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一心多用

一心多用

梁乃崇教授

這個題目本來准備講給在p公司工作的人聽的,題目是「一心多用」。

先問大家:為什麼電腦的internet出現之後,可以流通的資訊就多了很多?網路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其實網路就有了,電話線就是網路,但是為什麼電話網路流通的資訊不多,而電腦網路一出現,流通的資訊就變多?電話和電腦都是透過電線來傳遞訊息,為什麼前者不如後者多?原本我以為電話和電腦網路所架設的電線是不一樣的,後來知道都是一樣的,就搞不懂為什麼兩者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發明電腦網路的物理學家,在書中提到發明網路的原始概念有一天,他走在路上跟人談話,忽然聞到一陣花香花香和談話內容他都清楚的接收到了,不會產生混亂,而花香是多插進來的訊息,因此引起他的靈感,而發明了電腦網路

看完他這一段敘述,我還不懂。我的兒子是學通訊的,我問他,他講不出來,在我追問下,終於弄懂了。原來並不是網路有什麼不同,而是電話的傳訊方式特別笨。電話和電腦網路差別可以用汽車道路來說明。電腦網路的傳訊方式就像我們的汽車開上高速公路,然後下高速公路,再回到一般公路到達目的地,一路上,別人的汽車也可以開上公路,許許多多的汽車,同時使用同一條道路;網址就像是車牌,每輛車裝載的是資訊,駛往各別的目的地,整條高速公路大家都可以行駛,不可以獨占。

電話的傳訊方式就不同了,電話a接到電話b,a、b之間的電話線就形成一條通路,這條通路只准許a和b使用,其他電話不準在這條通路上使用。就像條路只准a和b兩輛車對開,不準其他車輛進來,一旦進來就會擾亂秩序,資訊就不能傳遞了。所以路還是一樣的路,只是使用的方式改變,同時有很多車在使用,所以電腦網路的傳訊量大增,與高速公路的情況一樣。電腦網路道理就像是高速公路,電話網路就像國王獨占的道路,別人不準行駛。這個道理其實是用空間爭取時間用了以後效率便成倍數增加。

電腦最早是以線性方式處理資料,一定要第1步、第2步、第3步……的方式運算下去,第1步還沒算完,就無法算第2步。算完第2步,才能算第3步,第4步就要等著。這就是一條線的處理方式電腦雖然可以算得很快,但是很多步驟加起來的話還是慢,所以就有人想到平行運算,也就是當它在算1的時候,2、3、4…n各自一起算,但是這樣是可能的嗎?不是要1的結果出來,才能算2嗎?克服這個問題時,就可以像高速公路一樣,所有車的資訊都可以在上面行駛傳遞,這就是電腦的平行運算。

p公司現在用的是真空蒸鍍,當把東西放進去的時候,真空糹統的門一打開,大氣也跟著跑進去,門關起來以後,需要先抽真空,把裡面的空氣和吸附的水氣抽掉,再加熱到四百多度,這個過程需要兩個小時,然後才開始蒸鍍。在這兩個小時,蒸鍍的設備是在等待狀態,蒸鍍的時間只要一小時,鍍好之後,又要冷卻一個半小時,才能把東西拿出來。前後四個半小時,一小時是蒸鍍的時間,其他時間在等待的狀態程序一定是如此,所以效率不高

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就是把真空腔體多加兩節,頭一節可以引入大氣,打開之後放東西,然後抽真空加熱,抽一個多小時之後,東西就移到中間這一節腔體,再加熱五分鐘就可以蒸鍍,蒸鍍一個多小時後,蒸鍍完畢,東西就可以移到最後一節腔體,鍍好的東西在此從高溫四百多度冷卻到室溫,需時一個多小時,而後把冷卻的東西拿出來。頭一節又可以再開始同樣的步驟,放進新的東西。三個腔體都可以放入東西,所以三個都同時在運作,蒸鍍的部分也一直在進行,冷卻的部分一直有東西在冷卻,加熱抽真空的部分,也一直有東西在加熱抽真空,所以只要一個半小時就有成品出來,三個腔體一直同時在運作,但是他們之間的鏈狀關系也維持著,沒有弄亂。原來的設計是一個人在管理,現在還是一個人管理,只不過原來有很多時間在等待,而現在則是一個小時就處理好了。這也是一種平行運作,但仍保持著加熱、蒸鍍、冷卻的鏈狀步驟,只是增加了二個腔體結構就讓設備不停的運轉,用空間換取時間,效率就提高了。這種平行運轉,並沒有破壞原來的鏈狀關系,但可以同時進行不同的步驟。

