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上冊(第十七章)02

  第十七章多聞如燭助道明02

  覺受為修道大障

  『受』感受有這個身體,這又要談到佛法的十二因緣。因為有了身體,就產生了觸與受。譬如大家坐在這里,身旁有人坐壹,你感覺好熱,這就是觸。感覺空氣舒服不舒服也是觸。受,一部分是生理,一部分是心理,由生理的受引起心理的感受舒服不舒服。我們有了這個身體,自己一天到晚在玩弄覺受作用而不知,感覺身體舒服不舒服健康健康,乃至近視,難過不難過等等,都是在玩弄覺受。把佛學這個道理搞清楚,回到心理實驗,你能把自己心理上覺受的功能解脫、拿開,身上的病就好了!因為此身體本來就具有生命本能的治療力量,你越握著感受不放,就越糟糕。

  我們實際上一天到晚在這生理覺受上打轉,所以十二因緣由觸緣受,由受緣愛,愛就是喜歡自己。我們照鏡子,越看自己越可愛。愛就取,自己抓得很牢;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十二因緣講起來有先後程式,實際上是一套錯綜復雜,幾乎同時發生心理功能。現在有很多人學禪學佛打坐功夫,實際上都在玩弄覺受,沒有解脫,坐在那裡,今天昏昏沉沉,背脊骨又不舒服;明天,唉呀清凈一點,有進步。這全在玩弄覺受,自己被身體困住了,此即『將心取心,以幻緣幻。』

  大家注意喔!千萬不要玩弄覺受。能夠把覺受解脫了,你差不多得定了。所以覺受境界不是定,這個千萬要搞清楚。諸位自己都可以做測驗,我站在這里,諸位要坐在那裡聽講,你自己反省一下,感覺情況多?還是聽話、思想多?這是兩件事,大部分坐在那裡是在感覺自己的身體,一會兒注意聽,一下子又放下腿,覺受困擾非常厲害,這個東西在你生命當中,困住你十分之七;思想困擾你十分之三。今天覺得舒服不舒服,對勁不對勁,都在覺受里打轉,然後以為通了奇經八脈,哪裡這樣簡單?督脈任脈通了,不需要眼鏡了,這是比方啦!還有很多其他的徵象。

  就算奇經八脈通了,仍在覺受的范圍里,並沒有脫離覺受,只能說,你用功修行境界有一功夫了。功夫簡單,一聽這兩個字就沒有什麼特別價值。人家問我:『什麼叫功夫?』方法加上實驗,再加上時間就等於功夫,沒有什麼稀奇。這道理是『將心取心,以幻緣幻』來的。

  所以,不管修密宗、顯教,一般人多半在玩弄覺受,自己不知道。有病的人學佛靜坐沒有好,為什麼?佛為大醫王能醫眾生病,學佛以後吃這個葯沒有好,就因為你始終被覺受所困。覺受的解脫很難,覺受能夠解脫,就差不多了。嘿!那才可以吹牛,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換句話說,八識,心的作用被覺受困絞住,其力量之大,始終脫不開。我們的精神就好一隻螞蟻在快速轉動如電扇的輪迴圈子裡,你怎麼樣都跑不出去。我們的精神意識肉體中輪回,血液的循環快得很呢!快得你跑不出來。所以靜坐慢慢幫你澄清一點,有時思想偶然脫出來一下。而心理生理都具有同等的力量

  所以,我們從『受身含識已來』,始終困在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一般說到三界就想六道輪回的三界。其實我們的身體本身就具足三界;欲界從肚臍以下到下部;色界從肚臍以上到喉嚨;喉嚨以上到頭頂則屬於無色界。在中醫里,也有三焦(上焦、中焦、下焦)的說法,又自成另一套系統。總之,這股含識的,覺受慣性力量,你始終解脫不掉。

  『居三界塵勞之內,猶熱病見鬼』,腦神經部分高燒時容易看到鬼、看到很多可怕景象,這都是假的,這種幻境屬非量境界我們現在在這里,以為自己是清醒的,既沒有高燒,也沒發瘋;實際上,如果從佛眼來看,我們的心性本來無事的,可是我們現在感覺那麼多事,還是在高燒、在發瘋喔!這種非量境界,等於『熱病見鬼』。『非怨處認怨』,我們人活著,一天到晚都在是非恩怨中。古人有兩首詩:

  廣知世事休開口,縱是人前只點頭。

  假使連頭也不點,也無煩惱也無愁。

  獨坐清寮絕點塵,也無吵雜擾閑身。

  逢人不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這又扯遠了,這是佛家修養,以儒家看,是消極了一點,但還是有它的道理。一個人世故人情通達了,『廣知世事休開口』,少說是非,別人跟你說好說壞,點點頭。『假使連頭也不點,也無煩惱也無愁。』第二首是和尚做的。一個人坐在清凈寮房(出家人稱普通睡房為寮房),碰到人沒有是非可說,真是個道人,這才叫人世間無事之人這就說明,人生都在是非恩怨中,在佛法眼中看人世間的是非恩怨沒有標准?沒有絕對的,因時間、空間而異。下一句也是同樣的道理

  愛來怨去,死去活來

  『若翳眼生華』,眼睛有病,就容易產生眼冒金花現象。『向無愛中起愛』,為什麼佛法常提到『怨親平等』?怨和親是兩個反義詞,一是怨,一是愛,愛的就要親,親的一定愛。西方人寫信稱親愛的,親當然愛,愛一定親,沒有親怨的。以佛法看,這是講恩怨是非心理狀況,以及處理事情的各種情緒作用

  『妄生妄死,空是空非』,這些是非生死現象都是假的現狀,不是心的本體功能,必須把這些假現狀參通了,認得自己的本體,才能得道。所以永明禪師感嘆一切凡夫都不覺知,莫能暫省,今更不信,復待何時』?偶然清醒一下都做不到。現在他警告我們,這一都不成道,更待何時?

  生死海深,匪慧舟而不渡;塵勞網密,非智刃而莫揮。

  這些好文章不需要解釋,尤其學中文,學文學的,這些都是好句子。學佛成道是靠智慧,不是靠功夫;但是不做功夫,哪裡來的真智慧?因此他強調『塵勞網密,非智刃而莫揮。』

  其四分三量諸多義門,下當廣辯

  下面要討論的是關於唯識的,在此暫不討論。接下來是另外一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