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十七章 明來暗謝

第十七章 明來暗謝

佛言:夫見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滅,而明獨存。學道見諦,無明即滅,而明常存矣。

【釋】第十七章顯出無明是沒有體性的,所以一滅就滅。

我們反復地強調這個無明沒有體性這是我們在理解佛法上的一個關鍵的問題。佛法整個區別於外道就在這,外道認為無明是有體性的。包括我們學佛的,有很多在這裡就犯了一個錯誤,他的思惟是:無明是有體性的,所以有的最後就墮落下去。外道為什麼執著他就執著於它有體性,不知道世間是一種幻覺。

【釋】你若見道,無明就會滅了。所以佛說,「夫見道者」:見道的人。「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好像有一個人拿著一把火炬,到黑暗房子裡面。「其冥即滅」:這黑暗即刻就沒有了。「而明獨存」:而光明就存在了。因為你有了火炬,火炬就是人的智慧,言其你有智慧就能無明

修道也這樣,不管你是千年的黑暗還是萬年的黑暗,只要這裡面點起一把亮,黑暗還在不在?黑暗就沒有了。所以說一燈能除千年暗,就是這個意思。你不能說:「我這個暗,暗了一千年了,暗了幾萬年了,你得拿幾萬年的燈來除。」只要是有光明,暗就沒有了,暗它是沒有實體的。要是沒有暗了是什麼?就是明,沒有暗就是明。不是暗去了我再請出個明來,暗去了就是明。有了智慧就能無明,沒有智慧破不了無明無明啊,那是無始劫的無明那是很沉重的,但是架不住一點的光明有一光明它就要破的。

【釋】無明就是黑暗房子,你若有智慧黑暗房子也會變成光明的,所以說「而明獨存」。

學道見諦」:你學道能見到真諦之理。「無明即滅」:那你的無明即刻就沒有了。「而明常存矣」:而無明一滅,智慧就會常常的存在了。

這個「諦」就是四諦的「諦」,它也真諦,也叫真理,也叫我們的自性,也叫佛、大圓鏡智等等,因為佛有一萬名字呢。

無明即滅」,我們那就自在了,因為世界的一切萬有都是無明的變化,你沒有了無明,它就不能左右你了。貪慾心這些東西滅掉了,它不再干擾你了。什麼聲、光,對你來講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什麼生和死,對你更沒有意義了,因為它智慧是常存的。「而明常存」,誰講一講什麼叫明常存?

弟子無明沒有了,這個明本來就存在,本體就是明。

弟子不退轉的意思。

還能說一說什麼叫常存?

弟子不生不滅是常存。

好,答得對。不生不滅為常存,答得比較准確。誰還能答一答?

弟子:活在自性中。

這是一種答法。還誰能答一答,什麼叫常存?

什麼叫常存?明要常存,只有常存才會真明,那就是沒有常也沒有明,沒有常、沒有明才能沒有對待。因為明是對黑暗講的,常是對不常講的,沒有對待了,達到什麼程度呢?不生不滅也沒有生,也沒有滅。常存就是沒有常、沒有明,所以就永遠常存。

我們心裡沒有一個常和明的問題,所以我們的心永遠是明的。我們平時就墮落,不是明就是暗,不是長就是短,老是在分別之中,所以說你永遠不會明,你要是起心動念分別就有錯誤。所以我們應該知道「明常存」,也不要作常和明想。只要起心動念就是錯,不起心動念就是常存。

我們現在是為了得到這個,不斷地追求這個道,追求這個明。你不知道,你放下妄想不正確的追求,正是這個,一念放下一念得。說:「我以什麼時候再去得。」你不知道,當下放下,當下就得

明來暗就斷了,因為明是我們的本體,它本來就是存在的,它不是來不來的問題,也不是常不常的問題,它本來就有的,是我們起了一種幻覺,認為它可能是長,可能是短,可能是明,可能是暗。我們無明這一動,生起那麼一絲妄想,所以就沒了你做常想它也不能見道,你做斷想它更不能見道,做啥想它也不會見道。

只要是你不做這個常想,也不做明想,它就是見道。一切想都放下這就是我們說的那個常。我們的常不是世間那個常,你要是照文解義,三世佛喊冤,你把佛都給冤枉了。佛講的這個常、這個明,是不生不滅那個常,是不生不滅那個明。所以說我們應該知道這個。

好,今天就講到這裡。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