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虛雲和尚與藏傳佛教(歐陽鎮)

雲和尚與藏傳佛教

歐陽

  中國近現代的著名高僧雲和尚(1840-1959),湖南湘鄉人,俗姓蕭,名古岩,字德清。19歲時在褔建省鼓山湧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此後,虛雲和尚四處行腳,參訪名山,拜師問道,足跡歷經四川、西康、西藏乃至印度、錫蘭、緬甸等地。在他的參訪中,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藏傳佛教兩個最重要的場所的經歷。虛雲和尚於光緒十年(1884)七月初十拜謝文殊菩薩下山,途經陝西、甘肅、四川進入西藏,到達拉薩朝拜了布達拉宮和扎什倫布寺等西藏佛教聖地。當時「西北布達拉山,有高達十三層布達拉宮,殿宇莊嚴,金碧輝煌,即達賴活佛坐床處所,住有喇嘛僧二萬餘人。又西行經貢噶、江孜,至日喀則。西有扎什倫布,建築宏麗,廣及數里,系後藏政教領袖班禪活佛坐床處所,住有喇嘛僧約五千人。」[1]虛雲和尚在西藏首府拉薩逗留過一段較長時間,依勝音《虛雲老和尚訪問記》記載:「據他(虛雲)自己說,他曾於光緒四年西藏拉薩,在拉薩住兩個月;……」[2]虛雲和尚對西藏的深入了解,為形成他的藏傳佛教觀、加強漢藏文化友好交往、以及他日後擔任雲南佛教會及滇藏佛教分會會長處理西藏與內地的關系等方面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倡導密宗漢傳佛教宗派的相互平等
  虛雲和尚為近代禪宗巨擘,這是海內外佛教同仁所一致公認的,但他毫無門戶之見。他禪學思想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各宗平等思想尤其是密宗漢傳佛教宗派平等。他曾說:「法無高下,貴在契機。」他積極主張各宗派佛法中都處於平等地位。如民國三十六年九月廿七日他在廣州聯義社演說中雲:「複次,佛門略開十宗,四十餘派。而以禪、凈、律、密四宗,攝機較廣。善知識:佛境如王都,各宗如通都大路,任何一路,皆能覲王。眾生散處四方,由於出發之點,各個不同,然而到達王所,卻是一樣有效。」[3]在這裡,他指出禪密等各種法門平等無二,都是通佛階梯。「雲公老人,乘願再來,降生娑婆,應跡中國,數十餘年,或禪或凈,或顯或密,種種施設,隨機逗教,咸躋凈域。」[4]虛雲和尚在具體的佛事活動中,也將密宗與其它各宗派放在同等的位置加以對待。釋戒塵在《我與虛雲上座》一文中就記有一例子:「且法門雖多,而中土學者,略分禪、教、律、凈、密五宗。即嚴凈佛堂懺悔三日,用紙寫禪、教、律、凈、密五鬮,請虛兄為證盟,跪在佛前三拈,皆是凈鬮。」[5]
  虛雲和尚認為修禪並不排斥密宗,「至於密宗是由不空尊者、金剛智等傳入中國,經一行禪師努力,才發揚光大的。但這些都是佛法,應當互相揚化,不得分別庭戶,自相摧殘。若彼此角力互攻,便不體解佛祖心意了。」[6]而且認為誦咒的人一心持咒,到達一心不亂境界與參禪和念佛工夫到家也沒有區別。甚至當他需要請人來寺廟住持時,有人推薦學習密宗的清定法師他也誠心邀請。對此,朱鏡宙在《我所知道的虛雲老和尚》中就有較詳細的記載:其尤難能可貴者,南華重建工程落成,求一繼任住持,久不可得,言下時以才難為嘆!予曰:「有清定師,黃埔軍校畢業,隨軍入川,始行剃度,從能海大師學密,為入室弟子。現方弘法上海,戒行均可。」老和尚急曰:「汝可約之來。」予曰:「恐定師不能舍其所學。」答曰:「無妨!南華偏殿甚多,只要不在主殿作密法即可。」予曰:「不得能大師許可,清師仍不能來。」嗣得清師復函,固以未得海大師命,未有結果[7]。虛雲和尚提出的唯一條件,就是只要在配殿修密法就可以,這種摒棄佛教界內部門戶之見,包容的胸懷圓融見地十分令人讚歎。從這件事來看,虛雲和尚確實是「虛懷若谷,只要與弘法利有益,絕無世人門戶之見,其人格偉大處類如是!」[8]
  虛雲和尚認為不僅各宗派要兼通,而且佛教各語系也要融合。各宗派兼通要避免相互攻擊,「虛雲雖身傳禪宗法脈,但也絕不排斥凈土、律、天台華嚴和密等其他宗派,十分強調各宗不能角力互攻,不得自相摧殘,提倡互相揚化,圓融兼通」[9],而應諸宗兼容並蓄。他在1947年廣州聯義社講演時就說:「禪宗行人,便應以禪宗法門為主,余宗教理為伴;凈土宗行人,便應以凈土法門為主,余宗教理為伴;律宗密宗亦復如是,方免韓盧逐塊之弊。」[10]在虛雲和尚看來,每一個門派的教理修行方法都有其優點和長處,各派信徒應以本門派的方法為主,也應學習其他門派的教理方法,作為補充;門派之間只有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才能使佛教興旺發達。佛教各語系融合不僅要兼收並蓄,「闡發各宗精義,以明佛法真相,藏傳密乘及南傳上座部亦應兼收並蓄」[11],而且也要同步發展,「虛雲不僅提倡禪宗內部各派的融合,也提倡禪宗凈土等其他宗派的融合,還主張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上座佛教同步發展,為佛教不同派別協調關系,達到共同發展之目的指明了方向。」[12]
