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無量壽經》之阿難啟請(一)

無量壽經》之阿難啟請(一)

爾時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凈,光顏巍巍。尊者阿難,承佛聖旨,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凈,光顏巍巍。如明鏡凈,影暢表裡。威容顯耀,超絕無量。未常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聖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導師之行今日世英住最勝之道今日天尊行如來之德。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得無今佛念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爾。」於是世尊阿難曰:「雲何阿難諸天教汝來問佛耶?自以慧見問威顏乎?」阿難白佛:「無有諸天來教我者,自以所見問斯義耳。」

 好,先看這一段。這還是序分裡面的這個發起序,就是這部無量壽經》特別發起的一個因緣。這個因緣是以阿難尊者祈問、祈請,來作為一個發起的。這個「爾時」就是當時釋迦牟尼佛與靈鷲山聲聞菩薩、人、天大眾雲集的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六根顯出了無限歡喜表情這就是佛觀察與會的大眾能夠信受擔荷凈土一法,也就是表明眾生成佛機緣成熟——暢佛本懷,所以六根現非常喜悅表情。這種喜悅表現在他的姿態、他的光色也都非常的清凈。這個光是「巍巍」,表明高大、盛大之相;「顏」,就是顏容,也顯得非常的高大。那有的經典在這種「光顏巍巍」當中,就會說有九色的光,還能顯出他方的剎土——這樣的一個瑞相。就是這個法會上,開始釋迦牟尼佛現出這個瑞相。

好,這瑞相一來,「尊者阿難,承佛聖旨」。大家注意了,這有一個「承佛聖旨」,就是阿難尊者的祈請,都有釋迦牟尼佛的加持力在裡面。如果沒有這種加持力,他是莫名其妙,還產生不了祈請之心。這就像《觀經》,當釋迦牟尼佛光台顯出十方凈土的時候,也是釋迦牟尼佛冥加,來令韋提希夫人選擇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選擇西方極樂世界作為標心往生之處,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加持。那麼這《無量壽經》的發起因緣,也是得佛加持的一種產物。實際上這也是一部無問自說的經典——本質上是這樣的。

好,阿難尊者得佛的加持之後——「聖旨」就是大聖的這種意旨,他領略了,這領略是以這種憶念、光來傳達出來的——馬上他就座位站起來,有一恭敬的禮儀:偏袒右肩,長跪合掌。稟白佛陀,就說:「今日世尊……」「世尊」為一切世間天、人所尊重的——佛陀的另外一個稱號。「今日世尊六根這樣的喜悅,姿色如是的清凈,光色和容顏是這樣的盛大,全身的光色就像明亮的鏡子那樣清凈。」這個光叫「影暢表裡」,就是光能夠暢達到他的表層,這就是「暢表」,那同時這個光還能映到他的裡面去。這個表和里都有著光互相的輝映,這個容貌顯出這種威德——「威容」。佛不僅僅是慈悲,還有威德,這個威和慈一定要相互而用。光有慈沒有威——你只有攝受沒有折服,還是度不了眾生。所以一定要用威德來折服眾生,用慈悲攝受眾生,這兩者才能夠產生度化眾生作用

所以釋迦牟尼佛顯出那種威德的容貌,是這樣的顯彰光耀。這個「超絕無量」,對無量諸佛的「威容顯耀」都有超絕之處——不比尋常了。阿難尊者就自己說:「我是從來沒有睹見過,佛現出這樣殊勝妙好的容顏。」那現出這樣的瑞相一定是有大事因緣的,所以阿難尊者說:「由是我心就在默念,我就思惟這個事情。」下面有五句話是非常重要的,說明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他自身的德能和他所住利益眾生的法,是那樣的真實慈悲。那麼這個阿難者也是「承佛聖旨」——得佛的加被,才能領略這樣的放光顯瑞其中的一些信息

第一個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那肯定我心裡想:世尊一定住在一個奇特之法上。這個奇特之法就是凈土之法——雖然阿難尊者沒有說出來。那麼用信願持名感通佛力,橫超凈土,帶業往生,快速成佛這就是最奇妙最殊特之法。仰靠他力解決生死輪迴問題,圓成佛果問題,不由通途之法,這是住在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諸佛所住」,「世雄」就是世間最雄猛者——我們講「大雄」,他住在一諸佛所住境界上。這境界就是涅槃實相,就是即將要宣說的這個法——凈土之法,是從實相的性德裡面生起來的。「今日世眼住導師之行」,佛為一切世間做眼,引導眾生具有正知正見。這個「世眼」就表明佛有五眼圓明的智慧、德能,才堪為輪轉的眾生做大導師,引領三界六道迷惑的眾生出離險道。這就是:凈土一法是佛五眼圓明選擇的引導我們出離輪迴導師之行。「今日世英住最勝之道」,「世英」也就是對佛的德能的贊嘆,是一切世間最為英異,這個「最勝之道」就是透過這幺一個通道——這個門,可以得到最為殊勝的果,就是大乘涅槃之果。透過這個凈土法門可以得到最勝之道。第五句:今日天尊行如來之德。「天尊」這就如來的第一義天的這樣的稱呼。今天佛住在這樣的一個瑞相上,一定是行如來之德,住在真如道上來示現成道,善巧方便地教化眾生。所以如來一定要數數地來這個輪轉的世間度化眾生,示現八相成道,這就行如來之德。

