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下冊(第七十四章)01

  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七十四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七十四章 跨鶴出銀籠01

  《寶藏論》雲:『夫離者無身,微者無心。無身故大身,無心故大心。大心故,則智周萬物;大身故,則應備無窮。』

  修證佛法最主要是如何能做到『離』,這個『離』是超越的意思。普通經教講,學佛的第一步要先發起厭離心。所謂厭離心就是對於這個物質世界一切的誘惑,有一種想超脫的感受及觀念這是在理論方面;在功夫方面要做到離開身心作用的束縛。比如說,我們一般學佛打坐的人,坐在那裡半天,都是什麼呢?都是在玩弄自己的身體,這邊舒服不舒服,這邊痛了、那邊酸了,根本沒有離開身體的窠臼,無法拋開身的觀念。還有,我們學佛打坐通通都在用心,即便是有個空的境界,這也是心理意識造成這個相似於空的境界。因此,整個來講始終沒有真正離開身及心這兩方面的自我范圍。『離者無身』,要能做到離的超脫的人,才能有無身的感覺。這無身也就四大皆空,四大真正空了,不被四大轉,功夫才算有了基礎。『微者無心』,至於心的方面,要參透它的至微細處,此心化到精微之極點,便可以達到無心境界

  『無身故大身』,這個大身在佛學上又稱為法身法身是無量無邊。因為我們的功夫無法證到離身的境界,因此得不到法身。『無心故大心』,所謂無心凡夫意識心、思想、感受及執著開了,才能達到無心的大心境界也就菩薩道。在佛經上,菩薩的另一個名稱叫做大心眾生。假如有朋友寫信給你而自稱大心眾生,看起來很謙虛,實際上非常自負,因為這等於他自己認為是開悟了,是菩薩境界,而有如此的自稱。

  『大心故,則智周萬物』,此心精微到極點到達了無心境界,則智慧成就了,因此無所不知,也就是『智周萬物。』

  『大身故,則應備無窮』,把我肉體的四大假合之身離了、解脫了,則證得法身的大身,這大身的妙用可以起千百億的化身。應就是應化,備是無所不具備,他的能力是無盡的,因此叫無盡藏。

  是以執身為身者,則失其大應;執心為心者,則失其大智

  從這段開始是永明禪師的評論。這四句話是給我們學佛的人的嚴重警告。『執身為身者』,抓著這個父母所生的四大肉體,把這個看成是自己的身體的話,『則失其大應』,那麼就墮落了,把我眾生自性原本無比的功能,可以起大神妙用,有感就應的功能給喪失了。這是講我們學佛卻又抓著身體在玩的人可憐!『執心為心者,則失其大智』,抓著自己的心,把自己的意念思想境界當成是真心在那裡玩;還有些人思想『空』了所呈現出來一片清清凈凈的境界,以為這個是空。實際上,這個是心所造的,還是心,同前者一樣不能大徹大悟智慧發不起來,坐在那裡眼睛一閉,永遠是黑漆桶一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