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典語錄大全

篇一:佛教經典語錄大全

1.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2.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4. 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6. 眾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別執著故名妄念,言其逐於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復念念不停,使虛妄於心紛擾,故名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隨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8. 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無凈無無凈,即是畢竟凈。)

9. 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內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10. 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11. 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槃、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12. 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13. 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14. 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15.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16. 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7. 臨終之際,若一毫凡聖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18. 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19. 起見生心,分別執著便有情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20.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腳踏實地,坦蕩蕩,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發知見

21. 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22. 道貴無心,禪絕名理忘懷泯絕,乃可趣向回光內燭,脫體通透。

23.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礙水洗無為身。

24. 不憶一切法,乃名禪定

25. 一切眾生皆自空寂真心無始,本來自性清凈

26.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27. 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知見生。

28. 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29. 眾生中有金剛佛,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重雲覆,如瓶內燈光,不能顯現。

30. 終日不見己過,便絕聖賢之路終日談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31.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

32. 若悟真心本空,萬法自然消殞。

33.自美三寸舌頭,一日改頭換面,輾轉吞食,那時痛苦恨悔,無人能釋。

34. 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 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35. 色慾二字生死之根。

36. 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殺人無血,其過甚惡。

37. 爾勿崇飲,狂葯非佳味,能使謹厚性,化作凶頑童。

38. 怒為萬障之根,忍為百福之首。

39. 世人言忍,忍字最難,非大智慧,斷然不能。

40. 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41. 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42. 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43.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4. 從外入者不是家珍,從內發者,方謂真慧。

45. 真心應物,不生分別。

46. 一念才生,萬法齊現,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7. 真心虛靈,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純善無惡。

48.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有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49.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50. 佛雲若能轉物即同如來

51. 本性體若太虛,無內無外,非來非去。

52. 三教聖賢,本乎一理,若離心性盡是魔說。

53.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54. 樂天知命,無喜無憂,妙性朗然,其樂難述。

55. 知晝則知夜,知始則知終,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後安身立命之處

56. 若不究心,坐禪徒增業苦;如能護念,罵佛猶益真修。

57. 念佛人心清凈,凈心念佛凈心聽;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無非心凈定。

58. 明明白白生死,去去來來不斷常;是是非非如昨夢,真真實實快承當。

59. 一水一山何處得?一言一默總由伊;全是全非難背觸,冷暖從來只自知。

60. 終日拈花擇火,不知身是道場

61. 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彌陀現前,步步極樂家鄉,何必遠企十萬億土。

62. 坐石看雲閑意思,朝陽補衲靜工夫;有人問我西來意,盡把家私說向渠。

63. 情不附物,物豈礙人。

64. 境緣無好醜好醜於心

65. 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

66. 莫貪短利將心昧,輪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斬斷迷魂夢,直取正心超俗塵。

67. 離俗家出家相應,去業障道人相應,去習氣工夫相應,去煩惱清凈相應,此數相應,雖然覺得,不如不相應好。

68. 不悟本性,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萬心盡在自心應從自心中頓見真如

69. 若頓悟此心,本來清凈,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

70. 源乎源乎,千山勢到(山獄,按:『山'在上,『獄'在下)邊止,萬派聲歸海上消。

71. 未生前本來面目死了燒了什麼處相見。

72. 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語是也。

73. 悟門了當,澈見聖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有情無情不二。

74. 不睹惡生嫌,不觀善勸措,不舍智就愚,不拋迷就悟。

75. 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只合自性自度。聽法頓中漸,悟法漸中頓,修行頓中漸,證果漸中頓。

76. 菩提無是處,佛不得,眾生不失菩提,但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77.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78. 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79. 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無滅,非外道,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

80. 於一切處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81. 行住坐卧,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名一行三昧

82. 心性虛空,動靜之源莫二,真如絕慮,緣計之念非殊。

83. 惑見紛馳,窮之則唯一寂,靈源不狀,見之則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異,慧眼之號斯存,理量雙銷,佛眼之功圓著。

84. 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85. 佛是眾生葯,病生病除,葯亦無用。病(病字頭裡面一個 " 差 " )葯除佛魔俱掃。始於此大事因緣有少分相應。

86. 佛是眾生界了事漢,眾生是佛界不了事漢。

87. 欲得一如,但佛與眾生一時放下,則無了無不了。

88. 但於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89. 是人知得世間有為虛妄不實底道理,及至對境遇緣,驀地撞在面前,不隨他去,否則被伊穿卻鼻孔定也。

90. 佛說: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

91. 佛說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惟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無盡虛空

