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以菩提心看第一

菩提心看第一 梁乃崇教授 時間:91年12月2日 地點:廈門精舍紀錄:蔡素鈺整理:羊憶玫、梁玉明 有關「第一」的這個問題,是大家普遍關切的問題。追求第一就有競爭競爭失敗就要被淘汰,這樣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始終是個兩難。如果不追求第一,你不努力;但是為了追求第一,又產生了競爭,得不到第一的人就是失敗了,因此製造一大群失敗者,如何是好? 我有一個看法可以把這兩難的狀況解掉,我的辦法就是:當我們在講第一的時候,我們的重點就放在那個第一上,而對於第二、第三、第四……一直到最後一名則是一齊來分享第一的榮耀,第一的榮耀不是第一名專有的事。所以其他不是第一的人應共同來分享第一的快樂、第一的成果、第一的成就感,同時抱著下一次我也要得個第一給大家分享的願望不應是去羞辱那些不是第一的人,來凸顯第一有多好,這樣就錯了。所以我們在稱贊第一的時候,不可帶有貶損非第一的態度,而要鼓勵其他不是第一的人,大家來分享第一的榮耀。 雖然我不是第一,我還是應該分享第一的榮耀。這樣子做的話,第一就會有鼓勵的作用,追求第一就會變成動力而不會壓抑了不是第一的那一群人,就不會有負面的影響。很多事情都是競賽,包括選舉也是一種競賽,但是在競賽的時候,我們發現很多人應用所謂「負面競爭」的手段,用抹黑、指責對方缺點方式,來凸顯自己比較好,這樣的方式我覺得不好的。所以大家在競賽的時候,最好是用正面的競爭,「比好」而不是「比爛」,用這樣的方式才沒有問題。 像《楞嚴經》有二十圓通,每一個都是第一啊!洗澡也有第一、持咒也有第一、穿衣服也有第一……各種各樣的第一,共有二十五種,每個都是第一呀!所以我們也可有很多第一,甚至可以創造新的第一,並不是只有分數第一,功課不好的人可以創造新的手藝第一。我甚至可以說:我很會感冒,那我就是感冒第一吧!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特殊的,所以每一個人都是某種第一。當你得不到大家所認同的第一,那沒關系你就自己給自己一個第一好了。譬如,倒數第一名,那也沒關系呀!每個都創造出一個第一了。 這樣子做,心就會開了如果你不出別人設定的第一,你就會陷進去,那就是一個牢籠,所以你要創造一個第一給自己那就一切好辦了,這種態度是我們要學習的。顯然的,佛經教我們的狀況本來就是真實的。例如世界小姐選舉,別人當選,我落選,我可以給我自己封個第一,別人不給我,我可以自己給個慈悲第一啊!若是我可能自己封個學佛第一啊!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就會有一個寬鬆的心情。 這種情形昨天在電話中與蕭先生談,他說好久以來他都解不開這個第一的負面問題,就在昨天把它掉了,他覺得心裡好舒坦。我覺得他聽到了一個東西他說:「老師,你好厲害喔!你可以我心裡面多年解不掉的問題一下就解開了。」可是我心裡覺得沒什麼啊,這個時候我才注意到:關於第一這個負面問題,是我從來沒有考慮過的問題,昨天有人提出來,我才去想一下,當時就這樣子講了。因為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所以當這個問題一問出來的時候,我才察覺,我還沒來得及思考喔,我只好讀我自己的心,我只是把我的心讀出來,覺得應該要這樣子講解。讀出來等於是理解了,理解了以後就是有思想,有了思想以後再變成言語,就這樣講出來了剛開始變出來的言語,在敘述上可能還不太理想,大家會聽不懂。舉例來說,剛才講世界小姐的競爭,如果我沒有當選也沒關系啊,因為我就認為自己是佛、是未來佛啊,假使一開始是用這樣的說法,就是不好語言,別人會聽不太懂,我是後來才把它調整成慈悲第一。  菩提心世間流程 所以,這整個過程菩提心流入世間狀態,它先要經過思考,形成一個思想,形成一個思想以後,再演化成語言然後再說出來,說出來以後才讓很多人聽懂。如果沒有說出來,就算我處在菩提心這個狀態,但是大家不會知道,一定要把它變成思想、再變成語言講出來,大家就聽懂了。就像蕭先生他就聽懂了。我覺得他聽懂哪裡呢?是聽懂那個菩提心,當然,有的人只聽懂到那個思想,也有的人可能只能聽懂語言,每個層次都不一樣的。 我現在所補充的這些內容,是希望大家能夠了解這樣的一個過程:從菩提心演化成了思想,再從思想演化出語言,然後講出來,這個流程就是「現性」。