  虛雲和尚也深刻地指出各宗派應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就是「無論禪、凈、密、教,各個法門均要以持戒為根本。如不持戒,不論修學什麼,都是外道;不論如何修法都不成佛。」[13]在這裡,虛雲和尚特別強調持戒是各宗派修學獲得成就最根本條件。與此相關的是,虛雲和尚也慎重地警告大家注意密宗神通的害處。他說:「如西藏喇嘛中原弘法者,近來甚多,而政府特別加以崇敬,其意甚遠,是否政府特別信仰,不得而知。惟對於中原青衣僧徒,則時加種種壓迫,毀廟逐僧,不一而足。本來青黃二教,均佛弟子。後人以居華東者,在日本為東密;居華西者,在西藏藏密。近年密教,在中國風行一時,以為特長處,能發種種神通變化,可是閑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是不成的。」[14]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有一次說法的最後,虛雲和尚講了一段故事給大家聽,他生動形象的講道:「清代康熙帝時,元通和尚主持西域寺。一日有黃衣僧來,帝甚崇之,命師招待。師雲:彼非僧亦非人,是一青蛙精,但神通廣大。時適久旱,帝乃命其求雨,雨果降。帝敬之愈甚。元通和尚曰:可將雨水取來,是青蛙尿耳。試之果然,邪正乃分。故《楞嚴經》五十種陰魔,均須識取;不然被其所轉,走入魔道了。請大眾留心。」[15]關於這一點,大家不能不引起高度警惕啊!

開展中國佛教顯密僧人之間的友好交往
  前面我們說過,虛雲和尚曾親自到過西藏,並有深刻的體驗。那麼,當時他是怎樣入藏?在藏地他感受如何?以及以後他又是怎樣與密宗僧人交往的呢?下面我們將針對這些問題一一作出解答。
  虛雲和是由川入藏,行及一年,經打箭爐、里塘(即理化)、巴塘(即巴安),北至察木多(即昌都),西至碩督,經阿蘭多,以及拉里(即加黎)。途中他登山涉水,每數日不遇一人。但虛雲和尚對這裡的充滿魅力的美景感觸良多。為此他作過二首詩,一首是《西藏大雪山》,其內容為:「何物橫天際?晴空入望中。這般銀世界,無異玉璁瓏。已拂塵氛遠,仍疑碧落通。清涼無熱惱,應勝水晶宮。」[16]另一首是《登西藏大雪山紀勝》,其內容為:「路入西天更有天,雪峰高矗萬峰巔。乾坤闔辟非人世,法界氤氳集古仙。四面山川收足下,一簾星斗掛窗前。雲霞霧靄堪消受,卻勝乘槎泛月邊。」[17]虛雲和尚感到這裡鳥獸異於中原風俗堪稱殊異。其間地廣人稀,漢、藏、蕃、蒙、夷,及瑤僮等等種族,語言複雜,能通漢語者百之一二耳。雖然在語言交流方面有困難,但他對藏傳佛教感興趣,他「經維西、中旬、阿敦子,至西藏,參觀喇嘛十三大寺。」[18]他在參拜喇嘛寺時,親眼目睹「僧伽不守戒律,多食牛羊。道服劃分紅黃,各立門戶。」[19]針對眼前的情景,他「憶及祇園會時,不知涕之何從也。」這也就為他以後放棄學習藏傳佛教的重要原因。當初「他離開終南山,參禮四川峨嵋山普賢道場之後,經康邊入西藏,原意要參學西藏喇嘛。因西藏喇嘛僧不嚴戒律,才折回雲南雞足山,參拜迦葉道場。」[20]盡管虛雲和尚放棄學習藏傳佛教,但並沒有斷絕與藏傳佛教人士的交往。
  虛雲和尚與藏傳佛教上層人士交往頻繁。早在民國二十六年(1937),虛雲和尚「應邀赴穗講經,其時西藏堪布活佛羅格更桑等十多人,專程前來聽講、皈依。」[21]抗戰時期,虛雲還應邀赴重慶,主持護國息災大法會在這法會的《己丑度亡利生息災法會法師函》的開頭稱呼語中是這樣寫的:輔教廣覺禪師貢噶呼圖克圖(請主壇大白傘蓋道場)、督噶呼圖克圖(請主壇大黑天道場)、虛雲法師(請主壇水陸道場)、能海法師(請主壇大威德道場)。而當時所謂之護國息災法會」,舉辦地點是在重慶南岸獅子慈雲寺法會共有顯教與密教兩壇。上午顯壇是虛雲和尚主持,下午密壇由貢噶呼圖克圖主持,兩壇盛況空前。「正如俗言,人山人海,萬頭攢動者。如欲皈依顯密兩大師而得覿面親授,猶比面見如來而親得教誨者尤難。」[22]1953年9月23日,「貢師二人(貢噶活佛侍者昂旺洛布)抵達漢口,駐錫東湖賓館。適逢虛雲老和尚也在漢口。……兩位大德漢口相逢,格外高興,都是久仰盛名,而未曾見面(按:按理說,貢嘎活佛是重慶護國息災法會密宗主持,兩人應該在那時見過面)。於是虛雲老和尚邀請貢噶上師共同進餐敘話,瀏覽東湖,就佛學顯密二宗之甚深教理進行了交流和探討,達成了一致共識,最後在東湖依依話別。」[23]以後虛雲和尚在上海「下榻玉佛寺,便與圓瑛、應慈、靜權、持松(密宗僧人)、妙真、大悲、如山、守培、清定(密宗僧人)、葦舫等十大法師共主水陸道場皈依者前後四萬餘人,法會之勝,從所未有。」[24]
