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五章 轉重令輕

第五章 轉重令輕

佛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

「佛言:人有眾過」,佛說,人有很多很多的過失。「而不自悔」,不能懺悔,不能自己檢查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犯錯,或者知道自己犯錯又不懺悔。這樣就不能「頓息其心」,就是隨順著原先造惡的心,繼續造業。原先造惡的那個心,本來已經造惡了,他不知道是自己犯惡,還以為自己做得對,還繼續做。

的人就說:「我修行吃三頓飯、四頓飯,沒啥錯啊?我想吃就吃,那是我的自由成佛和吃飯有什麼關係我這樣心裡愉快,我能修道。」所以說他不知道有過,而且還不懺悔,不能去「頓息其心」,不能馬上把自己的心收回來。

這樣的人,「罪來赴身」,等罪來的時候,一旦形成果的時候,這個業發作的時候。就「如水歸海」,一條一條的罪業就像水一樣匯聚一起,最後形成大海一樣。歸入大海,漸漸地又深又廣,深深地扎到你的種子識里,它越來越大,越來越發展。一天天的加重,一天不懺悔明天就加重;半個月不懺悔,就拔不出根子來了;一個月懺悔,幾乎就很難再拔出來了;如果過段時間懺悔,我們就更難了。它不斷地往下扎,而且面積越來越大,種進了我們的種子識里,就如水歸大海一樣。這個大海都被你弄渾了,「一條臭魚攪了一鍋腥」,都成腥味了,就這么厲害!

你的罪業來不及懺悔,是逐漸增加的,一天有一天的罪。比如你今天犯一個錯誤得一個罪,明天懺悔就是兩個,後天不懺悔就是四個,大後天不懺悔就是八個,成倍地增長,再不懺悔就是十六個。你想,這么樣不斷地增長,你有一年不懺悔,十年不懺悔,你得有多少?得堆滿虛空那麼多,無邊無沿。所以說如水歸大海,漸漸地變得深邃又廣大,這就了不得了!罪業,我們必須得認識,不認識不行。

「若人有過」,若人自己有了過失,「自解知非」,自己知道,通過每天的懺悔知道,通過學佛知道,通過禮佛知道,通過念佛知道,通過禪定知道。知什麼呢?「知非」,知道是不對了。「非」,就是不正確

「改惡行善」,「改惡」,我不再做了,馬上停止。他叫我罵人,我再也不罵了;叫我傳瞎話,我再也不傳了;叫我貪淫,我再不貪了;叫我盜,我再也不盜了;叫我殺,我再也不殺了;叫我發脾氣我再也不發了這是知非。「改惡行善」,行什麼善呢?就是行十善:有殺的,我制止;有盜的,我不讓他盜;有淫的,我不讓他淫;有兩舌的,我勸他不要兩舌;有惡口的,我不讓他惡口;有妄言的,我勸他不妄言;綺語的,我不讓他綺語;嫉妒的,我不讓他嫉妒;嗔恚的,我不讓他嗔恚;愚痴的,我不讓他愚痴。遇到殺的,我們講慈悲;遇到盜的,我們講布施;遇到淫邪的,我們講清凈;遇到兩舌的,我們給他講「直心是道場」;遇到惡口的,我們給他講要吐妙香,要善語;遇到妄言的,我們給他講要真語;遇到綺語的,我們給他講要清凈語;遇到嫉妒的,我們要給他人要慈悲,心量要廣大;遇到嗔恚的,我們給他講要息無明,不要火燒功德林,應該是能夠忍辱,能夠忍;遇到愚痴的,我們講無上微妙法,講因講果,講諸法的空相,令入佛智,破他的愚痴,令得正信,隨順聖道,這樣地改惡行善。

行這種善,「罪自消滅」,罪業就會消滅的。就像人「如病得汗」,我們改惡行善久了,就如病得汗一樣。像感冒了,裡面發燒,你要是捂一場大汗,吃點「撲熱息痛」,出了一身汗。「漸有痊損」,馬上好轉,就痊癒了,這些病就沒有了。「痊損」就是病消沒了的意思。

