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法師:《因果明鏡論》講記 三

因果明鏡論》講記(三)

智海法師講述

2009年5月22日·四川內江聖水寺

今天請大家翻到《因果明鏡論》第十面。昨天我們已經學到了業的規律。業的規律裡面分了五個方面,前兩個方面已經學過了。業的規律第一個方面是自作自受。我們自己做的業,自己來受結果。從結果上來說,我們所遭受到的一切結果,都是自己所造的善惡業召感的,不會因為別的原因。雖說是我們自己造的業而召感的結果,它從哪些方面顯現出來呢?一個方面,是五蘊。你有什麼樣的身體有什麼樣的感受,習慣於什麼樣的思維習慣於什麼樣的造業,習慣於什麼樣的分別,我們過去所造的業就在五蘊當中顯現出來。如果你能夠把它消化了,就明白身體上你長得胖、瘦、高、矮、黑、白,這些跟我們往昔時候的業息息相關。在一生當中,我們的感受是苦,是樂,是無記,這也跟我們所造的善惡業成熟所感召的結果是相關的。我們內心思維內心的分別,乃至今天喜歡造善業還是喜歡惡業,這跟我們過去的業都息息相關。這是五蘊中來

如果說從十二處當中來,就是六根進入六塵。有的人眼根進入色境的時候,別人看到都是如意的,你看到的也許都不如意。為什麼?都是從自己過去世的惡業當中所結的果。別人看到如意的,從什麼地方來?從善業當中來。耳朵,有的人一輩子聽的都是奉承話,別人都贊美他;但是有的人耳根里聽進去的都是別人誹謗他,批評他,說他壞話。心裡高不高興不高興。為什麼會這樣?還是善惡業的結果。有的人一輩子聞的都是好的香氣有的人走到哪裡聞的都不如意。是什麼原因?還是善惡業的結果。所以說,六根對六塵,我們有什麼樣的六根,你的六根好不好,具不具全,它能夠遇上什麼樣的環境這是跟我們的業息息相關的。所以,你把這些消化了,吃透以後,就要在日常生活過程當中,好好地把業果觀念生起來。不要去報怨所遭遇到的環境,不要抱怨自己的身體狀況也不要抱怨自己感受如何,要抱怨就抱怨我們往昔時候造的業。所以,真實能夠懺悔業障的時候,要從這裡來懺悔。所以把《因果明鏡論》學了以後,緊跟著還要跟大家一塊學習《利器之論》,那就因果的利用。把因果正見在日常生活當中怎樣利用起來,怎樣來發心,怎樣來思維,怎樣來消除煩惱,怎樣來發願,怎樣來積累善根福德資糧。只是懂了因果道理,怎麼用呢?很多時間不一定會用。所以祖師大德得很細緻,把修行的竅訣都告訴我們了。所以我們先把道理要學懂。

從十二處,還有十八界。什麼樣的六根對於什麼樣的六塵,中間能夠起什麼樣的分別,內心的心識怎樣思維,怎樣分別,也跟我們的業息息相關。有人說:「師父我這些天就喜歡念佛。」為什麼喜歡念佛?還是有因有果的。就像金剛經》上所說:「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種出善根。」所以,你今天能夠進入法門當中,能夠好好地學習,能夠好好地念佛,真是多生累世修集而來的,不是平白無故就能夠得到這些結果的。所以,我們自己的惡業果,就從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當中顯示出來,不會顯示在其它地方這是自作自受

第二個原則,是苦樂法則。要是做了善業,一定有好的結果,能夠讓你賞心悅目,心情愉快。享受結果的時候,就感覺到那麼舒心,那麼順暢。我們不舒心的時候,往往都是惡業的結果。所以,能不能讓我們高興,怎麼讓我們高興,要知道原因也就因果法則:善有樂報,惡有苦報。這個原則是不會違背的。所以,我們把這種苦樂原則要能夠吃透。

