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叔彪居士:無門直指 第六十八節 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第六十八節 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華嚴經》:法慧菩薩言:非有即有。有即非有。無相即相。相即無相。無性即性。性即無性。又:普賢菩薩言:無相是相。相是無相。無分別是分別。分別是無分別。非有是有。有是非有。無作是作。作是無作。非說是說說是非說。
  《指月錄》載:世尊因乾闥婆王獻樂,其時山川大地盡作琴聲迦葉起作舞。王問:迦葉豈不是阿羅漢,諸漏已盡,何更有餘習?佛曰:實無餘習,莫謗法也。王又撫琴三遍迦葉亦三度作舞。王曰:迦葉作舞,豈不是?佛曰:實不曾作舞。王曰:世尊何得妄語佛曰:不妄語。汝撫琴,山河大地木石盡作琴聲,豈不是?王曰:是。佛曰迦葉亦復如是,所以不曾作舞。王乃信受。
  《肇論》曰:以有為有,則以無為無,有既不有,則無亦不無。
  南泉因東西兩堂爭貓兒,泉遇之,白眾曰: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眾無對,泉使斬之。趙州自外歸,泉舉前語示之。州脫履安頭上而出。泉曰:子若在,即救得貓兒也。圓悟勤曰:這斬貓話,天下叢林商量浩浩地。有者道:提起處便是。有的道:在斬處。且得都沒交涉。他若不提起時,亦幣幣地作盡道理。殊不知古人他有乾坤的眼,有定乾坤的劍。你且道:畢竟是誰斬貓兒?只如南泉提起雲:道得即不斬。當時忽有人道得,且道:南泉斬不斬?所以道:正令當行,十方坐斷,出頭天外看,誰是個中人。(解脫長者:這幾句已盡情說出了也。)其實,當時原不斬。(解脫長者:忒煞老婆心切,特再直捷說破。又怕人錯會,為南泉當時並無斬貓之事。故先說有人道得,且道:斬不斬?以示肯定斬了。然後說:實不斬。可見這實不斬,是另有解釋,而非沒有斬也。)此話不在斬與不斬。若向情塵意見上討,則辜負南泉去。但向當鋒劍刃上看。(解脫長者:若向鋒刃上看,則正令當行,十方坐斷。倘仍不能直下便會,且看歸宗公案。)歸宗劃草次,有講僧來參,忽有一蛇過,宗以鉏斷之。僧曰:久向歸宗,原來是個粗行沙門。宗曰:你粗我粗?曰:如何是粗?宗竪起鉏頭。曰:如何是細?宗作斬蛇勢。僧曰:與麽則依而行之。宗曰:依而行之且置。你甚處見我斬蛇?僧無對。(解脫長者:歸宗斬蛇,南泉斬貓,差不了多少。但叢林參斬貓者不知多少,而未聞提斬蛇者,則因歸宗自己當時已經完全道破。不容再事卜度。其實,斬貓還不是一樣。歸宗既說你甚處見我斬蛇,則你又何處見泉斬貓呢。這才是圓悟勤說:其實當時原不斬的真義。所以說:你道畢竟誰斬貓兒也。不見前述迦葉三舞,而世尊說:未舞麽!不過大慧曰:『必須大法既明,始可言無善無惡無佛無眾生,今大法未明,若便說:恁麽話。恐墮在永嘉所謂:豁達空,撥無因果,莽莽盪盪招殃禍中,不可不知也。』南泉曾雲:『老僧無你推處。你若束得虛空,打得老僧著,一任你推。』這已是直透大法以外。這才是『正令當行,十方坐斷。』這才『覺後空空無大千。』這才『了則業障本來空。』所以覺印曰:『須是南泉始得。』鹽官初尚未會,後忽大悟,即曰:『須是南泉第一機。』真凈曰:『若於此明得,德山呵佛罵祖有什麽過。於此不明,丹霞燒木佛,院主須眉落。所以禍福無門,唯人自召。』不是這樣,如何能稱得大機大用呢?)