大家如果只是聽到了思想層次,這還是不牢靠的,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就會走樣的,但是如果懂的部分是菩提心層次,以後怎麼變、怎麼用都不會走樣。當然啦!要聽懂到菩提心層次是不容易的。大家在聽的時候,常會有很多想法、很多意見,其實那些意見常常停留在思想階段譬如說要用一些方法、最好不要獎勵個人的第一、要獎勵團體的第一等等,有各種調節的技巧,這些技巧都還在思想階段;如果是在菩提心階段根本不需要,怎麼樣都是對的,是個人或是團體都沒有關系的。 昨天在談這些事情的時候,談的東西太多了,大家聽的時候,可能還抓不到這個層次,後來我在電話里問王教授,問她有什麼體會?有什麼感想?她問道:為什麼對於一般化的東西不願意講?我回答:因為希望大家問的問題是真實事情真實事情每一個case都是很特殊的,我比較喜歡這樣子。關於這個問題,我只是說明蘇莉華問的問題都很general,像做學問一樣,我不要去碰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呢?當時我沒有說明,後來既然王教授問到了,我的回答現在也讓大家知道,因為一般化的問題會脫離實際的真實狀況,講的時候就會有一點不切實際,不切實際就會變成戲論。  一般化的問題會脫離真實狀況 事實我在面對一般化的general狀況,當時就會困難,不是我有困難,而是一個general的問題提出來的時候,在場的聽眾每一個人對於這個general case 的定義都不同,根本沒有一致性,這個時候我想要回答的話,我要花好多功夫我先要讓大家把心裡面對這個case的定義弄一致了,讓大家曉得這個問題在問什麼,可是要大家一致幾乎不可能。另外,像蘇莉華提出來那樣子的問題,本身有的時候還不見得可以general,要組成一個general case 的話,那一定要有很多special case累積起來,我們再把這些special case分類,直到可以一群一群分類,這一類special case是相同的,然後我們才得到一個general case,蘇莉華問的還沒有達到這個狀態,所以不適合用一個general case來談,所以我要你舉出實際的例子,一舉出實例,大家的想法、了解就一致了,因為那是實際的問題,大家對問題的了解就一致了,這樣我才好解答了。 這樣會不會就因此沒有辦法有general case 呢?不會啊,對我來講任何情況都有辦法把它general化,完全沒有問題,但是聽眾不可以聽眾沒有這個能耐,所以我如果只是從general case 來談的話,大家會聽不懂我現在補充說明,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我的心多復雜,在短短一問之間,我的心理反應是復雜得不得了,其實我已經忘記了,是因為事後我打電話給王教授,她又問起來,我才想起來的,所以我可以這樣講:昨天那樣的連線法會,這麼一開下來,我的腦袋是做了很辛苦的工作,絕不輕松;不過對我來講,我還是輕松的,並不那麼辛苦,只是那個智慧和資訊的流動量是很可怕的,怎麼有那麼多東西,深的、淺的全部都有,全部都要考慮,大家心裡面會有的反應也都考慮了,一瞬間都納入了考慮之後,才選擇一種最有效的方式來做回答。  問:關於您剛剛講的第一,我覺得得很好,將內心的一些狀況表現出來讓我們了解了菩提心的運作,非常感謝您。所謂第一,是不是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社會裡,不管是學校還是各種場合,他們用各種方式來頒獎給第一名,或者設各種第一、第二、第三的競賽。顯然這第一的產生是來自於各種競賽,那為什麼人類社會要設這些競賽?我的想法是:競賽其實是在鼓勵人類發揮潛在的能力。譬如奧林匹克運動賽,是在體能上鼓勵這些人,不管是賽跑、丟鉛球、丟鐵餅、游泳各種技藝,鼓勵大家把潛能發揮出來,學校裡頭的考試科目也是一樣…… 答:當然,這是大家都了解的。  肯定第一名所創造出來的成就 問:我想的是,那些得第一名、很優秀的人,他們把人類智慧、各種能力發揮到極點,這些方面我覺得還是要肯定。答:對啊,是這樣的。 問:其實他們的成功讓我們知道:還要做多少努力,然後才能達到這些境界,等於是在給大家做示範、鼓勵大家。所以我覺得可以從正面來思考這個問題,肯定這些最好的、這些優秀的第一名所創造出來的成就讓我們社會更豐富。答:對的。 問:我覺得如果了解了第一的正面意義和其背後的精神,大家就不必為拿不到第一而難過!反而要鼓勵自己和別人好好去發揮潛能,把生命價值發揮到極致!