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方法師:凈土不是一人所化成

凈土不是一人所化成 

    「濁惡世界的凈化,即庄嚴佛土,這以願力為本菩薩立大願,集合同行同願的道伴,實踐六度、四攝的善行庄嚴他。有以為一人成佛世界即成為清凈,這多少有點誤解的。菩薩在因中教化眾生,以佛法攝集同行同願者,同行菩薩行。結果,佛與所化眾生――主伴的功德,相攝相資,完成國土圓滿庄嚴同行同願的菩薩,同住於庄嚴國土中。同中有不同,唯佛能究竟清凈圓滿自在。沒有眾會庄嚴的佛土,不過是思辯的戲論」。

     這個就很重要啊!這個世界如果沒有眾生,沒有這個國土,沒有這樣相資相成,佛在這裡能不能成佛?不能啊!注意聽!有了國土,有了眾生,才能在這裡成服,別的地方不能成佛,因為沒有眾生就不成佛,一定要明白,是相資相緣的。所以緣起法,它會點出一切法的實在性、內容性。不能說,一個人成佛了,全世界都沒有問題了,如果是這樣,釋迦牟尼成佛了,我們為什麼今天還在沉淪?所以,導師講:以為一人成佛世界即成清凈那是多少有點誤解這個世界要成為凈土,大家只有共願共行,一起凈化,我們每一個人都凈化了,世界才能成為凈土,要搞清啊!所以,沒有一個發大願就能成就一切眾生的,眾生都沒有成就以前,我們能真正的自在嗎?能在清凈的佛土裡嗎?這個就很重要啊,不是一個成就一個凈土來度大家,懂這個意思嗎?是大家一起把它圓滿成就才能成為凈土,注意聽!凈土是一個人化出來的,這樣知道意思嗎?大家一起共願共行來凈化它,這才成為凈土。這個理路我為什麼要講?很重要啊!要搞清楚啊!要知道啊!談到所謂的庄嚴佛土,成就眾生,不要以為一個人成佛世界清凈了,這一方面是有誤解的。

     「如來庄嚴國土須菩提菩薩發心庄嚴佛土,究竟有佛土可庄嚴,有佛土的庄嚴嗎?須菩提般若性空的正見,回答說:沒有真實國土庄嚴也沒真實的能庄嚴法。因為,佛土與佛土的庄嚴,如幻如化,勝義諦中是非庄嚴的,不過隨順世俗,稱之為庄嚴而已。《般若經》說無庄嚴庄嚴;《華嚴經》說普庄嚴都是由於性空慧的徹悟法性,凈願善行所成」。

    「庄嚴佛土者,即非庄嚴,是名庄嚴」。須菩提會這樣地回答佛陀是因為他已經徹悟般若的性空,知道性空的「空」的正見,以這個立場來回答佛陀的。因為法法緣起如幻如化,並沒有實性可得,所以,以性空慧徹悟法性的立場,來這樣的回答,並沒有實際的實有不變的實性可得

    「國土――世界緣起假名,所以能廣大庄嚴。沒有自性世界,即沒有不變性,如遇穢惡的因緣,即成穢惡的世界;如造集清凈因緣,即自然會有清凈世界出現」。

    我們知道一切法無自性它是無實性、無定性的,所以是隨緣而在變化,所謂的世界國土,也是隨緣變化的,如果遇到污穢的因緣,就成為污穢的世界;如果大家一起來集造清凈因緣就會清凈世界顯現。從這裡就知道,它沒有不變性,沒有永恆性,它是隨緣在造作的,這一點我們就明白了,什麼叫緣起而無實性,就是在這裡,如果它有實性,它就不會變化了。

    「假使,穢惡世界是實有定性而不可改易的,那就是塗抹一些清凈的上去,也不清凈,反而更醜惡了!所以,世界無定,穢惡與清凈,全依眾生知見行為的邪正善惡而轉。必須知道如此,才會發心轉穢惡的國土清凈。必須善悟國土庄嚴的非庄嚴,才能隨行願而集成國土庄嚴」。

    緣起自性、無定性的這個道理,你越體會就越明白,這樣才能緣起萬法,隨著因緣條件的不同,世界展現穢惡或者清凈的。它不是本來就是清凈或本來是穢惡的,它是隨緣而轉,隨緣而起的,表示一切就是無自性、無定性,也因為無定性才能產生一切法,這個道理就會越體會越深。

    「眾生的三毒熏心,迷執此穢惡苦迫的世間,以為是安樂清凈。佛以呵責的法門,說國土無常、苦迫、不凈。佛又以誘導的法門,令眾生不以現實世間為樂凈,而從無我大悲的利他行願中,創建嚴凈的世間。但眾生的迷執,是深固的。聽說庄嚴凈土,又在取著庄嚴,為尊貴七寶如意衣食,美妙的香花音樂,不老不死的永生所迷惑了」。

