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丹居士:欲得凈土,當凈其心

欲得凈土,當凈其心

——節選自 盧志丹居士《日常生活中的佛心

  據佛典記載:

  有一天,佛陀出去托缽乞食時,看到一位以打掃街道為業的貧婦,臉上和手上很臟,穿的衣服又破又臟。看到佛陀走過來,可憐的貧婦立即自慚形穢地躲到一個角落裡。

  佛陀徑直走到角落把清潔工找出來,慈悲地問她:「你為何要逃避我呢?很多人一看到我,或聽到我的名字就很歡喜,急於想親近我。你為何看到我,卻躲得遠遠的呢?」

  貧婦怯生生地回答道:「佛陀啊,我非常敬仰您!但我是一個低賤的人身上又這么臟,怕污穢了您的清凈,所以才不敢接近您。」

  佛陀慈祥地對她說:「在我的心目中,沒有臟的人也沒有卑賤的人。你回去沐浴更衣,再來我說法吧!」

  貧婦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非常虔誠地跪下,向佛陀禮拜說:「佛陀啊!我真的可以跟其他人一樣去聽您講經嗎?」

  佛陀說:「蠢動含靈,沒有所謂的貴賤高下的分別,你盡管來吧!」

  在一旁圍觀的自以為有地位的人們,看到佛陀接近一個衣著襤褸的貧婦,很不以為然。他們覺得佛陀這么做,有辱身份

  佛陀出了他們的心思,就說:「我說清凈並不是指外表的清凈,而是指心的清凈。每天街道上能這么乾淨,是從而來的呢?是因為有像她一樣的清掃工啊!她的身上雖臟,但是她的心地比你們清凈。你們看到了嗎?她沒有驕慢,她無所求,她擁有有一顆謙虛的心。」

  佛陀接著開導眾人說:「你們自以為是社會上有地位的長者,所以驕慢自負,對人起分別心。因此,你們的心地其實一點也不清凈。」

  佛陀剛說完,只見對面走來一位容光煥發、衣著端莊的庄嚴婦人佛陀問大家:「你們看看她是誰?」

  眾人一看,原來她就那位清掃街道的貧婦。佛陀說:「你們看,現在她與你們又有什麼差別呢?」

  現實中,特別是大都市,干著體面的工作衣冠楚楚的「白領」們,對那些干體力活、渾身泥垢汗味的「民工」們,往往避之唯恐不及。因為怕他們的臟污染了自己。這與其說是民工」們不乾淨,毋寧說是「白領」們心地的不乾淨。試想如果沒有民工的出力流汗,能有我們生存、工作環境的乾淨整潔嗎?如果人人都怕臟,那麼都市早已被垃圾穢物所填塞,到處屎尿橫流了。這個世界上,只有分工的不同、工種的不同,而沒有職業貴賤高低的區分。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世界本來是清凈的,但是當我們的心有凈垢高下的區別時,就會處處看到不凈。 

  《維摩詰經中說:「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凈耳。」又說:「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凈,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凈。」清凈我們的心靈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每一種職業,不偏執於貴賤高低,人間凈土就在眼前。

  在《維摩詰經》中,佛陀還說:

  「若菩薩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

  意思是:如果菩薩想得到佛國凈土,就應當先使自己的清凈;隨著心的清凈,佛國凈土即在眼前。

  佛陀揭示的,其實是心與土、凈與染關系

  心與土,其實就是指「依報」與「正報」這二種果報。所謂「正報」,指眾生身心,為依過去業因而感得的果報正體。簡而言之,就是我們每個生命個體。所謂「依報」,指眾生身心所依止的一切世間事物,如自然國土、家屋、衣食等。

  凈與染,指的就是凈法和染法,也叫凈法和不凈法。所謂「凈法」,凈,是遠離煩惱清凈之義,凈法就是沒有垢染的無漏法。所謂「染法」,染,是煩惱污穢的意思,染法指的是無明煩惱染污的有漏法。

  從心與土的關系來看,佛陀認為,依報是依託正報而生的,有什麼樣的正報,就會相應感得什麼樣的依報。即如同一條河流天人觀河水如瑠璃,人觀河水即水,惡鬼觀河水卻是膿血。可見,正報決定著依報。從這一點來看,人類如果不重視內心的自省和凈化,任何單純的對自然的改造和保護,都是捨本逐末、徒勞無功的。

  心凈與國土凈是「內心與外境」的統一。只有凈除內心煩惱,才能達到「心解脫」;只有治理外部的環境污染,才能達到「境解脫」。心與境是相輔相成的,心靈的純凈與環境清凈優美是息息相關的。

  與「心凈則國土凈」相反的就是「心穢國土穢」,也就是說,當眾生心靈煩惱污穢的時候,感得的國土也會相應的呈現出染污狀態

  眾生心靈為什麼不能清凈呢?根本在於貪、嗔、痴「三毒」的煩惱。所謂「貪」,就是貪愛、貪戀、貪著。對於五欲即財、色、名、食、睡的過分追求,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不惜損害他人利益,甚至殺害眾生;「嗔」是嗔恚,對於違逆不順之境,不能忍受,生起忿怒,或橫起暴惡,損害他人;「痴」是愚痴迷昧,智慧閉塞,是非不辨,事理不明,謗無因果,起諸邪見

  佛陀認為一切眾生是因為「三毒」煩惱的影響,不斷地起惑、造業、受苦。要使心靈純凈、自在解脫安祥,就必須掃除眾生內心的「貪、嗔、痴」三毒。

  那麼,怎樣去除貪、嗔、痴呢?佛陀教導我們,以布施對治慳貪,以忍辱對治嗔恚,以般若對治愚痴。所以,布施忍辱般若,應該成為日常修行的要點,本書其他的章節,對此三者都作了詳細的闡釋。

  佛陀的「心凈則國土凈」大智慧,在今日時代可謂意義重大!人們只有通過對自己心靈的凈化,提高精神修養,並進一步對其它的生命,乃至所有的生命,以及整個生命生存的空間——生態環境進行關懷,這能做到真正的「凈心」「凈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