  光孝覺到法眼處。眼問:近離甚麽處?覺曰:趙州。眼曰;承聞趙州有柏樹子話。是否?覺曰:無。眼曰:『往來皆謂: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曰:庭前柏樹子。上座何得道無?』覺曰:『先師實無此語。和尚莫謗先師好。』後來大慧曰:『若道有此語,蹉過覺鐵嘴。若道無此語,又蹉過法眼。若道兩邊都不涉,又蹉過趙州。直饒總不恁麽,別有透脫一路,入地獄如箭射,畢竟如何?舉起拂子雲:還見古人麽?喝一喝。』後來笑岩謂:法眼當時失卻一隻眼。覺公與麽道,亦扶趙州不起。
  志公問梵僧:『承聞尊者,喚我作屠兒。曾見我殺生麽?』曰:『見。』公曰:『有見見?無見見?不有不無見?若有見見,是凡夫見。無見見,是聲聞見。不有不無見,是外道見。未審尊者如何見?』梵僧曰:『你此等見耶?!』(汾陽贊曰:不枉西來。)
  《智證傳》曰:楊州建隆慶禪師有卓行,黃龍南公高弟也。為東坡少游孫莘老鄒志完諸公所禮敬。有門弟子為慶呵辱,不勝其忿。起白莘老少游雲:諸公以建隆為有道者,然無奈其好欲,嘗私一尼童,知之否?諸公大驚,知其謗。因造其廬問之,慶笑雲:實如所傳,竟不復辨。人以為難。慶後歿,火化得五色舍利不勝數。其平生踐履之明如此。(解脫長者:到此地步;然後說有說無,無可無不可。否則,有亦不得,無亦不得。所以長沙道:『有是假有,無是假無。』佛果曰:『你若著有,與你道無。你若著無,與你道有。』)
  中峰大師信心銘辟義解》:有即是無,無即是有。中峰《辟義解》曰:半夜子,鷄鳴丑。石女深裁無縫衣,木人痛飲菩提酒。哺時申,日入酉,雪山深處象王行,大火聚中師子吼。十二時辰不要數盡,三十年後有人分剖。無無,無不無,有有,有何有?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弄花香滿衣。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掬水月在手。我宗不立階差,何用強分妍丑,一塵起三昧,諸塵入正受。珊瑚樹下斗聚鳥,檐卜花間眠玉狗。祖師道:有即是無,無即是有。其又解者,謂:有不自有,有是無家之有。無不自無,無是有家之無。有不單居,無不獨立。且人之言有者,胸中先存所見之無。然後乃雲其有。苟胸中無不存其無,安肯於無所對中,突然言有?故知無,不無,即是有。有,不有,即是無。『有無之理,本乎一源。於一源中,言有,則多其有。言無,則乖其無。有無混融,言路亦絕。是謂:還源之旨矣。』辟曰:『雖然,若不奮起大志,泯有無之二,於正悟之域。(醍醐灌頂。)其起心分別,安有忘言之日哉。』(醍醐灌頂。)偈曰:『無中現有有還無,此物應難入畫圖。笑老趙州管帶,強言東壁掛葫蘆。』
  雲居膺在洞山作務,誤剗蚯蚓,洞山曰:這個聻!膺曰:他不死。洞山曰:二祖往鄴都又作麽生?膺不對。後有僧問膺:『和尚在洞山剗殺蚯蚓因緣和尚豈不是無語?』膺曰:『當時有語,只是無人證明。』
  《頓悟入道要門》載:問:雲何是見佛真身?答:不見有無即是見佛真身。以有因無立,無因有顯。本不立有,無亦不存。既不存無,有從何得?有之與無,相因始有。既相因而有,悉是生滅也。但離此二見,即是見佛真身。問:只如有尚不可交,建立真身。復從何而立?答:為有問故。若無問時,真身之名亦不可立。何以故?譬如明鏡,若對物像時,即現像。若不對像時,終不現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