所以說,我們應該不怕犯過,要有悔過之心,要「轉重令輕」,行十善業,這樣才對。普賢菩薩就是不斷地懺悔,才把所有的罪業都清除。普賢菩薩教我們的這個方法非常好。特別是咱們打藥師七,大家懺悔,多好!多清凈的一天一夜,是不是?人哪,什麼時候懺悔過?你說一說。在家時爹媽打你,你什麼時候真正懺悔過?說是每天拜佛懺悔,但師父兩句跑了,是不是?我們這一生好不容易才遇上一次兩次懺悔,太難得了!這是第五章。

上回講到的是善惡並明」。「轉重令輕」昨天也講了一下。現在正好找到蕅益大師的一個解釋,看蕅益大師是怎麼解釋的。

【解】此第五章,承上止惡行善之意,而勸勉改過遷善也。有過不悔,則如水赴海,日深日廣。知過必改,則如病發汗,客邪自除。

這個給大家寫一下,有好處

我再給大家念一下原文,「佛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就是人有眾過,而不能自悔,不能馬上息滅其心。就是起心動念的那種噁心必須得馬上息滅,如果不這樣的話,「罪來赴身,如水歸海」。「罪來赴身」就是罪從各個方面都匯集到一起了。「如水歸海」,進入大海里。「漸成深廣」,又深又廣,就扎進你的種子識里了,而且非常的大。

「若人有過,自解知非」,如果有人有過,自己能夠了解,知道是不對。「改惡行善」,馬上把這個惡改了,不再行惡,而馬上行善。「罪自消滅」,罪自己馬上就消滅了。「如病得汗」,就像有病了,發一場大汗。「漸有痊損耳」,漸漸地,病就痊癒了。

蕅益大師講的這段是什麼意思呢?「承上止惡行善之意,而勸勉改過遷善也。」同時又講,「有過不悔」者會怎麼樣呢?「則如水赴海」,如同水去大海里了。本來是個小水流,最後進入大海里了,一匯就這么大了,這個海就無涯了。「日深」,漸漸地越來越深,不斷地匯入,不斷地變深,「日深日廣」,就是這么樣。如果是「知過」,知道這個過。「知過必改」,會怎麼樣呢?「則如病發汗」,有病發汗一樣,「客邪自除」。

第五章「轉重令輕」,剛才講了這個「承上止惡行善之意」。「而勸勉」,就是勸人、勉勵人。「改過遷善」,改掉過錯、不足,要做善事,往善上走,就是這個意思。同時強調了,「有過不悔」者「如水赴海」,一天一天越來越深,一天一天越來越廣大,最後慢慢扎進種子識,受的果報反而更大。如果「知過必改」,就如有病了——如果你改了,通過懺悔,痛哭流涕等等,就像發汗一樣,發一場大汗。「客邪」,什麼叫客邪呢?就是外來的,外來為客。這些過失都是外來的,不屬於我們本家所有。客邪就是邪知邪見、貪嗔痴。「自除」,這一下子就除去了,自動就除去了。蕅益大師講了這一段,這個非常好。

我們通過這就知道,人在過去以及修行犯了很多的過失,但關鍵就怕不改。如果不改就像水進入大海一樣,那就越來越厲害。你看,原先只是一個小河流,進入大海,那個海水都變成了罪惡,而且又廣又大,你說這還了得,是不是?這又講了,如果「知過必改」,你一發現自己有過失了馬上就改。這樣的人就會有病發汗一樣,病馬上就除了。

我們為什麼有病呢?有時候拖的時間很長,就是沒有馬上治療。如果馬上治療,這病就除去了。我們知道生病以後很痛苦,為什麼痛苦呢?就因為當時沒抓緊治療,要抓緊治療就沒有了。我們現在就是這樣,這過失和那個病是一樣的,有了過失你不馬上改,就像那個大海似的,天天加深。如果馬上改會怎麼樣呢?這過失立刻就除去了,馬上就好了。所以說不怕有過失,就怕不改,這個很重要

無心越理謂之過,悔者追悔前非,息心改行也。未預聖流,孰能無過?但愚者不悔,罪海轉深;智者知非,心病漸損。(《佛祖三經指南》明·道霈禪師述)

無心越理謂之過」,這個有過的是什麼呢?沒有壞心,突然犯了過失,那叫過;如果是故意的,這罪就更大了。這不是有意的,所以說無心之過無心犯了過失為過,你沒有故意去做

「悔者追悔前非」,就是懺悔以前實在是不對,痛哭流涕,太對不起了!「息心改行也」,那個心馬上要放下。人「未預聖流,孰能無過?」我們都是凡夫,哪能沒有過失呢?

