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恆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凈土文集 十一、凈土宗要義匯編 7、階段和位次

  7、階段位次

  關於覺性顯發的過程,假使用教理來說明其位次,那末各經所說,各有廣略開合的不同。象《仁王般若經》說五十一位;《瓔珞經》加上「等覺」說五十二位;《楞嚴經》加三漸次、乾慧地及暖、頂、忍、世第一等位,共說六十位;《大日經》則依十住心而說十位,及說十地的十位。天台智者大師,將流入此土的一代化導眾生佛法,根據時機說教的深淺,釋成藏、通、別、圓四教。現在我把圓教斷惑的程度和所證入的位次,來扼要介紹一下,以供修學同仁的參考。
根據天台智者大師的發揮,把自性覺悟過程,分為六個階段(六即佛)。

  一、理即佛,就是說一切眾生雖然迷惑顛倒,生死浩浩,但就其不思理性本體來說,隨拈一法,無非法界,本來智慧覺照,與佛不二。

  二、名字即佛,就是說:我們從經卷師友處,聞到自性是佛的名字,因而能通達悟解,明白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也就是說,了知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皆是佛法在這階段,就是教家所謂大開圓解,宗下所謂徹見本來。

  三、觀行即佛,就是由名字大開圓解之後,即起妙觀,境觀相資,正式修持的時候。在這階段,已能圓伏見、思、無明煩惱,就是圓教的五品弟子位,也叫做外凡位。

  四、相似即佛,就是這時氣分已經與佛接近。這一階段就是圓教的十信位,也叫內凡位和六根清凈位。到初信位時,是已斷了見惑,不再有疑、邪見、身見、邊見、見取見及戒禁取見等的妄見,這時便不再退轉凡夫之位,叫做位不退;到七信位時,是已斷了思惑,不再有貪、嗔、痴、慢等的妄情(見、思惑是粗惑),修持到這一地步,便脫離了三界分段的生死流轉,出凡聖同居土,而生便有餘土;到十信位時,是已斷了三界內外的塵沙惑(塵沙惑是細惑),這時能應病與葯,以若塵若沙的無量法門,度無量眾生,悲智雙運,利濟眾生而不怯弱,叫做行不退

  五、分證即佛,這一階段,就是圓教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等位次,也叫做聖位。由十信位斷塵沙惑後,進破無明的一品(無明惑是微細惑),就到了初住位,居於實報無障礙土,也分證常寂光土,從此親見佛性,得真智不動無生忍力,中道正念,永不退失,叫做念不退;(這是大乘的見道位,小乘斷見惑的初果,便叫見道位。)以後破除一品無明,就證到一分覺性,到等覺位共破四十一品無明

  六、究竟即佛,就是到等覺位,更破一品生相無明之後,便成為究竟妙覺的佛,居於究竟常寂光土,也叫上上實報無障礙土,這樣才算徹底成就清凈法身,徹證了圓滿真理。(圓教一行一切行,一位一切位,所以本無位次,就以「六即」為位次所說五品弟子位,依《法華經》,其餘依《瓔珞經》,是借用別教的。)
此外,我們再把念佛九品往生情況來說明一下。凡具足真信切願,但念時仍散亂的,是下品下生;念時散亂漸少的,是下品中生;念時便不散亂的,是下品上生;以上雖還沒有斷見思惑,但能生安養的同居土(極樂四土都是清凈的),一得往生,就是位不退。(其他的教相中,必須斷見惑,才談得到位不退。)若能在一切時,念念相續,不散亂、不昏沉,在事上念到一心不亂的,便同斷見思惑的羅漢,是中輩三品生,生安養的方便土。若能體究到萬法皆如,心佛不二,在理上念到一心不亂的,便同破無明惑的大士,是上輩三品生,生安養的實報和寂光土。這里也可念佛法門的可淺可深、圓融普攝、利鈍全收的優越性了。

  (選自《學佛是怎麼回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