今天是講第三個業的規律,因微果著。什麼叫因微果著?就是你種因的時候,也許是不起眼的一個因,但是等到它結果那可不得了。一個很小的因,它能結很大的果。就講這個方面。不是你投入一點,就只接一點果。我們看到法本第十面。佛陀時代,迦維羅衛國與舍衛國之間有一大樹,這樹叫尼俱類樹。高二十里,枝葉散布開來方圓覆蓋達到六十里。所以,這樹結的果實常常有數千萬斛之多。果實味道非常美,非常香甜,果實成熟自然就墮地了。一天,佛見比丘樹下拾果實,就對阿難說:「天下萬物都各自有往昔的因緣,人們修善業,修福報就像棵樹,先是從一棵種子開始。種子得到陽光,得到滋潤,得到它應該要的營養,以後就逐漸生長,最終發芽,開花,長成了大樹,它的果實就會像這棵樹一樣,多得無量無邊。」 你拿一顆谷種,播入谷田裡一到秋季,一顆谷種能結多少顆穀子?那就多了。就像今天,我們把小小的種子種在土裡,慢慢地種子長大發芽了,長成大樹了,一年又一年,結多少的果實!我們今天一念善心,一念惡心就像一顆種子一樣。只要起心動念,就播下了種子;只要開言吐語,就播下了種子為人處事所做的任何事情,也像播了一顆種子一樣。它會不會平白無故地消失呢?不會。因為我們的八識就像土地一樣,自己造作的一切身語意三業,在當下就成為一顆種子,含藏到心田裡面了。得到滋潤的時候,就不斷地熏習。我經常說,你今天喜歡什麼,也許你當下喜歡,它當下就是一顆種子。這棵種子在日常生活過程當中,今天喜歡明天喜歡,後天也喜歡,它得到滋潤了,得到營養了,這棵種子就不斷地被培養起來。同樣,我們今天懶惰明天懶惰懶惰種子也不斷增長。我們要是嗔恨眾生,今天嗔恨這個人,明天嗔恨那個人這一輩子嗔恨的眾生多。而這一顆嗔恨心的種子就不斷地增長,不斷地成熟。所以我們的嗔心一旦形成習慣以後,不太好改變它。為什麼?因為它長成大樹了。它所結的果實很豐盛,很多。所以,你今天稍微用一點心能把它改得過來嗎?改不過來。我經常聽一些剛學佛居士說:「師父你看我又退了,嗔恨心我又沒有對治掉,貪心又長起來了。」很自然,很正常。為什麼?因為我們從無始劫以來,多生累世的習氣毛病不是一天兩天平時我們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我們今天用功才多久?用的時間太短了。能不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就把自己無量阿僧祇劫積累的惡業種子消除掉?不可能。它還是有一個正常的因果修法。但是不要氣餒。今天哪怕你的善念非常微弱,但是今天熏習,明天熏習,天天熏習,這一顆善念種子成不成熟?必然成熟。它的力量增不增加?必然增加。到將來,等這顆善念種子長成大樹,顯現出力量了,惡法就不障礙你了。慢慢地惡法就會被對治掉。所以,從今天開始修行,要對因果法則正確認知,不要急功近利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們今天遭受到惡業的影響這麼大,都是從過去微小的一個惡念引起的。心念種子,它的力量是這樣的不可思議,我們用在行道路上,善念的力量可思議嗎?也不可思議。今天雖然微小,到將來就不微小了;今天沒有力量,並不表示它以後沒有力量。所以,心念種子不可低估。小孩不可以輕視,小王子不可以輕視。其實,我們這顆心念不可以輕視。一念惡,一念善,習慣就會帶出無窮無盡的結果。

所以業的規律就是這樣,即使是很微小的善業,也能感發極大的樂果;哪怕是很微小的惡業,等將來條件成熟以後,也能感發極大的苦果。在自然界中,看那些桃樹、李樹,等等,它的種子都是很小的果核,並不大。但是小小的果核能夠長出無量的桃李果實。世間上有形有相的東西也在給我們昭示因果規律。與外因果相比,內心因果心念力量更是不可思議。小小的一個心念,也許就能危害我們多生累世。所以,把心念力量明白以後,我們敢不敢放任自己的心?敢不敢胡思亂想?敢不敢對不該想地亂想?不了解因果道理的人他說:「我想一想又能怎樣?沒有關係。」但是,想一想就種下惡因了。對這個惡因,今天想一想,沒有關係明天想一想,沒有關係;後天再想一想,沒有關係。等你想到後面,不想它,它自然而然會出現。那時候你就感覺到被惡業種子所奴役了。你的心就不由自主了,到最後你控制不了它。就像養虎為患,老虎小的時候養養它,長大了不得了,那時就控制不了它。心念也是這樣。

