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述義 第四講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述義(第四講)

有六信之後才能闡明他的願。那麼有願就能夠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這里特別的展示了名和德的辯證關係。名為假名,德為實德——實相的功德。一個假名——一個名相的符號,它跟實相的功德有什麼樣的關聯呢?這個名號是一般的名號嗎?它不是,這個名號叫萬德洪名。阿彌佛果地上的一切功德都凝聚在這名號裡面,所以這個名號叫實相身。那麼這個名號裡面內具的彌陀功德恩賜給眾生眾生去信願執持這個名號就能召喚實相的功德出來,這叫名召萬德——開顯出來了。這個名號裡面內具的功德不可思議的,於是這個名號的載體也是不可思議的。名號——這種假名——和運載的實相功德不可思議那就會形成一個奇妙的結果:你就散亂心稱這個名號,前面講都能成為成佛種子;你執持這個名號一心不亂就能直接登到不退轉位——阿鞞跋致。

大乘凈土經典都在展示各種凈土的行持,它有千差萬別。執持名號是其中一種方法。你觀想念佛——觀想阿彌陀佛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觀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庄嚴;修五念法門,乃至於修普賢十大願王,以及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這些;包括凈業三福。這些凈業的行持你一一修行成就迴向西方極樂世界都能夠生到凈土。所以往生一法是普門的,不是一種方法其他的也都可以往生。但是在所有的凈土往生方法當中,唯有持名一法——就是執持名號一法,它收攝的根機最廣。不僅是上中下九法界眾生的根機,也不僅是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機,它是十方無量無邊的剎土的眾生都能收攝的一個法門,乃至蜎飛蠕動之物。叫「收機最廣,下手最易」。你念這個名號最容易。這個念佛最容易的方法,它得來——建立的這個過程——極不容易,是法藏菩薩五大劫所思惟出來的。所以越簡單東西就越有智慧,越有慈悲。「收機最廣,下手最易」,有這么一個特點。釋迦牟尼佛以他的大慈悲心觀機逗教,只要眾生這種善根福德因緣成熟——能夠信心擔荷這個法門,就「無問自說」。凈土經典都屬於無問自說的范疇。因為不是眾生境界,他問不出來,所以佛自己宣說。尤其是向具有大智慧的舍利弗拈出:唯有智慧第一,才能夠信受。所以下面就有三句非常特別重要的話,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至極圓頓」。

一般的經典都談教、行、理三經。那把《阿彌陀經》跟大乘通途所有經典相比,就特別顯出教、行、理三經的殊勝。一切法門的施設——觀機逗教,都是方便,所有的方便法門當中唯有凈土持名一法叫「第一方便」。先了解「第一方便」,這第一方便是跟通途的方便法門比較出來的,什麼人都能念。這叫「行經」——修行方面的行經。第一方便的東西,是不是簡單東西就是淺薄的呢?那不是,簡單東西教義上、在法義上又是無上了義。我們說,學經典一定要學了義——第一了義,不要學那些半字教——不了義的東西。這個大乘佛法,都叫了義。但是凈土法門是無上了義,它不僅僅談真空,不僅僅談妙有。真空妙有——大乘圓頓的中道了義,就在這凈土教義裡面——第一義諦妙境界相。這個凈土一法乃至這個名號,是法藏菩薩由他契證諸法的空性——實相——裡面,由他的悲願、願力所展示的妙有。全體的妙有就是真空。所以凈土法門越空越有,越有越空。了解真空妙有,就能真正的對凈土法門產生信心這是無上了義。

那從「理經」來看,是圓頓中至極圓頓——最極圓頓:圓融、圓妙、圓滿、頓捷。一個業力凡夫,信願稱名,帶業往生,一去就是阿鞞跋致,一去就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一去就能夠有種種神通,隨心轉物,快速成佛它是成佛非常頓捷的法門,而且非常的圓妙。它的境界全體具足華嚴的十玄門——事事無礙的法界

這三句話,我們就能了解到蕅益大師一生心血比較的一個精粹。所以古德就說這個法門修行的德用,就好像清水珠投到污濁水裡面,這個污濁的水不得不清。由於這個清水珠——寶珠——的力量使它澄清。用這個作為一個比況:阿彌陀佛這個萬德的洪名,投到我們凡夫眾生散亂心裡面。我們眾生都是散亂的心,我們沒有一刻的清凈心,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就是這種散亂的心才需要彌陀至極清凈名號、來收攝我們散亂的心。使我散亂的心由於執持名號,趨向於佛的那種有序的、清凈的、平等的、慈悲的心裡面去。所以亂心就不得不佛。你只要執持名號凡夫的心不得不佛。就好像這個蛇:進入了竹筒子,它的身體不得不直起來一樣。我們凡夫眾生的心不念佛的話,我們的心就落在九法界。甚至不可能落在三聖法界,都落在六凡法界;而且更多的落在貪、瞋、痴、慢、疑,是落在三惡道的法界。所以對我們念念都趨向於三惡道——眾生這樣的散亂心——來說,這句名號對我們多麼的重要。念這個名號就是佛法界現前;心不安立在名號上,就是輪回的惡業。所以信、願、執持名號,就是作為成就一乘佛果的真因。由這個執持名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四種凈土就能獲得一乘的奇妙佛果。舉這種信願持名之因,那麼往生四土的果就如影隨形。所以信願稱名就是這個《阿彌陀經》的「正宗」。

