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淺談「根本上師與三昧耶誓約」

淺談「根本上師三昧誓約

1

在密乘中,真正成就的前提,是你跟你有緣的善知識的相應。相應之後,你才可能跟善知識達成「三昧誓約」,再由守護「誓約之力,實現「子母光明會」,契入大手印

沒有相應,便沒有成就

那麼,什麼是「子母光明會」呢?

我們將你修來的覺性光明稱為「子光明」,將本有的光明和法界、諸佛光明――它也在你的自性中本來俱足――稱為「母光明」。當子母光明相融無二時,叫「子母光明會」。

那些證得光明的大修行人,無論在做什麼事情時,都能諸佛菩薩相應。這時,他們就可能得到法界的大力,示現一些超自然的行為。我們將他個人比喻為小溪,將法界光明比喻大海。當那條小溪跟大海融為一體時,它便有大海的氣息和能量。同樣,當行者顯發的光明和法界的光明融為一體或達到「共振」時,二元對立就消除了。這時,你就是佛,佛就是你,二者一體,你即法界。這便是光明手印大圓滿的證境。也只有到了這時,你才能說:「我與本尊無二無別」。

所以,那「無二無別」不僅僅是一種見地,更是一種證量。

跟「子母光明會」類似的現象,不僅僅是修行狀態下出現。在世界上,有許多形式的「子母光明會」。前一段時間我在《噶舉文化》報上選發過一篇文章,叫《世上最偉大的賺錢秘密》。文中談到,人在布施會有一種布施之心,而當某人在產生清凈布施之心剎那他就宇宙間的某種大善的力量融為一體了。這時,他就可能具備一種大力,以達成他的某種願望。這就如一滴水進入大海之後,就擁有了大海能量

同樣,當你對你的根本上師產生清凈信心時,你同樣也能和法界中的那種能幫助你覺悟力量達成共振,你便會得到所謂的「加持」。當你產生慈悲之心時,你就和法界中本有的慈悲大力達成了「共振」,得到慈悲大力的加持和保護。所以我常說,慈悲是無上的鎧甲

綜上所述,成就來自相應。達不成「子母光明會」,你追求的成就是不可能得到的。

2

不過,真正的「子母光明會」,不是能輕而易舉地實現的。

相應需要諸多的條件,其最主要的條件一是對機。在佛教中,將此稱之為緣分。天雨雖寬,難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大,不度無緣之人。所以,沒有對機,便沒有相應。

我們可以用電波頻率來進行形象比喻:一個能接受某個波段電波的收音機,只能收到電台發射的相同波段的電波。雖然法界里可能有無數的智慧電波」,但相對於你的覺悟來說,真正有意義的,是跟你「對機」的那一種。

有些人久修勝樂金剛法沒有覺受,可修大威德金剛則很容易相應;有些人大圓滿不相應,可修大手印很容易契入。對機是相應的前提。有一道友,我觀其因緣,她跟某位女上師對機,但因為她為名相所困,不聽我的勸告,卻另覓僧侶上師,結果修行多年,終無結果,終而入魔了。對機跟吃葯一樣,許多時候,吃錯葯會送命的。對於適合修凈土老太太來說,找一個講授「破相」的上師可能會毀了她的信根。佛教中有許多人亂投上師,結果不但沒有成就,反而將生活搞得一踢糊塗,甚至連正常日子也過不下去了天津有位師兄,入魔之後,生不如死,甚至家破人亡了。

相應的第二個條件信心。沒有信心也不能有相應。所以,佛教所說的上根之人,其「上根」的重要標志就是有信心當你俱足了對機和信心之後,當善知識為你開示心性之後,你們之間就構成了一個誓約,這便是「三昧誓約」。有了這一誓約,相應才有可能產生。沒有這一誓約,所有的修煉都沒有意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誓言才是真正的密乘根本戒。當然,不僅僅是密乘,幾乎所有宗教秘密便是這個「三昧誓約」,如基督教徒跟耶穌,如穆斯林跟穆罕默德,如印度教與梵天諸神……無論它們有著怎樣的名相,其精髓和實質都是三昧誓約」。誓約一旦毀壞,信仰殿堂就倒塌了。

當你和根本上師之間的誓約毀壞之後,他對你的所有開示便失去了意義。我們將這一誓約比喻為「智慧光道」。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象證。但在香巴噶舉中,這種光道之說並不是象徵,而是一種保證。當你和根本上師之間達成誓約之後,你和他之間、你和二十四個空行聖地之間,就形成了諸多智慧的光道。法界加持之力就會源源不斷地通過「光道」進入行者生命

