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有學和無學

有學和無學 梁乃崇教授 唯有學佛,懂得攝心內證,證到本來面目,方能無住生心,才是無學;也唯有啟發式的教育能開啟無學的能力也才能展現豐富的靈感與創造力,充分發揮潛能,共創美好未來  佛教成道的果位,從羅漢、辟支佛、菩薩到佛,都是無學;而世間六道,從天道下一直到地獄道,都是有學。無學就是不用學,即使學也學不到的;而有學就是要學才會,不學就不會的。所以從天道以下這個世界事情都是要學的;而從羅漢開始以上則全都是學不到的——這是有學無學的一種分法。 ※從最初等的成道開始就是無學 中國禪宗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六祖惠能,他所表現出來的就是無學的特性不識字,經典不懂也就是有學的部份非常缺乏;但是他懂得經義。而許多人是有學,看得經文,但是不懂經義,因此就念經文給六祖聽,六祖聽完了再解釋給他們聽,這便是無學的特質。當時還有一個人請問涅槃經,他一面念經,一面聽六祖解釋,後來他聽懂了,悟了,當時就肉身坐化成道,這也顯現出一種無學的特質。 有不少人以為修成無學,就不學了,什麼都會;其實,有學的部分不學還是不會的。就像六祖沒有上學校不識字,並不因為他成了,是無學了,所以就識字了,他還不識字的。有學的部份一定要學才會;無學的部份學也學不會。 如果你認為是一個成功的無學者,所以有學的部分也都會了,這是錯誤想法學佛的人常常認為,修成的人本事很大,他一定什麼都知道,不用學都會了,其實不然,他會的是那些無學的部份,而有學的部份是學多少會多少。所以,以前有人問我師父:「修行修得好了,什麼都會了,在世間還需要讀書嗎?」我師父的回答是:「那些東西啊,學多少會多少。」所以,當時他已經很清楚這個狀況,只是沒有把有學、無學做整體的分析和講解。當時我們聽到他講「學多少會多少」時,心裡好納悶,最近我把這些事情整理了,才發現有學的部份是要學的,修成的人所會的是無學的部份。當然,一個已經在無學部份成功的人要學那些有學的部份會比較快,比那些不懂無學的人快很多,而且會超越無學的觀點,創造更好的有學成果。所以,成道的人特別有才智,原因在這里。但是,這並不表示成道者可以不用學了。 靈感、創造、領導能力屬於無學 我以前總認為有學的部分都是有學的,沒有包含無學的東西,最近才發現有學裡面還是包含了無學的成分。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呢?譬如:我們常常講有些東西要有靈感,而這個靈感不是學來的,是自己冒出來的;另外就是創造,要創造就一定能創造出來嗎?不一定的,有時候會創造出來,有時候不見得創造出來,所以創造也是偏向屬於無學。我們再來科學,雖然大部都是有學,但是它還是有「無學」的成分,像諾貝爾物理獎,如何評判給那一位科學家?它有一最重要的考量,就是他貢獻是不是原創的?如果科學家做的東西很好,但沒有原創的成份,諾貝爾獎是不會給他的。所以,科學對於原創給予最高的尊重,而原創就是屬於無學;反之,對於那些不是原創性的、有學的部分,上學校就可以學到,看書就可以翻出來,是不會給獎的。不只諾貝爾獎作品要有原創性,發表任何一篇文章都要有一點原創性,如果沒有,這篇文章不可能被接受。所以,科學對於無學也給了至高無上的尊重。 我們再來看,最好的治國人才可以靠學習獲得嗎?譬如我們辦一個學校,叫總統製造所,有可能嗎?不可能的!學校發一個證書,說你是總統,有用嗎?治國人才屬於無學,學不來的,沒有任何教育機構、任何老師可以教出好總統。 有學部分的人才易得,只要有經驗、有學位,就可以依此取得。