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卷思惟品(堪為凈土第六經)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思惟品第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精舍,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皆是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鹹得自在;心善解脫、慧善解脫,調伏一切猶如大龍;所作已辦、眾行具備,棄舍重擔不受後生;行於平等獲真己利,安住正教得到彼岸——唯除長老阿難一人

  爾時,復有五百諸比丘,於晨朝時各從住處詣世尊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連在舍衛城夏安居已,亦與五百諸比丘俱,次第遊行城邑聚落至王舍城,入迦蘭陀竹園精舍世尊所。到已,恭敬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神通力放大威光,令彼諸國城邑聚落一切所有諸比丘眾咸各來詣王舍大城,入迦蘭陀竹園精舍世尊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迦蘭陀竹園精舍百千數諸比丘等,承佛威光皆已雲集至世尊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復有彼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亦承世尊威神力故——亦與二萬比丘尼俱,悉皆大集,入迦蘭陀竹園精舍世尊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王舍大城有優婆塞名曰賢護,為眾上首,亦與五百優婆塞俱——受持五戒具足威儀,是大菩薩,久已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本願力故,常隨世尊、樂聞正法;恆勤精進,為滿一切助道法故——於朝旦時,承佛威神,從本住處入迦蘭陀竹園精舍世尊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毗耶離大城有一離車子名曰寶生,為眾上首,亦與二萬八千諸離車俱,於晨朝時,承佛神力,皆自彼城發,來入此迦蘭陀園至如來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瞻婆城有一長者子名曰星藏,為眾上首,亦與二萬八千長者子俱,於晨朝時,承佛神力,自瞻婆城發,來入此迦蘭陀園至世尊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復有一摩那婆(隋言凈持,亦雲少年,亦雲仁童子等)名那羅達多,為眾上首,亦與二萬八千人俱,於晨朝時自本住處發,來入此迦蘭陀園詣世尊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舍衛國復有長者名大善商主並彼給孤獨長者,為眾上首,亦與二萬八千人俱,自彼舍衛國詣王舍城入迦蘭陀園至世尊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王舍大城復有長者名曰水天,為最上首,亦與二萬八千人俱,從本住處發,來入此迦蘭陀園詣世尊所,恭敬合掌,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摩伽陀國主韋提希子、阿闍世王,亦與百千眷屬俱,於晨朝時亦來入此迦蘭陀園詣世尊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復有四大天王天帝釋,乃至欲界一切天眾,各與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眷屬天眾俱,亦於晨朝悉來入迦蘭陀園至如來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復有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亦與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眷屬天眾俱,於晨朝時悉入迦蘭陀園至如來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復有大自在天王,亦與無量百千凈居諸天眾俱,於晨朝時悉入迦蘭陀園,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復有四阿修羅王,各與無量百千眷屬阿修羅眾俱,亦於晨朝入迦蘭陀園詣如來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復有難陀龍王及跋難陀龍王,各與無量百千眷屬諸龍眾俱,亦於晨朝入迦蘭陀園詣如來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復有娑伽羅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及摩那斯龍王、伊跋羅龍王等,各與無量百千眷屬諸龍眾俱,亦於晨朝入迦蘭陀園詣如來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以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乃至人非人及諸王等信如來者,為聽法故,一切皆集迦蘭陀園詣如來所,頂禮佛足,各坐一面。

  爾時,迦蘭陀園其地弘廣如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方大眾充滿,無空缺處若杖頭許而不遍者。如是,上至有頂、下逮梵宮,所有一切大威德神通諸天大眾,乃至一切諸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皆來集會。

  爾時,賢護菩薩摩訶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於今者欲得咨問如來、應供、等正覺心中所疑,不審世尊見垂聽不?」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言:「賢護!如來世尊隨汝所疑,恣汝所問,為汝宣釋,令汝歡喜。」