「但愚者不悔」,但是愚蠢者,他不悔。不懺悔者就是愚蠢者。所以「罪海轉深」,罪海越來越深,越來越難改。「智者知非,心病漸損」,如果是有智慧者,他就知道這是不對的,這個心病漸漸就好了。這都很重要的。我們現在知道了這個「轉重令輕」,什麼辦法能把重罪變成輕罪呢?就是懺悔、改過,這就能把重業變成輕業。

這是第五章。這章多說幾點,為什麼要強調這章呢?因為現在有很多的人有一種邪知邪見,說人不懺悔,如果我好好念佛,我只要念佛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家看看這種說法對不對?誰能說一說?你說

弟子:不對,這種說法

怎麼不對?

弟子:因為他不懺悔念佛也白念。

為什麼念佛白念?

弟子:因為不懺悔

答得好,答得好。

是說你不懺悔而去念佛,你那是念佛。這個念佛很重要的,我們去修行了,但是不懺悔,佛是念不進去的,只有懺悔才能真正地念佛。剛才他答得好,就是說你不懺悔不是真的念佛人,只是名叫念佛,實際上並沒念佛。他以為我懺悔、覆藏,我通過念佛就可以達到那種解除罪業的目的。這一句佛號,能消恆河沙罪惡你看我一天念的哪止一句啊!十句、八句,甚至一千句,我這罪業早就沒了。這種說法面上好像挺有點道理,實際上,一分析根本就是撥無因果

我們想成佛道,首先要遵照佛所說去做,依教奉行。佛讓我們懺悔要有懺悔心。「我不懺悔」,第一個就不去做,本身就不依教奉行。佛說要「以戒為師」。他不用,說:「我不用以戒為師我就念佛為師」。本身就有一個「見」在,有一個斗爭心。

他說:「一句佛號能消恆河沙罪惡」,這句話對不對?是對的,關鍵你不懺悔,你永遠也達不到一句佛號他說:「我天天念佛呀,一天都念十句。」你那是嘴念心不念。說「我挺使勁」,你挺使勁,沒有懺悔心,你怎麼能使勁?只有懺悔心的人才能真正地把佛念到心裡去,那還得看你懺悔是否真實,是否把功夫到時候,只有那樣才能念到一句佛號

什麼是一句佛號呢?就是你念千句萬句也不頂這一句。這一句佛號,那直接就是了斷生死的,是指的那一句佛號,指你見佛的一句佛號我一念到佛那塊去了我和佛對面站著,鼻子鼻子你要是真念到那個時候,才叫一句佛號,也叫一句佛號念到底。你把一句佛號念到底了,這個恆河沙罪業才能消除。

但是你想,在你沒念到之前,就像人坐車似的,想到某一個地方去。你的想法是一回事,雖然有念佛這一個車,但是高山峻嶺你爬不上去。你能爬上去嗎?爬不上去,你就不去,光是想不行。你不依教奉行去做,就以為「我就這么去做就可以了」,投機取巧,不肯承認自己的過失,而且用這個「佛號」來抵制佛的那個「佛號」。

懺悔就是佛號。那懺悔是啥?懺悔就是「阿彌陀佛」,就是那一句佛號懺悔也是佛號。他用這個佛號——嘴皮子的佛號,來對抗佛的那個懺悔佛號。這樣的人,他搞斗爭,他能極樂世界嗎?就像你前面擺了無數大山,你不可逾越,甚至有無大海在前面攔著你。雖然你有願望、有心,甚至把這句佛號給你,但是你干念,過不去,心裡障道。

說「我一句佛號就可以消恆河沙的罪業」,就算你平時一萬句,它也沒消恆河沙罪業。只有你真正的念到底了,和佛鼻子鼻子的時候,你才能消恆河沙罪。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懺悔是正因,不懺悔是撥無因果。說用不著懺悔就可以清凈。你犯了那麼多的罪,你不懺悔,它能清凈嗎?是不是?得有懺悔心才能清凈。他以為不懺悔,投機取巧就矇混過關了,那可能嗎?這不行,這都很重要的。

