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格言別錄》
持戒嚴謹,淡泊無求,一雙破布鞋,一條舊毛巾,一領衲衣,補丁200多處,青白相間,襤褸不堪,還視為珍物。素食唯清水煮白菜,用鹽不用油。信徒供養香菇、豆腐之類,皆被謝絕。
這是弘一法師出家之後的生活。弘一法師名聲在外,又加上在家時家產豐厚,即使出家,他也一樣可以過著優越的生活,至少也不應該如此清苦。但大師拒絕了一切利養,決意要做一個苦行僧。
弘一法師說:“出家人的生活在人們看來是相對清苦的,但對於真正的出家人而言,他們並不會認為苦,而是把苦當成樂,並且從中獲得真正的快樂。”在弘一法師看來,真正的快樂並不是物質上的富足,而是精神上的富足。在世人的眼中,物質匱乏的生活就是苦的,這是因為,我們把快樂建立在身體的享受之上,如果我們能夠像弘一法師一樣,那麼艱苦的生活對於我們來說就不再是苦。
世人總是想盡一切辦法來滿足自己的物質慾望,永不知足,永不停止。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但在這個追求的過程里,他們要忍受著得不到和失去的痛苦,更不要說每天為了那超出人本身需要很多的物質財富所受的苦和累。我們頭上的白髮有多少是為了那不必要的東西一點點累白的呢?而那些尋求精神世界富足的人,精神上的快樂常常使他們看起來那麼自在、從容,一身的輕松,一臉的愜意。
中國曾有這樣一句俗語:“知足常樂。”“布衣桑飯,可樂終生”,這是弘一法師一生的志願。弘一法師在講解《佛遺教經》的時候曾說:“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他也曾勸誡世人:“人生在世都希望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生活,然而幸福快樂由哪裡來呢?絕不是由修福而來,今天的富貴人或高官厚祿者,他們日日營求,一天到晚愁眉苦臉,並不快樂。修福只能說財用不算匱乏,修道才能得到真幸福。少欲知足是道,欲是五欲六塵。無憂無慮,沒有牽掛,所謂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事實真相清楚,心就安了。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迷,處世待人接物恰到好處,自然快樂。”
法師這段話給世人的啟示是:人要少欲。少欲,人的牽掛就沒有了,憂慮也沒有了,心就安了,人就快樂了。
古人說:“求名之心過盛必作偽,利慾之心過盛則偏執。”凡事都是過猶不及,所謂慾火焚身,過於強烈的慾望會毀滅掉人的生命。即使你的慾望並不多,但如果時時處於不滿足的痛苦狀態中,對我們的身心也是有害而無利的。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知足常樂。知足,並不是要我們沒有追求、沒有想法、停滯不前,而是不要為慾望暫時的不能滿足而感到痛苦,乃至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和身體。
人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佛陀在《因緣品》中說:“即使天上降下金銀珍寶之雨,貪婪之人也不會滿足。”不知足,正是我們感到不快樂的根源。“得失從緣,心無增減”,知足的人,因為放下執著,即使自己的人生不完美,目標不能完全實現,他也會覺得人生是一樣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