最近企業流程改造,舉柯達公司例子來說,他們研發一個新產品需要七十周的時間,但是富士公司就很快,柯達公司檢討的結果,原來他們的研發是鏈狀的:一個部門先開始,其他部門就在等待的狀態。比如說要研發一個可棄式相機,一定要第一步驟做完,第二個步驟才能做,所以大家就在等待,如果要同做,又變成各搞各的,還是行不通。所以就建立一個資訊中心,各部門把同時正在做的事,即刻回報資訊中心,而各部門也隨時從資訊中心了解別的部門的進度。如此一來,三十五周就研發一個新產品,這就是研發流程的改造。

p公司的研發也要有這個功能,如果做不到,就不會有效率,一定要有同時進行各種案子的能力。我兒子在讀電子研究所的時候,他的指導教授同時給他六個題目,都是六個同學的題目,但教授同學所做的不滿意,就要他做他就同時做六個論文。他對timing的掌握很準確,學校的設備也都在他的掌控之下,一切的時間他都把握得很好,所以就很有效率。那時候只覺得他好忙,還沒體會到同時平行處理可以產生這麼大的效率。他會用,但是講不出道理,其實他爭取到的是時間才能夠提高效率,也就是一個人做了六個人的事。很多人無法接受這種事,認為一心不可以多用,如果同時做好幾件事情,一定做不好。嚴格而言,認定同一時間做好幾件事,就做不好是一種執著」。

在我高中的時候,就真的實驗過一心多用,當時聽一位老師講課,他講得不怎麼好,如果專心聽他講,思緒就會亂竄。我就一邊聽,一邊看課本,但是還有多餘的腦力胡思亂想,於是我又加看小說,這個時候是一心三用。老師講什麼我聽清楚了,課本寫什麼我也看清楚了,小說寫什麼也看完了,三件事情都做得很好,所以「一心不可二用」的講法我覺得是錯的。當我一心三用的時候,心力在這三件事情上,是非專心的,沒有胡思亂想的餘地,三件事情的成果都很好;如果只聽課,我就會胡思亂想,聽課也聽不好

大家可能還有疑慮,之所以會有疑惑,是積非成是之故,其實大家都會一心多用,不是被訓練出來的。我們本來就有一心多用的能,比如當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會胡思亂想,胡思亂想也是一種用,這就是一心多用。又比如家庭主婦燒飯做菜,也是一心多用,如果一定要煮完飯才做菜、然後煮湯,大家就不吃了人不會平行處理才是奇怪,人本來就有一心多用的本能,現在電腦網路,只是恢復本能,我們覺得電腦科技好厲害,其實人本來就這麼厲害聰明。我們每個人都具備很大的潛能,不但是多功能,而且還是同時進行,一個人可以扮演很多角色,尤其在電腦機械化的幫助之下,這個能力更大更多。

老師我想問阿吉,你從電話聽到我對你說的,跟今天聽到的,有什麼差異

阿吉:差不多,但今天內容更加豐富。

老師:聽完後有沒有幫助?你們有一心不可二用的堅持嗎?

※速讀是讀feeling

張先生:可以同時聽兩部經嗎?聽老師這麼一講,知道速讀原理,但是真要去做又做不到。

老師:因為文章本身就是用字來表示的,它呈現的樣子就是如此,不像圖畫並不是鏈狀的呈現。所以速讀要成功,就是要把鏈狀的呈現轉換,粹取出它的意思,所以是要讀feeling,而不是讀文字,用psyche的說法,就是要讀energy,不透過鏈狀的過程,而是直接讀它的意思。像我在美國我也不懂英文,他們要我講話我也能講一些正是他們所需聽的話,就是因為我直接讀他們的feeling,而跳過了文字語言。讀經或讀書也一樣,可以很快的讀,但是要讀它給你的feeling,而且讀feeling要很快,因為feeling來的時候,就像閃電,一閃而過,沒有即時捕捉,就跑掉了。所以我認為速讀其實是在訓練捕捉feeling的能力

最近我教人看人,就是第一眼,可能只有一秒鐘,我們常常會「有看沒有見」,有的老闆要應徵員工我就教他們看第一眼的feeling,結果準確度非常高,我們人常常會替他解釋,而第一眼是沒有理由,這種印象是沒有理由的,怕太主觀,會出錯,但有些人照我教的方法選人,結果發現第一眼的判斷比較正確。用第一眼的困難在於feeling一閃即過,不容昜捕捉。其實每一個人都有feeling,但是很容易一閃即逝,所以要懂得捕捉住。

老師:聽完以後,有沒有覺得自己的能力大增?