  虛雲和尚積極提倡顯密宗僧人要合作共事。1912年,虛雲和尚又與西藏活佛喇嘛等參加中華佛教總會成立大會的僧侶商議舉辦佛教學校、佈道團、醫院等利民之事。1913年《佛教月報》第三期《中華佛教總會雲南支部一覽表》記雲:「雲南支部正會長為德清,副會長為實有、東寶。」[25]這裡的「德清就是虛雲和尚」、「東寶就是密宗僧人」,他們兩人分別為正副會長,是顯密宗合作的典範。1952年國慶節,虛雲大師與圓瑛法師同在北京廣濟寺,分別領導喇嘛僧尼,誦藏文經及發願文,祝願和平。在同一年,虛雲和尚提議:「如藏、蒙、傣族的佛教徒,和我們漢族佛教徒,從來沒有在一起開會,但是由於毛主席正確的政策,今年的佛教協會是要不分區域和種族的聯合起來,在北京成立中國佛教協會,使佛教界存在著的各種困難,都可得到解決。」[26]在合作中,虛雲和尚對密宗僧人佛法作出貢獻之士也非常讚歎,他曾說:「佛教中幸有能海法師等諸大德主持及公等之大力匡護,必能光煥佛教之優良傳統,開展當來之新猷,雲謹拭目樂觀厥成。」[27]
  由於虛雲和尚為顯密宗僧人合作共事做出了表率,從而贏得了廣大佛教徒的尊重和信任。虛雲和生前,著名居士南懷瑾先生就說:「獅子慈雲寺護國息災法會,主持顯、密兩壇之虛老與貢嘎呼圖克圖,皆為吾師。」[28]虛雲和尚圓寂後,台灣佛教界辦法會追思虛雲老和尚法會華嚴蓮社智光老法師主持。中國佛教會甘珠爾瓦活佛、內政部社會司長劉修如、四眾佛徒代表皈依弟子代表、大專學生代表等,均上香頂禮膜拜。同時還有西藏抗暴軍副總司令嘉瑪桑佩,於法會結束後,聞訊率領其夫人及三位女公子,驅車抵達善導寺,代表西藏佛教,向虛雲老和尚上香、三頂禮,隨後並至中國佛教會拜訪甘珠活佛。以後虛雲和尚的弟子一如既往的保持著虛雲和尚倡導與藏傳佛教交往的優良傳統,並不斷發揚光大。2010年3月,由本煥、頓雄主修的《百丈山志》中記載:「2007年10月19日,藏傳佛教十七世東寶仲巴呼圖克圖率藏教八位活佛及三位金剛上師專程到深圳弘法寺皈依師(指虛雲和尚的弟子本煥長老)之座下,師為其傳法,成為臨濟宗第四十五世傳人。接法儀式有漢藏兩地學僧逾千人參加,贊頌漢藏佛教法緣盛事聲聞天下叢林。九位活佛是:仲巴呼圖克圖、卻尼活佛(白教)、吉稱活佛(白教)、公桑旺堆活佛(白教)、羅桑松丁活佛(白教)、確伍擇仁活佛、巴登活佛(紅教)、羅絨吉村活佛(黑教)、恩扎寧波活佛(黑教),三位金剛上師是:阿秋金剛上師、格理金剛上師、桑青金剛上師。東寶仲巴呼圖克圖乃十二世司徒活佛大圓滿持有者霞扎活佛兩位大師之心子,已成為大手印大圓滿教法之承傳持有者。……故不遠萬里登門求法,乃漢藏民團結友誼光輝榜樣。」[29]在《本煥老和尚功德碑文》中也寫道:「晚年深圳弘法寺接納滇東寶仲巴呼圖克圖等藏傳九位活佛暨四位金剛上師門下弟子,樹立漢藏佛教融合之光輝典範,飲譽西疆。」[30]

發揮藏傳佛教人士服務社會的積極作用
  「庶百花齊放,不止一花五葉,佛教的大一統,可現於今。於輔翼國策和保障和平,均有裨益。」[31]佛教如果要達到「輔翼國策和保障和平」的目的,就離不開發揮佛教界人士的作用這對藏傳佛教來說也不例外。我們就拿虛雲舉薦東保以解決當時民國政府征討西藏的事來說吧,這件事在虛雲和尚的《傳記資料》、《年譜》、《追思錄》等中均有記載,而且達九次之多。因為這件事不是僅僅涉及佛教本身的事,而是關繫到國家社會的大事。
  事情發生的背景是,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方議五族共和,而西藏王公活佛因素戴清恩,恃險遠,西藏地方政府不肯加入歸順民國政府。當時的民國政府中央命滇省出兵二師討之,雲南都督蔡鍔派殷叔恆總司令率領部隊前鋒已達賓川,西藏當局也把軍隊開到邊境,並請了外國人當軍事顧問,戰事將一觸即發。在這千鈞一髮之時,虛雲聽到消息,焦急萬分,以為邊釁一啟,戰火一開,禍無寧日,生靈塗炭。為了避免戰禍殺戮,虛雲和尚以「出世不離世間法」的救苦救難的慈悲之心,不顧個人安危,想方設法捍衛祖國的統一,增強民族團結,為救滇藏人民脫離戰火,他不顧70多歲的高齡,下山拜訪前鋒隊長,偕隊長到大理見總司令,勸說軍隊以武力解決問題不是上策,應順應民心,化干戈為玉帛,可以通過談判解決,否則數百萬市民生命財產將遭到踐踏。虛雲和尚一方面向殷叔桓分析征討西藏不利的因素他說:「藏中雲嘗親歷其地,苦寒多險,言語不通,且藏民習苦耐勞,隨地可伏,軍往恐難必勝。」[32]另一方面勸殷叔桓不要對西藏動刀戈,向其獻計曰:「藏人素崇信佛法,盍遣一明佛法者說之?」[33]即可令之歸服,殷接受虛老的提議。殷叔桓想請虛雲為宣慰法師,虛雲認為不妥,建議他派麗川喇嘛東保前去西藏遊說,並提出舉薦東保的意見。他說:「某漢人也,往恐無功。此去麗川,有喇嘛東保者,臘高有德,藏人敬禮之,曾授為四寶法王。若肯往,必有成。」[34]東保始以衰老辭,虛雲和尚遂將其中的利害關系告訴東保,最後終於說服東保。虛雲和尚當時是這樣說的:「雍乾用兵之禍,藏人至今心寒。公寧惜三寸之舌,而不為藏中數萬生命財產計乎?」[35]東保去後要約而還,西藏歸順,滇省罷兵,最終平息戰爭危機
