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可消除自己的違緣

  每人都希冀自己與親友能一生平安,共享天倫,而世上的一切有情,亦莫不如是。「畜牲也有母子情,犬知護兒牛舐犢。」如果它們慘遭無辜殺害,怨憤之情,實是刻骨銘心,以此世世輾轉相報,世上豈有安寧!「世上多殺生,遂有刀兵劫」,追溯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及數不清衝突戰禍,人們忽如瘋狂地拼殺,難道這都是無因無緣而起的嗎?現在每時每刻,世人所殺害的眾生,其數量實是無法統計,而世人之間的爭斗災禍也日益增盛。業感之下,人類明日境遇如何,誰也不想像大乘弟子們,快快行動起來,自救救他,自利利人,動員所有的人來愛護生命,救護生靈

  世間少一個有情的殺害怨仇,也就會少一份爭斗不平;誰能救護一個瀕死的生命,誰就能得到多生處禍無殃的安寧之福。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一位年輕人因父母阻攔他出家,而傷心求自絕,結果投河水倒流,赴火火不燒,跳崖無傷損,故意去犯罪求死,處決時劊子手連連放箭,利箭卻化為朵朵鮮花。這都是因他前世解救過一個瀕死者而得的福報,不但如此,他在百世之中都享受著無任何橫死災禍安樂。欲得亂世享太平,還請放生無畏!

  大慈大悲佛陀在《梵網經》中說:「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也殺我故身,……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無始無終的漫漫輪回中,我們在業網系縛之中,與每個人之間都曾多少度的相怨相親;曾上演過多少幕如「孫子祖母,六畜炕上座,六親鍋里煮」的輪回慘劇;也曾遭受過多少次,如迦旃延尊者說:「口食父肉打其母,懷抱殺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的輪回之法。你身邊那一切正在遭受殺害的有情,都與你今世父母一樣,曾以愛憐的手養育過、關懷過你,快快喚醒你心中的惻隱之天性,救護將要被殺害的父母吧!

  世人終日辛勤,以求養家糊口的資財受用,怎奈許多人往昔沒有積聚福德,縱日夜勞作不息仍貧窮困頓,飽受窮困痛苦的煎熬。殊不知辛勤如山,不如積福如火星。在積福的有為善法中,世尊說過,救護有情生命功德極大。據《金光明經》記載,在寶積如來出世時,流水長者(釋迦牟尼前世)以大象往一即將乾涸之池內運水,救護了池中的一萬條魚,並念誦佛號加持迴向給魚群。那一萬條魚以此在死後轉生為天子,為報恩德而在流水長者家中撒下四萬顆寶珠,並降下天花為長者祝福。放生而積福德,現世即可成熟,諸多公案,昭乎耳目。正信諸友,當精進放生護生,則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弘一大師說:「先問諸君:一欲延壽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難否?四欲得子否?倘願者,今有一最簡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人們如希求眷屬團聚,壽命延長,身心安樂,諸緣如意,應發大悲心,行放生業,則顯感冥通,自己所希求的願望,當下即可得到實現。晉美彭措法王如意寶說:「哪怕救一生命有無量的功德,望諸位精勤戒殺放生,為今生來世造福。」

  人們在世間求學有益知識技藝,都會遵循智者們的教導;在追求世間幸福安寧時,也當遵崇智者的教導,去以簡便易行放生善行,求得生生世世健康長壽、富裕、事事順心。

  放生世間可增福增壽,消除疾病違緣,在出世方面,則如《普賢行願品》中所說:「眾生至愛者生命諸佛至愛者眾生能救眾生生命則能成就諸佛心願。」蓮宗九祖藕益大師也說:「欲即人心佛心,轉劫濁成凈土,術莫過於放生。」放生功德千經共指,萬論同證。一切有為善法中,功德最大、最易行之法莫過於放生。我們不幸生於末法時代,自己善根淺、煩惱重,在修習其它法門時,困難重重、魔障紛紛,而以放生之法去積資懺罪,輔助自己念佛求生凈土,如果能盡心盡力於此,則如憨山大師所言:「放生解冤結,放生罪垢輕,……,放生念佛,萬修萬人證。」印光大師在《放生十大功德中說:「戒殺放生者,來世得生於四王天,享無極之福,若兼修凈土者,直可往生於西方極樂國土,其功德實無涯矣。」

  過去數年中,全國各地的道友們在法王如意寶倡導下,救護過數十億的生命。這些無比的善德,都會成熟在我們每一個參與放生道友身上,為道友們的今生後世定會帶來無邊的利益!

  作為大乘弟子讓我在此新世紀開端,為新世紀的眾生,以最大的努力去舉行放生善行,以此功德祈求此世紀中,所有的眾生和平共處,恆享太平安樂!阿彌陀佛

  附:放生儀軌

  1、念三遍:「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2、懺悔(念三遍):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所生。今在佛前求懺悔

  3、皈依(念三遍):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

  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傍生。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4、念佛(念數遍):

  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5、開始放生(念三遍):

  希望你們被放以後,獲盡天年。臨命終時,乘佛本願,往生極樂

  6、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儀軌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