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運法師: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 十五

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十五) ──寬運法師西方寺「華嚴吉祥法會」午齋過堂開示

安住當下,首先要在滾滾紅塵之中找到自己,不選地點地、不擇時間隨時隨地都能找到自己的心。這顆心如去找、去把握?就是通過「修心」;有關修心的方法很多,比如學習打坐時的數息、觀息及參話頭等,我們把全部的心力專註、集中在上面。所以,〈凈行品〉偈頌中第一句的總領,就在於「安住當下」,這就是正念覺照」的法門

安住當下,其實就是我們轉化、轉變當下的開始,不過在〈凈行品〉裡面,轉化的工作是從覺照進入的。修行的入路,可分為二門,一門偏重於從空性智慧進入;而另一門則是如〈凈行品〉所講的,從慈悲心大悲心進入。所以,在第一句之後是「當願眾生」,這個「當願眾生」會把我生活的每一個內容、環節潛移默化,也就是轉化,然後賦予它更為真實意義。我們生活的本質不在於外在現象,比如是一個家人,還是一個家人是一個窮人,還是一個富人;而在於對自己一切所作所為的理解,在於我們的心賦予生活何種的意義。〈凈行品〉就是要讓我們自己作主,用我們內心光明慈悲及與菩提心相應的善願,賦予生活一個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所謂「隨處作主,立處皆真」,只有我們作了自己心靈主人就能無明愚痴、被動的生活,因內心意義的開發而變得光明主動

我們一般人時常會覺得活得很累,而且經常長嗟短嘆,萬般抱怨,可是,如果我們內心本具的光明被開發出來以後,生活就不會覺得累或提不起勁,而會成為一種享受,這樣的話,就會漸漸將被動的生活變成主動生活。身為佛弟子,禮佛、誦經、打坐等等,都是修行的必要方式,但修行實不只這些。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我們每天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環境與情節,與各種各樣的人相處,講各種各樣的說話,我們必須要全完作主,而不是受外景、外物所牽制、所擺布。因此能掌握自我作主的心,可以說是修行的第一步,如果我們在生活之中作不了主,就說明了我們的修行還沒有真正開始。

因此,我們修行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心隨物轉」,而是反過來要「用心轉物」;能做這一步,我們內心修行功德才會念念相續並增長起來。所以,〈凈行品〉偈頌中的「當願眾生」是引領我們從慈悲門進入佛性、進入心海;一旦從這里進入,我們就會有很多發現,我們會看到一個人生命價值不在於自我,而是在於能否通達眾生一體的大悲心,這個心也就是諸佛的心。所以《華嚴經》里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與佛無別的這個心,不是我們平時自我為中心的妄念妄想,而是遠離「顛倒夢想」的清凈心。因此,這個法門的第二個要領,就是在每一種情景下,我們都要在心生起「當願眾生」這樣的、眾生平等的願。

我們如果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能生起「當願眾生」的善念,我們的心量必定會越來越廣大;隨著心量的擴大,我們生活天地就會越來越寬廣;漸漸地,我們由內至外會發生一個蛻變,就像種子在地里生長,自己超越自己,自己更新自己,修行也是這樣。所以,我覺得〈凈行品〉這個法門,很適合一般人來修學,因為如果我們側重於從空性的智慧去進入佛性,很多時候是難以把握的,而且很可能會落在邊上;而「當願眾生」的慈悲心、善願則是較容易把握與感受得到的。這種修行較容易破除自我中心的執著使我生活的每一個內容都能夠與眾生相連,與諸佛相連;也就是修行成佛這件事落實到每一個當下。

所以,大家不妨在生活中嘗試用〈凈行品〉的方法修行,相信一定會有真實的受益和受用。受用的首先是自己的心,是內心功德的開發,會使自己很知足很快樂,這種快樂知足是由外在得失所致,而是由內心好像找到了活水源頭,從而湧出無窮的生命力。

一般來說,要真實生起眾生平等的心,是絕不容易的,所以在開始修行這個方法的時候,可以把「當願眾生」具體化,從最親近父母親眷朋友老師同學,再延展到我們不喜歡的人陌生的人,甚至是敵人仇人這是一個逐步提升的次第。

總之,這個法門的要點是正念安住當下,發起菩提心和善願,用功的重點是在「作意」。當我們心裡想起或口裡背誦這些偈頌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清楚,自己是否能生起真切的願望?現前的一念心是否能與眾生相應?我們可以在這個願上,使自己得到安住,得到不動,得到一顆直心,得到一顆深心和柔軟的心,亦即凈土裡面所說的深心、至誠心迴向發願心;這就是經文里所講到的,如果我們能夠善用其心就能獲得一切勝妙功德。這兩天利用過堂的時間,向大家簡介〈凈行品〉,提供這品經所講的修行法門,大家回去後,不妨試一試,相信必然有意想不到的效用。(未完待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