  虛雲和尚和解滇藏關系意義是重大的,他使民國政府以懷柔的政策,成功地化解了漢藏之間的民族爭端,捍衛了祖國的統一、民族的團結,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行動正是他對眾生慈悲之情的表現,從此結束了「頻歲康藏間互相齟齬,苦戰不休,經此溝通,三十年相安無事。」[36] 「頻歲以來,康藏苦戰不休,而滇藏迄今二十年無惡感。仁人之言,其利百世,不圖於佛門見之!」[37]後人為此對虛雲和尚給以很高的評價,「西藏歸順,滇省罷兵。在虛雲的一生活動中,這件事是對國家最有裨益的事。」[38]余慧光在《虛雲和尚贊》中贊道:「神州反正,康藏靖綏。屢謁元首,聆澄慈悲。說服疆吏,奠安滇池。」[39]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虛雲和尚雖然是一位禪宗高僧,但是卻無門戶之見,對藏傳佛教密宗漢傳佛教宗派平等看待的,而且認為各宗派應兼容並蓄、相互融合。我們從虛雲和尚對《楞嚴經》(一般認為該經屬於密教經典,因為經中所說基於密教的「即事而真」,「即身成佛」的原則,自與顯教的理論有所不同。其所立名相自難以中觀瑜伽宗的學說來衡量)的提倡就可以窺見,他曾以此經為禪法之印心教典,如他在雲居山方便開示錄」閏三月廿四日說:「以我的愚見,最好能專讀一部《楞嚴經》。只要熟讀正文,不必看註解讀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後文,以後文解前文。此經由凡夫直到成佛,由無情有情山河大地,四聖六凡,修證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詳詳細細的說盡了,所以熟讀《楞嚴經很有利益。」[40]可見並不是像外界所說,虛雲和尚「不承認西藏密宗佛教一支」的看法,不過他也慎重地警告大家要注意密宗神通的害處,並強調持戒的重要。虛雲和尚積極倡導與藏傳佛教友好交往,他曾親歷過西藏,對藏傳佛教具有深厚的感情。他一直保持著與藏傳佛教上層人士的頻繁交往,大力倡導顯密宗僧人要合作共事,贏得了廣大佛教徒的尊重和信任。虛雲和尚還用鐵的事實證明,發揮藏傳佛教人士的作用,將有助於社會和諧穩定
  (作者江西社會科學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本文系江西宗教文化交流協會課題成果之一,編號:2011-gzw-03)

  【注 釋】
  [1]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九分冊《傳記資料》,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375頁。
  [2]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十分冊《追思錄》,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257頁。
  [3]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一分冊《法語開示》,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54-155頁。
  [4]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十二分冊《雜錄》,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155頁。
  [5]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八分冊《傳記資料》,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120頁。
  [7][8]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十分冊《追思錄》,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122頁。
  [9]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一分冊《法語》,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22頁。
  [10] 丹明匯編 : 《虛雲大師說禪》,甘肅文化出版社,2005年,第29頁。
  [11]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四分冊《文記》,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26頁。
  [12]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一分冊《法語》,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26頁。
  [13] 凈慧主編 :《虛雲和全集》,第十一分冊《追思錄》,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630頁。