  時彼賢護菩薩既蒙聽許,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具足成就何等三昧而能得彼大功德聚?雲何得入多聞大海智慧藏,問無疑惑故?雲何復得無意戒聚不失成就,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退減故?復雲何不生愚痴邪見空處故?雲何當得宿命智,遍知去來故?雲何當得不離奉見諸佛世尊聽聞正法乃至夢中故?雲何當得殊特端正上妙色身、具足威儀眾生樂見故?雲何當得常生大姓之家尊貴之位,見者恭敬故?雲何復得父母兄弟宗親眷屬及以知識左右圍繞,恆無別離故?雲何當得廣達博通,所為殊異亦終無缺減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雲何當得正念正行節度不移、心知足故?雲何當得常生慚愧,遠離恥辱故?雲何當得正智謙恭,降伏我慢故?雲何當得策勤精進,遠離懈怠故?雲何當得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平等與樂故?雲何當得聞說甚深真空無相、無願法時,一切無有驚怖、退沒故?雲何當得不樂懶惰攝受正法故?雲何當得智慧通達,明了一切無與等者故?雲何當得於一切佛剎隨意得生故?雲何當得不為一切外道所摧壞故?雲何當得如海,能受納眾問疑、釋難,無減、無盡故?雲何當得如月滿白凈,法具足故?雲何當得如日初出,破諸闇冥故?雲何當得如燈炬,光明照了故?雲何當得如虛空性,無有掛礙故?雲何當得無所住著,心如虛空故?雲何當得如金剛穿徹,通達一切法故?雲何當得如須彌山,不可動搖故?雲何當得如門閫,一切正住故?雲何當得如貓、狗、獸等,心業成就故?雲何當得無為,一切諸法中故?雲何當得如飛鳥,隨意而去故?雲何當得摧折憍慢,如旃陀羅子故?雲何當得住阿蘭若,如諸獸、獼猴等不樂城邑聚落,一切出家、在家不相參亂故?雲何當得統領大眾,教詔導示故?雲何當得不樂生一切眾生中,不動於一切眾生故?雲何當得不為一切外道,降伏天魔惑亂故?雲何當得大辯才,於一切法決了知故?雲何當得於一切佛法,不隨他行故?雲何當得大堅固信,無可毀壞故?雲何當得大慈力,信不可動故?雲何當得深入信,無所行故?雲何當得潤澤信,於一切法中多歡喜故?雲何當得最勝信,供養承事一切諸佛無厭足故?雲何當得種種入信,種諸善根故?雲何當得真妙信,增長無虛偽行故?雲何當得凈喜信,除滅一切嫉妒故?雲何當得清凈信,得一切種智光明故?雲何當得喜樂行信,除滅諸蓋、障惡故?雲何當得智喜信,攝受諸佛境界故?雲何當得庄嚴行信,勝一切世間瓔珞庄嚴佛國清凈成就故?雲何當得清凈戒行,永滅一切聲聞、辟支佛心故?雲何當得庄嚴大誓,一切所作皆究竟故?雲何當得為一切眾生中上首,欲行諸善法故?雲何當得無有疲倦,為欲教授一切菩薩所學波羅蜜故?雲何當得不退轉,多求一切佛法故?雲何當得不可壞,不為一切外道邪師所破故?雲何當得深信一切諸佛,不舍此念常見諸佛故?雲何當得如父想,紹隆一切佛法故?雲何當得佛力加持,於一切佛法光明中生故?雲何當得無障礙,一切佛法悉現在前故?雲何當得如幻人,於一切法無思念故?雲何當得如化者,觀一切法無生、滅故?雲何當得如夢,觀察三世無來、去故?雲何當得如鏡像,一切世界斯現身中故?雲何當得如響聲,一切法無作、無為,因緣生故?雲何當得如形影,於一切生法無心取捨故?雲何當得空無所有,遠離一切諸物想故?雲何當得無相,觀一切法無有二故?雲何得法界邊際,菩提心無限量故?雲何當得不起著,一切世界性無分別故?雲何當得無礙行,遍游一切諸佛剎中故?雲何當得諸陀羅尼,聞一知萬,善達一切文字分別說故?雲何當得如諸法師,善知一切佛法故?雲何當得一切諸佛所護念,一切佛威力加持故?雲何當得雄猛不怯弱出聲如大牛王及大師子王步故?雲何當得無畏,令一切世間歡喜故?雲何當得無疑惑,於一切佛平等無二故?雲何當得通達如如滅除疑惑不著諸法故?雲何當得證深法界,善能解釋所問義故?雲何當得師利益他,具足大慈故?雲何當得滅除懶惰,恆樂說法故?雲何當得如法住,不舍一切眾生故?雲何當得不諂曲,性淳直故?雲何當得如眼目,為一切世間燈明故?雲何當得不可輕蔑,勝出一切三界故?雲何當得無諍論,如教說行故?雲何當得無艱難,行無住著故?雲何當得知於實際,不分諸法故?雲何當得說一切語言智,令諸眾生住於大乘故?雲何當得至無畏處,遠離恐怖,永無一切毛豎等事故?雲何當得知佛方便說,善達一切修多羅等故?雲何當得不空世間,恆入一切眾中獲利故?雲何當得為一切智首,於一切世間應受供養名聞故?雲何當得無邊讚歎功德,為一切眾生福田故?雲何當得大歡喜踴躍無量,常在諸如來師子座下故?雲何當得勝上辯才,能問一切佛法故?雲何當得意不怯弱辯才,於一切大眾中無怖畏故?雲何當得一切論議辯如師子王,降伏一切外道攝受諸異論師故?雲何當得不壞本誓庄嚴,欲摧一切邪異朋黨故?雲何當得善巧說法、常處師子座,一切諸佛印可故?雲何當得遠離一切世間無義語言,以通達一切正教故?雲何當得深愛一切諸佛法,於諸如來生處行故?雲何得樂欲真法,知諸如來不生故?雲何當得不懈慢,善承事知識故?雲何當得不染著,遊行一切世界故?雲何當得願行具足,為教化一切眾生故?雲何當得如珊瑚,得諸相故?雲何當得如虛空,一切法無得相故?雲何當得如菩薩,不斷佛種故?雲何當得不休息行,諸菩薩道未曾遠離大乘故?雲何當得著大鎧甲諸佛廣大戒中決定住故?雲何當得一切諸佛所贊、灌頂,住於諸如來十力地中故?雲何當得一切所想,通達一切諸法行故?雲何當得一切算數,巧方便知故?雲何當得善知一切成壞,遠離一切障礙行故?雲何當得一切不住行,不取、不舍故?雲何當得一切大施主,能施無悔故?雲何當得入諸法海,能施勝上法寶藏故?雲何當得一切世間行,能舍世間諸相故?雲何當得廣大神通隨順諸佛神通滿足歡喜故?雲何當得一剎那時間行即能遍至一切諸佛前故?復雲何當得住此佛剎遍見一切十方諸佛聽聞正法供養眾僧,非但未得出世六通、而實未得世間五通,而亦未舍此世界身、亦無生諸佛國土、唯住此土見余世界諸佛世尊,悉聞諸佛所宣正法、一切聽受如說修行?