像工程師、醫師律師、軍官,都是可以培養的,可以經由教育而訓練出來;可是領導人才就沒辦法靠教育訓練,而是靠天賦,因為領導能力是有學,是無學。 世間有有學亦有無 佛法是一個專門培養無學的宗教成道的人,從最初等的果位就是無學,如果你佛法當有學來學習,是不會有結果的。為什麼呢?譬如,阿難多聞多聞是有學部分學了很多,但未證果位,並不能因多聞而證果位。但這並不是說有無學才重要,有學就不重要,而是你需要有學,你就要去學;你要無學,你就要依無學的方式去培養。我們現有的教育有「有學部分」,沒有「無學部分」,甚至扼殺無學部分,十分可惜。其實,無學部分的靈感、創造力是非常豐富的。 佛法可以充分開發心靈的原創力 說起來我也有一點無學的樣子,我讀楞嚴經,字常看不懂,也念錯,但我會講經,經文的意思我了解。我這個無學的樣子比六祖還差一點,如果跟他差不多的話,應該由大家念楞嚴給我聽,然後我再解釋經文。這表示我也有一些有學,我尊重有學部分,如果我們好好理解無學的特質,就能把我們原有的智慧、創造力、靈感、潛力都發揮出來了。同時,當你的無學部分夠好的時候,去學「有學部分」的東西,會學得更好、更快。事實上每一個有學部分都含有「無學」的成分,我以前常舉平面幾何為例,它的公理和假設就是屬於無學,如果你對假設和公理把握得很清楚,再學後面推導出來的定理就容易了,而定理就是屬於有學部分。所以,各位可以從學佛中,把自己心靈的創造力發揮得更好。學佛的人會變聰明,不只在無學部分會變好,有學部分也會變得更好。 此外,在決策的過程里,不僅需要「有學」的知識,也需要「無學」的能力。例如經營一個企業有很多是戰術的部分,像制度、規則、操演等都是「有學」;但企業經營方針的擬定,則是屬於「無學」。一個沒有「無學」能耐的老闆,就會用他以前的經驗來做事,這樣就會遇到麻煩企業有一說法:第一次賭馬就大贏的人必輸!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第一次下注就贏,心想這個招術不錯,於是以後每次都會用同樣的招術;但是情況是不同的,之前他只不過瞎貓逮到死老鼠,往後情況變了,就猜不中了,最後終於全輸了。企業經營策略也是一樣,絕對不可以抄襲別人已經用過的行銷策略給自己用,否則一定失敗。為什麼?因為只是模仿,沒有創造。別人的策略是針對他的問題及狀況而訂出來的辦法,整個的創造過程是依實際情況創造出來的,因此會成功。但是你不能因為他樣子做成功了,就把它套用在身上,而你的狀況其實是跟他不一樣的,因為沒有考量你的實際狀況,而與真實不符合,所以會失敗。辦法是創造而來的,不是抄襲來的,因抄襲而失敗的人,其原因就在於他根本不注意真實狀況,沒有發揮無學的能力也就是他的創造力沒有發揮,又怎麼可能成功呢?我以前認為無學只有在佛法里,深入了解世間事情後,才發覺世間事也有無學的部份。所以我更加增強一個信念佛法融在世間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層次都脫離不了佛法。以上是我今天就「有學」和「無學」的觀點,提出來給大家做參考。 問:有的人去刮痧,用菜瓜布刮痧,是不是他創造出來的?師:那個不是他創造的,那是學來的。 問:那第一個發明出來的人是不是?師:第一個創造出來的人是無學。凡是創造的就是屬於無學,不是學來的。 問:現在有一些書或實驗,證明有一套訓練的方法可以幫助增加創造能力。師:可以啊!我們佛法就可以,我們可以藉由訓練,培養修成無學。 問:他們好像不用這一方法。師:他們不用我們這套方法,只要真正能夠啟發的話,都是正確方法。 問:我的意思是他們的那一套,好像是有方法的,是否有包括佛法的成分在?還是說那是另外一個independent 的方法?