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中間有五個階段:第一資糧道,第二加行道,第三見道,第四修道,第五無修道。通過這五個階段,就可以證得佛果。
上文我們講了許多資糧道的通關方法,但總而言之,俱足信心的那一刻,資糧便會瞬間圓滿。接下來,我們要講的就是如何修加行道。
《成唯識論》中說:「(加行道)乃加功力進修之道……即為斷除煩惱而預備加功用行的修行之道,修此方便加行,能引後無間道而趣向涅槃之道。與唯識五位中的加行位相同,即『見道』之前的四善根(暖、頂、忍、世第一法)之位。」
《瑜伽》三十七卷中說:「加行者:謂為獲得自勝義利,猛利樂欲為所依故;或怖當來墮諸惡趣,或怖現法他所譏毀;於諸學處,常勤護持;無間所作,殷重所作。」
修加行的修法很多,但在沒有真正得定之前,一般的修都屬於散亂修。許多人在單純地念誦生起次第儀軌,這也是散亂修的一種。因為一開始還得不了定,只能散修。
散修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就像在一間堆滿了細小雜物的房子里尋找一顆紐扣。如果你還不明白這種境地的痛苦,不妨看看以下的幾句詩:
春雷才嘯歇,蛙吼大如潮。
不見舊時月,空餘腹內嗥。
隆隆雷聲初歇,窗外的群蛙又奏起了交響樂,那亂七八糟、震耳欲聾的聲音,像潮水一樣無休無止。這正是我們散修時內心的真實寫照。
這時,你的心裡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雜念,怎麼都安靜不下來。你聽不到那支從出生起就一直陪伴著你的小夜曲,也看不見舊時朗照虛空的明月,即使你對此有著無數感嘆與抱怨,也無濟於事。
大部分人剛開始修生起次第時,雜念太多,有時候連咒子都能忘記,更談不上明心見性。
初覺如瀑流,妄念大紛擾。
尋他千百度,難見心之饒。
雜念像瀑布一樣,亂鬨哄而來。妄念紛飛,一時想著「呀,我還沒買菜」,一時又想「昨天借的那張影碟好像還沒還」,有時甚至還會想起昨天在街上看見的胖小孩那張掛著鼻涕的小臉蛋。真是不勝煩擾。
我多麼想儘快明心見性啊,但是卻怎麼都找不到覺悟的路,無法開啟智慧的寶藏。
接下來,就要經歷修行中最苦的時候:
尋覓復尋覓,熱惱熏吾心。
諸方無清涼,萬里絕佳景。
黃沙撲眼眸,八風亂鬨哄。
火中干沙磧,冰里荊棘林。
走了很久,找了很久,都看不見覺悟的曙光,我真的可以明心見性嗎?我越來越懷疑自己了。
這時候,你比較痛苦,你開始尋找,開始尋覓,你整天愁眉苦臉,你的內心充滿了困惑和擔憂,持咒時雜念很多,觀修也沒什麼進展。你感覺不到一絲清涼和舒心,覺得很煩,也看不到一點兒希望,沒有任何安樂,只有苦,滿眼都是蕭條。
「黃沙撲眼眸,八風亂鬨哄。」世間八法也把你的心攪得一塌糊塗,你忽而想做這個事,忽而想做那個事,世界上的一切現象都在誘惑著你。你的心也變得越來越焦躁,就好像「火中干沙磧,冰里荊棘林」,始終覺得自己像卧在冰窟里的荊棘上一樣。這時候是修行最苦的階段,但你卻沒有生起退轉心,你仍在痛苦中嚮往光明。
此心寓何處?翩羽心渺渺。
黑水白天外,關山路迢迢。
但恨身無羽,魂夢空牽繞。
你忍受著極度的愁苦,心就像一根失落的羽毛。你的心中妄念紛飛,也不知道該如何依止。你就好像是空中的一片羽毛,被業風吹得飄飄盪盪,無著無落。不知道該怎麼辦,說不清依止誰。不明白如何安止自己的心,也不知道怎樣才能讓自己得到一種安寧的快樂。「撩眼太虛近,凝眸師尊遙。」你抬起頭來,仰望天空,那種明靜虛空彷彿近在咫尺,但觀修的本尊或你期望的覺悟卻遙遙無期。你觀也觀不清,看也看不到,想也想不明。
唉,路途何其遙遠,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得見真心呢?要是我長了對翅膀,能馬上飛到凈土佛國,藉由本尊的加持馬上明心見性,那該多好!也就不用魂縈夢繞而求之不得了。這時候,很像無著菩薩那覺悟前的十二年苦修,你可能連一點感覺也沒有。