那麼即使拿不到第一,甚至得到最後一名無所謂,因為已經盡了全力!大家看,在馬拉松的競賽里,那跑最後一名的人常得到很大的掌聲鼓勵,因為那位汗流浹背的選手仍然堅持努力跑完全程,精神真令人感動啊!大家沒有因為他落在最後而瞧不起他,就是基於這一點了解吧! 答: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現在不必重提。今天是有人因追求第一,而產生了負面作用,這才是我要解的問題。 問:我都沒有拿過第一。答:你沒有拿過第一,你自己可以創造一個第一給自己啊! 問:剛剛梁先生在講的時候,我就想日本的冠軍賽,吃餅乾也可以第一,泡溫泉也可以第一,有非常多的第一,所以日本在這地方做得是滿出色的。答:對啊!人家不給你第一,你自己給自己一個第一就好了嘛! 問:所以把自己某一部份的德行最好的呈現,那就是第一了。答:但是不是自己亂找第一,是這一方面真的很好你就給自己一個第一,第一當然就是說你這個地方做得最好。譬如說:起初奧林匹克運動只有幾種競賽項目,以前像棒球都不在裡面,乒乓球也沒有,是後來才慢慢增加項目,所以我們自己也可以創一個競賽,像是中國武術的競賽,那是要自己去創造的,並不是一定要人家規定好的那個才算。有的時候我喜歡日本的相撲,就是兩個大胖子在那裡推來推去,不是很精彩,但是滿好玩的,我覺得也滿好看的,這個就是他們自己弄出來的競賽,他們自己發明的一個奧林匹克運動。 如果你去看〈二十圓通〉那真可笑,洗澡也可以得第一,穿衣服、儀容也有第一,還可以成道;像多力檀陀他是清掃第一,你們看連清掃也可修行成道哪!當中還有一個數息第一,那個人為什麼數息,因為他腦筋之差,教他念一個咒他都念不完念了第一個字就忘掉後面那一個字,是這樣一個愚笨的人釋迦牟尼佛就教他:「你數息就好了。」所以後來他數息還數到修成,這就是數息第一。這樣子的話,只要修成了就好,管你用什麼方法,你用聰明方法也可以,你用笨的方法也可以,像那個用數息的是一個笨人,笨人也有第一啊!如果我們把第一限定成要聰明才行,那數息的笨蛋怎麼可能參加比賽?這樣的話我們的心就太狹窄了,那麼追求第一會變成痛苦,因為有的人他就是不聰明啊,你教他怎麼變聰明他就是變不過來,但是他還是可以成道,為什麼一定要用聰明方法才可以成佛呢?如果是用笨辦法成佛不是更有本事嗎?別人要用聰明辦法才會成佛,而我用方法成佛了,那不是比別人更高明嗎? 由此我們也可以想到,很多人都認為一定要有錢、要大富大貴才可以所作為,那也不盡然,我根本不需要花錢,我也一樣可以做成事情,和別人要花很多錢才可以做成事情,哪一個高明呢?所以這些比較都是你的心態,看你要怎麼看這個問題佛法專門教人不住相、無所住的,就是不要堅持一定要用哪一個方法,什麼方法都可以,這也就解脫自在;如果認定一定要某個方法那就是一種拘束,就變成不自在,就是所謂的住心,就是有所住。  問:您剛剛說的general case 是不是就是比較抽象的,而special case 是比較具體的?答:可以這麼說。 問:我們的問題盡量要具體化一點嗎?答:大家最好問實際的問題,你真的面對了這樣的問題你才來問,而不是你想像的問題,因為general常常是推測的問題,而不是實際的,回答那個推測的問題就比較不切實際,像佛陀遇到抽象的問題都沈默不言,因為他不做戲論,他要解決的是實際問題。事實上他沈默不語也是回答,那個沈默本身就是回答。 問:一般佛教徒對於六字大明咒有兩種不同的誦法,一種是唵。嘛呢。啤咩。吽。一種是唵。嘛呢。吧咩。吽。這兩種有甚麼不同?我們在誦咒的時候,如果念的聲音不是很準確,有沒有影響? 答:沒有關系,不是聲音頻率問題,是念的時候你的心是不是專註的、是不是清凈的?重點是在這里,是心的問題不是聲音的問題。只要你的心是一個專註的、穩定的、清凈就可以了。 所有的不平等都居於平等基礎不平等是有差異當你一入世的時候,必然有差異,只有出世到佛性世界那就沒有差異了。因為入世有差異才會有五花八門的東西出來,才會豐富,我們需要豐富、差異、多樣化;同時我們又需要單一、平等、不變,這是矛盾的。 修行就是要把這個矛盾超越化解,這也就金剛經要做事情。並不是佛法本身有矛盾,而是還沒有修好,還沒有超越,所以才有這個矛盾,修好了就沒有矛盾,所以我們需要修行。 問:持咒如何持到專一,達到持咒狀態?答:喔,這不是用講的,我怎麼講都沒用的,這個是要自己做的。 問:唵。嘛呢。啤咩。吽。六個字是從上到下順著脈輪下來?答:有沒有這樣子下來都沒關系,可以下來也可以不下來。 問:光是守在一境界?答:也可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