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大安法師對凈土經典的介紹

大安法師凈土經典的介紹

一般人認為《阿彌陀經》很簡單,實際上《阿彌陀經》很深邃、很難懂。佛講經有的是深法作淺法講,有的是廣法作略法講。那麼這部經典它確實是深法,非常深的一個圓頓妙法,卻以淺顯的形態表現出來。它所展示的是無量無邊的境界,卻以簡略的方式表達出來。所以它很難懂,全體都是佛的境界這就需要祖師大德為我們把《阿彌陀經》的正確意思以疏、鈔的形式,論的形式進一步闡發出來。《阿彌陀經》自從鳩摩羅什翻譯以來,也有諸多的註解。印祖從中挑選出三部,一部是蓮池大師的《彌陀疏鈔》,一部是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一部是幽溪大師的《圓中鈔》。

這里重點介紹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蕅益大師凈土宗第九代祖師,他首先在宗門下開悟,然後通達教下,最後把宗門教下全都歸攝到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大經王裡面,真正做到了通宗通教一心導歸。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是印光大師極力推崇的。這部要解是《凈土十要》的第一篇,也是應去病居士的請求撰寫的。在49歲那一年,用九天的時間,寫完了這個要解。他自己也不斷地講這個要解,在臨往生的時候還對弟子口述了幾個修改的地方,以後就成為定本留傳下來。在臨命終時他說出了自己所證的位次:「名字位中真佛眼,畢竟未知付何人」。就是他在天台「六即佛」當中只是證到了名字位,名字即佛。名字即佛是什麼樣的境界呢?就是見思惑還沒有斷,不僅沒有斷,伏都沒有伏住。但是他開悟了,見解與佛同齊。所以我們了解到蕅益大師是「名字位中真佛眼」,我們就放心了。放心什麼呢?他所寫的東西是正知正見,不是一般的人從心意識裡面想出來的、推敲出來的、琢磨出來的,就好像現在一學者寫的東西一樣的,那就麻煩了。

也唯有祖師才能了解祖師印光大師就直接推薦《彌陀要解》,說要解無論在理上的闡釋,還是在事相上的闡釋,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是釋迦牟尼佛宣說這部經典以來第一註解,是微妙到了極點,正確到了極點,縱令是古佛再來到這個世間,重新來註解這部《阿彌陀經》,也不能高出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大家聽聽這種贊嘆已經是無以復加,推崇備至了。

    《無量壽經》的註疏不是太多,在魏晉漢六朝時期,就已經有十一種《無量壽經》的譯本問世。在中國佛教史上,漢代、晉代,宋梁陳五代,是中國佛教非常鼎盛的一個時期,也是我們這個民族這種超越性的文化發展得非常好的時期。那個時代凈土宗的紮根和傳播提供了一個很好文化土壤。所以當時東晉的慧遠大師能夠在廬山東林寺白蓮社,能夠樹立起凈土宗的一面旗幟。這些都出現在六朝時期。六朝遺風到了隋唐,也是有它強盛發展的勢頭。《無量壽經》到現在有五本原譯本五種本原譯本大家比較推崇康僧鎧的本子。隋朝的慧遠法師對《無量壽經》的註疏也是選擇了康僧鎧的本子。(待續)

觀無量壽經》的註疏有很多,這里就推薦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觀經四帖疏》有玄義分,有序分義,有正宗分,有流通分,這四個方面。善導大師作為凈土宗的第二代祖師他在建立凈土的根本理念方面,在這部四帖疏裡面有詳細而深入的展開。他是要把阿彌陀佛平等普度一切眾生這樣的精神理念展示出來。尤其對名號功德,以彌陀的這種大願作為增上緣,普度五乘行人這樣的觀點把它顯彰出來,上中下三根都得到了生脫死的利益。 

