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透過交流才會進步

透過交流才會進步 講者:梁乃崇教授時間民國92年12月22日地點:崇友人講堂記錄:吳金英整理:羊憶玫、汪滿妹 意識修行效果最好 我們修法本要修成習慣,當它變成了我們的習慣時,就可以進入「無意識」的修行,就是不用意識修行也就是進入「無意識」的狀態修行,這樣修才會達到好的效果。有意的修,反而修不好;但是,如果不有意去修,你們又不會修,所以先用有意識方式修,久而久之,變成了習慣以後,就會進入「無意識」的狀態在修了。因此每天都定時的修法本,當修法本已經變成自己的習慣了,時間一到你就要修,就好像中午時間到了要吃飯一樣──這樣就進入了「無意識」的修行。 當修行變成自動在那裡發生作用也就是潛意識都在修了,這樣效果才會突顯出來。要達到這種地步,就是你每天都要定時修,而且要從feeling入手,從feeling入手就會越修越有味道,真正的修行狀況是這個樣。 「美」不在畫上,而是在人的心裡 禮拜天我們舉辦「修行實踐workshop」,大家都有很多收獲。之後,我想到先前我講過的一件事情:去年九月去馬來西亞,在一廣告美術設計學院演講。他們做了很多不錯的作品,因此我就告訴他們:作品要做得好,就是要把自性本來面目、能知能覺里所含有的「美」,呈現在有相的世界中,那樣就是「莊嚴」了。我這樣講了一大套理論,但是因為他們是第一次聽,所以他們覺得好像有道理,但又似乎聽不太懂,所以其中有一位跟我學過的老師,就代表他的學生請我舉一個實例。這下可把我難倒了,因為我也沒做過什麼廣告設計,後來想了一想,就想到了一個例子可以講給他們聽。我就問他們一個問題:「你們覺得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的微笑』這件作品,美在哪裡?是畫上的顏料美?還是線條美?或是作品的布景、顏色、線條配合起來美?」如果那些就是美的話,現在擺在巴黎羅浮宮裡面的那件作品是膺品、是仿製的,真品沒有拿出來。那我就繼續問︰「美在那個仿製品呢?還是美在那個真品,仿製品不美嗎?到底美在哪裡?……」  好的藝術能把心中的美感引出來 後來我就解釋給他們聽︰「美不在那個畫上!那美在哪裡呢?美其實是在看那幅畫的人的心裡。既然美不在那個畫上,那這幅畫有什麼作用呢?畫的作用就是把看這幅畫的人心中的美引出來。所以只要能把心中的美感引出來,這幅畫就是好的藝術品。因此美不在外面,是在人的心裏面。」 說完了之後,我就問他們:「同不同意我這樣子看法?」他們都很同意,沒有人不同意。所以一幅畫如果不能把心中的美感引出來,這幅畫就不美,就不是一個好的作品,所以我說︰「你們是廣告設計學院的學生,你們創作的時候,如果心裡想的是:「我要做一件很美的作品……」那這個作品就不會好;應該要這麼想:「我怎麼創作才可以把人心中的美感啟發出來?」這樣創作出來的才會是一個好作品。 藝術家要創作出好作品,一定要自己心中先有美感,當心中有了美感以後,才能把它化成作品;然後這個作品才能與欣賞者心中的美感相應,一相應的時候,這個欣賞者心中的美感也就啟發來了。所以藝術品只是創作者與欣賞者心中的媒介,真正的美是在作者心中也在觀賞者的心中,全都在心裡。 這麼一講完,他們就好高興!抓到這個重點才能夠成為藝術家,如果這個要點沒有抓住,只想做一個美的作品,那是永遠做不出來的。作品是要去感動別人的心的,你若不懂這一層的話,你的作品是不會成功的。所以,這也是心法,這個心法跟我們的修行是一樣的。  法本是佛菩薩與修行者的心的媒介 我們修的法本,就是過去或現在的修行者創作出來的作品,就好像「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你要體驗它、學它的話,就要天天揣摩它,看它是不是能夠把你心中那個聖潔的部分引出來。一旦引出來了你就成了。所以法本是佛菩薩與修行者的心的媒介,就像藝術品是藝術家和觀賞者之間的媒介一樣,所以重點都在「心」!因為重點都在心,所以我說︰「修行,不能只看文字、只背文字那是不行的;要從feeling入手,也就我一再強調的要進入心靈世界,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學到。」 