其原理,跟收音機接收到電台的電波相若,我們稱之為「加持」。

當你毀壞了誓約之後,那「智慧光道」便中斷了。這時,你生起的覺受便可能像太陽下的霜花兒那樣消失了。這便是一些生起殊勝覺受的行者,最終卻丟失了重寶般的悟境,甚至由悟轉迷的原因

所以,誓約加持的保證。

3

下面,我們再說說,何為根本上師

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許多信仰者,就是因為名的糊塗,遂成所知障,光明不能顯發,終而愚痴一生。

所有通曉宗教知識者都知道,一個行者可能有無數個上師,但根本上師有一個。因為一個人真正的「明心見性」只有一次那位為你開示心性讓你明白心性的人,便是你的根本上師

注意!這「根本」二字非同小可,無「根本」便無成就當你像守護眼眸般守護那「三昧誓約」時,子母光明才有了相會的可能,相會後光明的增長也才有了進一步的保證。換句話說,你的智慧種子只有在遇到適宜的土壤、陽光空氣和水分之後,它才可能發芽、開花、結果;你的智慧之燭,也只有在得到更多的資糧之柴時,才可能燎原成智慧大火。沒有「三昧誓約」的保證,你那也許已經發芽的智慧種子就可能乾枯或夭折,你的智慧之燭也可能被邪風吹熄。這便是那些「明心見性」之後破了三昧誓約」的禪僧為啥由悟返迷、最終遭到惡報原因

對於修行人來說,心性開示是非同尋常的事。對於那些機緣成熟的人上師是決不會為他開示心性的,否則便是「犯規」。但對於那些機緣成熟的人,善知識要是貪圖利養、不開示心性的話,便也犯戒了。我前面說過,無論弟子曾遭遇過多少上師,但能為他開示心性,令他真正覺悟明白的上師有一位,這便是他的根本上師。真正的「三昧誓約」,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只能建立在弟子跟根本上師之間,並不是他跟所有的上師都有這樣的誓約。正如太陽升起群星自然歸隱一樣,當一位行者生命中出現了「根本」上師之後,他跟以前所有上師誓約,就被他跟根本上師的「三昧誓約代表了。因為只有明白心性後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才會得到究竟的利益。以是故,「三昧耶」才有平等警覺圓滿、除障」之能,而不究竟的那些其他「誓約」是得不到究竟利益的。以是故,我們不能依止那些不明白心性、或不會為你開示心性的所謂上師,因為他是不可能讓我們得到真正的利益。所以,在皈依之前,我們一定要善加觀察,切勿輕率。要是你不能善加抉擇,你就佛陀之教言來行事:「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要是得不到真正的善知識你還不如靠持名念佛或是誦經更為可靠。因為許多時候,你錯誤的選擇很可能會有可怕的後果。我就見過許多不明心性、執幻為實、終而走火入魔者,他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至於家破人亡、身敗名裂者更是屢屢聽聞

當我們發現了真正的善知識之後,就要毫不猶豫地親近他。在密乘的傳統里,為你開示心性那位知識體性是報身佛。他代表諸佛菩薩空行護法諸佛菩薩的所有加持都是通過「根本」上師來完成的。所以,當你輕慢了根本上師,便是輕慢了三世諸佛;你誹謗了根本上師,便是誹謗了三世諸佛。所以,許多不知道此理的行者,大多在不知不覺間,就毀了三昧耶戒,損耗了福報,招致了噩運。

4

有時候,那「三昧誓約」,不一定是行者人間上師形成的。有許多大成就師,其誓約的構成對象是非人間上師。比如,諦諾巴就說他沒有人間上師,他的教法直接得之於金剛持。(雖然也有許多學者、大成就師和空行母為諦諾巴傳授過法要,但他的三昧誓約是跟金剛持締結的。)奶格瑪也一樣,雖然她也從那諾巴處得到過法要,但她是在見到金剛持的剎那「悟證俱時」的。

讀過《我的靈魂依怙》的朋友也會在我的修煉歷程中讀到相似內容我之所以能契入光明手印,既源於我對上師信心,更得之於金剛亥母的特殊加持開示。那種智慧光明是超越名相的,在我契入那種殊勝光明認知到它的殊勝時,那「三昧誓約」便隨之構成了在此後的人生中,對「三昧誓約」的守護,便成了我最主要的修煉方式

許多時候,也會有人問我一心性問題。我總是對他們說,你們還是去問你們的上師。因為,當問答者之間沒有構成「三昧誓約」時,所有的「開示」便沒有意義。即使他相信你世俗人格而暫時相信你所談的內容,但因為沒有形成「三昧誓約」的「智慧光道」。他便不可能得到源源不斷的光明滋養。他的那點光明覺受可能很快會消失於無跡。