  [14]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二分冊《開示》,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15頁。
  [15]同上,第16頁。
  [16]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五分冊《詩偈》,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16頁。
  [17]同上,第73頁。
  [18]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十二分冊《雜錄》,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309頁。
  [19]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七分冊《年譜》,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28—29頁。
  [20] 凈慧主編 :《虛雲和全集》,第十一分冊《追思錄》,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532頁。
  [21]凈慧主編 :《虛雲和全集》,第九分冊《傳記資料》,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293頁。
  [22]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一分冊《法語》,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4頁。
  [23]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十二分冊《雜錄》,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299頁。
  [24]凈慧主編: 《虛雲和全集》,第九分冊《傳記資料》,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381頁。
  [25]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七分冊《年譜》,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80頁。
  [26]凈慧主編: 《虛雲和全集》,第八分冊《傳記資料》,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127頁。
  [27]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三分冊《書信》,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101-102頁。
  [28]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十分冊《追思錄》,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39頁。
  [29]《百丈山志》,第110頁。
  [30]同上,第143頁。
  [31]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四分冊《文記》,河北禪學研究所,2008年,第227頁。
  [32][33]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八分冊《傳記資料》,河北禪學研究所,第16頁。
  [34]同上,第17頁。
  [35]同上,第91頁。
  [36]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七分冊《年譜》,河北禪學研究所,第76頁。
  [37]凈慧主編: 《虛雲和全集》,第八分冊《傳記資料》,河北禪學研究所,第17頁。
  [38]凈慧主編: 《虛雲和全集》,第十一分冊《追思錄》,河北禪學研究所,第539-540頁。
  [39]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五分冊《詩偈》,河北禪學研究所,第295頁。
  [40]凈慧主編:《虛雲和全集》,第七分冊《年譜》,河北禪學研究所,第282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