  「世尊!譬如今時聖者阿難世尊前親聞法已,皆悉受持、如說奉行;彼諸菩薩身居此土不至彼界而能遍睹諸佛世尊聽聞法已悉能受持、如說修行,亦復如是。從是已後,一切生處常不遠離諸佛世尊聽聞正法,乃至夢中咸若斯也。」

  爾時世尊告賢護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賢護!汝今乃能請問如來如是妙義,汝為利益一切世間眾生故、亦為安樂眾生故、復為憐愍諸天人故、復為攝受未來世中諸菩薩故。

  「賢護!而汝往昔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種諸善根聽聞正法受持正法愛樂正法、敬重正法;汝今但以摩訶迦葉教化行故,少欲知足,恆樂閑靜阿蘭若處——或居冢間、或在樹下、亦露地坐,常坐不卧,一敷不移,受乞食法,一食不再,或一坐食、或唯一摶,唯畜三衣及糞掃衣,讚歎頭陀,勸請諸菩薩、教菩薩行法、令諸菩薩喜、訶責諸菩薩、教示諸菩薩成就菩薩,能為利益行大慈悲,於諸眾生平等心。鹹得自在到於彼岸,隨意得見一切諸佛,發廣大願、行深妙行,樂一切智菩提樑柱,善能隨順如來種性,發菩提心猶如金剛。通達世間眾生所念,廣大妙行不可校算、不可稱量,常在一諸佛目前。賢護!於汝功德中未說少分也。