92. 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里轉大□□。

93. 道,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未識得破時千難萬難,識得破後,有什麼難易。

94. 凡夫志量狹妄,說有難易。離相如虛空,盡契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識病么?不是別物,只是個執難執易。

95. 妄生取捨者,這個病根拔盡。生死海里浮沉,真是無出頭時。

96. 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隨分世緣無掛礙,涅槃生死等空華。

97. 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虛豁豁地。事來則隨時拔置,如水之定,如鑒之明,好惡妍丑到來,逃一毫不得,信知無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議

98. 離妄想顛倒無真如佛性。離貪嗔邪見,無菩提涅槃

99. 三界之中,以心為主。真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

100. 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穀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於如來。以此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

101. 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102. 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103. 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104. 求趣無上菩提者,要凈自心福田方凈。

105. 真心菩薩凈土

106. 發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107. 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108. 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109. 於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110. 但離卻有無諸法心如日輪常在虛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無棲泊處即是諸佛行,亦便是應無所而生其心

111. 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影。

112. 菩薩心無取捨,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槃

113. 菩提自性,性凈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114. 本凈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心中

115. 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塵、無憎愛、無勝負,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性自本來清凈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116.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17. 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118. 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佛

119. 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120. 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121. 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122.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123. 但於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124. 一念離真,皆為妄想

125. 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126.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27.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28. 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不貪著。

129. 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130. 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31.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132. 一切法相本為緣生,緣生之法,當體即空。

133. 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復滅,虛空不動

134. 無明不過是本性緣起之幻相。

135. 一切如來本起因底,皆依圓照清凈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136. 何謂圓照?前念已滅,後念未生,正恁么時,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謂照。圓者,非著力,非不著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圓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凈無比,遍體清涼,便是本來面目

137. 自性本來不生也,本來不生即是本來不動生滅即指無明,意謂自性中本無無明,說有無明,由於妄見耳。

138. 一切萬法,皆與自己無違無背,直下透脫成一片。

139 佛祖妙道徑截,唯直指人心,務見性成佛爾,但此心源,本來虛靜明妙。

140. 道本無言,因言顯道,若真體道之人,通之於心,明之於本。

141. 參問之要在專一,不強作為,只守本分,鬚根腳有透脫處,明見本來面目

142. 學道深宜退步體究,但以生死為念,世諦無常,是身非堅久,一息不來,便是異世。

143. 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為微細難湊處。

144. 契證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懷體究,不墜機境,直下拔萃超群。

145. 先悟妙心,行無修之修,證無證之證,不用向外馳求,只自回光便了。

146. 脫虛妄纏縛,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軒豁,次辦長久不退之心

147. 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實不出本凈妙明,無為無事心矣。

148. 死生之變亦大矣,衲僧家坐斷報化佛頭,不立纖毫知見直下透脫。

149. 大道體寬,無易無難,小見狐疑,轉急轉遲,若達大道體寬,廓然同太虛空。

150. 道本無言,法本無生,以無言言,顯不生法,更無第二頭。

151. 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則萬緣休罷廓同太虛瞭然無寄。

152.不識本心,求無上佛道,無異煮沙成飯。

153.古德雲:不識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塊。

154.古德雲:佛號入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155.法界無界,唯是一心,一心現六凡,一心現四聖。

156.佛是無心道人

157.心遇緣而不動,是則一切法無性。

158.古德雲:一心是萬法之性,萬法是一心之相

159.諸佛法身,湛然不動猶如虛空,如虛空故,所以遍滿一切,以便滿故,所以空即無量,無量即空。

160.無陰皆空即是平等法身,徹知緣起,便明法由心生

篇二:十大經典語錄

經典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禪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於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人在塵中,不是塵,塵在心中,化灰塵。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切莫刻意的尋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外在的。

經典二:我不地獄,誰入地獄?

源自《地藏菩薩本願經》,當年地藏菩薩原可以成佛,但他見地獄有無數受苦的魂靈,不忍離去,於是留在了地府,並立下重誓:「我不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於是有一這句話的由來,屬於佛教大乘

經典三:一切皆為虛幻

出自金剛經: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對於愛情美好愛情,動人的愛情,原來都是虛幻的!可是虛幻愛情卻也是最美的!如墜夢中,近在眼前,卻觸摸不到;遙遠的總是最美,因為遙不可及,充滿想像,卻難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於人心所營造的幻境這種美,值得我們凡人一直去追尋,即使花去畢生的時間,得到心碎的結局,卻依然在憧憬。對於生活:如果人不執著世間的一切物質名利就不會被物質名利所控制;正由於人追求這些感官之物才會變得不快樂一切皆流,無物永駐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覺、感受,因為才會身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記得佛家的句:一切皆為虛幻人生如夢隨風散!聚散,喜憂皆是緣!