那麼這樣的瑞相,阿難尊者又深入思惟,那肯定是過去、現在、未來「佛佛相念」。一切諸佛都在念,那就是三世諸佛都在加持的產物,否則不會現出超絕無量的一個光顏巍巍的瑞相。所以就用一種反問口氣來詢問:「得無今佛……」今佛就是指釋迦牟尼佛所示跡的這樣的一個佛。「念諸佛耶」,念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耶?那麼是「佛佛相念」了,於是釋迦佛念三世諸佛,三世諸佛也在釋迦佛。當釋迦佛要講凈土法門的時候,十方無量無邊的諸佛都要給予加持的。這「諸佛」裡面當然更含攝著阿彌陀佛,當釋迦牟尼佛講凈土法門的時候,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同樣歡喜地加被。也正因為十方三世諸佛佛佛相念,才會有這樣的威德神通熾盛光明。否則怎幺可能會有這樣的瑞相呢?這就是由他顯示相的果,來推它的因。

好,那麼這樣的一個祈請,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所以釋迦牟尼佛聽到阿難尊者這段話之後,就用審問的口氣問他——「雲何阿難」,你能問出這些話,是諸天教你問的呢,還是你自己的智慧知見能夠領悟到這個程度,來「問威顏乎」?「威顏」就是指佛了:現出的這種威德光顏。這雲何阿難諸天教汝來問佛耶?自以慧見問威顏乎就來探尋一下,這種探尋實際上包含著釋迦對他這個問的一種肯定。哎!你問的這幺到位,這幺精深,是你的水平嗎?如果不是你的水平,是誰教你的?是不是諸天教你來問的?那諸天智慧程度會更高一些,甚至諸天有很多地上菩薩在那裡示現。所以就是:高水準的眾生是不是教他來問的?阿難尊者當然不會打妄語了,他就如實地稟白:「沒有諸天來教我。是我以自己所見所思念、所思惟來問出這樣的意思。」但實際上這個時候他問出這個問題,就已經有佛力的加被——冥加,他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釋迦牟尼佛順應這個就贊嘆:「善哉!阿難。」

好,我們請看下面。佛言:「善哉阿難,所問甚快!發深智慧,真妙辯才,愍念眾生,問斯慧義。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無量億劫,難值難見。猶靈瑞華,時時乃出。今所問者,多所饒益,開化一切諸天人民。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多所導御。慧見無礙,無能遏絕。以一餐之力,能住壽命百千劫,無數無量復過於此,諸根悅豫,不以毀損,姿色不變,光顏無異。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阿難諦聽,今為汝說。」對曰:「唯然,願樂欲聞。」

好,釋迦牟尼佛就贊嘆「善哉阿難」,就是你這一問真是問得很好。「善」就是肯定贊成的語句,「哉」就是一個語助詞。你所問的甚快,「甚快」這個快,就是你所問的跟佛的意思非常相應,就像一個純孝之子知道他父母想要什幺,提前就把它准備好了這一問問得非常的及時,這一問問的非常的當機,所以就贊嘆:「你這所問的問題真是太好了。」——甚快。

能夠善問就是報佛恩的最好方式你這一問能夠發起甚深智慧你把佛的那種五德——住在五種狀態當中的這種利他的德行,能夠說出來,這說明你有真正奇妙的辯才你能一問,首先你是智慧的人、有眼光的人;同時你這一問是具有慈悲心的表現,你不是為自己問,你是悲憫、憶念一切苦難眾生。你問這個的目的,是想問出一個對一切苦難眾生有大饒益法門。所以你這一問充滿著慈悲,充滿著智慧才能夠這樣一個深潛的出世大法的圓頓智慧大意給他問出來。這就好像這個種子,這個法門種子是沉澱在很深很深的地方你這一問,竟然把這個種子給它浮上了表面。那你這一問像鉤玄探賾,把這個給它引發出來。這可是甚深智慧、真妙辯才、極深的悲憫眾生的心,才能做得這一點。也正因為你有這樣的一個心,才能感得諸佛對你的加被。這兩者的整合你才問出這樣的「慧義」。慧義就不是一般世間學問那個意思了——邏輯思惟裡面的,而是那個般若智慧的一個義理

    好,那這個義理實際上跟諸佛示現在世間的大事因緣,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緊接著就講「如來」——諸佛如來,以他無有窮盡大悲心——「矜哀」就是憐憫三界一切苦難眾生。他為什幺要不斷地出現在這世間示現八相成道?就是不忍三界眾生的苦故,要拯救這些眾生故。拯救的方式就要「光闡道教」,佛說都要放光——光代表法音,來闡釋大乘教法。闡釋這些大乘道教,其根本目的就是拯救濟度那些「群萌」。「萌」就是萌芽狀態,有佛的種子,但是它沒有顯發出來,要透過講經說法把這個菩提種子引發出來。但在群萌還沒有顯發他的佛性的時候,他都是迷惑顛倒在三界六道頭出頭沒的,所以要拯救這些頭出頭沒的眾生。拯濟他們到哪兒去?「惠以真實之利」。真實之利不是人天福報,不是聲聞、緣覺的這種利益,而是圓成大乘佛果才叫真實之利。那麼諸佛如來他來到這個世間,就是唯一的一樁事情: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以「光闡道教」的方式顯發出來,達到這個目標,所以一代時教五時說法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師講於東林寺第二屆凈土文化進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