惡業方面這樣思維,不能夠長養惡念頭。哪怕是一念之惡,很微小的惡,也要加以控制,不要放任自流學佛就是要把功夫落實到斷一切惡,無惡不斷。大的惡現在斷不了,只能夠從小的惡開始斷。從什麼地方呢?過去的惡,現在好好懺悔。今天懺悔不掉,明天懺悔明天懺悔不掉,後天懺悔今生今世懺悔不掉,下生下世還要懺悔。盡未來際地懺悔隨緣舊業,更不造新殃。哪怕是重新再起一個惡念,雖然很微小,我也不能故意起。所以,我們今天的能力只能從小的惡念開始斷,把惡念扼殺在未萌芽的時候。還沒有萌芽,就要讓惡業消失。不然,等它作大了那時候你就只能作小了。它是大哥你是小弟。叫你幹啥你就幹啥,沒有辦法。所以,今天修道的人往往把這個方面忽略掉,看到很大的惡念,很想一下就把它消除掉。但是內心的惡念頭,「不管它!」想一想,「沒關係!」做錯了,「沒關係諸佛菩薩慈悲的,要原諒我。」今天原諒你,明天原諒你,諸佛菩薩倒是無所謂,是你自己原諒自己。給自己的惡業找了個溫床,慢慢地把惡業養大。等到長大了以後,顯現結果的時候,你又受不了。那時候想要結束這些惡業要把惡果完全消滅,但是沒有能力,無能為力原因何在?你不知道從力所能及開始,從它未萌芽的狀態就要開始用心這是惡業中來的,從善業當中來它也是這樣。一個善念在我內心裡生髮起來,哪怕今天力量不是很大,但是你都應該為它歡喜:「我今天能夠到聖水寺聽經,因果道理聽了一點點,距離很深奧很圓滿佛法也許還有很遠距離,但是不怕,今天我聽懂這個道理,不知道要積累多少的善業,睡著了都要笑醒!」你要達到這麼歡喜的時候,每一天聽經你都歡喜每一天聽經你都不間斷,每一天聽經你都在積累福德資糧。天長日久,這個功夫就不是別人比得了的。所以,今天看你沒有變化,明天你沒有變化,再過兩年三年就有大變化,「你這個人怎麼變了呢?」還不是從因果當中修集起來的。

所以,內心因果以小感大,比外面事物上的因果實相來得更為明顯。在《賢愚經》中,給我們講了兩個公案有一天清晨,佛與阿難到城中去乞食,在路途上就看見一群小孩在做遊戲。這些小孩用泥沙堆宮殿、房屋,又做成倉庫儲藏「財寶」、「五穀」。這些財寶、五穀都是些泥土。我們小時候玩過沒有?玩過。其中有一小孩老遠就看到佛走來,他凝望著佛的庄嚴相好內心裏面禁不住非常歡喜踴躍,立馬跑過去把自己「糧倉」里的「穀子」,其實都是泥土,虔誠地用手捧著,想要供養佛陀。但這個小孩身體矮小不能直接遞到佛陀的缽里,於是他就對身旁的同伴說:「我踩在你的肩上供養五穀,可不可以?」他的同伴也很歡喜地答應了。於是這個小孩踩在同伴的肩膀上,將這把泥土供養佛陀,佛也俯下身子受了小孩供養。然後對阿難說:「你拿這個小孩供養的土去塗我的房屋。」這天乞食完畢以後,返回祗桓精舍,回到寺廟里了。阿難就將泥土塗在佛陀房子的一面。塗完之後,阿難去見佛陀,佛告訴阿難:「今天這個小孩歡喜供養了泥土,這土塗沫在佛房屋的一邊。他因為這個功德在我涅槃百年之後,應當作國王,名叫阿輸迦。就授記了。另外一小孩,要給他大臣,他們共同統治南閻浮提一切國土,興隆佛法三寶,廣設供養他會把佛的舍利分布到整個南閻浮提,且為佛造八萬四千座佛塔供養佛的舍利。」這個小孩後世就轉生為印度的一代名王,就是阿育王

