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師山·紫雲居士:修行學佛的態度及方法

修行學佛態度方法

藥師紫雲居士

壹、前言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一個凡夫開始學佛的第一步。前一句話,諸惡莫作,是小人警惕自己的行為﹔後一句話,眾善奉行,是君子會遵守奉行的。孔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若一個人心有無數的結,叫他又如何坦盪盪起來呢?唯有靠學佛的歷練,將「心」找回,打開心結,並放下「心」,此時心才會開朗。

因此,娑婆世界眾生,無論君子小人,都可以學佛。每人都具佛性,只要修行得法心念正確,都可以達到佛的「大覺」境界(即明心見性開悟成佛)。

學佛修行必須知道自己要由實踐「行」開始,如同吃飯要自己吃,別人無法代勞,修行境界是自己學習到及證悟的結果,以所證悟的境界自己的知識請教、驗證,或由經書中可以驗證出是對或錯,切勿盲修瞎練,最後入歧路而不自知。

在這漫長的修行途中,不是一生一世可以完成,要多生多世的往前推進,最後在正知正念下,可以出三界了脫生死,或花開見佛,做真正自己的主人

今日因緣際會,大家有緣共同研究佛法,是件不容易的事,此生不把握,更待何時呢?

筆者最近深感世間學佛方法很多,道場也很多,無論在家、出家生活安定而追尋另一個心靈的空間,這本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可是相反的,各種論調也出現,五花八門的怪異理論,互相批評中傷,使人不得不擔心如此下去,怎堪了得(與目前中國大陸相比,我們幸運多了,更要惜福在此學佛自由與方便)。

宇宙奧妙不是以人間知識即可知,一切依佛門正法之行才是開啟的鑰匙,而了知其中的妙有。一般的人只能斷章取義,無法分辨對錯,只會執著自己的意見,人雲亦雲,更讓初學的人一頭霧水,不知所措。所以,筆者居士學佛稍有經驗的過來人與大家互相研究探討空觀、假觀,提供一些經驗做參考。

貳、學習入空的方法
空觀(入空),又叫開悟見性,那是一種境界,如心經所說﹕「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十方圓明。那是無法用言語說出,只有實證實修的人,才知此勝境

入空以後,仍有不同層次狀態那是無明的深淺不同。「空」並非「沒有」,實際上是真空妙有之境開悟見性方法有很多種,下面的方法可以參考,但一定要有知識教導。 
一、參禪打坐定下心,透過各種法門,如念佛耳根圓通,或其他方式,以達熄滅妄心,再直入破無明窠臼,即見佛性。 
二、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疏內也有三種方式 
(一)用三摩缽提法:用意根統攝五根,集中力量也可無明窠臼。 
(二)用奢摩他法:用正定方式產生凈而入空,可破無明窠臼。 
(三)用禪那法:六根均可用,可采任一根入空,也可無明窠臼。 
所謂「無明窠臼」,即禪宗所謂的黑漆筒,其實應該說是所知障。總之,無論那一宗那一派,凡是學佛修行進入十方圓明之前都要破除所知障的,換句話說,山下無數條路山上有一條路可通。當修行到十方圓明時,佛理佛法人品修為都到了某種程度。一般都會以正知正念行事於世界,了知宇宙的律法,出世間及入世間都處理得很好。 
這時講經、弘法較不易有錯,也不會斷章取義,以凡夫的意思去論佛法,反之有些大師們滿口經論,卻不知所雲,只是人雲亦雲而已。那應該屬於介紹佛學而非法利生。這兩種是不同層次程度。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了。

參、學習入空時應有的學習態度
下面是修行者開始準備學習入空(空觀)時的學佛態度

一、顯部的教理及禮佛儀軌要明白及了解,但不能以此為滿足,更要精進修行,如五戒十善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知因果。一些基本佛經金剛經心經楞伽經、楞嚴經圓覺經都是一些好書,指導入空的方法,及入空的境界。但是修行要自己去實證,不要只玩文字游戲。當修行者到那種境界時,自會知道經書所說的「一切」。

