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方法師:正見 正行

正見正行
      那麽這里就作一個比喻,「譬如村邑近大石山,不斷、不壞、不穿,一向厚密,假使四方風吹,不能動搖,不能穿過。彼無學者亦復如是,」他作一個比喻,一個山整個是石頭一顆石頭像山一樣那麽大,那個石頭是整體的,沒有隙縫,所以說,不斷,不壞,不穿,一向厚密,四方怎麽風來吹來打都,不能動搖它,也不能穿透它,這個就是阿羅漢解脫心安住、堅住。任何外在的一切六塵,都不能再使他動搖、顛倒、執著。所以無學的阿羅漢,就是這樣子的。注意聽喔!,這個才是真正的解脫處,「眼常識色」你看一些外面的形形色色,「乃至意常識法,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意堅住故,」真正的阿羅漢,在六根六塵中,不會受風吹雨打影響的,為什麽?因為,「心解脫,慧解脫,意堅住故,」不會再動搖啦,很安定很堅住的,「內修、無量、善解脫,觀察生滅」一切法來一切現象來,內修無量,善解脫,觀察生滅,哪一法來不是生滅法?哪一法來不是緣起法?哪一法來不都是無常嗎?所以念念跟明相應,其實就是念念跟正見相應,也就是念念跟緣起相應。這樣子的話,一切法來都是觀察的因緣解脫因緣,那還會不會顛倒執著?不會的。
      「爾時二十億耳重說偈言:『離欲心解脫,無恚脫亦然,遠離心解脫,貪愛永無餘,諸取心解脫,及意不忘念。」這個就是六處解脫,前面講的重覆,「曉了入處生,於彼心解脫,彼心解脫者,比丘意止息,諸所作已作,更不作所作。」這個就證阿羅漢啦。「猶如大石山,四風不能動。色、聲、香、味、觸,及法之好惡,六入處常對,不能動其心,心常住堅固,諦觀法生滅」他這個偈語就把前面講的內容重覆一次。「尊者二十億耳說是法時,大師心悅;諸多聞梵行者聞尊者二十億耳所說,皆大歡喜。」這一經我們的主題也是在解脫的部分,我們就知道真正的解脫是什麽,在哪裡解脫解脫以後的心境是怎麽樣,(這一經里)都已經有啦,這一對我們一個用功修行的人是蠻重要的,我們對自己要時時刻刻的驗證自己,修行解脫不是說我們今天在上課啦,知道一些法意啦,以為我懂了我會啦,那個還是知見上的問題,真正的受用處是在內心的貪瞋痴的降服,煩惱的不起,這個才是真正的解脫
      但是如果我們不先學正見,我們沒有正確方法可以作,我們今天沒有把握到根本,我們在枝末上用功就不能究竟解脫,所以上課是必要的,建立正見是先決條件,一定要的。但是我們學了這個正見以後,一定要很用心精進,依法奉行,處處勘驗自己。在哪裡下手?六根觸六塵處!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觸到色聲香味色法,平常心靈會起什麽反應,我們眼見色耳聞聲起了什麽反應要看清楚,起了痛苦煩惱,起了執著起了貪取瞋恚,我們要發覺它,看清楚它的真相。我們也能了解不動的時候是怎麽樣,不貪、不瞋、不取的時候是怎麽樣,也要明白,從貪到不貪、從不貪到貪,這個過程也要明白,你能白發的人,能看清楚的人,你的修行啊是很容易、很簡單
      所以為什麽我一叫你們說:我們在生活中,第一步先要覺知,你現在在做什麽,你現在在起心動念,你現在在所有的根塵觸的過程中你要保持你覺知,知道你現在在什麽狀態中。這個覺知就是入門的要道。
      不然我們都落在想,我們的意識習慣,已經把我們任何一個時刻,都落在想裡面,你都在回憶過去,都在想像未來,你從來沒有很明白的,觀察當下的身心狀態,很少人活在這個當下裡面。為什麽叫你要用『看』,這個字奧妙,因為只有『看』才能回到當下。你一思惟、一想像都是落到過去跟未來
      那要不要思惟?當然要思惟,我們思惟法義,思惟一切的正見內容,但是思惟過了、明白了,就不要一直執著在這裡面,還是要回到現實的當下來,我們每天生活二十小時,每一個當下都是開悟因緣都是見法的因緣
      所以大家注意喔!不要以為我們到深山去,我們要作法會,我們要作些什麽才能受用、才能修行,不是。你們在聽我說話的當下,還是在修行用功佛陀開示的時候,很多聖弟子當下返觀,當下就解脫了。同樣的喔,我們今天在這里上課聽法,如果你們現在聽得進去,能當下反應、當下反省、當下返觀,也一樣的可以體會到喔,所以我們要把的是每一個當下,每一個當下確實都是解脫因緣,尤其是在聽法的時候、聽正見的時候,每個當下。善於把握的人就可以解脫。我們因為談到這個地方來快接近尾聲,我們在談解脫內容將來談一個涅槃內容,就差不多結束,所以這個地方我一直在提醒你們用功方法用功的重點、用功的下手處,一直在提醒這個,為什麽?因為這個地方越來越重要,我們這個課就要結束了,所以我們不能一直只有在理念上、知見上,一直在思惟而已,現在想辦法用得上,能在生命中、生活的時時刻刻中隨時都用得上,那才有辦法受用,這個地方很重要,所以我一再重覆的談到觀照啦、談到用功啦、談到下手處一直在重覆這個,大家要明白這個是很重要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