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在我國是非常流行的一部經典,它的影響力非常深遠,很大程度上和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有關。我們知道慧能大師雖然不識字,但是在五祖給他講《金剛經》要義時,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就於言下大徹大悟了。但是我們很多人讀《金剛經》沒有開悟,是因為我們不是上根利根之人。但是世尊也說過受持讀誦這部經,乃至四句偈,為他人解說得福甚多。
《金剛經》「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里講的過去、現在、未來三心不可得,怎樣理解呢。是佛自己提出來心的問題,由眼見到心。他的結論一切都不是心,眾生一切的心都在變化中,像時間一樣,像物理世界一樣,永遠不會停留,永遠把握不住,永遠是過去的;所以「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我們剛說一聲未來,它已經變成現在了,正說現在的時候,已經變成過去了。這個現象是不可得的,一切感覺、知覺,都是如此。可是一切眾生不了解這個道理,拚命想在一個不可得的三心中,過去現在未來,把它停留住,想把它把握住。所以你發起這三種心,便成為了妄想,若是妄想,那就什麼也不可能得到。
心念是念念之間,就生而即滅的,你現在去找前一個念頭,已經沒有了,當下的這個念頭很快就會變為過去,而未生起的那一念就是未來,也是不可得的。所以過去的心,現在的心,未來的心,是指我們妄想妄念,都不可得到。若是如此,過去,現在,未來的快樂與痛苦念頭,也是念念消失的,所以三心不可得。
《金剛經》是佛學中的經典經文,初期的大乘經典,也是很多人都讀誦過的一部經文,我們都知道講的是「空」和「相」,但又有很多的人並不能夠理解「空」和「相」到底該怎麼解釋,好像怎麼解釋都行,又好像怎麼解釋都不對。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金剛經》大概講了什麼意思。
我們都知道《金剛經》講「空」,但我們不要理解錯了,「空」並不是一切皆空,要真的是一切都是空的,我們學佛幹嘛,都是空的,我們努力又有什麼用呢?所以我們不要執著於空,空不是什麼都沒有,反而是什麼都有,所有的東西都在空與實之間,因果不空、法則不空,總而言之就是不要執著於什麼。
至於《金剛經》中的相,是由我們的分別心生出來的,當我們有了分別心,世間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相,為什麼《金剛經》中說「凡有所相,皆是虛妄」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要有平等心,有了平等心,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相了。
金剛經說「三心」不可得,又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否矛盾。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都是指的妄想和妄念,前面不是提到了空不是沒有。所以兩者是不矛盾的,生的什麼心。我們在《金剛經》中就可找到答案,「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的什麼心是清凈心。
經上說:心凈則佛土凈。又說:清凈心植眾德本。一切功德從清凈心來。清凈心是佛心,是我們的自性所本有的菩提心。也是我們的自性,如《心經》中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就說的我們的自性也就是佛性。
大安法師開示:《金剛經》我們要善讀,它是從諸法的空相去建立的,掃盪一切。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從真如理體方面來遣盪一切,它要遣盪那種對色塵上的執著,執著它是見不到如來的。所有釋迦牟尼佛證悟成佛時感嘆道,「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就是說我們本有的佛性,被妄想和執著障礙住了,需要憑著修行找回自性。
應無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實相境界。既悟實相無相,一無所得,還有什麼我執、煩惱、生死、無明可住?若執著無住,又落於偏空。何以故?當知真空不空。雲何不空?空寂靈知,起用自見。用雲何起?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
無所住就是不要在這六塵上面有所執著。這六塵所對應的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要斷除六根的執著這就不容易了。因為清凈心能生智慧,妄心不能生智慧。雲何生心?即生吾人本具之妙明真心,就是生悲願無盡之菩薩心、菩提心、慈悲心、平等心、利他無我心。如是等心,皆是無所住而生之心。便是真心、清凈心,亦即是佛心。
《楞嚴經》上講的,「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楞嚴經》又講,「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所以人要解脫生死六道輪回,找回自性佛性,如果靠修禪定估計是無法做到的,因為必須斷除淫慾之心,這是普通人很難斷的。即使能斷,證到初禪都很難,別說四禪八定,還有以後的四無量心,「慈悲喜舍」。
大安法師開示:凡夫想斷這個淫慾心很難,眾生煩惱越來越重,業障越來越重,這個淫慾的煩惱是越來越重。正是了解到這個問題,凡夫想靠自力斷見思惑出輪回是非常困難的,這是事實,這要有自知之明。就在這種情況下,才凸顯了凈土法門的這種重要性、必要性和急迫性。
也是阿彌陀佛見證到他方世界的眾生尤其是五濁惡世的眾生斷這個淫怒痴三毒煩惱之難,難於上青天,所以才用悲心來發四十八大願,建立西方凈土,建立六字名號,令我等眾生信願念佛,感通佛力。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拿蓮台來接引,帶業往生。所以既然帶業,就是你有淫慾心,有淫慾的行為也沒有關係。
為什麼居士能夠往生?居士他就沒有斷淫嘛。但是你不能邪淫了,正淫是允許的,這是屬於特別法門。但是時常要有一顆懺悔的心,畢竟俗話說,「萬惡淫為首」。還是要努力做到一顆「清凈心」為好,通過念佛念得身心清凈,加上具足信願何愁不往生啊,何愁不能解脫六道輪回。信願就是深信切願,我們要常常觀照世間的種種苦,生起深切的厭離心;觀想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生起懇切的欣求心。深信、切願、持名,就能脫離苦海,往生極樂。往生西方凈土,關鍵就在於你有沒有深信切願,所以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講過,「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