經典四:不可說

很多的東西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眾生要拋棄妄念執著,進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狀態!「說」這一為本身需要一個妄念才能實行,所以不可說!佛陀有這麼多經書,這麼多語錄是為了教化眾生不得已而為之,故禪宗講求不執著文字就是這個道理

經典五:色即是空,空即是

出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由唐代玄奘法師所譯,盡得禪宗精髓!

佛家講「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這句話基本要闡述的是萬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對萬物起執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談空卻又戀空,其實戀取世事和戀空並無分別,同樣是執取而不放。一切能見到或不能見到的事物現象,是人們虛妄產生的幻覺。色即是空,使人認識到事物現象認識到諸多的苦和煩惱都是虛妄產生的空即是色,則由事物的共性,因緣關係讓人們知道因果報應善惡循環所謂: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勸人向善的基礎

經典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原文應是: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出自《華嚴經》: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 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塵緣,一念一清靜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處處皆是佛,一切眾生人人皆是佛。

經典七: 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出自一個故事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憶。萬發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註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

經典八: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大悲是無盡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淚來形容;大悟就是開大智慧,這個智慧不是言語能表達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興,內心喜悅又怎麼是笑聲能表達的呢?年齡越長,對於這句的體會就越深刻。

經典九: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是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語。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儒家和諧導向社會理想道家和諧導向事物本源佛家則把和諧導向內心世界佛家認為,境由心生內心平和,見事皆和。禪宗有雲:心險佛眾生平等眾生佛心中若無佛,向何處求佛?眾生皆有佛性

經典十: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人生世間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只有不動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動無偏頗,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抵制誘惑否則就會痛苦繞身。心動則物動,心靜則物靜。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佛語有雲: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篇四:佛教經典語錄

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生因果

佛說:「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佛說:萬發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註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

佛說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 佛說讓我普渡芸芸眾生

佛說世間萬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萬物

佛說:凡事都是定數的,不能強求。

佛說: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佛說:握緊拳頭,你的手裡是空的;伸開手掌,你擁有全世界

佛說菩提本非樹,明鏡亦無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佛說:千燈萬盞,不如心燈一盞。

佛說人就是苦今生來生

佛說: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

佛說:這世間,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諸多煩惱煩惱無以排遣故有心結人就陷入「無明狀態中,從而造下種種惑業。

佛說放下紅塵之事人間大道!好淬鍊舍利子得正菩提!渾忘世間一切煩惱。風聲,雨聲,一世的相思。涅磐,頓悟,一世的禪鋒。

佛說萬物無常,有生必有滅;不執著生滅,心便能寂靜不起念,而得到永恆的喜樂。人因企求永遠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佛說: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產生了痛苦!由自我觀點生了過去、未來,產生了好、壞、順、逆,人一直活在企盼與慾望中。當小我消失變成無我時,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

佛說:不可因傳說而信以為真;不可因經典所載而信以為真;不可因合乎傳統而信以為真;不可因合乎邏輯而信以為真;不可因根據哲理而信以為真;不可因權威而信以為真。人藉著自己一生的實踐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佛說地獄在哪裡?地獄在我們的身心裡。我們由於慾望難以滿足,而產生貪慾之渴與憎恨不滿之火,焚燒我們的身心。 期求解脫之道的人,亦必須遠離慾望之火。就像背負號草的人見到野火須走避一樣......

佛說:見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誘惑、連忙把眼睛挖出來是愚蠢的行為。因為心才是受誘惑的主角,邪惡之心如能斬斷,作為配角眼睛就不會輸入邪惡了。

佛說:如果人不執著世間的一切物質名利就不會被物質名利所控制;正由於人追求這些感官之物,他們才會變得不快樂......

佛嘆道:一切皆流,無物永駐。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覺、感受,因為才會身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佛說宇宙與人,皆有五類:色、受、想、行、識,合為五蘊物質世界五蘊熾盛,引誘著人的五蘊炙盛,於是種種貪慾翻卷了起來,將人掀入慾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所謂的只取一瓢飲,成了昏黃卷冊中一句死氣沉沉的偈語,喪失了當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蘆葦,再渡不起我們沉重的身軀。

佛說: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佛說皮囊好惡,原是無常

佛說:人應該學會放手,放下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佛說:出世間

佛說萬物於鏡中空相,終諸相無相

佛說:蒼生難渡。

佛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佛說: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佛說:萬法緣生,皆系緣分!