師:沒有的,這個世間找不到independent 的;當然會有關系,只是人們喜歡說:跟你無關。 問:因為我們也研究創造心理學發現裡面用的那個rule,好像很多都跟佛法有關,是佛法的運用。 ※一切科學皆以原創性而有差別 師:可能啦!他那個方法都是方法沒有辦法創造出一個諸葛亮的。我們這個方法要創造諸葛亮則很快,三個臭皮匠就可以了!賴女士,你對於物理中的這個無學的部分,有什麼想法?鳳:我同意原創性很高,對於原創性要非常的尊重;可是我覺得某一方面也會因此變成一種英雄崇拜主義。我講的是另外一件事:譬如說可能有一學生表現沒那麼好的時候,就容易被忽視等等。但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了啦,還牽涉到其他的現象。 師:當然,在做學生的時候,大概還沒有到需要原創性,因為都還在有學階段。尤其我們的教育也不怎麼去教「無學」這種能力,所以關於原創性的分析,到底它的成分有多大?大多少?那一個比那一個高?那一個比那一個低?這個都不簡單一句——「你是原創的,他不是原創的」就可以分辨的,這裡面是有差別的。正如同金剛經所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我們也可以說:「一切科學皆以原創性而有差別」。所以,這個原創性本身也不是那麼容易一分為二,不能說「不是一就是二,不是零就是一」那樣簡單的。 問:我剛剛聽到三個臭皮匠就可以湊成一個諸葛亮,是以怎麼樣的方式來創造,能不能進一步說明?師:喔!我只是引用這個成語嘛,那人家不是已經可以湊成了那就去湊吧! ※無學的部分包含有學 問:老師剛才談到有學跟無學的差別,在「有學」裡面幾乎都有「無學」的成分,所以您剛才講無學,無學本身按字面來講是根本不能學習的,既然不能學習,那就完全沒有方法了,是不是?我認為可能這只是名詞上的一種界定。 師:無學部分要用啟發式的方法來培養,無學的培養方式跟有學是不同的。 問:是不是可以告訴我們如何啟發?師:回到本來面目就能達到無學。我講的那個攝心內證的方向就可以讓你達到的方法那是什麼呢那就自性法門,就是把我自性寶藏開發出來的法門什麼叫自性寶藏就是我們講的無學的本事、這種創造力、這種潛力。你回到本來面目,他自動就出來了,像六祖就是一個生生例子,他也不是一點東西也沒學,五祖也教了他一點東西,但是那種教法與學法,跟那些有學的學法、教法是不一樣的,是不是?用現在的話來講,這是一種啟發式的,就是把你的潛能,把你本具的智慧啟發出來而已。要怎麼樣子才能夠啟發我以前就講了很多,就是你的心要無住嘛,你心有所住就被扣死了,就被扣住了。譬如說一個企業,看到另一家企業用了一個很好的行銷方法,非常成功,就把它抄襲來,抄襲就是有住,因此必敗。所以,最豐富的創造力就是無住生心,最豐富的無學就是無住生心,就是用無住的方式來學。反之,有學的部分都是用住心來學的,都要用住心的方式來學,這點我會在八月八日那一天講。這里我要的是佛法對開發人類智慧有極大貢獻,如果一個國家的人學了佛法智慧都開發出來,國運就會昌隆。 問:您剛才說現在的教育很多都是把無為、無學的能力扼殺掉,這可能是制度僵化的關系,如果說教育的方式是採用啟發式的,不要講求單一的答案更有彈性一點的話,可能對無學這方面的能力的引導就更大了。 師:不但是不要單一答案,而且還要沒有答案。如果每教一個東西,每做一個習題,都是答案的,那個是有學,你要學無學的話,就是定一個題目沒答案的,那樣才學得到。 問:目前中學的學科裡頭,文學和藝術這兩門課,可能在無學的方面比較注重一點,尤其是作文,我們教國文的,都很高興看到學生文章很有創造力的,不是抄襲的,不是剽竊的,是有個人獨特風格的,這種作文我們都非常讚美,非常欣賞。