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師山·紫虛居士:如何獲得圓滿的人生(二)

如何獲得圓滿的人生(二)
葯師山 紫虛居士

  一、前言

  在前文「如何獲得圓滿的人生(一)」中,筆者比較強調一些人生觀的確立及一些思想上的「了解」,在本文中筆者主要強調「如何修行」,在此是以「自力修行」為主,希望由此強化個人的「內心」,改變個人的內心,此中所依據的道理都是佛教中所修習的。

  二、要自心懺悔

  人若能經常自心懺悔,則可改善自心也可以減少自己的驕慢懺悔要針對兩點:

  (一)因為自己不舍塵境貪戀世間,以致輪回六道不得解脫,應該向諸佛菩薩懺悔,願早除貪欲成佛解脫

  (二)因自己貪欲造諸種惡業,在漫長輪回的世間中傷害無數眾生,使很多眾生受無量苦,在此向這些受苦的眾生懺悔

  一個人若常如此懺悔則會受到佛菩薩加持護法的護持,來討因果怨氣眾生對知道懺悔的人也會手下留情,給予傷害會大為減輕,故懺悔很重要的事。發心懺悔誠心,不可有驕慢,否則成效會減少。

  三、要修定力

  修定力方式很多,例如數息、看自己所吐出的氣息等,甚至一心念咒、念佛都可以。常修定力可改善身體狀況也可以減輕內心的各種壓力,又可增加工作效力,對修行人而言,由此可控制自心,能對境不亂,甚至改變外在境界。見《雜阿含經》。

  四、要修觀想

  觀想是先修定,使「心念統一」,然後起心觀照,如此效果才會強大,若不先「統一心念」,則是一般人平時的「亂想」,沒有什麼大用處。修觀想的主要用途在於轉化自心,以期去惡向善、改邪為正。筆者認為以下幾個佛教中常用的觀想對一般人都很有用:

  (一)修慈悲

  這是使我們轉化對人嗔恨的有效方法慈悲就是使人

  「離苦得樂」,但我們為什麼要使人離苦得樂這就要修慈悲觀,由此建立自心、強化自心對此觀念的「認同」。修法上要由「輪回觀」、「因緣觀」先修,再修「報恩觀」,如此才能成就慈悲觀」。詳細請參考紫虛居士所著《學佛基礎與步驟》第95 頁。慈悲若有成就,則一個人在世間煩惱將大為減少,因為人的很多煩惱大多來自對他人的嗔恨。

  (二)修因緣

  修因緣觀就是要觀「世間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因緣在則善待,緣盡則祝福,要以此觀點去面對親情愛情。對金錢官位等則要觀,緣在則善用以度生,緣盡則不執著、不悲傷。對名、食、睡等慾望則要以隨緣之心面對,觀如幻而不著因緣觀若修成,則對很多俗事的牽掛可以自在放下煩惱可大為減少。

  (三)修平等

  要常觀「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法體性平等我不驕慢」。由此來克服自心驕慢傲慢驕慢心是做人與修行最大的障礙之一,也是做事失敗的最大因素

  (四)要修空觀

  要常觀「一切法體性是空,意識所生之一切法都如幻不可執為實有」。由此觀照則可得「空慧」,如同得到一把利劍,可斷除對世間塵境的執著,由此心得自在煩惱不生

  (五)修無常

  要常觀「世間之一切現象無常,變化不定,不可執著」。人的心隨時在變,世事也是變化不停,物質世界宇宙也不斷在改變,對於世間各種事情,例如,愛情親情官位錢財、名位等都要無常,更要觀自身的肉身無常,隨時會病痛,甚至會死亡,因此,要精進修行不可荒廢。

  (六)要修信根

  要常觀「佛經及佛菩薩所說都是真實語,要相信不疑」。對諸佛菩薩若能深信不疑,則內心會有強而有力的依靠,若此信根成就,則念佛可得「佛力加持利益」,也可克服一切恐怖害怕這一點在人往生會有很大的幫助。

  五、要學五戒及修十善

  「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與不痴,這些內容也大多是今日道德法律、環保,以及「人道主義」等所說內容,把五戒學習好,違法的事及不道德的事也就不去做。除了消極的守好戒律得以不做惡事,更要積極做善事也就是行「十善業」,其內容要做到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兩舌、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嗔、不痴。詳細內容在很多佛教書上都可看到,在此不詳述。

  此中所說「不痴」就是不做一些「痴的行為」,例如,飲過量的酒、吸毒、甚至抽煙成習,皆屬「痴行」。又例如違背環保之行,引來後患無窮亦屬「痴行」。「不嗔」就是自己不起嗔恨,也不作引起他人嗔恨的行為,例如半夜吵鬧他人就是「嗔行」。「不貪」就是自己不貪錢、不貪名等,不做貪的行為。十善業若能成就,在人間是一個善心善良的人,在佛教就說,此種來生也會生為上等人,甚至投生到天界,成為天神之類的眾生,享受各種福報,不會淪落到各種惡道(如畜生餓鬼地獄)去受苦。在佛教認為「十善業」是各種修行法門根基,一切法門都要由「十善業」起修。若一個社會的人都能行此十善業,那就沒有戰爭,不生人禍,甚至天災也會大為減少,人間也「接近」凈土境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