沒有無垢清凈心,便沒有功德,更沒有真正的「三昧誓約」。

三年前,一位師兄來拜訪我,我發現他苦修多年,卻不知修行的真正目的。那時,雖然我明白他資糧不俱足,但我的慈悲心卻作障了,就跟他談了一些心性修煉的內容。但結果是,我所有認為是「心髓」的內容,都成了他後來誹謗我的理由。至今,他仍是一個愚痴迷信凡夫。跟以前不一樣的是,因為誹謗損耗了他的功德,他後來招致了許多噩運。而我那次「犯規」,也招來了一些違緣。後來,《我的靈魂依怙》一書的被毀,就跟這有直接的關系

所以,在宗教中,真正的資糧指的是對善知識信心。沒有信心,就沒有資糧。對於資糧不足的人,是不能開示心性的。對此,一些大德一句形象的話來形容:「獅子乳是不能往尿壺裡倒的。」

要知道,證得了明空覺性的人,當他融入明空覺性中講法和著述時,那法性光明就能依託語言文字來傳遞開來。所以,我們讀一些佛經就能殊勝利益,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天台宗的智者大師是在誦《法華經》開悟的,太虛法師也是誦《大藏經》時開悟的。以是因緣,他們就跟佛陀建立了「三昧誓約」,他們守誓不違,終成一代大德

當然,有時候,我們在讀一些「明白」者的著述時,只要有清凈的心,也會得到相應的利益。《南方都市報》的某記者便是在讀《我的靈魂依怙》時契入離戲夢幻光明的。廣州的明子和山東的古之草也是該書和《大手印實修心髓》的真正受益者。關於這一點,明子在其文章中談到:「放開個人利益,放開教派利益站在人類的高度上審視《我的靈魂依怙》、《大手印實修心髓》,你就會明白它們代表的不僅僅是香巴噶舉,不僅僅是佛教,更不僅僅是宗教。『無二無別』是出世間的證悟,也是世間人生的至高精神境界,展示著人類能覺、已覺的終極價值。書中的文字即是光明的載體,它超越並打破了各種名相,直指人心簡單清明。所以,不論你是學佛,是否有信仰宗教生活在哪裡,哪怕他只是剛剛能認識字的人,只要在翻開書時,用一顆清凈的心、單純的心、寧靜的心、如天空一般的心去讀,那麼,一定會得到光明的傳遞。道理非常簡單當你放下一切概念、名相時,你的心就有了直觀超越的力量。大手印是指本自清凈佛性本然,自然無造作。這時,我們可以全然地忘記修行,忘記閱讀,藉助於文字光明加持力量,在明明朗朗中,生起警覺,去體會所見、所處無不是寬坦自然的本來境界。慢慢地,我們的見、修、行便在加持下被磁化,在那種寬坦境中,合而為一。上座也好,下座也好,遇到了好事也好,壞事也好,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分別執著少了煩惱也減少了隨緣地做事,隨緣地應對,自自然然。『無二無別』並非不可及,也非嘴上功夫,而是我們在修行真實地體會和覺受。只要你如此地閱讀下去,至少此書給你帶一份出世的清涼。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在專註地寫《我的靈魂依怙》讀書筆記,現在寫《大手印實修心髓》讀書筆記的原因。因為,我總是覺得受益者非是他人,而是自己。我明明白白地知道它們的價值,儘管有些人不理解,但我依然不改。」就這樣,明子和古之草以一種自己獨有的方式憶持和保任那種光明。有時候,她們的一些文章是在自性中流出的。

當然,光明覺性生起之後,還必須守護「三昧誓約」,才能得到源源不斷的光明滋養。為了建立和守護那誓約便有宗教儀軌,或觀想,或持咒,或祈請,或保任,等等。漢地多有以誦《金剛經開悟者。表面看來,他們似乎沒有「誓約」行為,但實際上,他們已跟《金剛經》構成了三昧誓約」。這樣,他便能在經年累月的誦經之中,得到恆常久遠靈魂滋養。但要是一旦誓約被毀,比如他不再讀經,或是對《金剛經》不再像過去那樣有信心,那麼,那種法界源源不斷的加持之力就可能消失。

不過,一個善巧的具德善知識,遇到俱足資糧的人能讓認知心性方式有多種,有時是「句義力灌頂」(也叫語詞灌頂、大光明灌頂或大手印灌頂,是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之後的最高一級的灌頂,其形式為你開示心性),有時唾罵,有時是聊天,有時是拳打腳踢……但無論他採用哪種方式,只要能讓你明白心性,能讓你發現你自己本有的覺性光明,他便是你的根本上師。他便是我們生命中最值得珍惜那位知識生命可失,此根本上師不可失去。