二、恭敬三寶布施供養道場,時時能發願,願能成為佛弟子,好好學佛

三、業障較重的人,須要經懺悔拜懺、參加地藏法會,消除無始以來的業障

四、經常觀「心」,用「心」去做,修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如此長期下來的教化,人間習氣開始轉換,懂得恭敬三寶,知禮儀規範,且心平氣和,善念增長,如雪中送炭,建佛寺供養諸佛。善果增加,善念種子存入第八識中,因而福報增加,以為日後學佛的資糧。

五、修行時要老實念佛一門深入,好好的修行要有恆心、有毅力的在善知識的教導下認真學習。由於修行者的貪、瞋、痴、慢、疑、淫業各種業障會現出,情緒神會干擾,有時又由於因果現前,也會使生活行為受影響,所以道場的善知識上師,應該具有教導及處理的能力修行者也要誠心學習這些過程,才可相得益彰,有所成效。

六、修行要記住金剛經所言「所有相皆虛妄」,專心念佛,雜念起時勿隨勿制。楞嚴經所言五十種陰魔了解以後,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不著不貪好好的專一修行,每個境界可以與善知識上師討論印證,善知識上師也由此了解修行者的困境,加以開導,讓修行者確知在這修行路上,而沒有走入叉路,坦坦盪盪的繼續修行

肆、八空後應有的修行態度
入「空」以後,再由空啟用,即可進入諸佛凈土中。了解佛菩薩的特質,如紫虛居士弘法時提及的毗盧性海、華藏世界、色究竟頂天等及各十方凈土。此時期會明白種子字、卍字、及如來三十二相之意思,本尊及化佛的意思是什麼,修行方法也有特別的方式,切忌盲修瞎練,一定要依善知識的教導學習之。此時期修行者要以慈悲心、柔軟心、清凈心、平等心等,將「心」用於生活行為中,在法界中照顧各界的眾生,這也可說是下化眾生的行為,而若只說不做不願眾生的苦,分眾生的憂,那隻是一個自了漢而已。

慈悲心愈大,能力也會愈大,負擔渡生的工作愈多。想想看,諸佛菩薩的願力及工作不也是如此嗎?

伍、建議
一、一般來說,眾生五毒未除,容易入魔道。因人品修為有差或有弱點,經常充滿不平、氣恨,嫉妒、傲慢自大的心理,所以要觀照自己的「心」,常常要「反省」,不要陷入他人的心境中。 
修行不在時間長短或學佛時期多少,最重要自己的那顆「心」是在那種層次,能將「心」提升到某階段後,修行境界也提升到那個層次修行目的在找「真心」,即十方圓明,紫空居士持別寫出「淺談十法界的心」,可以參考對照。

二、眾生受業障牽累,受因果支配,常常也很無助、無奈,如何在適當時機助他種些善念種子,或種植在福田中,對他伸出援手,使他對苦、空、無我生老病死人生無常,成住壞空的道理有體會,而走出天天醉生夢死,尋求解脫之道。 
因此,要以觀世音菩薩的聞聲救苦,藥師佛的十二大願,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普賢十大願,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應眾生所求,滿足眾生所願,化各種凈土以接引眾生,求眾生脫離苦海,進一步找到法船,能到般若彼岸凈土世界或常寂光土中,這都需要實在的行為才可達到。 
而且要有眾生的大願力,也才可達到。若是地前位菩薩定力不夠,受不了苦,常會退轉成凡夫,有時不明因果,又再造業,入地獄有可能

三、「無知」已經是一種罪惡,「不知」更是一種錯誤,任何事不要以為「不知」即可以不受天律制裁,其實只要做錯了果報都須自負的。 
一般時下對傳承、信物非常重視,要知佛法法脈是傳給「真心的人,是傳給正知正念的人。「心」已變質,傳承會自動斷掉,所以佛法的傅承很難,經常會斷掉。 
所以看人要看心,不要只看一層皮。依目前來看,真正具「傳承」的人不多,以儀軌做事的較多。

陸、結語
目前世間道場有多種,有的非常的用心教化眾生,有以人天方式,有以作福報方式,有以凈土方式筆者只有感謝大師們的努力及辛勞為眾生引導。

任何人有選擇自我的去路,看看自己「心」的狀態,用你的智慧自我抉擇,尋出自己的根本道場,究竟是顯部還是密部。切記要一門深入,不要走馬看花,白來世間一趟,不但沒有長進,還帶了一身業回去,那就得不償失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