這個小孩僅僅是在遊戲,然後把泥土當五穀來供養佛陀,就因為這個功德做了大國王。幫助他供養小孩,居然也成為他大臣你想一想,一把泥土在土上有多少?可以說無量無邊,但是它能結下這個結果,不是因為泥土的原因,而是因為小孩發心供養功德。所以,在一修行當中都是觀照於心。看我們的發心如何,一切佛法都為修心。只要把心修好了功德就從自心中來福德資糧就從自心因果中來產生。所以,我們心裡原來沒有的,可以產生,無中生有。為什麼?有因就有果。就怕你不造作因。這個小孩供養,如果拿到今天來說,相比我們做的供養是很多很多的,掃地供養,讚歎供養,乃至用鮮花供養,聽經聞法依戒定慧修行供養如果你天天都這樣,想想這個功德將來有多大?小孩僅僅供養一把泥土,他就可以將來國王如果你好好地用虔誠恭敬心,來供養十方諸佛禮拜十方諸佛,請問以後所結的果實有多大?可以說無量無邊。所以,我們一想起這些內心不高興?法喜就是這樣產生的。要是懂了道理以後,每一天都告誡自己:今天我又上了早殿了,又誦了幾部經,又持了多少咒了,又念了多少佛了……這樣如理修習,有因必有果。將來所結的善業善果,暫時的人福報,乃至究竟地解脫圓滿福報不知道有多少!一想起這些碩果累累的功德,然何不生法喜之心

所以,很多人修法,修了很久還是一個黑臉包公,起不了歡喜心。他說:「師父我是不是修出問題來了?怎麼修了這麼久心裏面不歡喜呢?」原因就是對功德少了念佛的人,今天念,明天念,年年念,但是他念得無精無神,念得不歡喜,念得焦眉爛眼。為什麼?他沒有去想一句萬德名號給自己帶來多少好處!由於我們這樣念念之間念「阿彌陀佛」,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要說世間上的果報,就是究竟成佛果報是指日可待。不然,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修行不知道要經過多少阿僧祗劫,你才能夠成就道業。今天做一天就很不耐煩了,念一個月就很不耐煩了。請問,你今天至少得到人身能夠修行還能夠遇上佛法,有善根了,假如這一輩子無常以後,你的人身還保得住嗎?不一定保得住了。哪怕是生而為人,是否有善根能接觸佛法?今天內江四百多萬人有多少人接觸佛法?內江城裡四十萬人口,又有多少人來聽經聞法?把數字兩相比較,我們今天有緣聽經聞法,有緣念佛學佛的究竟佔多大比例。今天我們在座的非常幸運,都已經在這少數的人當中,真是難遭難遇!這就是平時說要作難遭難遇想,要做稀有想。你想得起來嗎?只要你想得起來,為什麼不高興?!一想起來肯定高興!一高興了肯定不願意間斷!不願意間斷,善業種子一天天都在增長!所以,要善巧思維,善巧用心。「運用之妙,在乎一心。」所以,雖然我們今天沒有做驚天動地的事業,但是在平常修行過程當中,真是非常地難能可貴。想到這些我們應該高興。這就是由思維而來歡喜