善導大師在四帖疏裡面寫得比較精彩的部分,第一是玄義分,第二是在註解上品上生章,尤其對圓發三心,欲生彼國者應發三心,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他在註解三心之後,特別提出專修和雜修的利弊優劣得失關係,提出要專修。專修有五種正行你要讀誦就讀誦凈土三經,要禮拜禮拜阿彌陀佛,要贊嘆就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要觀想觀想西方凈土依正庄嚴,要供養供養西方三聖,這就是叫專修。那麼專修裡面又特別提出正行,就是稱念佛名,其他四種都叫助行,這叫正行助行。那麼正助兩行之外,其他的修行都叫雜修,雜修就是疏雜之行往生就不很有把握了,所以強調專修。一百個人專修一百個人往生一萬個人專修一萬個人往生,如果是雜修,比例就少得太多。雜是這個意思。其目的是讓我們生起堅固的真信,一般人對這個難信之法即便他聽聞了,有一定的信心,但他容易動搖。如果碰到一個通宗通教的大法師大善知識說:「你這個念佛就能往生了,那有那麼容易的事情哪!你不修禪定不開智慧不修福德哪能往生哪!」一聽很有道理呀。「你去的可是實報庄嚴土,叫報土,那個世界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業障深重,一點功夫都沒有,那有那麼便宜的事啊!那能往生哪!我還是教給你一個其它的方法吧。」很多人聽了就會動搖,「哎呀!大概是沒有那麼樣的事。」

幾年我們也常常聽到,有的人就說,「你得要消業障,你業障不消哪能往生啊!」他覺得有道理要消業障,那怎麼消業障啊?「這樣吧, 我給你一個什麼咒,念幾百萬,等你消完了業障再來念佛。」於是他就持咒去了,就動搖了。他不知道這句佛號就是消業障最好的方法。再說你念了一輩子咒所有的業障就消掉了嗎?念佛法門不在乎你有沒有業障,因為他能帶往生的!五逆十惡都能帶,還怕什麼呢?怕的就是你沒有信心!怕的就是你有懷疑!修凈土法門最大的障礙就是懷疑。如果碰到法身大士,乃至於初地、二地、十地、等覺菩薩在你面前說,「哎呀!你修這個法門念佛就能往生,沒有這個事呀!沒有這么便宜的事啊!」那你聽了怎麼辦?你就想人家都是菩薩講這話,大概是沒有這么便宜的事。乃至於釋迦牟尼佛親自現身說,「哎呀!我原來說的凈土往生一法是我的權巧方便之說,我現在有更殊勝法門給你。」這時怎麼辦?真正有信心的人就是碰到釋迦牟尼佛說出這樣的話,都會向佛頂禮說:「釋迦牟尼佛啊!您老人家原先教了我這法門,我已經發願終身不改了,雖然有更好的法門我也不敢改原來的志向。」你能夠說出這樣的語言,說明你有真信。這就你的心地當中,真正紮下了一個很深的根哪!是確然不可動搖的,連佛祖現前都不能動搖,更何況一般的人

善導大師就已經看到了未來眾生有懷疑,當然釋迦牟尼佛不可能說這個話了,是善導大師把這個推到極點,來假設這種情況。這種情況存在都不會轉移你的志向。這可以截斷我們末法眾生這山望到那山高的偷心。這是凈業行人的指南針!如果我們在念佛過程當中,人家宗門教下乃至於一般的氣功說一說,就跟著改變的話,那真是一點信根都沒有。所以大家一定要對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要有深入的了解,要熟悉。這個《觀經四帖疏》也是善導大師夢中得到梵僧指授寫出來的。這些都是我們凈土典籍當中的珍寶佛法關鍵處無多子,你把這些要解呀、四帖疏呀、彌陀疏鈔,這幾本書能夠看得很爛熟,就足夠了。

註解《觀經》的還有《妙宗鈔》,《妙宗鈔》首先是智者大師對《觀經》有個疏,那麼到了宋代的四明尊者,對這個疏又有一個鈔。他是天台的一心三觀,一境三地,這樣的理念註解的。從他的理論、觀法都很精妙都很圓融,但是對於中下根的人很難切入。所以就不如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能夠三根普被,能夠利根鈍根都能得到利益。所以在這里印祖也非常委婉地、技巧地告訴我們,我們只看善導大師四帖疏就好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