至於藝術方面,我看那些美術作品也是一樣,在這方面的要求會比較高一點。 師:是這樣子科學方面也應該如此,是我們不會,而且我們的教育也不懂得尊重這一部分,他們所考慮的只是公平、數量化、一體一致性。無學就是沒數量的,你沒辦法比數量,性質有很大的不同。你要越注重它,越了解它,才能夠把握,你越偏離它,那個地方就越來越被抹殺掉,所以你剛才提到,我們的文學課裡面還比較多一點無學,其實可能也不太多,它常常要人家死背文章,那個都不算的啦。 問:老師,有學是不是可以激發無學?師:不太可能。 問:腦力激蕩,也許還可以激發出來。師:光靠有學激發不到,雖然創造的時候,是要拿一些有學的素材,但是創造本身是有什麼素材就去創造什麼,沒有限制的。譬如說一堆垃圾也可以拿去創造,藝術就有這個本事,他拿到什麼東西就可以創造什麼。如果一個無學的好壞,是用有學的標准去評判,那就會把那個無學扼殺掉,所以這裡面用到的原則是不一樣的,一個是有住,一個是無住,最大的差別在此。 問:請問老師,您從有住的心學科學,到由無住的心來從事科學研究的時候,在心情或思考方面,最關鍵差別在那裡?師:就是無住生心啊! 問:您的領域比較廣一點,以前有住的時候困難在那裡?師:喔!如果你的思考是有住的話,你就會被那些東西卡死,被什麼東西卡死呢?被你遵守的原則譬如說你一定要靠左邊走,不能靠右邊走,你就會被這些規定卡死掉了;至於無住生心的人,這些東西他根本視若無睹的,他隨時在換一些規定。 問:是自動的嗎?師:自動的,他根本不被預設所限制,像我最常舉的這個例子就是歐氏幾何和非歐氏幾何,只是在前面的假設部分改一改,後面導出來的整個定理體系面貌都不一樣了!這個狀況就像房子基礎不一樣,蓋出來的房屋的樣子就不一樣。變化的關鍵在那裡關鍵就在不同的公設與預設。還有一些不在理論體系裡面的認定:譬如我們認為男主外女主內,有了這個認定,人際關系就不一樣了。你有樣子的認定,你的行為就受到這些東西的約制。至於無住的人他是不受約制的,什麼都可以來試一試,譬如平行線無窮遠的時候是要相交或者是不相交,他隨時都可以換,可以一下子長成這樣,一下子又長成那樣,調來調去隨它成長;但對於一個住心的人來講,當他一開始莫名其妙的接受了一個東西以後,就不會換了,就要根據那個東西再發展出來,再變也變不了什麼,差別在這里。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問:我們平常在思考的時候,怎麼知道自己是在胡思亂想,或是想得比較清楚?老師是否能講一講在您的演變過程中,如何感覺自己在無住生心上有進步一點? 師:喔!怎麼進步啊?就是你心空了、無了。我們把心空掉、無掉,就是把這些住心和住在上面的那些東西拿掉。那些東西都住的話你心就不空了,你抓住了很多,既要住這個又要住那個。心空的話是空那裡?我們修行不就是審查自己的內心要把內心東西空掉嗎?你這樣真正一修,就把內心的約制,那些你心裏面莫名其妙種進去的一些認定,一個一個拿掉,等那些東西掉了,才覺得心空啊!然後還要做到心不起了,時間都沒有了,整個世間給你的感受就不一樣了,為什麼?因為心不同了嘛,這個世界也就換了。就像我剛才講的,只是讓兩條平行線至無窮遠處相交與不相交,就只是這樣的差別,就創造了歐氏幾何跟非歐氏幾何。那我換得更厲害啊,我把這個平行線都丟了! 問:我常常在辦公室里感覺到,為什麼有一同事或長官要把一個人或一件事的成敗優劣,看得很了不起,有時候把人家做的一點小錯看得太嚴重,可是我看這些事情,總感覺錯是可以修正的,對也不一定代表完美啊!我感覺在看這些事情時的心境跟他們是不一樣的,我感覺自己比較好一點。 師:這個不表示你無住,只是表示你住的狀況跟他們住的狀況不同。 