你只要會用其心的時候,會思維佛的功德的時候,法喜什麼時間不產生呢?不要說思維法的功德,有時候我看到供桌上的這一朵花也很歡喜。為什麼?這不是平常的花,是居士們的心花,心花怒放,放在這裡很美麗。看到的不僅僅是花的美麗,而是居士心的美麗。歡不歡喜?很歡喜。在世間上吃一頓午飯,看到美味的時候,嘴都笑得咧開了。法的功德,超出美味多少?超出花朵多少?難道還不能夠引起你的歡喜嗎?今天有人給我發了個消息,他說:「師父,有同修說末法時代,祈求其他菩薩不如祈求地藏菩薩功德大。」其實,佛法平等,哪一位菩薩都有他的因緣,不要在諸佛菩薩中妄比高下。法無高下,對基者良。一切的佛,一切的菩薩,要是你有感應就有緣。怎麼是緣呢?感應從哪裡來?就是要側發你的心,激勵你的心。看看你能不能夠如理思維,能不能夠起善根看你能不能夠與這尊菩薩相應。只要你相應了,哪一尊菩薩功德都大。所以,一切法應該回歸到自性當中。只要對基了,能夠側發自己的善根了,感應就來得最快,來得最大。所以,要好好地把這些法用在心裡。要是不用在心裡的時候,說釋迦牟尼佛的功德大,但你對釋迦牟尼佛一點感覺都沒有。念了十幾二十年的釋迦牟尼佛,沒有感覺。到最後,你說修行有沒有感應?相當於冷水泡石頭,再泡多少萬年石頭也不能夠當雞蛋吃。原因就在這個地方。所以感應的大小,一個是外面的諸佛菩薩,二個是我們內心相不相應。

有一公案,說佛在世的時候,有批商人前往其他國家經商,商人帶了一隻狗。行到半途中,人馬困頓,商人們就地休息。當閑靜時候,趁商人不備,狗就去偷商人的肉,但是很不幸,被商人發覺了,遭受一頓毒打。狗腳被打斷,最後被棄於曠野之中。當時舍利弗以天眼看見這隻狗,攣躃在地,腿被打斷了只有蜷在地上,行動不方便。飢餓困篤,奄奄一息,眼看就要沒有生命了。舍利尊者隨即著衣持缽,穿上袈裟,拿上缽,進入城裡乞食。糧食乞到以後,立刻以神通飛到這隻狗的面前,以慈悲心哀切地將所乞得的食物餵給狗吃。漸漸地病狗的身體得到恢復,它內心歡喜,踴躍異常,這時舍利弗就為它講經說法。給狗講經說法它能聽懂嗎?也能夠。你看經常和你的狗交流,說這樣,說那樣,說著說著,狗和你的感情就不一樣了。你說它聽不懂嗎?聽得懂,不要以為狗聽不懂。所以對一切動物都可以講經說法,乃至對於一切植物你也可以講經說法。種花的,有個人說了個例子,種花的人整天對著花嘰嘰咕咕,跟它交流,跟它說話:「牡丹花,你要長好一點,要不然對不起肥料啊!」整天跟它談情,整天跟它唱歌,結果這支花長得非常壯碩,開得非常鮮艷。農民種穀子,種莊稼,老農民沒事就扛著一隻鋤頭,到田地裡面,就跟它說話,跟它唱歌,跟它聊天,這個莊稼長得很好。怎麼來的?所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你對植物動物都可以交流。這隻聽了法以後,不久便命終,超脫轉生為人。由狗轉生為人不容易。以前我們說,只要遭受到三惡道的果報,很不容易跳出來。變為畜生了,還有多少機緣善事呢?沒有多少機緣。有些狗惡性不改,生而為狗只能夠去咬,去起嗔恨心,去造作惡業,能夠造善業的有多少不像人。人,要造作善業很容易。所以,因為舍利弗的教化功德這隻狗命終以後轉生為人。後來阿難問佛:「這狗過去時候究竟是造作什麼惡業,導致它今生今世墮落為狗?」佛告訴阿難:「過去迦葉佛時,有眾比丘聚集在一處,其中一個年少比丘音聲非常好,很響亮,梵唄唱贊十分善巧,人人愛聽。另外有一個老比丘,他的聲音不如少年比丘聲音非常渾濁,暗鈍。誦經,唱梵唄時往往不行,但他自己還是喜歡唱,沒事的時候,自娛自樂。但這個老比丘,實際是出家功德圓滿,已經成為聖者羅漢。當時老比丘在自娛自樂的時候,年少的妙音比丘見了,很聽不慣,自視自己的聲音好,非常傲慢,就呵斥老比丘:「長老,你的聲音真像狗叫。」等他罵完,老比丘便呵斥他:「你認識我嗎?」年少比丘說:「怎麼不認識你不就是迦葉佛時的比丘嗎?」上座他還不驚醒,點醒他:「我已成就羅漢的果位。沙門儀式一切都具足成就!」年少比丘一聽警醒了:「既然是聖者羅漢我這樣呵斥他,誹謗他,果報不得了。」頓時心驚毛豎,惶恐自責。隨即近前,在老比丘面前懺悔過失。當時老比丘受了妙音比丘懺悔。因為這妙音比丘發出惡口的罪業,說惡語罵阿羅漢,因此在此後的五百世中,常受狗身,倍受痛苦煎熬。

