈的文體組成經文。五、優陀那,譯為無問自說,無人發問何佛自宣說的經文。六、危陀那,譯為因緣,如諸經中的序旨。七、阿婆陀那,譯為譬喻,經中的譬喻部分。八、伊提日多伽,譯為本事,佛對弟子過去古因緣經文。九、諸多伽,譯為本生佛說自己過去生的因緣經文。十、毗佛略,譯為方廣。佛說方正廣大的道理經文。十一、阿浮陀達摩,譯為未曾有,記佛顯現神通的種種經文。十二、優陀提舍,譯為論議,問答和論議諸法要義的經義。稱為十二部,其中修羅、只夜、伽陀三類佛經基礎體裁,其系是根據經文內容而立名。有偈雲:「長行重頌至授記,孤起問而自說,因緣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論義全成二十部,廣如大論三十三。」經是訓法訓常,十界同遵日法,三世不易日常,稱名為經。這都是佛因眾生根機大小的不同而施設的言教,也因眾生的智慧根性的深淺,方才能得以建立這些經教。倘若沒有世界人類,一切萬法本來都不是自己所有。應當了知,一切萬法本來就是人去振興流傳;所有的佛經典籍,是為教化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有。但在廣結法緣的人中有愚痴也有智慧的人,那些庸俗之輩稱為小人聰明智慧的稱為大人愚痴的學德淺薄請教求問於有智慧深廣的學者,有智慧學者愚昧的人講解般若妙法愚昧的人因所聞佛法智慧增長,豁然明悟了解般若實相的真諦,心凈如日頓除無明見性開顯,就和有般若智慧的人無二無別了。

「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菩薩戒經》雲:『我本元自性清凈,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凈名經》雲:『實時豁然,還得本心。』」

知識!不能明悟學性,被生死所覆就是眾生相。一念清凈,明悟諸法體性時,轉眾生即成為佛。當知一切萬法全在自己真心之中,為什麼不能從自家一念真心提斯,直下頓徹見性的妙覺明性呢?《菩薩戒經》,是經名,出於《梵綱經》中的菩薩心地品第十,是姚秦鳩摩羅什最後所誦出,共有二卷,後人別錄此品下卷中偈頌以後所說的戒相為一卷,以便誦持。天台智者大量將此別錄的一卷名為《菩薩戒經》。此外所引的經文是卷下偈頌前長行的末句說:「我等凡情的本源自性清凈無染的,如果能識自真心無相不執妄緣,見自本性湛然常住圓成無礙,都能圓滿成就佛道。」《凈名經》共有七種譯本,東漢時的嚴佛調,西晉時的竺叔蘭及竺法護,東晉明的只多密都有譯本。這四種均已失傳,現在尚豐的,有東漢時支廉所譯《維摩詰經》二卷,姚秦時鳩羅會所譯《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三卷,唐朝玄奘所譯《說無垢稱經》六卷,共三種。這三種譯本當中,以鳩摩羅什的譯本為流通最廣。此處所經文,出於羅什譯「弟子品第三」說:當下能豁然開朗,如實證得本來心性真如理體。以上講明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因此說伸縮即眾生眾生即佛的差別只在迷和悟之間,迷失自性就是眾生,體悟見性就是佛。必須遠離妄緣,切莫向外尋求,心性原本無染,本自圓成。若不自心,不悟自性,心外何有禪與佛呢?一般妄立奇特妄生取捨的行人,無非只是邪魔外道而已。

「善知識!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自,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這是六祖惠能大師自稱從五祖弘忍大師地方,一聽聞說法開示頓然洞開自性,徹見自己真如妙明的佛性也就是把這以心傳心的頓教法門流傳廣行於人間,能使那些修學菩提道的行人頓時明悟證入佛果,速得圓滿無上大道。各自觀照自家真心靈光獨耀,自見本來清凈自性,絕待圓融,證無上道。如果自己一時沒能豁然悟證菩提必須要尋訪明師,親近大善知識,和大開圓解最上乘教法的明眼人,直接指示能夠成就正道。但這了要於善知識有很大的因緣才行。所以說要明師的教化開導,能使悟入佛之知見,得見自性成就無上妙果。經雲:「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可見明師指點是多麼重要。既有模範的導師就會造就高才的學生來。由此一切世出世間的善法,都是依明師所能啟發而起正念真如信心方能他日成就。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三藏十二部經典,其實在人人的自性中,本來就自己具足,所謂「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德相。」由此,自己不能豁然開悟明見本性,必須行腳雲遊參訪尋求明師開示指點,方能得見真如本性這一點特別重要,望諸位留心。若能自己真正明悟見性的人,瞭然心性寶藏具足,不須向心外求覓。如果一向執著必須依靠仰仗善知識的指點,以期望得到解脫的,那就一無是處了。為什麼呢原因眾生自己心中具有正因佛性的妙智可以自得悟見。但因起了邪念迷痴,妄想雜念紛飛,顛倒夢想。雖然外有明眼大師給予指點傳授,也是不可得求的了。正真是正確真實。如果能生起正確而又真實不虛的般若智慧的觀照,通達法事理,就在一彈指之間,一切開始無明頓然俱滅,識心本源自性現前,明悟上無涅槃可證,下無眾生可化,妙用自在直登佛地。如《南本大涅槃可證,下無眾生可化,妙用自在直登佛地。如《南本大涅槃經•迦葉菩薩品》說:「善星比丘,是佛菩薩時子,出家之後受持讀誦分別解說十二部經,壞欲界結,獲得四禪。」「善星比丘雖復讀誦十二部經獲得四禪,乃至不解一偈一句一字之義,以惡心故,生身陷入墮阿鼻地獄。」善星比丘既「受持讀誦分別解說」得十二部經,為什麼「不解一偈一句一字之義?」為什麼又不免生身陷墮輪迴,都因誦得辦在口頭,解說只是文字,在自本心性上並未了了得見,還自負博學多才,甚至於事爭強斗勝,生死心一起就不免於陷墮輪迴了。此處六祖大師所說:「若起邪迷妄想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求不可得」的幾句話,可作為善比丘遇佛而不得救的絕好解釋看。也可見「若識佛性,一悟至佛地」的提倡,其由來早在佛陀的最後遺教中了。很多僧人候行用功幾十載,往往都是善心不善,口念心不念原因,不能自得見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