我講完了之後,開車陪我去的先生、女士們,一路上就跟我講:「唉!想起來好像每件事情都是這樣。連我們到餐館東西,這個菜好不好吃,也跟這個道理是一樣的嘛!」我說:「對啊!沒錯!就是這樣,每一件事情都是這樣子。」事後,我們又到一個海邊沙灘游樂區,那是個休閑度假的地方,那裡除了海灘以外,還在海灘附近做了一個大大的淡水游泳池供人游泳。我們去過好幾家,有一家的游泳池是方方的造型,走到那裡,一點都不想游泳;另外有一家的造型設計有小橋、流水瀑布,還有洞可以鑽來鑽去,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要玩一玩。 其實都是水池, 只是設計構造上有一點不太一樣,給人感覺就產生了極大的不同。他們的構造就物質層面來看,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形狀改變了一下而已。可是一個可以把你想一探究竟、玩一玩的心吸引出來;另外一個就沒有辦法,方方的水池只會讓人味口盡失。其中的奧妙在哪裡呢?就在於有沒有把人的心感動或引發出來。所以一個東西好,好在哪裡呢?就在於它能夠把你的那個美的心、好玩的心、很舒服的心引發出來;否則,就是不好的。所以關鍵就在「心」,其他沒有什麼太大的奧妙。  之後,我們又到餐廳去吃飯,其實那些菜色、佐料也差不多,可是會做的廚師,煮的就是好吃!就像新竹清大對面,有一個叫肥仔龍鐵板燒(日式無煙鐵板燒),那個廚子就在你前面炒給你吃,我兒子和我常常跑到那裡去吃,就跟那個廚師認識了,常跟他聊天,變成朋友。其他幾個廚師用的料也完全一樣,連那個鐵板也是一樣,可是喜歡跟我們談天的那個廚師,哎呀!經他一炒,就是好吃,比別人炒的好吃!所以你從物質層面去看,根本就沒差別,可是會做的這麼三兩下,就是不一樣。  透過交流修行才會進步 從這個地方也看出一件事情:美的感動真的就是心的作用,而我們的心是需要交流的。所以當我們去聽演唱會、看畫展時,都是在與演唱者、創作者的心交流,透過那個樂音與畫作,我們的心就與藝術家的心交流了,交流了藝術心中的美,我們心中的美就被啟發出來。這樣我們心中就多了一份美,我們就進步了。 我們學佛也就是在跟佛菩薩交流,交流的時候,我們心中煩惱就減少一點,心中清凈就增加一分,這就是進步,所以透過交流是會進步的。因此,任何一個文化團體國家,若是閉關自守,就一定會沒落。應該這麼講,如果別的國家都在交流,而你這國家閉關自守,不跟人家交流,如此過了幾十年,差距馬上就拉開了。為什麼?因為不交流的話就不會進步,而交流多半就會進步。任何一個宗教也是一樣,如果這個宗教是封閉的,不接受外面的資訊,不去跟別的宗教文化交流,也一定會沒落的。以國家為例,最開放的國家應該是美國,他接受了世界各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移植進去,所以美國變得最進步,成為世界超級強國。 交流也可說是交易,元月十一日的公益演講我的講題是「交易原理」,交易的形式有很多種,一般人認為「交易」是商業用語,但我已經把它的意思擴大很多,不限定是商業的買賣交易。如果我們能夠把握這個交易的原理的話,我們就可以從中獲得好處──其實我們人類是從交易的原理中獲得了非常大的好處的。 這個原理在自然界中也早就在用了,像生物體最早的是細胞、單性生殖,後來從單性生殖轉變成雙性生殖──就是有雌、有雄的生殖,這是早已存在的狀態。我從交易原理的角度來看,生物的發展是一定要朝這個方向去運作的,若不這樣發展的話,生物基因就無法交換。因為單性生殖的基因只能靠突變、不能靠交換,而突變的機率又微乎其微;但雙性生殖的基因就可以交換,就可以從交換中得到很大的進步。所以人類不可以近親繁殖,血緣關系愈遠,生出來的下一代才愈優秀;如果是近親繁殖,就會越來越糟。因此這個進步就是交換而來的,也可說是用了交易原理所產生的。 自然會用,我們好像也會用,只是不太懂;當我們真正懂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用得更好。「交易原理」也可以用修行上,我們的「修行實踐workshop」就是同修之間在做修行經驗的交換,大家的經驗互相交換、刺激,彼此就會得到很大的進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