句話,五百世中淪為狗身,倍嘗諸苦。一輩子受狗身已經很痛苦了,五百世做狗,罪業太大了。但是罪因,僅僅是句話,呵斥老比丘:「你就像狗叫。」如果拿這樣的因果來檢點我們,今天要嚇死幾個人。因為什麼?我們所發出的惡口比妙音比丘所做的惡口事業不知道要廣大多少倍!但是我們知道懺悔嗎?往往我們還不知道懺悔。所以,發惡口的時候我們很勇敢,很無知,很無畏。但是,如果你知道這樣的因果要把人嚇死。所以,有些比丘在得了天眼通以後,看到自己往昔時候所造作的惡業那麼多,看到這些因果將來會變得不得了,嚇得不敢再生存在世間上,有的比丘就自殺了這是畏懼因果,而今天的人是不懂因果不懂畏懼,無知無畏,所以在造惡業的時候勇往直前,沖鋒陷陣;造善業的時候其心非常微弱。要他懺悔業障的時候,幾乎發不起懺悔之心。所以,以因果的告誡,今天我們如果把多生累劫的惡業總結起來,將來豈止是五百世狗身,在三界六道二十五有的生死輪回當中,生生死死,頭出頭沒,不知道哪一天能夠超脫得出來。想一想這樣的因果。但是,我們今天遇上釋迦牟尼佛,值遇上萬德名號南無阿彌陀佛」,這一輩子以信願之心,恭恭敬敬、至誠懇切念佛往生,居然可以把無量阿僧祗劫所造的罪業立刻止住,居然能夠讓我今生今世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生成佛,勇不退轉。這種凈土法門殊不殊勝?所以,你思維這些道理的時候,才覺得念佛法門太殊勝了。我們說三祗止於一念,在三大阿僧祗劫所造作的罪業,只要一念迴光返照,一念至誠懇切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萬德名號就可以把三大阿僧祗劫所造作的這些輪回生死苦果完全止住,一生成佛,究竟承辦道業。這樣的果報,你今天遇上了,幸不幸運?太幸運了。你只有反反複復思維這樣的道理,對凈土法門歡喜才能夠越來越具足。如果不然,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得沒感覺。所以要懂因微果著的道理

有一故事,過去迦葉佛時,有一僧人正在修定,旁邊有沙彌在誦經。你在靜坐的時候有人誦經,如果你功夫不到的話,的確是很討人厭,「我在靜坐你在誦經,不是唱對台戲嘛!」所以,修定的比丘厭惡沙彌誦經,罵沙彌:「你念得就像青蛙叫。」後來修定的比丘感得五百世為蛙,五百世畜生。這也是個因微果著的公案。又在色都佛時,有一樵夫,自念很貧困,於是積資買一金錢,把金錢蓋在盛滿水的瓶上,拿去供佛,後來感得生生世世手握金錢,取之不竭,用之不盡。他的果報有多大?這也是一種因微果著的公案。直到釋迦佛時,他出家也不用乞食,衣食自然具足。手裡自然金錢走到哪裡都有。所以人家叫他金錢比丘,後來證到阿羅漢果。他不僅是得到手握金錢生生世世取之不盡,還能夠跳出三界外,不在生死輪回中,成為究竟解脫的大阿羅漢。這樣的果報,用凡夫眼睛怎麼看得穿,怎麼想得透。