問:我是感覺無住的人應該看得更開,也許我講不準,我沒那個經驗老師比我准多了。可是我感覺人至少應該看得開一點,心應該廣一點,對整個環境很好舒服事情。 師:對!對!是這樣子的,所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是金剛經裡面最深的一句話。六祖也是聽到這個地方大徹大悟。 問:老師什麼時候開始才無住生心?師:我不知道。 問:那件事情開始?師:我不曉得。 問:在您的經驗裡面,有沒有讓您感覺最明顯的無住而生心?師:我不曉得。 問:剛才明兄講的那件事情,您說這樣是住的心不同,那請老師以無住之心來這件事情,那會是什麼樣子? 師:沒有,沒有看法。 問:沒有答案?師:我沒有玩啊!所以我不知道。 問:那您現在談的這個有學無學,就是屬於您的原創性喔?不知您能不能談一談世間這種普通邏輯思考的辨證的東西?我的意思是:假設一個證道的人,他證到無學或無住這種心的時候,等於是他的原創性、直覺較強,那麼他的分析、思考、觀察力應該也更強吧? 師:對的,是啊!但是那個邏輯思考是有住生心。並不是說懂得無住生心了,於是這個邏輯思考就不會了,照樣會的,甚至還更清楚。 問:您今天這篇講詞是怎麼想出來的? 師:怎麼想出來的?好!什麼事情刺激我去想到這個事情是因為p公司生了一些問題,有些人就做了一些決定,當他們提出來要這樣做的時候,我從中發現了有學無學的問題。他們在做一些決定的時候,是有他們的專業知識能力的,但是根據這些專業知識所定下來的決策,我一看就知道是錯的,但是我沒有這個專業知識,那時我就很苦惱,到底是我這個沒有專業知識人對呢?還是那個有專業知識人對我以前碰到這樣的問題時都沒把握,只是用建議方式提出我的見解,我會說:「恐怕這樣子不對喔,要換一個樣子比較好。」因為我不敢做決策,我覺得我不懂。那麼他們聽我的建議了嗎?沒有,他們聽不進去,他們覺得我的建議恐怕不對,我又不是這方面的專業,而且一點訓練都沒有,所以他們也不怎麼願意聽我的。但是這樣的事情一個接一個發生時間久了以後,就發現我的判斷是正確的,我的決定是對的。我非常納悶,怎麼會是這個狀況呢?我就去找原因,才發現原來他們這些所謂的專業知識都是有學的部份,就像一個戰爭的統帥,他要有很多人去執行他的戰術,要由經過有學訓練的專業人士去做;但是那個統帥則一定要具有戰略能力,而這是無學的。上述這些專業人士都可以花錢請,只要去找有經驗、接受過教育訓練,具備專業能力、戰術能力的人,他們是有價錢的;至於那個具備戰略能力的統帥,則是無價的,沒辦法花錢請到,是天生就有這個能耐,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像我在這方面不是專業,這個有學的部分我沒學,但是我有一個天生的無學的本事,放到那裡都行,根本沒有限制的。當我發現這件事情,我就更知道怎麼用人,怎麼去選擇人才。我把整件事串連來想,就成為今天的講詞,我並不是先去想有學無學,而是因p公司引發的困惑之後才去想的。我發現把一個戰術很強的人,放去做戰略的話,是一個大錯;而懂戰略的這個人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登廣告就可以招攬來的。所以要有自知之明,如果你是一個戰術人才,卻期望自己去做統帥、做老闆,一旦錯放位置就會做得一塌糊塗,一生都會痛苦的!何況這個世間可以做將帥的人並不多啊!  (梁乃崇教授於八十二年七月十八日下午假新竹明星諾那精舍講述「有學與無學」,文稿由陳家宜記錄,丘英美整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