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西方確指》撇脫怡悅、深潛不露是名持戒

《西方確指》撇脫怡悅、深潛不露是名持戒

好,請看第五小段:示陳大心撇脫怡悅。這個偈子是這樣說,「示陳大心曰:老不撇脫,死定兜搭。兒女債完,可以怡悅。極樂非遙,勿自隔絕」。好,這六句話實實在在是對症下葯:到了老年了,你還不撇脫。「撇」就是撇開一切,「脫」就是從世俗種種的纏繞當中解脫出來。這個「撇脫」就是:比如說到了年老,面對死亡即將要來的時候,首先對家親眷屬的眷念之心你要心理把它撇開。不要一邊想著念佛往生,一邊又放不下兒子,又放不下孫子,又放不下女兒,又關心這個,又掛慮那個——不得撇脫。然後在自己的財產上,「我還存了多少錢,這些錢怎麼辦……」,心裡也放不下。所以年老的居士這時候一切都把它分配好:你的財產怎麼分配,你子女的安排。各方面你都把它搞清爽之後,心理上就完全的劃上一個句話,再也不去想它了。天塌下來都不想它了。兒孫自有兒孫福,你想他去幹嘛呀?!你已經盡到了養兒育女、培養子女責任了,兒女的債已經完了。很多情況:給你做兒女就是來討債的,那你辛苦了幾十年,還完了債了,你就鬆了,可以為自己活幾年了,可以心裡快樂一點了。一定要有這樣的一種心理

有很多人就是扯不斷——藕斷絲連,他心理上根本就很難安在佛號上。如果你這世間的情啊,債呀,錢啦,各種關系呀,你都擺不平——都在心理還在纏著,你死亡來的時候,那一定是「兜搭」。兜搭,就是說一定會遇到麻煩,一定會遇到波折,你死都死不瞑目:或者有人扯你的後腿,或者什麼事情來了。甚至原來有個公案,一個修行很好居士,他念佛本來都要走的,結果他的妻子在旁邊哭哭啼啼,說:「你怎麼要走哇?你怎麼把我拉下哪?我怎麼辦哪?這一哭,哭得他情愛又上來了,又捨不得。但是命又到了,「啪啦」一下,他變成什麼?到他妻子鼻子裡面做了一個蟲去了。他那個妻子在那裡:看到丈夫死了,哭哭啼啼,一把眼淚一把鼻涕。擤鼻涕的時候一擤,把那個蟲擤下來。她一看,是一個蟲,就用腳去踏死。這時候正好碰到一個比丘——他證到阿羅漢,說:「你不要踏,你知道這個蟲是誰嗎?這就是你的丈夫。」你看看,就是這個情愛!還有的人對他的財富非常執著,存了很多錢,就死了,又捨不得那個財,「嘣」的一下就變成一條蛇,就盤在那個錢上。這都你在身前不把它撇開,死亡來的時候,這些就會纏著你。「死定兜搭」,就這個意思。在輪迴裡面,這些都是太可怕了。所以要想到把一念這樣的心撇脫。我把世間的這種恩恩怨怨、家親眷屬財產什麼全部撇脫之後,指向哪裡?就指向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離我們並不遠。不遙遠,這個意思是非常深邃。《觀經》裡面在講觀想法門的時候,首先釋迦牟尼佛就告韋提希夫人:「阿彌陀佛,去此不遠。」阿彌陀佛去此——離這個地方——不遠。那進一步,我們看《無量壽經》,那不是不遠了,而且就在當下。釋迦牟尼佛在講完了依正庄嚴之後就問阿難:「你是不是想見阿彌陀佛呀?」阿難尊者當然很高興了:「很想見!」釋迦牟尼佛告訴他面西合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阿難尊者依教奉行,一頂禮下去,還沒等抬頭的時候,阿彌陀佛就現前了——放出熾盛光明。在彌陀光明當中,天界人道法界,包括餓鬼畜生地獄法界,全都打開,西方極樂世界也在面前。這時候見極樂世界的景象以及極樂世界菩薩聲聞情形就像一個有天眼的人拿著鏡子看自己面相那樣的清楚。不僅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與會大眾見到極樂世界,那極樂世界也能見到娑婆世界。這段經文寓意非常深刻,深刻在什麼地方?實際上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就在當下。不僅不遙遠,就在當處。只不過是我們只能感受到三維空間,加上一維的時間。四維時空區,這是我們業力所感召的世間。如果阿彌陀佛的光明讓你超越時空,馬上就全都打開了。一打開,原來天界極樂世界地獄都在當處——是這么一個現量傳達給我們信息

所以大乘經典講,所有眾生世界菩薩法界、佛的法界是在當處,它就是重重疊疊在一起。但我們每個眾生只能看到跟自己相應的法界。「極樂非遙」,你看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有一段話,也是談什麼呢當你信願稱名的時候,把一切妄想雜念都休止,念到一心不亂的時候會出什麼境界呢?他有一段話,這段話很具有詩情畫意,很美妙。這就是蓮池大師修行凈土法門現量境界:到了一心不亂的時候,「乃知匪離跬步,寶池涌四色之華;不出戶庭,金地繞七重之樹。處處彌陀說法,時時蓮蕊化生;珍禽與庶鳥偕音,瓊院共茆堂並彩」。到一心不亂的時候,「乃知」——這時候才了知,「不離跬步」就是你不挪開一步,七寶池裡面就湧出了青、白、黃、紅的四色蓮華;你不離開這個庭院,黃金面上就遍繞著七重的行樹。到處都是阿彌陀佛講經說法聲音,每時每刻都有蓮華化生這些往生者。極樂世界那種百鳥——彌陀光明顯現的珍禽,與世間一般的鳥共同的發出了清暢哀亮的法音。極樂世界那種七寶宮殿和我們這個世間茅棚共同放出同樣的光彩。你看這不是就在一處嗎?