釋迦牟尼佛時,有一富人,他家裡下一頭象。這象很稀奇,大小便溺都成為金子,富可敵國。有人就這人因緣去問佛:「這人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他家的小象大小便拉的都是金子?」佛告訴他:這人在色都佛時,因為恭敬佛,在佛像上將佛所騎的象,塗以黃金,所以感得這個果報。今天叫你把菩薩的坐騎塗成金色,容不容易?也很容易。但是我們做沒做?沒做。你看我們的大殿有一觀世音菩薩,那是有一對年輕居士夫婦自己綉出來的,拿到寺廟供養放在大殿上,讓大家都去拜。製作佛像,金像、銀像、銅像、鐵像、石頭像乃至畫像等等一切,製作佛像功德很大。所以,大家有機緣的時候,能畫的就畫,能供養的就供養,能夠歡喜讚歎的就歡喜讚歎,這些功德是無量無邊。

通過這些因果事實,我們知道果報酬因並不是想像的那樣等量還報。今天你種下一金錢的因,明天收獲也只有一金錢,是不是這樣?不是這樣。往往它的因是那麼小,感得的果實是無量無邊。它會增至許多倍來酬還我們。雖然我們在講布施供養不要執著功德,不執著功德叫你智慧,並不是你的布施供養就沒有功德了,越不執著功德越大。在世俗名言諦當中,要對布施供養功德好好地了解。雖然說了解了自己不執著,不是為貪果報,而是為救度一切眾生而積累福德資糧。這樣去修的話,果報功德就越來越大。不像播一粒種子收獲上百斤果實那樣的增倍,內心的造因感果比世間上播種收獲更加神奇。一把泥沙的供養所得果報,是君臨天下的輪王果報一句惡語所感的是百世墮落狗身,遭受漫長的痛苦。所以自心的變現能力,要遠勝過外面世俗物質種子生長的能力。外面這種世俗物質種子,今天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很厚的鐵,用盡辦法把它不開,於是就播了一粒種子在裡面,這粒種子長大以後居然把堅固的鐵破壞了。這個種子力量大不大?種子力量不可思議。所以,你看觀音殿裡面,以前後山有一顆黃桷樹。黃桷樹的根從岩石縫裡伸出來,不知道有多少米,伸到觀音殿里了。只是它的根,它的種子力量有多大?就有這麼大。它慢慢地伸進來以後,慢慢地得到養料長大以後,連石頭都要迸開。它的力量有多大?外面的有形有相的物質種子力量就有這麼大,更不要說我自心種子。所以,經上跟我們說:學佛修道的人不可以不了解自心。了解自心以後,你知道我們想善想惡,做善做惡,它就一顆種子。而種子力量是無窮大的。這棵種子播下去以後,將來所結的果是不可思議地大。所以,心的變現能力是非常地不可思議

在《集法句》經當中給我們所說:「雖作微小惡,後世感大怖,」哪怕你現前做一個小的惡事,將來所感得的痛苦讓人恐懼。就拿因所感得的果,其中汲取十分之一,千分之一,隨便拿一點你都受不了。所以,你想一想這些惡因所結的無限的惡果的時候,我們就引起恐懼了,就謹小慎微了,在因果面前我們就不敢大而化之了;就不隨便說話,不敢隨便亂起心念隨便亂做事了。真正達到這種謹小慎微的時候,才看得因果的正知正見在你身心上的力量。如果我們今天還是無知無畏無所畏懼,想說就說,想鬧就鬧,胡思亂想,這個世間所做的一切,他都無所顧忌,這樣的人你說他深信因果嗎?那就沒有因果觀念。沒有因果觀念要想修道,絕難成就。為什麼呢他自己身心力量往往都被這些惡業種子給捆死了,沒有多少自由自主的修道的力量。往往作了惡業的奴隸,再也難以逃脫。所以,要知道我們今天修行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懺悔惡業,一個方面積累善根福德資糧。這兩個方面要同時進行。惡不除掉,你修了很多善法,一念嗔心起,所修的善法種子很快就被消滅了。所以說,因果觀念,在成佛解脫乃至我們現前的世俗果報當中都至為關鍵