  「賢護!今有菩薩三昧名曰思惟諸佛現前三昧若有菩薩具足修習如是三昧,當得成就如上所問諸功德等。賢護當知,更有無量無邊勝上功德,說不可盡。」

  爾時,賢護菩薩復白佛言:「善哉,世尊!唯願說此菩薩念一切佛現前三昧,令此世間天、人、梵、魔、沙門婆羅門、諸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多獲利益、多受安樂故,亦令當來無量眾生多得利益安樂故,又為未來菩薩輩作大光明承受威力故。又,願現在、未來菩薩等普得聞此念一切佛現前三昧;彼既聞已皆悉受持;既受持已一切皆當如實修學、如教奉行;既學行已,當令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前即能具足成就如是功德及余勝上功德等。」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言:「賢護!如汝言者,汝當諦聽,善思念之,吾今為汝分別解脫。」

  賢護復言:「善哉,世尊!我深樂聞如來所說。」

  佛復告言:「賢護!雲何名為菩薩思惟一切諸佛現前三昧?若有菩薩具足成就三昧者,即獲如前諸功德事,亦得其餘殊異功德,所謂心念諸佛皆現在前,其心不亂、不舍作業。求勝上智勇猛精勤,荷負重擔度脫眾生。承事、供給諸善知識,常修空寂廣大思惟。親善知識、滅除諸蓋,遠離惡友、息世語言、塞諸根門。初、中、後夜減損睡眠不貪衣服、食飲、湯葯、堂房、屋宇、床座、眾具,恆樂空閑,住阿蘭若不愛己身、不重我命,不著形色、不縱其心,修以慈心、薰以悲行、一切時喜、常行舍心。破壞煩惱成就諸禪,於中思惟不著滋味。觀察色想唯得空心,不亂正念、不取諸陰、不著諸入、不思諸界、不貪生處。調伏慢高,不妒他財,為諸世間多作饒益。於諸眾生平等心、又於眾生父母想、亦於眾生所作一子心。一切法中無有諍想,雖念持戒而不執著,常在禪定亦無耽染。好樂多聞,不起分別,戒聚不缺、定聚不動、智聚不妄。諸法無疑,不背諸佛、不謗正法不壞眾僧、不好乖離。親近眾聖、遠離愚痴,不志求出世。雖聞語言,意不樂聽,亦不耽著世間六味。習近熏修五解脫法,除滅十惡、念修十善,斷滅眾生九種惱處、心常不離九想觀門,常思棄捐八種懈怠、一心修習八大人覺,不著禪味、不恃多聞,摧伏我慢,一心聽受。求法殷重修道證知,憐愍眾生離我分別,求壽命想畢竟難得、觀察諸陰無有物想,不住涅槃不著生死。諸行煩惱輪,發大恐怖想;諸陰,怨家想;諸入,空宅想;諸界,毒蛇想;三界,衰惱想;涅槃,利安想。觀諸欲惡猶如唾涕,深樂出家,不違佛教。於眾生所勸行功德、於諸世界無復染心。見一切佛皆悉現前、受一切身皆若幻夢,一切諸相觀察滅除,思惟往來不見三世。於信清凈深信真妙,念一切佛三世平等,無有動轉而能持諸善根。一切諸佛三昧自在,終不染著諸佛相身。於一切法皆悉平等不與一切世間共諍。所可應作不相違背,通達甚深十二因緣窮盡一切如來道地,得勝上忍入真法界。見眾生界性無生滅、見涅槃界本來現前,慧眼清凈,觀法無二。彼菩提心無中、無邊,一切諸佛體無差異。入於無礙清凈智門,明見菩提自然覺智。於善知識諸佛想、於菩薩不念乖離。已於生死破壞魔軍,一切眾事皆悉如化。見諸如來如鏡中像,應當求彼菩提之心。諸波羅蜜不平等,實際無盡集佛功德

  「賢護!是為菩薩思惟諸佛現前三昧若有菩薩摩訶薩欲具成就如是三昧,當先成就如是功德。賢護當知,更有無量功德然亦緣此三昧而生。」

  佛復告賢護言:「是中何等三昧能生如是諸功德行?所謂菩薩思惟諸佛現前三昧能生如是諸功德法。

  「複次,賢護!雲何名為菩薩思惟諸佛現前三昧也?賢護!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清凈持戒具足諸行,獨處空閑如是思惟:『於一切處隨何方所即若西方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是人爾時如所聞已,即應自作如是想念:『如我所聞: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今在西方,經途去此過百千諸佛國土,彼有世界名曰安樂。如是,如來今現在彼為諸菩薩周匝圍繞,處大眾中說法教化。』然而是人依所聞故,繫念、思惟、觀察不已了了分明,終獲見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也。

