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傳)法師:阿含解脫道次第 原書教材 第卅四章 溶入一體世界─體證《心經》

第三四章  溶入一體世界--體證「心經

   一              雜  一一五九(一○○)

 所謂佛者,雲何為佛?為是父母制名?為是婆羅門制名?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佛見過去世、如是見未來、      歷劫求選擇,純苦無暫樂,

   亦見現在世,一切行起滅。      生者悉磨滅,遠離息塵垢

   明智所了知,所應修已修,      拔諸使刺本,等覺故名佛。」

   應斷悉已斷,是故名為佛。

    【法義分享】

◎「歷劫求選擇,純苦無暫樂」這是自我」從一體的實相世界,劃分出自己想要的夢幻世界自我劃地自限後,從此活在二元對立世界--落入無邊的苦海

◎「好、壞、美、丑、是、非、善、惡、聖、凡、凈、不凈、高、低、大、小……」所有二元對立觀念都是人類頭腦的產物,都是被「自我」所劃分出來的。實相世界是--包含一切,包含所有相反的兩極;整個存在是--一體無分別。但自我卻不喜歡這樣的世界他有很多的要與不要。

自我所「要的」就歸納為--好、美、是、善、聖、凈、高、大、優……,然後盡力去追求。自我所「不要的」就打入黑五類--壞、丑、非、惡、凡、不凈、低、小、劣……,然後盡力去排斥,趕快設法「劃清界線」。自我就這樣一直在構築理想的「夢幻世界」。凡夫在構築他的夢幻世界,修行人也是同樣在構築他的夢幻世界

凡夫都是自我好惡標準去界定一切--順我則是;逆我則非。

◎「界線」就是衝突戰爭的導火線。「自我」所造成二元對立世界--就是無邊的苦海

◎「等覺」就是泯除一切二元對立觀念,溶入不可思議的一體世界。(但不是凡夫想像的沒有是非善惡觀念。)

   二               雜  六○四(八九○)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為汝說無為法,及無為道跡。諦聽!善思!雲何無為法?謂貪欲永盡,瞋恚、愚痴永盡,一切煩惱永盡,是無為法。雲何為無為道跡?謂八聖道分,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無為道跡。」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為,如是難見、不動、不屈、不死、無漏、覆蔭、洲渚、濟渡、依止、擁護、不流轉、離熾焰、離燒然、流通、清涼微妙安穩、無病、無所有、涅槃亦如是說

    【法義分享】

◎本經事實上是二三十經的濃縮。經中所提「無為、極難見的、不動、不屈、不死、無漏、依止……安穩、無病、無所有、涅槃這是佛陀百般設法從不同角度來描述「空」的玄妙這是究竟解脫者所體證、所溶入的世界

◎「空」本無名,你要貼上什幺標籤都可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佛陀明知不可說,但因悲愍故,還是勉強說了。然而「真理」一旦落入「語言文字」,眾生就馬上把真理變成腦海中的一個名相、一個概念又是「見指不見月」,又是見諍不斷。

◎「空」一旦說出、形成文字眾生就馬上把「空」變成腦海中的「空性、性空、頑空、壞空、空無邊處想」。空的特性之一--「涅槃寂靜」,一旦落入語言文字,很快就被頭腦轉變成一個哲學名相、一個概念,或規劃為未來理想世界、或變成為私人的密秘武器。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若能超越自我所構築的二元對立世界,當下涅槃彼岸馬上現前。「無為」才能超越無門關,「無為」才能契入涅槃,「無為」才能溶入等覺的世界、一體的世界

   三               雜  三三一(二九三)

  有為者若生、若住、若異、若滅;

  無為者不生、不住、不異、不滅

    【法義分享】

◎「有為」就是現象界。現象界的一切一定是生、住、異、滅,符合緣生緣滅的法則

◎「無為」就是指「空」,這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這是無分別、非緣起法。

    四                 增  四○六

  「汝今諸根清凈,顏貌與人有異,汝今游何三昧?」

  舍利弗白佛言:「唯然,世尊!我恆游空三昧。」

  佛告舍利弗言:「善哉!善哉!舍利弗!乃能游於空三昧。所以然者,諸虛空三昧者最為第一!其有比丘虛空三昧,計無吾我、人、壽命亦不見有眾生;亦復不見諸行本末;已不見,亦不造行本;已無行,更不受有……

  若得是空三昧亦無所願,便得無願三昧;以得無願三昧不求死此生彼,都無想念時,彼行者有無三昧可得娛樂。此眾生類皆由不得三三昧故,流浪生死。觀察諸法已,便得空三昧,已得空三昧,便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我爾時,以得空三昧,七日七夜觀視道樹,目未曾眴。舍利弗!以此方便,知空三昧者,於諸三昧最為第一三昧;王三昧者,空三昧是也!」

    【法義分享】

虛空三昧--很深、很深。能游虛空三昧即是常游畢竟空。

◎真正體證到空三昧,就是已遠離顛倒夢想(無想、無願)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依文解字,則易成負面取角。)

    五 附錄「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法義分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就是在闡揚阿含裡面甚深甚深的「空」。

◎「心經」就是在描述「空」的玄妙世界、顯現「空」的特性

◎「空」這是一切宗教的終極核心。唯有找到空、溶入空,才能遠離顛倒夢想而達究竟涅槃不生不死世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