一個小小的惡,能夠感得很大的恐怖痛苦結果。「能有大損害,如毒入腹中就像毒藥進入我們的肚腸裡面,小小的一點毒就可以要我們的命。熱天來了你要遇上毒蛇的話,被信子一紮,瞬間噴出的毒物有多少?沒有多少。但是毒攻心了以後,也許生命就交代了。所以,一點小小的毒可以要我們的性命。一個小小的惡法,可以毀壞我們自己的前程。所以,我們今天要希求解脫,希求往生,希求究竟成佛的,一定要引起警覺。《集法句》經里還說:「雖作小福業,後世感大樂,能成大義利,如谷實成熟。」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善業,將來所感得的福報和大快樂是無量無邊的。「能成大義利」,什麼叫「義利」?「利」是現前的,增上生的一些作用你能夠見到的這樣的好處,那樣的好處這叫利。什麼叫「義」?義就是如理如法地,究竟解脫地,一直到盡未來際地好處這叫義利。所以,不管是暫時的好處,還是到盡未來際的好處都能感召無窮無盡利益。「如谷實成熟」,就像谷種成熟谷實一樣。

從此我們就應該知道,善惡業可以很微細,結的果實將會產生很廣大的苦樂,如影隨形,毫釐不爽。所以,我們不要瞧不起微小的善業。哪怕就是見到眾生時你像菩薩一樣燦爛地笑一笑,讓別人種一些歡喜善根。這個善根很微小,每個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嘴巴一咧就可以笑起來,但是由此得到的好處是無量無邊。今天說一句話,引導眾生皈依,也許在我們來說很不起眼的事,但是對於自己和眾生可以帶來無量無邊的好處。所以,對這些微小的善業不要瞧不起。在寺廟里掃地,誦經,念佛,對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這些很簡單,舉手之勞。但是有很多人就看不起這樣的善業,「我要做就做驚天動地的偉業!」但是一輩子也沒看見他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力所能及的善事往往都被放過了。一天又一天過去,在他身邊力所能及的善事太多太多也沒他做。這就是我們的可悲!老想做驚天動地的大丈夫,不能夠腳踏實地做一個平凡的修行人。所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哪怕是很微小的善業,我們都要努力地行持。對於微小的惡業,不要看不起。因為小小的惡業可以毀掉我們盡未來際的成佛大業。我們說:「千里大堤毀於蟻穴。」螞蟻挖的洞可以把一千里的大堤毀掉,恐不恐懼?非常恐懼。所以,勿以惡小而為之,哪怕是個很不起眼的惡念頭、惡事我們都要把它杜絕。最好是在它沒有萌芽的時候,就把惡念滅掉。這就是我修行人應該有的觀念。這個觀念從什麼地方來呢?就從思維因果的第三個法則——因微果著。把公案道理反反複復地思維,好好地把它想透徹,想明白。那時候我們對於惡業,它在我身心就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再藐視善惡業微不足道。

我們凡夫沒有智慧,往往是不畏因,只害怕結果。在造因的時候一點都不害怕,但是等到結果一來的時候,「哎呀,太痛苦了!」菩薩聖賢之所以偉大,因為他知道在小處著眼。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智慧,知道一個小小的心念力量大了不得了,所以他從小處著眼。往往都是在這些惡業力量沒有散發出來,就把它對治了。你看學武功的,不是以硬碰硬,往往都在敵人還沒發力的時候,想發力的時候讓他不出力,這就是高手。等到別人發出力量以後,你再硬碰硬,不是你死我傷,就是兩敗俱傷。到最後也許你贏了,但是贏得很艱難。別人倒下了,你勉強站著,但是滿身瘡痍,遍體鱗傷,人也差不多快倒下了。所以說,修行世間上也是一樣的道理。好好地把這樣的道理想明白。

好了,今天的時間就到了。我們一起來迴向

(毒 毒 整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