佛說:緣是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窗前點滴到天明。

佛說:百態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紅塵方為上岸。

佛說每個人所見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緣。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 佛說萬物無常,有生必有滅,不執著生滅,心便能安靜不起念,而得到永恆的喜悅。人因企求永遠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佛說: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佛說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內心,你放不下佛說: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後悔地方上。

佛說: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葯呢?同樣的心裡,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

佛說;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後,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佛說: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佛說世界原本就不是屬於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佛說: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

佛說人生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佛說:輪回中,心若一動,便已千年。既然我再也無法感受到心動感覺,我的`心已平靜有如目水,不如斬斷情絲,阪依我佛。

佛說:大懷愛欲。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舍愛欲愛欲垢盡。道可見矣。

佛說:人有108劫 你才幾劫?

佛說:要遺忘。

佛說前生500次回眸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我願用千萬次回眸,換得今生與你相遇! 佛說: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東西

佛說: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佛說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內心,你放不下佛說好好的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佛說: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佛說: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佛說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佛說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佛說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佛說:在順境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佛說: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眾生

佛說: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佛說: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佛說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這樣你會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

佛說:承認自己的偉大,就是認同自己的愚疑。

佛說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觀念

佛說醫生難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佛說: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佛說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佛說: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佛說當你勸告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麼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佛說: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

佛說: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佛說: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佛說: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佛說: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時,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凄涼啊!

佛說戀愛不是慈善事業,不能隨便施捨的。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們至死都還在執著與追求。

佛說請你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佛說:創造機會人是勇者。等待機會人是愚者。

佛說: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佛說: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麼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看法

佛說:這個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的。

佛說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於淡泊,樂於寂寞

佛說: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佛說: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佛說眼睛不要老是睜得那麼大,我且問你,百年以後,那一樣是你的?

佛說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災禍橫生,多看看橫死在你刀下的眾生又有多少?

佛說: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佛說: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於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佛說: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佛說: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佛說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苟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佛說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後悔

佛說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佛說: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佛說世間人要法律責任修行人要因果責任

佛說: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身體布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佛說內心充滿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佛說:默默的關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佛說: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

佛說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無限的容忍。

佛說: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經驗正確判斷,通常都會錯誤的。 佛說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真心的。 佛說人生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佛說: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尊貴,是來自於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佛說: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這個叫做認命。

佛說:佛菩薩只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佛說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於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佛說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佛說:能為別人設想的人,永遠不寂寞

佛說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如此準確般的發現自己的缺點,那麼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

佛說: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迴旋。

佛說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佛說: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痛苦

佛說: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佛說人不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佛說: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佛說:其實愛美的人,只是與自己談戀愛罷了。

佛說世界上沒有一個永遠不被毀謗的人也沒有一個永遠被贊嘆的人當你話多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話少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沈默的時候,別人還是要批評你。在這世界上,沒有一不被批評的。

佛說:誇獎我們,贊嘆我們的,這都不是名師。會講我們,指示我們的,這才是知識,有了他們我們才會進步。

佛說:你目前所擁有的都將隨著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在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佛說:為了讚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踐踏的香花美草。

佛說: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佛說:能夠把自己壓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貴

佛說:沈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佛說: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佛說: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佛說: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恆的至理。

佛說:你認命比抱怨還要好,對於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認命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佛說:不要因為眾生的愚疑,而帶來了自己的煩惱。不要因為眾生無知,而痛苦你自己佛說: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就看你會會用?

佛說如果你自己明明對,別人硬說你不對,你也要向人懺悔修行就是修這些。你什麼事都能忍下來,才會進步。就是明明是你對,你也要向他人求懺悔那就修行了。

佛說當你錯誤顯露時,可不要發脾氣,別以為任性或吵鬧,可以隱藏或克服你的缺點佛說: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要多

佛說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了解自己。 佛說:別人永遠對,我永遠錯,這樣子比較沒煩惱

佛說: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佛說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佛說:只要面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

佛說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良心佛說不懂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佛說學佛是在學做人而已。

佛說: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篇五:佛教經典語錄

佛經中的經典語錄

1、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

2、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3、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4、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5、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6、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7、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8、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9、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10、如來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11、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12、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13、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而生其心

14、如來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15、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16、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17、若心有住,(經典語錄 )則為非住。

18、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19、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20、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21、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22、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23、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4、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25、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26、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27、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28、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29、如來不應具足諸相見。

30、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31、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32、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33、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34、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35、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36、所作福德不應貪著。

37、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38、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39、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40、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