了解「極樂非遙,勿自隔絕」,就提醒你:你不要自己跟極樂世界開了,我們跟極樂世界是在一起的。極樂世界跟我們不隔,由於我們業障重就隔開了這叫不隔而隔;但往生極樂世界的這些諸菩薩超越了時空障礙他是而不隔。雖然好像是十萬億佛剎之遙遠——隔開的距離,但是在菩薩眼裡是不隔開的。所以這個點示——「極樂非遙,勿自隔絕」,不要用自己錯誤知見自己的業障極樂世界開了。所以當我們至誠懇切念佛的時候,你要想到:阿彌陀佛就在我面前極樂世界就在當處。你不要想阿彌陀佛都在很遠地方阿彌陀佛就在我們的心裡。「唯心凈土自性彌陀」,它是真實不虛的。

好,請看下面第六小段:示沈元輝。示沈元輝曰:「深潛不露,是名持戒;若浮而外,未久必敗。念既不真,不得自在禍福吉凶,汝自作怪。」好,看這一段。我們把菩薩開示一定要想像成——就好像對自己開示一樣,確實很有受用。我們一般的人喜歡張揚炫耀。那麼修道要怎麼樣?要深潛不露,韜光斂跡,深深地潛下來,不露自己所謂的才華。你深潛不露就在持戒,你深潛不露就在攝心:攝心為戒。你看法藏菩薩在他積功累德過程當中特別談到這個:首先要「深樂寂滅」,深切地好樂那個寂滅的境界。寂滅就是向內心走,不是向外面五欲六塵去馳騁的。在這樣深樂寂滅、深潛不露當中,「不生欲覺、瞋覺、害覺,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當你心向內深潛的時候,當然對外部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就不會去對待,不會去追求。當我們內心跟六塵不產生對待的時候,當然中間就不會有那些分別、執著、貪戀、作意在裡面。你的心攝住了,這就持戒。如果不是這樣,而是很浮躁一切都向外去跑。那一個人為什麼天天要到外面去追逐呢?無非還就是財、色、名、食、睡嘛。那你浮在外面追逐這些名利,由於心浮躁煩惱就會現前,煩惱現前就會造業,就會破戒,智慧也生發不出來,福德也積累不了,人際關系也搞不好。雖然你想追求外面的東西,很快——你就必然要失敗。其實真正的在外面要做好一種事情,還要首先做深潛不露的修心養性的功夫功夫到了一定層面,從體起用才能做成一個事。如果你體性都沒有開發一點,你就在外面做那些東西,肯定要失敗的——做不成的。所以自古以來建功立業,在心性上沒有一修養人是做不成的。

好,那在這個情況下一要注意自己的念頭。你一切成敗的關鍵是:你的念頭是不是正,是不是真誠。如果開始最初那一念就不真誠,那你就不得自在。這裡面就是很深的道理了。佛法講人與人之間種種果報差異,實際上他都追溯到最初那一念——是它的原因。由這一念——萬法唯心生嘛——這個現象就現前了。如果你最初一念善,就好像你用一個甜種子在一個肥沃的田裡面;如果你一念是惡念那就植了一個苦的種子,正種在一個貧瘠的田裡面。再加上水呀,土哇,陽光的這個因緣,時節到來,你無論是甜的種子還是苦的種子都會抽芽,布葉,次第的長出來:生出它的枝、葉、花,長出它的果子唯識家為什麼講異熟果?你是清凈種子還是染污種子,是善的種子還是惡的種子,你以後的果報是跟這相應的。所以外境的優劣勝異都跟自己有關系——最終是跟自己的念頭關系。所以一個明白這道理的人不埋怨外境。

要常常端正自己的念頭,這才是聖賢之學。你要使外境好的話,你一定要使自己的內心寧靜下來。內心寧靜到什麼程度?心虛境寂。你的心很沖虛,外面的境界才會安靜。你的念頭一起來,境界就會隨之起來。你的「水」越渾濁,這個「波浪」就越顯得大;你的「水潭」裡面清澈,「月亮就會現出來。明白這個道理——萬法由心生,那一切修行要在念頭上下手。所以「眾妙之門都是在這個念頭裡面,「禍福吉凶都是從一念裡面生發出來的。這里就直接警示:如果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的念頭真誠,不正確,由這個念頭導致的行為、導致的不善業就會得到不好果報你就不得自在了,就被這個惡的果報所系縛,你就痛苦痛苦你就會埋怨,甚至你會冤冤相報,就每況愈下——惡性循環。所以世間命運——這種禍福吉凶都是來自於念頭在這兒作怪,不是由其他的問題。好,這些開示實際上都是非常具有佛教圓頓的道理

念頭裡面,我們這一念落在什麼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實際上我們的念頭裡面真正要做真誠,唯有念阿彌陀佛才能夠到家。所以念頭一定要安立在彌陀名號當中。離開彌陀名號,你都很難去「真」。因為我們的念頭念念都是虛假的、染污的、分別的——都是這個念頭。我們為什麼輪迴三界?就是這個念頭太糟糕了。對自己的念頭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我們為什麼進行百萬佛號閉關?你老實的在閉關當中透過這個名號觀照自己的念頭你就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了,知道自己是吃幾碗飯的了。所以念頭真誠,還就是念念不要離開阿彌陀佛。你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名號,最終就能得大自在。那這裡面就有真實大利果報在等著我們,就是離開生死輪迴,橫超三界到西方極樂世界做阿鞞跋致菩薩,一生快速的成佛。 

                    ——2009年冬季佛七大安法師講於東林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