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不留一絲痕跡
如果你執著於你做過的事情,你就會被自私的觀念所纏縛。我們常常會以為自己做了好事,但實際情形也許並非如此。
坐禪時,我們的心是平靜而相當單純的。但平時,我們的心卻忙碌而復雜,難以專註於手邊的事情。這是因為我們做事情以前會左思右想,而這種思考會留下一些痕跡。我們的活動會被某些先入之見的陰影所籠罩,這些痕跡和陰影使我們的心變得復雜異常。當我們帶著一顆復雜心做事,我們的活動也會變得十分復雜。
別再一心二用!
大多數人做事情時都是一心二用或三用。俗話說:「一石二鳥。」這正是人們常想要做到的。但也正因為他們想要同時抓住許多鳥,結果一隻也抓不到!
這種思維方式會在人們從事的活動中投下陰影,這個陰影事實上並非思考本身。當然,我們做事情往往有必要先想一想,但正確的思考是不會留下任何陰影的。會留下痕跡的思考是來自我們相對的、混亂的心。相對心是一顆自我對比於別物的心,也因此是顆畫地自限的心。會製造貪念和留下自身痕跡的,正是這顆「小心」。
如果你的思想在你的活動上留下了痕跡,你就會執著於那個痕跡。例如,你會說:「那是我做的耶!」事實並非如此。回憶時你也許會說,你以某種方式做過某某事,但實際發生的情形並非如此。當你這樣想,就會限制了你曾經有過的實際經驗。如果你執著於你做過的事情,你就會被自私的觀念所纏縛。
別自以為做了好事
我們常常會以為自己做了好事,但實際情形也許並非如此。老年人常常會為自己過去做過的事感到驕傲,但旁人聽到卻覺得好笑,因為他們知道,老人的回憶是片面的。另外,如果老人為自己做過的事感到驕傲,那這驕傲就會給他帶來一些麻煩。反覆這樣的回憶愈多次,他的人格就會扭曲得愈來愈厲害,到最後會變成一個相當討人厭的老頑固。這就是一個人在思考里留下痕跡的例子。
我們不應該忘記做過些什麼,但卻不該在記憶中留下一個多餘的痕跡。留下痕跡和記憶往事是兩回事。我們有必要記得自己做過些什麼,但卻不該執著於這些做過的事。我所謂的「執著」正是我們在思考與活動時所留下的痕跡。
為了不留下任何痕跡,我們做任何事情時,就須全副身心都投入去做,應該全神貫注於手邊的事。你應該把事情做得完整,就像一團熊熊的篝火那樣,而不應該當一團煙蒙蒙的火。你應該把自己徹底燒乾凈,如果你不把自己燒乾凈,自我的痕跡就會留在你所做的事情上面。
「參禪」就是一種燒乾凈的活動,除了灰燼外什麼都不留下,這就是我們修行的目的。道元禪師說過:「灰燼不會復燃為柴火。」灰燼是灰燼,灰燼應該完全是灰燼,而柴火應該是柴火。當這樣的活動發生,一個活動就會覆蓋所有的活動。
每一刻都應該修行
所以,我們的修行不是一小時、兩小時的事,也不是—年、兩年的事。如果你以全副身心去坐禪,那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是在坐禪。因此,每一刻你都應該致力於修行,做過任何事以後都不要留下什麼,但這不表示你要忘卻做過的一切。如果能明白這個道理,那麼,所有的分別思想以及人生的煩惱,都會離你而去。
禪修時,你會變得與禪合而為一,不再有你或者有坐禪這件事。當你叩頭,既沒有你也沒有佛,有的只是完完整整的叩首,如此而已,這就是「涅槃」。當佛陀把禪法傳給迦葉尊者時,他只是拈花微笑。在場的人之中,只有迦葉尊者一個人了解佛陀的意思。我們不知道這是不是史實,但不管是或不是,這個故事都意味深長,它是我們傳統禪道的證明。
只有覆蓋全部活動的活動才是真正的活動,而這種活動的奧秘是由佛陀傳下來的。那就是禪修,而不是某種由佛陀所開示的教法或立下的生活準則。教法或準則會因地或因人而改變,但修行的法門是不會變的,它總是真的。
停止批判,開始修行吧!
所以,對我們來說,沒有其他的方式是可以讓我們活在這世上。在我看來,這種生活方式相當真切,也使人易於接受、易於了解,也易於實行。如果你把依循這種基於修行的生活,與發生在世界、在人類社會的種種事情做一對比,你就會發現,佛陀留給我們的真理多麼可貴。這些真理非常簡單,實行起來也非常簡單。
但盡管簡單,我們卻不應忽略這些真理,而應該讓人們發現它們偉大的價值。通常,當一個道理很簡單的時候,我們會說:「噢,這個我曉得!這很簡單,每個人都曉得。」但如果我們不去發現它的價值,它就什麼也不是,那麼就和不知道這個真理是一樣的了。但如果我們體會不到它的價值,那麼我們對文化了解愈深,就會愈知道這教法有多麼真實且多麼必要。
與其批評你的文化,不如將全副身心投入這個道理簡單的修行。這樣一來,社會和文化就會透過你而得以更新、茁壯。人們會對自己的文化抱持批判的態度,那是因為他們執戀於自己的文化。這也許沒有什麼不妥之處,但我們的禪道主張,人們應該只是專註於一種簡單的基本修行,以及一種對人生簡單的基本理解。
我們的活動不應該留下任何痕跡,我們不應該執著於某些空想的觀念或美好的東西,我們不應該追求善。真理總是近在手邊,而且是你伸手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