好,第四來說明一下「力用」。這部經是以往生極樂凈土獲得阿鞞跋致——三種不退——為力用。力用,就是它的功能作用受持這部經到底能得什麼好處?你受持這部經,依教奉行,就能得到往生凈土、成阿鞞跋致菩薩好處。那麼往生極樂世界有四土。我們要了解四土之相。這裡面我們也看到有些人又說西方極樂世界或者是報土,或者是化土,種種說法不一。我們覺得蕅益大師天台理念來談極樂世界四土是很圓融的:如果從阿彌陀佛的那個份上來說,都是彌陀願心所流現出來的一真法界涅槃法性之土是沒有差異的。但是站在凡夫眾生往生者的這個份上來說,由於他信願稱名的程度,由他自心的心識顯現四土。這個四土是在往生者份上來建立的,大家一定要了解這個道理。如果我們信願持名沒有斷煩惱——就是見、思惑還存在,無論是定心還是散亂心,都能感得彌陀願力加被,臨終彌陀接引,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叫凡聖同居土。那麼《無量壽經》裡面講的三輩、《觀無量壽經》講的九品,都屬於凡聖同居土的範圍。如果信願稱名到達事一心不亂——斷見、思惑,就生到方便有餘土;如果進一步侵斷塵沙,破一品無明,得到理一心不亂,乃至於破四十一品無明,就生到實報庄嚴凈土。實報庄嚴凈土實際上跟常寂光土基本上是在一起,只是差異上的問題。你到了破一品無明生到實報庄嚴凈土,就已經分證常寂光土——涅槃三德。如果四十一品無明全都斷盡,就生上上實報庄嚴凈土又叫究竟常寂光土。    不退轉有四種意思。「念不退」,就是念念與一切種智相應,這是八地以上菩薩的水平;第二是「行不退」,就是見、思惑已經斷了,他大乘的行持不退轉;第三是「位不退」,我們帶業往生的人在同居土就永遠不會退到凡夫位。這是一般通途教理三種不退。這里蕅益大師特別談到第四種——「畢竟不退」。畢竟不退,特別彰顯阿彌陀佛名號功德:無論是我們至心稱念,還是散心稱念、有不有信心稱念,只要阿彌陀佛的名號、或者六方諸佛名號乃至於《阿彌陀經》的名字,一經於耳,就像金剛種子落到眾生的心裡,那就是千萬劫後也會由於這個金剛種子得以度脫生死苦海就像「食少金剛,決定不消」。這就叫畢竟不退。所以我們向所有眾生宣揚阿彌陀佛名號功德,無論他信不信,只要他聽進去了,遲早由於這樣的一個因緣他能夠了脫輪回。

帶業往生同居土,這里有非常特別的一個殊勝:你到了同居土就等於生到了上三土——由於你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它跟他世界的四土有一個不共的地方。他方世界凡聖同居土,見不到聖人。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他能見到聖人。所以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位不退就已經圓融三種不退。你生到凡聖同居土就等於橫生上三土。那麼這樣的一個功能作用,是釋迦牟尼佛通途一代時教千經萬論所沒有的。開悟只是悟到正因佛性就叫見道;見道還要修道;修道才能證道。你生生世世修行不退才能得到不退轉位,相對這樣的難行道來說,凈土只要帶業橫超就能得到三種不退——這樣的功能作用那是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修行宗門、教下的人,對這一點一定要加以關注。

玄義的第五個就是「教相」——判教。判教主要談這部經典是「大乘菩薩藏」所攝,是釋迦牟尼佛以他的徹底大慈悲心無問自說、徹底加持的一部經典。能令末法有情眾生乃至於刀兵劫的眾生得度。乃至於佛法全都滅盡,還要以悲心留這部經住世百年,來廣度那些苦難深重眾生。所以這部經典所展示的凈土法門,稱為「阿伽陀葯,萬病總持」。身心煩惱所有的病,都由這一個藥方——六字洪名——總持。遠離一切對待,是「絕待圓融」,屬於大不可思議法門。《華嚴經》是大小乘經典的經王,它的奧藏——奧妙的法藏,《法華經》所展示成佛秘密之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化眾生的精要,一切因地菩薩六度萬行修行的指南針,都不超出這部阿彌陀經》之外。要廣為贊嘆、敘述這部經典功德,就是窮劫日夜宣說也沒辦法說盡。有智慧的人通過信願持名,自然他日就會了知。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師講於溫州太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