    要注意哦,這裡的講法很重要!因為我平常就在貪嗔痴的習性之中,總是把這個世間當作是安樂的,是清凈的,都在那邊執取,所以佛陀才會呵責我們,他告訴我們:這個世間國土無常人間是苦迫的,是不凈的,就是要我們發覺這個事實佛陀又要引導、誘導我們向上能解脫,所以又告訴我們,必須體會無我而顯現真正的大悲去利他,在利益一切眾生的這個行願中,才能夠好好地去嚴凈所謂的世間國土,所以就會說到庄嚴凈土上面去。問題是講到庄嚴凈土」時,眾生又會取著在庄嚴凈土上。佛陀誘導我們,但是我們又會執著在他誘導的語言跟法義上。所以講到庄嚴凈土,我們又取著在「庄嚴」這二個字上。取著尊貴七寶如意飲食,美妙的香華音樂,沒有壽命極限的不老不死的永生……我們都會執著在這裡佛陀用方便善巧來提升我們,我們反而執著在那個善巧方便上,以為真的有一庄嚴國土,是七寶所成的,裡面的飲食你想就有了,衣服想要什麼,它就來加身,都是很美的音樂時間還是無限的,到你成熟為止都沒有生命這個問題。注意,這個在講什麼?大家心裡明白。佛陀他用善巧來引導我們去庄嚴佛土,然而我們就執著在那個庄嚴上了,以為是真的,所謂的庄嚴是在七寶、美妙的飲食、香華音樂,還有能夠永遠不生不滅,我們又被這些語言、法義、誘導的方法而迷惑了。

    「所以,佛告須菩提:如上所說庄嚴,凡是修大乘行的菩薩,都應生清凈心,離去取相貪著穢惡根源,不要為凈土庄嚴相――美麗的色相,宛轉的音聲,芬馥的香氣,可口的滋味,適意的樂觸,滿意的想像等而迷惑」!

     前面已經講過了,如果知道一切法緣起自性,,證了四果的這些聖者們,從初果開始就是入流,入流就是不入色、聲、香、味、觸、法了,怎麼還會迷惑在色、聲、香、味、觸、法裡面呢?了解緣起自性會不會執著在這個色、聲、香、味、觸、法的種種現象之中呢?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佛陀說方便時,要知道那是方便,是要引導我們而已。千萬不要因為佛這樣說,大家就取著在那個名相上,就以為真的是這樣子

     「要知色、聲、香、味、觸、法,都如幻如化,沒有真實自性可得。如取執色等有相可得,這即是三毒(貪嗔痴)的根源,從此起貪、起嗔、起痴,即會幻起種種的苦痛罪惡」。

    如果了解這個法義的話,就知道,由於對色、聲、香、味、觸、法的實有感、實在感,才會起貪嗔痴的執著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有痛苦煩惱。我們如果要滅痛苦煩惱,要從哪裡滅?很簡單地就看出來了:過去自性的實有感,我們的那個自性見就是導致痛苦煩惱三毒的根源;如果明白了萬法的無自性就不會起貪嗔痴,就不會起染著。所以這裡就講很清楚:如果執取在色等有相可得,就是三毒的根源!今天講要修行,要解脫要了生死,那麼根源是什麼?如果連這個根據都不知道,那我們怎麼修行

    「所以,應不住(著相)一切法,不住而往的住於空性,於無可住的法性而生凈心。前說,無我相、無法相、無非法相,能生一念清凈信心即是這裡的生清凈心,無所而生其心」。

     這個才是真正的清凈心,既然不著一切法,那麼就知道,我們應該安住在什麼地方?安住在一切法的空性上,一切法的無自性上。要明白,在這個無可住的法性、空寂性,在這個地方才能夠產生真正的清凈心――無住就是清凈。因為無住,所以這個地方叫做空性;因為無住,這個就是清凈。如果明白這個的話,那我們再討論一個重要問題:人類因為貪嗔痴,所以我們說他是妄心;又說我有一清凈心,那是不是真的另外有一清凈心?那還是住!注意聽!什麼才叫真正的清凈心?只是不執著、不執取,一點都不去貪染,一點不起貪嗔痴,這樣不執不著的這個心,就名為清凈心,不是別外有一真實清凈心,一定要明白!所以我們講到空性,什麼是空性?不執著,知道它非實,無實性,了解一切法的本來就是空寂,這個名為「空性」。有的又誤會了,又執著在一個實有的空性上,好象這個空性能生萬法一樣,這個空性就變成實有的空性了,這個也是「住」,也是染著,所以空性、寂滅性、清凈心,都是執著的那個心而已,不是有一個實有的什麼實性的那個心或者性,這一點要明白!

     「如此的離相而得凈心,才能做『心凈則國土凈』。如取著凈土而不能凈心,即縱然進入庄嚴凈土,那也還是苦痛的,還是穢惡的。如上海,在物質方面,比較優美的多。但它並不配稱為清凈,反而被人咒沮為罪惡的淵藪。這可見庄嚴國土,要從清凈心中去開拓出來」!

    所以,今天要修凈土,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知道這個染著的心是怎麼起的,是執著在實有上而顛倒起的,這個生死的根源你不知道,沒有辦法,從這裡掙脫出來,你說你能到哪裡凈土你要從什麼現象中去求一個凈土可得?我們不知道心染著,而以為外面有一凈土可得這樣子不可能真正清凈,只有真正的不染著的心,才叫真正的清凈心,那個清凈心,一旦明白,也就是真正的所謂「國土凈」,是在這裡國土凈,而不有一個真正的清凈國土

     從這裡就要明白了,要得凈土,先凈其心,就是在講這個。如何凈其心?一切法不染、不著,又如何一切法不染不著?知道一切法緣起無實性,就知道它非實,因為知道它非實,才能不染不著,這個都是相關聯的次第,一定要明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