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俊隆:禪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2 日復一日打坐

2 日復一日打坐

為了研究麵糰如何才能變成上好的麵包佛陀麵包烤了一遍一遍,直到做出上好的麵包為止,這就是他修行方法

佛陀時代印度思想修行都是基於一個觀念一人精神肉體兩種成分的結合。印度人認為,人的精神層面受到肉體層面的束縛,所以在宗教修行上致力於削弱肉體的成分,好讓精神得以強化和釋放出來。

因此,佛陀印度所找到的修行方式相當強調苦行。但是,佛陀在試過這種修行方式之後發現身體慾望是無邊無際、滌盪不盡的,一味地針對肉體工夫,將會使宗教修行變得非常理想主義。這種對肉體之戰,只有到我們死的那天才會結束。

苦行是個主意

當然,印度思想為人是有來生的,所以人在來生可以對肉體再一次展開作戰,但既然身體慾望滌盪不盡,那麼不論你有多少個來生,你都不可能達到開悟

這種思想的另一個問題是,即便精神力量可以透過苦行釋放出來,那也只有在你持續苦行情況才有可能。一旦回到日常生活肉體力量會再度受到強化,而你當初所做努力,也將付諸流水,你得不斷地從頭來過。

我上面對佛陀時代印度修行方式的說明,或許太過簡化,而且,我們或許也會覺得這種方式很可笑,但事實上,時至今日,還是有人在做這樣的修行。有時候,苦行觀念甚至會不知不覺潛人我們心靈的「背後」。但以這種方式修行,是不會有任何進展的。

佛陀的方法相當不一樣。起初,他研究了他那時代與地區的修行方法,並從事苦行。但不管是對於構成人類的成分還是有關存在的各種形而上的理論,佛陀都不感興趣。他更關心的是怎樣活在當下。這就是重點。麵包麵粉做的,但是麵粉在烤箱里是怎樣變成麵包的,這才是佛陀最關心的。

我們要怎樣才能得到開悟,這才是佛陀的主要旨趣。開悟的人有一完美的、值得追求的人格。佛陀想找出某些人是怎樣發展出這種理想人格的,也就是過去時代的各個聖者是怎樣成為聖者的。

為了研究麵糰如何才能變成上好的麵包佛陀麵包烤了一遍一遍,直到烤出上好的麵包為止,這就是他修行方法

當麵糰變成了麵包……

但我們也許會對於「每天烤一遍麵包」的做法沒有興趣。「那太乏味了!」各位也許會這樣想。但如果失去重復的精神,你的修行就會變得困難重重。要是你充滿活力與精力,你的修行就不會有困難。畢競我們不可能靜止不動,總是得要做什麼事情

一且你明白了麵糰是怎樣變成麵包你就會明白什麼叫做「開悟」。我們不關心麵粉是什麼、麵糰是什麼,也不關心聖者是什麼。聖者就是聖者,對人性的任何形而上的解釋都是無關宏旨的。

所以我們強調,修行不能太過理想主義。一個藝術家如果太理想主義,到頭來只有自殺一途,因為在他的理想與他的實際能力之間存在著一條大鴻溝。因為沒有夠長的橋樑架接這條鴻溝,他就會絕望。這是一般的精神道路。

但我們的精神道路卻不是這樣的理想主義。在某些意義上,我們也應該是理想主義的,起碼我們應該想辦法麵包烤得好看又好吃!實際的修行是重復再重復的,直到你找出把自己變成麵包方法為止。我們的禪道毫無不平凡之處:只管打坐和把自己放入烤箱里,就這麼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