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章 守護六根
一 雜 二五七(二五五)
摩訶迦旃延言:「眼是門,以見色故……意是門,以識法故。」
「婆羅門!愚痴無聞凡夫眼見色已,於可念色而起緣著,不可念色而起瞋恚。不住身念處,故於心解脫、慧解脫無如實知,於彼起種種惡不善法,不得無餘滅盡,於心解脫、慧解脫妨礙,不得滿足;心解脫、慧解脫不滿故,身滿惡行,不得休息,心不寂靜;以不寂靜故,於其根門則不調伏、不守護、不修習。如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復如是。」
「雲何複名善守護門?」
「多聞聖弟子眼見色已,於可念色不起緣著,不可念色不起瞋恚;常攝其心住身念處,無量心解脫、慧解脫如實知,於彼所起惡不善法寂滅無餘,於心解脫、慧解脫而得滿足;解脫滿足已,身觸惡行悉得休息,心得正念,是名初門善調伏守護修習。如眼及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復如是。」
【法義分享】
◎到達守護六根,已是進入實修階段。何謂「不守護六根」?六根接觸到可意、可愛之境就起愛貪、黏著、抓取。六根觸到不可意、不順心之境就起瞋、排斥、抗拒。如是,身心常成為境界的奴隸,都被境界牽著鼻子走。
◎何謂「守護六根」?六根觸六塵,遇可意境不起貪;遇不可意境,不起瞋。若有起惡不善法,馬上覺察、立即改進。如此,心有所主,不會成為境界的奴隸。
二 雜 二五九(一一六五)
諸比丘:『汝等應當守護根門,善攝其心。若眼見色時,莫取色相,莫取隨形好,增上執持。若於眼根不攝斂住,則世間貪、愛、惡不善法則漏其心,是故汝等當受持眼律儀。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復如是,乃至受持意律儀。』
三 雜 二六四(一一七○)
我今當說律儀、不律儀。雲何律儀?雲何不律儀?愚痴無聞凡夫眼見色已,於可念色而起貪著,不可念色而起瞋恚,於彼次第隨生眾多覺想相續,不見過患;復見過患,不能除滅。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比丘!是名不律儀。雲何律儀?多聞聖弟子若眼見色,於可念色不起欲想,不可念色不起恚想,次第不起眾多覺想相續住,見色過患;見過患已,能舍離。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律儀。
四 雜 二七六(二七七)
雲何不律儀?眼根不律儀所攝護。眼識著色,緣著故,以生苦受;苦受故,不一其心;不一心故,不得如實知見;不得如實知見故,不離疑惑;不離疑惑故,由他所誤,而常苦住。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不律儀。
雲何律儀?眼根律儀所攝護。眼識識色,心不染著;心不染著已,常樂受住;心樂住已,常一其心;一其心已,如實知見;如實知見已,離諸疑惑;離諸疑惑已,不由他誤,常安樂住。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名律儀。
【法義分享】
◎「不律儀」就是不守護六根。看到可意境就起貪、看到不可意境就起瞋。如是,心常被境界牽著鼻子走而成為奴隸。心靜不下來,六根又到處攀緣,如此動盪不安的心,怎能看到宇宙人生的實相?怎能脫離苦海?
五 雜 二九○(三一二)
佛告摩羅迦舅:善哉!善哉!摩羅迦舅!見以見為量,聞以聞為量,覺以覺為量,識以識為量。
【法義分享】
◎「見以見為量,聞以聞為量,覺以覺為量,識以識為量。」套上一句話:「三歲小孩都知道,八十老翁行不得。」
◎只要還有貪、瞋、痴,就不可能真正做到「見以見為量」。因為有貪瞋痴,就有「要」與「不要」。凡夫是透過一面彎彎曲曲、凹凸不平的心鏡在看待人事物。無意中,加油添醋、扭曲實相,但自己很不容易覺察到。除非你能隨時反觀覺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