這是亂鬨哄後的苦,為了改善這種狀況,你就開始讀經,這裡的「讀經」代指得到了一種清涼的慧光。
雖言心無事,息羽去聽經,
奈何羽在側,默里發大聲。
雖說你已經放下了許多執著,想專注地誦經、持咒、聽法,奈何心靈的翅膀卻耐不住寂寞,悄悄地,一次又一次扇動著,發出巨大的聲音,在想要平靜的心湖上掀起波浪。
這波浪就是放不下的執著和止息不得的妄念。雖然我明白該怎麼做,也在不斷打掃心上的灰塵,卻無法控制自己的心,無法做到完全的隨緣和真正的清凈。
這裡的「羽」字,代指紛亂的心,就是說想要自己心中無事:放下吧,一切都放下吧,息羽去聽經。
很多寺院的牌匾就是「息羽聽經」——把心收回來聽經。但「奈何羽在側,默里發大聲」,雖然你在聽經,但心的翅膀還是扇來扇去,在沉默中發出巨大的聲音。你心裡說,要放下,放下!但就是放不下,你想息羽息羽,但就是息不了羽。你雖然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但就是控制不了心。
不過,經歷了這個過程之後,你就可能得到清涼慧光的滋養,在生活中就漸漸學會了隨緣——
隨風散柳絮,迎面唾紅塵。
蕭索關道上,相偕玉玲瓏。
你漸漸明白了如何對治雜念,念如柳絮,隨風而去吧。它來者自來,去者自去。對待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是這樣,要有出離紅塵的勇氣,任何事都不要執著它,不要讓自己的心被紅塵中的事情束縛。
古人所說的「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正是這種境界。
你雖然拒絕了紅塵的各種牽絆,但是卻感覺自己彷彿走在蕭索的關道上,內心感到無比的冷寂,幸好這一路上有摯友伴隨左右。這位摯友就是對真理的熱切追求,也是當初發下的誓願。
不過,你雖然有了一點慧光的滋養,但一遇到生活中不順心的事情時,還是不穩定,熱惱熏心。我用一首詩來形容這個階段:
翩躚山海關,黑風正凄凄。
風中無飛白,足下石咕嚕。
牽手八萬里,談笑逐飛絮。
嘆醒大夢後,息羽無歸期。
這時候心仍然在風中飄盪,雜念還是佔據著大腦。修行的狀態不夠穩定,還是看不見覺悟的光明與希望。
幸好,在這麼長的一段修行路上,對覺悟的熱切追求始終如摯友般陪伴在我的左右,讓我能夠笑對紛飛的妄念,而不追隨它。
唉,這紅塵中所有的事情都如夢如幻,變化莫測,執著於它,只能平添痛苦煩惱。到底我何時能超脫紅塵,明白覺悟呢?
注意,這時候,你正處在一個修行的重要關卡上,順利度過之後,修行的狀態就會趨於穩定,一切情況都會慢慢好起來。
「翩躚山海關」,這時候需要破關。注意,這一關過去之後,一切就慢慢好了。
「黑風正凄凄」,你處境並不是很好,心還是被黑風遮住,看不到光明。
「風中無飛白,足下石咕嚕。」腳下石咕嚕,你站得不是太穩,你這時候修行還不夠穩定。「飛白」,希望。風中無飛白,你也許一點希望也看不見。
但好的一點是:「牽手八萬里,談笑逐飛絮。」無論多遠的路,心中都有個玉玲瓏。我們還是有發心,有追求覺悟的心,所以說「談笑逐飛絮」。
不要緊,無論多麼苦我們都「談笑逐飛絮」,雜念讓它該來的來,該去的去,不要執著,也不要在乎。
「嘆醒大夢後,息羽無歸期。」雖然這時覺悟到紅塵如夢如幻,但還是說不清那妄心什麼時候才能息下來。
前面講的諸多,都屬於散修。現在許多修行人都屬於這個散修階段。散修還包括生起第次中間的散亂之修,會供也是散修,一邊會供,一邊散亂地修。有些人在散修時還會睡著。
好多人修行很苦,苦了幾個月,閉了幾年關,最後和別人在關房裡面打架。正是因為還在散修階段,心裡仍然充滿了雜念和痛苦、冷寂和熱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