現在有一種邪知邪見就這么說,有的人這是法師講的,說我學佛人用不著懺悔只要你真心念佛一句佛號念到底,就等於懺悔了,用不著!實際上,法師最近怎麼講呢?說你不懺悔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不懺悔就不可能消除罪業,也不可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想成佛,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必須得懺悔。你為什麼不懺悔呢?因為你還想繼續造業,是不是?你懺悔是為了以後再也不造了,要改過。你不懺悔目的是幹嗎?就是「以後有機會我再造一點」,還想繼續造業。你這樣的,能往生嗎?是不是?不可能往生。所以說,法師講得很明白,絕對不像他們說的這樣。

懺悔在我修行是非常重要的一關,特別是我們從無始劫來造了那麼多的業,滅罪最快的就是懺悔。咱們打過藥師七,咱們的懺悔好啊!我哪次進去,這個鼻子也酸、眼睛也酸、聽那聲音也酸,從心裡往外的那種清凈,那個好,真是殊勝無比!特別是這些師父唱出來,幾乎都是貪心非常小非常小,用一個清凈心來唱的,不貪吃、不貪睡、不貪錢財不貪女人,那種什麼都不要了,就是一種真誠懺悔。我們能做到這個地步,本身就是一種懺悔,同時我們又通過懺悔方式,一起來懺悔你說不清凈嗎?是不是?所以說特別的好。懺悔能消無始劫的業障,就是五逆十惡的人如果你懺悔,罪業都會消除的,就有這么大力量

懺悔有幾種呢?有事相懺,有取相懺。事相懺,就是通過佛事懺悔,通過我們唱一種偈子,或通過法會懺悔這都是事相懺。取相懺,必須懺出好相來,見光、見華、見佛來摩頂,種種異相,這為取相懺。事相懺就很了不得了,但是輕的罪業可以用事相懺,重的需要取相懺。重罪,只要是見佛、見光、見華,這都可以消除了。還有無生懺,什麼叫無生懺?誰能說一說?誰能解釋解釋什麼叫無生懺?我們知道了事相懺、取相懺,同時更應該知道無生懺。

弟子:就是在心中懺。

心中懺?心中怎麼懺?

弟子:就是心中懺悔心。

懺悔心,那這個也有懺悔心。

弟子:那個是表露在外邊的,這個就是心裡的,是不表露出來的。

你說也有道理他說不明白,是那個意思。誰還能說說?什麼叫無生懺?

弟子:默默地懺悔

默默地懺悔你說

弟子:以實際行動來懺,我也不知道我的解釋對不對?

弟子:是不是懺悔之後,達到實相了?

弟子:主要就取決於懺悔完以後,下回再也不犯了

你們說的都有道理無生懺就是不生不滅懺悔如果你進入不生不滅,那才叫真正的懺悔。就是一念不生,達到那種程度,你才為真正的懺悔,那叫無生懺。無有生滅不生不滅那為真懺悔

我們懺悔念的那個偈子不就是嗎?「心亡罪滅兩俱空」,這叫懺悔。心亡罪滅兩俱空,什麼都要滅掉滅掉一切世間能滅除的,那你就達到了清凈不生不滅無生又叫無生法忍,進入了無生法忍,就是佛的涅槃境界,那才叫真正的懺悔,那叫真懺悔。別說這,什麼罪都懺沒了,那為真懺悔啊!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知道無生懺。事相懺,可以懺除一般罪;取相懺,可以懺除重罪;這個無生懺,全部罪業都給你掉了你說厲不厲害?什麼重罪輕罪,都通通給你扔出去,所以這個是最重要的。我們一定要知道這個無生懺,我們知道了事相懺和取相懺,通過它倆我們更應該知道這個無生懺,這才知道懺悔的一個結構。實際上,再怎麼分,也分不出這三個之外去。

大家今天就多學一點。懺悔成佛是一回事,明白嗎?無生法忍就是佛,佛就是無生法忍,只不過名字不一樣。所以你不懺悔,就是不想成佛。佛告訴你,你得通過懺悔方式成佛。因為我們有多種的習氣,得需要多種不同的方式來對治,首先是懺悔。沒有一祖師大德說不用懺悔就可以成佛,所以都得懺悔

普賢菩薩不是講嘛,「眾生未盡,我的懺悔未盡眾生無有窮盡,我的懺悔無有窮盡。」那是什麼呢那是無生懺,永遠懺悔,就是永遠進入無生法忍,它就是一回事嘛!所以我們必須得明白這個。有的人說:「我們不用懺悔就能成佛道。」實際上,這就是謗佛,撥無因果

第五章就講到這裡。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