香巴噶舉祖師瓊波浪覺在見到奶格瑪之前,曾拜師150多位,求得了無數密法,但只有在遇到奶格瑪之後,瓊波浪覺才有了真正的根本上師太陽一出,群星歸隱。這時的群星並不是消失,而不過是光明日光掩蔽罷了。所以,在香巴噶舉的傳承中,奶格瑪是金剛持之後的首傳根本上師,而瓊波浪覺的其他150多位上師智慧之水,便都融於奶格瑪的法性大海了。

那諾巴雖然是那爛陀佛教大學校長,是聞名印度大學者。他雖然有過無數的上師,但只有在遇到諦諾巴之後,他才有了真正的根本上師。因為,使他明白心性的,不是那有著諸多顯赫名相的上師,而是榨芝麻的苦力諦諾巴。為了守護「三昧誓約」,那諾巴大死十二次,小死十二次。他不誓約,才得大成就

同樣,禪宗二祖在得遇達摩祖師之前也有上師,但因他們不能為自己開示心性令其開悟安心」,故二者之間並沒有構成真正的「三昧誓約」。只有在達摩為其開示心性安心之後,他們之間才構成了三昧誓約」。

5

下面,我們以《八十四個大成就師》中的盧伊巴的故事為例,來形象地說明前面的道理我在《瓊波浪覺傳》中,描寫了他跟瓊波浪覺的因緣。後面的文字便選自此書

盧伊巴是一位王子。後來,他拋棄王位在一上師那裡,他得到了勝樂金剛法之後,他一直如法而修,精進不輟。但他一直沒有明白心性,所以他細微所知障和分別心並沒有清除。

一天,他遇到了一位有著乞丐外相的空行母。她給盧伊巴供養了腐爛的食物,盧伊巴嫌臟不吃。空行母說,你其他脈輪上的業障都已得到清凈,只有心輪上還有一點點的污染,它是由你的分別心造成的。你必須對治你的分別心。她又說修行的所有目的,就是為了對治分別心。因為所有煩惱的根本,是分別心。沒有分別心,就沒有煩惱

空行母說,你是否已經覺察到自己在做秀?你似模似樣地念誦時,你其實在做秀;你像模像樣的打座時,其實是在做秀;你拒絕國王的誘惑時,你也離不了做秀;你在修那諸多的苦行時,你仍然有做秀之心。有人的時候,你做給人看;你獨處的時候,你做給自己看。雖然你時時感動你自己,但你並沒有降伏自己的心,因為你還沒有明白心性你還有分別心。有了分別心,便有執著。而修行的真正目的,其實是為了破除自己的執著當你破除我執時,你便是阿羅漢當你破除法執時,你便是菩薩。哪怕你不去念誦那些你視如生命儀軌只要你在破除你的執著,你便是在最好的修行

那時,盧伊巴感受到一種醍醐灌頂般的顫慄。

空行又說,你記住,無論你如何似模似樣地按那教法修持,無論你的念誦和觀修如何如法,無論別人如何地讚美你的功德,無論你行怎樣的苦行,只要你的心沒有因它們而有所改變,你便是在做秀。真正的修行是改變自己的心。而改變心的表現就是你心中的某種世俗東西在日漸減少,而不是在增加。你不要去看你生起或是增加哪些覺受,因為所有的覺受僅僅是覺受,任何有為的覺受都是無常的,它們跟世上萬物一樣,如露亦如電,更如夢幻泡影。你不要去執著那些有為的覺受,你要你的心中是不是經常地減少一些東西,比如,減少貪婪,減少仇恨,減少愚昧,減少煩惱……你要你的心是不是一天天歸於無為,歸於清凈,歸於安詳寧靜你要你的心不是真的已經自主,是不是真正成了自己的心,不再受外物左右,不再為外現所困擾,不再成為外部世界的奴隸。當你看那些美食跟那些腐物了無差別的時候,也就是經上常說的那種『黃金與糞土同值,虛空與手掌無別』時,你的修行才有意義。因為,只有到了這時,你的心才真正屬於你自己

從此,那個高貴的王子成了一個瘋子。因為他常常揀食被人拋棄的魚腸。人們看到他揀起那軟軟的東西吞食,就掩鼻皺眉。他們並不知道,即使在吞食骯髒的魚腸時,那個形似瘋子的人也沒有失去他的聖者之心,他的空性光明使他真正做到了垢凈一如。

雖然那王子是勝樂金剛的成就者,人們還是稱他為盧伊巴,意思是「食魚腸的人」。

後來,盧伊巴常說,他的根本上師,其實是那位空行母。以前的那些上師雖然教了他許多教法,而使他真正得到究竟法益的,是那位乞丐相的空行母。

是在十二年中,盧伊巴以吃魚腸的方式,守護著他跟那位空行母的三昧誓約才有了他日後偉大的成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