※一心多用不是法本

石先生:密宗有一心九用的法本,九是多的意思,有沒有這種法本我不知道,但是可不可以老師開示一下,如何圓修三觀

老師:圓修三觀只是一念而已。我從來就沒聽過一心九用的法本。我今天講的一心多用也不是法本,我今天講的是大家日常生活真實狀況。但是原本我們有一心多用是奇跡的想法,認為一心多用是不可能的。

張先生:老師高中時一心三用的經驗,到底對不對?為什麼後來沒有繼續用?

老師:沒有對不對,好用就是了。我要專心才可以繼續用,事實我還很喜歡胡思亂想。

※攝心不是用,是不用

女士:日常生活上我們的確都是一心多用,但為什麼修行則是反其道而行,要攝心?

老師:攝心不是用,是不用。我講的是用的時候所呈現的狀態,是駁斥一心一用的觀念,以及鏈狀的做法(認為這樣做才有條理,事實上這沒有效率,而且不合事實),實際上我們的心本來就是這種狀態──一心多用,而且同時並進,只是看不清楚這個事實,而讓一些自以為是的觀念綁住,做事的時候就窒礙難行,沒有效率。所以,一開始我就拿電話網路電腦網路來比較、說明其間的差別,並指出電腦網路效率這麼高的原因

像台商學會企業管理,提升效率,到大陸經營可以做到產量倍增,而員工減半,這一點也突顯剛才所講的道理。還有美國企業一九八○年來被日本企業比下去,所以力圖振作,現在翻身了,換成日本被比下去了,就是企業內部流程改造,使企業效率大增,原因就在於把電話網路變成電腦網路台灣企業關於這一點會的還不多,台灣科技工業的發展,是靠辛苦而來的,人家做八小時,我們做十六小時而不是靠聰明來的。所以現在p公司希望能夠把設計改造,變成聰明而不是辛苦;如果做得辛苦,收入又沒有增加,這就是笨。

※悟本來面目後,有更深一層的一心多用

女士:攝心才可以菩提心,由菩提心出發,才可以一心多用。今天梁先生講得非常精采。一心的確可以多用,我常在同一個時間進行很多事情,而且都可以做成;這可能是生活上的需要,因為必須爭取時間就把潛能開發出來了。今天你講的就是把我心靈所具有的豐富、廣大、復雜、妙用特性呈現出來,相信大家已經品嘗到甘蔗汁的美味了。

老師:我們常常是一邊跟人講話,或者看報紙、看書,然後心裏面一邊想事情。所以,我們的識心有時像電腦自動運轉,常常會轉出不錯的成果,隨時可以拿來用這就是一心多用。但是這種多用,一定不是在練習回頭的時候,而是從本來面目出來的狀況。某一個a識心就像是某個a電腦,它沒辦法去管b電腦、c電腦,只能管a電腦,但是b電腦、c電腦在那裡,但你沒辦法用。

悟了本來面目以後,就可以同時起用a、b、c……電腦,因為這些識心(電腦)不是本來面目,所以本來面目就可以掌控這些識心,這就是為什麼修行要「制心一境」,專註後脫離被知,就悟到本來面目。脫離就是從識心的狀態脫離出來,而回到菩提心,然後再菩提心出來,才有辦法掌握a、b、c……所有的識心,才能運用自如,否則無法任運自在。因為a識心(電腦)本身就像是一個奴僕,無法管其他的奴僕,不但管不動,而且彼此會打架。

聽眾:我剛開始老師講,以為一心多用是心可以做好幾件事情。如果那些事情不需要很精確就可以,但有些需要很精確的,比如葯劑師配葯,如果一心多用,配錯了就慘了。聽到後來,才聽懂師父所謂的一心多用指的是掌握各種狀況而不是一心要做很多事情

老師:就心的定義,本來就是掌握,就是了解,而不是做。

聽眾:比如我現在又看報紙又聽音樂,只能大略抓到重點,無法很精細,如果要很精細,可能無法一心多用。

老師:一心多用的事情大概都是熟悉的事,如果是第一次嘗試,可能就沒辦法,因為無法估算它發展的時間程序。可以一心多用的事情,通常是可以估算它的發展,變化的周期。至於我後來講的把識心a、識心b當電腦來轉,那是在做另一個層次事情,也就是我同時可以做好幾個夢,讓它自動演,演到不錯的時候,就拿來看一看。我用電腦比喻,因為有些電腦可以自動運算,會算出什麼結果不知道,就讓它自己跑。這個狀況不是前面所講的一心多用,你們所看到的我,是在休息狀態,沒做事,但你們可以聽到我又有一說法出來,這套說法就是自己跑出來的。我想這種狀況應該也有人會,可能不多。這就是任運自在狀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