  「複次,賢護!譬如世間若男、若女,於睡夢中見種種事——所謂金、銀、眾寶、珍財、倉庫,或見朋友、諸知識輩,或見覺時心不樂者——是人夢中所對境界,或違、或順,或憂、或喜,有時語言歡欣極樂、有時躁戚盡意悲哀,是人寤已思惟、憶念,如夢所見為他廣宣,追念夢中便生憂喜。如是,賢護!彼善男子、善女人端坐繫念,專心想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如是相好、如是威儀、如是大眾、如是說法。如聞繫念,一心相續次第不亂,或經一日、或復一夜、如是或至七日七夜,如先所聞具足念故,是人必睹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也。若於晝時不能見者,若於夜分或睡夢中彌陀佛必當現也。

  「複次,賢護!譬如世間若男、若女,遠行他國,於睡夢中見本居家,時實不知為晝、為夜,而亦不知為內、為外。是人爾時所有眼根,牆壁石山終不能障,乃至幽冥、黑闇亦不為礙也。

  「賢護!菩薩摩訶薩心無障礙亦復如是,當正念時,於彼所有佛剎中間,凡是一切須彌山王,及鐵圍山、大鐵圍山,乃至自余諸黑山等,不能與此眼根為障,而亦不能覆蔽此心。然是人者,其實未得天眼能見彼佛、亦無天耳聞彼法音、復非神通往彼世界、又亦不於此世界沒生彼佛前,而實但在此世界中積念熏修、久觀明利故,終得睹彼阿彌陀如來、應、等正覺僧眾圍繞菩薩會中,或見自身在彼聽法,聞已憶念、受持修行;或時復得恭敬禮拜、尊承供養彼阿彌陀如來、應、等正覺已。是人然後起此三昧;其出觀已,次第思惟,如所見聞為他廣說。

  「複次,賢護!如此摩伽陀國有三丈夫:其第一者聞毗耶離城有一淫女名須摩那、彼第二人聞有淫女名庵羅波離、彼第三人聞有淫女蓮華色。彼既聞已,各設方便系意勤求,無時暫廢。然彼三人實未曾睹如是諸女,直以遙聞即興欲心,專念不息。後因夢已,在王舍城與彼女人共行欲事;欲事既成,求心亦息,希望既滿遂便覺寤;寤已追念夢中所行,如所聞見、如所證知、如是憶念,來詣汝所、具為汝說者,汝應為彼方便說法隨順教化,令其得住不退轉地、究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於當來必得成佛,號曰善覺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是,三人既得忍已,還復憶念往昔諸事了了分明也。

  「賢護!彼善男子、善女人等,若欲成就菩薩摩訶思惟一切諸佛現前三昧亦復如是,其身常住世界中,暫得聞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名號,而能繫心相續思惟,次第不亂分明睹彼阿彌陀佛,是為菩薩思惟具足成就諸佛現前三昧

  「因此三昧得見佛故,遂請問彼阿彌陀佛言:『世尊!諸菩薩成就何法而得生此佛剎中耶?』爾時,阿彌陀佛語菩薩言:『若人發心求生此者,常當繫心正念相續彌陀佛,便得生也;既得生已,世尊於是知彼心故,亦即念彼,彼方得見佛、世尊耳。』

  「賢護!時彼阿彌陀如來、應、等正覺告彼人言:『諸善男子!汝當正念、精勤修習、發廣大心,必生此也。』

  「賢護!時彼菩薩復白阿彌陀佛言:『世尊!是中雲何念佛世尊、精勤修習、發廣大心得生此剎耶?』

  「賢護!時彼阿彌陀佛復告彼言:『諸善男子!若汝今欲正念佛者,當如是念:「今者,阿彌陀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具有如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身色光明如融金聚,具足成就眾寶輦輿,放大光明坐師子座,沙門中說如斯法——其所說者,謂一切法本來不壞亦無壞者,如不壞色乃至不壞識等諸陰故,又如不壞地乃至不壞風等諸大故,又不壞色乃至不壞觸等諸入故,又不壞梵乃至不壞一切世主等;如是,乃至不念如來亦不得彼如來。」彼作如是念如來已,如是次第得空三昧。善男子!是名正念諸佛現前三昧也。』

