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近年來由於人道主義盛行,臨終關懷的理念已在先進國家中受到廣泛的重視,目前參與此項工作的人員除了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工人員之外,宗教師的重要性也漸受重視。宗教師一般泛指各宗各派受過此方面訓練的專業人士,例如天主教的神父、修女、基督教的牧師等。過去佛教徒對臨終者的關照大多隻在助念與死後的超渡上,對臨終照顧有關的複雜問題並不了解也很少注意,直到最近幾年才有少數佛教界人士在提倡佛教宗教師的問題。依筆者的看法,佛教宗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如何使一個信仰佛教的患者,在面臨死亡時能不生恐懼害怕,能在佛法的照顧下安詳解脫。為達到此目的,一個佛教宗教師就必須具備一些條件,此中包括一些必備的知識,且最好他本身是一個真正有修證的佛教徒,如此才比較有可能使往生者得佛力的加被而蒙受利益。本文是筆者對佛教宗教師的一些建議,也是筆者認為作個「佛教」宗教師所必備的條件。
要投入佛教宗教師的工作,本身就要有大悲心,對眾生的病苦與心苦要感同身受,若沒有大悲心,就會淪為「職業性」的關懷,這種只是表面的關懷或表面的善意,對臨終者的幫助比較有限,尤其對一個剛往生的人,其神識很容易會查覺到是否對他是真心的關懷。偽裝或不誠心的關懷也許會引發亡者神識的不滿,如此對亡者的投生會有障礙。具有大悲心的人就不會顯得很冷酷,很多佛教徒自以為很「理智」,對生死「看得很開」,而完全不能體會亡者及家屬的傷痛,這是不對的。一個菩薩必能知眾生的苦,以眾生病為己病,當然,他也知道這些苦與這些病都是如夢幻,就如電影中的悲歡離合,雖然知道這是一場戲,但菩薩很入戲且善於演戲,其對劇中人的苦樂都能瞭然清楚而真心想助他們了脫。除悲心外,要做一個宗教師必須有大願力,要有大願讓眾生離一切病苦,有大願力才能無怨無侮的去做關懷病患的工作,否則也許一陣子熱度過去後就不再做,或「職業化」了(悲心與熱情都不見)。
二、要具備現代的知識
這項知識包括基本的醫學常識、現代科技或人文各方面的知識。因為做為一個宗教師所要面對的是各種不同層面的人,包括患者及其家屬,且在患者往生之前,也許會有很多機會要與他們相處,若能有廣泛的學識做背景,則你的看法與意見較容易得到他們的認同,尤其若你所面對的是一個現代知識很豐富的患者,若他說什麼你都不知道,他問什麼你都回答不了,則你如何取信於他,他如何會聽從你的建議去做某些事,甚至去信某些宗教。例如,佛經上面說中陰身要看到男女在作愛才來投胎,那對試管嬰兒或者如「桃莉羊」這類的生命該如何解釋?你若回答不了,也許對方就不會相信你苦口婆心要他相信的佛教!
三、要知道佛的正法
也就是說一個佛教的宗教師必須知道真正的佛法,尤其與死亡有關的佛法。以下是筆者認為最先要知道的:
(一)要知道一般人所說的死亡在佛法上的意義是什麼?
以佛教的觀點,眾生的生死只是一場夢幻,這是由於無始以來的無明所引發的,眾生的本體由於「無明」想生存,於是就產生如夢幻的境界,長時間的執著此種境界為實有,於是有三界六道的眾生,由於心的狀況不斷在變化(呈連續性)於是就有六道不同相狀的眾生以表達其各種「心」之需求。眾生「心」的改變也算是一種生死,可以說屬「變易」性的生死,而人在此生肉體死亡後,就會投生到另外一種不同的狀態。例如再為人或為其他道的生命,由死後到再投胎之前的這一段生命叫中陰身。中陰的狀況好壞會影響神識的未來,因此一個高級的佛教宗教師應該把關懷的范圍擴充到中陰的領域,佛教告訴我們,眾生在肉身死後都要落入六道輪回,除非你已是個了悟生死的解脫者。
(二)要熟悉肉身死亡的過程
依佛教的觀點,人的第八識在確知腦的狀況已不能再恢復以表達神識之願望時,它就決定放棄此肉身,而後就有四大、氣身及五蘊身的分解過程,詳細請看西藏渡亡經或筆者所著的「談死亡問題」(見藥師山通訊第十二期)。此外,對西方心理學家、超心理學家及一些精神科醫師五十多年來所搜集及歸納的「瀕死現象」也要詳加研究,這也有助於我們對死亡過程的了解,詳細請參考李安立教授所著「生死之間」及筆者所著「以佛法闡釋瀕死現象」(見藥師山通訊第二十二期)。除知識性的了解之外,若佛教宗教師能自己去修行,例如能修禪定到「二禪」以上或修佛教密法到一定層次,則自己可以印證到這些神識的中陰現象,有了實證工夫,渡生就更有把握了。
(三)對世間各種現象的無常及肉身的苦空無我必須有很深刻的體會,如此才能以無常、苦、空的道理來開導一個已沒有希望的病患,佛教宗教師若自己能對無常觀及空觀有真正的修行,那開導的能力就會更大。
(四)要熟悉佛教的凈土法門,包括凈土的殊勝及往生凈土的方法。依據一般觀察的了解,一個自知已沒有生存可能的人,他(或她)大多會求助於宗教。佛教的很多修行法門需要發長時間並得善知識的教導才能成就,對一個平日不是很有修持的人而言可能有困難,而依「願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是最簡便,因此,一個佛教宗教師應多加利用,藉此以解除病患對未來不可知的恐懼以及對死後落到不好的去處的害怕。
(五)要有能力幫助臨終病人化解因果及消除業障。這是屬高層次的佛教宗教師才有的能力,依佛教的觀點,很多臨終者由於過去生有積欠他人的因果債務(例如殺人性命、盜人財物等),臨終可能有「債主」前來而使其受苦不得善終,此外,一些業障的出現,如累生的殺業,亦會導致臨終者更大的痛苦,若佛教宗教師自己有修持,能有這方面的能力,能「圓滿」化解這些問題,則對臨終者痛苦恐懼的減少將大有助益。
(六)要修習中陰超渡的各種方法
這也是一個高層次佛教宗教師的工作,在患者往生之後,對其神識的救渡比什麼都重要,因為肉身之苦是短暫的,但神識的沈淪卻是長期的,一個佛教宗教師應修習各種神識超渡法以渡眾生。
參、要熟悉死亡之前與死亡之後的處理過程
這方面的工作最好與心理師、社工人員、護理師等配合協調進行,但佛法應該是指導原則。詳細請參考筆者所寫的「談死亡問題」。
編者按紫虛居士相關著作:
談死亡問題(中陰救度) ----------藥師山通訊12期
以佛法闡釋瀕死現象-------------藥師山通訊22期
我對生死學研究的一點意見----藥師山通訊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