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師山·紫虛居士:佛法中的「空」、「智」與「識」有何不同?

佛法中的「空」、「智」與「識」有何不同?

空與智是眾生未被無明所惑之前的狀況,或是修成佛之後再重新獲得的(其實已本有,只是失而復現而已),空與智乃眾生本體(稱為自性)之體與用,二者互為表裡,都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者。「空」是無一切相,不可言說形容者,但空中含藏森羅萬相的智種子與諸妙用,可現一切相。「智」乃自性本具有之無上妙用,即本有妙見聞覺知之能力及智種子。我們常說眾生皆有「佛性」,此佛性即指「空」與「智」而言,也就是「如來藏」之義。「自性」本是清凈具一切眾德,但會被「無明所困惑,「無明」是眾生有一種虛妄之性質,屬「迷」之性質,它常伴自性而生,一旦其出現,自性本具的「智」就因迷而成「識」,因此「識」具有「無明」之特質,當自性與塵相對之時,「濁」相發生真相不明因此就有「識」發生眾生因之而有。詳情請參考楞嚴經。若用比喻說明,「空」就如同麻,「智」所成之相如同繩子,而「無明可以用燈光昏暗來比喻,此時我們會把繩子誤看成蛇,此妄蛇可比喻為「識」、諸法眾生

智有「本有智」與「後得智」,本有智乃自性本有者,有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與成所作智四者。而後得智乃眾生由迷漸破無明生覺之時證得者,其有不同的功用能力,但未成佛果之前,後得智多具有一微細的根本無明存在,後得智是地上位地前位菩薩用以觀想或渡生之用,他們也是用後得智去修證根本智。觀想成就屬慧,可以說智由定得而慧由觀得,定中起觀則由定可得慧。也可以說智乃用之體,慧乃用之相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