  「賢護!爾時,彼菩薩三昧起已,來詣汝所說三昧相者,汝時即應為彼說法隨順教化,令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卷第二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思惟品第一之二

  「賢護!我時則亦授彼佛記:是人當來必得成佛,號曰德光明如來、應供、等正覺乃至佛、世尊

  「賢護!是中三昧誰當證知?今我弟子摩訶迦葉、帝釋德菩薩、善德天子及余無量諸菩薩輩,咸已修得三昧者是為證。雲何證?所謂空三昧也。

  「賢護!我念往昔有佛、世尊號須波日。時有一人行值曠野飢渴困苦,遂即睡眠夢中具得諸種上妙美食,食之既飽,無復飢虛;從是寤已,還復飢渴。是人因此即自思惟:『如是,諸法皆空、無實,猶夢所見,本自非真。』如是觀時悟無生忍,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是,賢護!有諸菩薩——若在家、若出家——聞有諸佛,隨何方所,即向彼方至心頂禮心中渴仰欲見彼佛,故作如是專精思惟;復應當觀如是色相,亦即作彼虛空之想;而彼成就虛空想已,得住如是正思惟中;住思惟已,得見彼佛光明清徹如凈琉璃、其形端正如真金柱。如是念者,彼見如來亦復如是。

  「複次,賢護!譬如有人忽從本國至於他方,雖在他方而常追憶本所生處,曾如是見、亦如是聞、如是憶念、如是了知。久追憶故,於睡夢中明見自身在本生處,游從見聞如前所更。是人後時向諸眷屬具論夢中所見之事:我如是見、我如是聞、我如是營、為如是獲得。

  「如是,賢護!有諸菩薩——若在家、若出家——若從他聞有佛、世尊,隨何方所,即向彼方至心頂禮,欲見彼佛正念不亂,應念即見彼佛形像——或如琉璃、或純金色——亦復如是。

  「複次,賢護!譬如比丘不凈觀,見新死屍形色始變——或青、或黃、或黑、或赤——或時膀脹、或已爛壞,膿、血俱流、蟲獸食啖、肉盡骨白其色如珂,如是乃至觀骨離散。而彼骨散,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唯心所作,還見自心

  「如是,賢護!若諸菩薩欲得成就彼念諸佛現前三昧,隨何方所,先念欲見彼佛、世尊,隨所念處即見如來。何以故?因緣三昧得見如來。得見彼佛有三因緣何者為三?一者、緣此三昧,二者、彼佛加持,三者、自善根熟。具足如是三因緣故,即得明見彼諸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

  「複次,賢護!如人盛壯,容貌端嚴,欲觀己形美、惡、好、丑,即便取器,盛彼清油、或持凈水、或取水精、或執明鏡,用是四物觀己面像,善、惡、好、丑顯現分明。賢護!於意雲何?彼所見像,於此油、水、水精、明鏡四處現時,是為先有耶?」

  賢護答言:「不也。」

  曰:「是豈本無耶?」

  答言:「不也。」

  曰:「是為在內耶?」

  答言:「不也。」

  曰:「是豈在外耶?」

  答言:「不也。世尊!唯彼油、水、精、鏡諸物清明,無濁、無滓,其形在前彼像隨現,而彼現像不從四物出、亦非余處來,非自然有、非人造作。當知彼像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無有住所。」

  時彼賢護如是答已,佛言:「賢護!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物清凈,彼色明朗,影像自現,不用多功。菩薩亦爾,一心善思見諸如來,見已即住,住已問義,解釋歡喜。即復思惟:『今此佛者從何所來?而我是身復從何出?觀彼如來竟無來處及以去處;我身亦爾,本無出趣,豈有轉還?』彼復應作如是思惟:『今此三界唯是心有。何以故?隨彼心念還自見心。今我從心見佛,我心作佛、我心是佛,我心如來我心是我身、我心見佛,心不知心、心不見心,心有想念則成生死、心無想念即是涅槃諸法不真,思想緣起所思既滅,能想亦空。』賢護當知:諸菩薩等因此三昧證大菩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