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紫柏大師簡譜(戴繼誠)

紫柏大師簡譜

戴繼誠 

  作者戴繼誠,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系教師。

  案:本年譜以《紫柏尊者全集》(簡稱《全集》,《續藏經》第一輯第二編,第三十一套第四冊、第五冊)、《紫柏尊者別集》(簡稱《別集》,《續藏經》第一輯第二編,第三十二套第一冊)。曹越主編《紫柏老人集》(簡稱《老人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憨山德清《憨山老人夢遊集》(簡稱《夢遊集》,《續藏經》第一輯第二編,第三十二套第二、三、四、五冊)。徐朔方箋校《湯顯祖集》(一、二),中華書局,1962年。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中華書局,1959年)。朱國禎《涌幢小品》,中華書局,1959年。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及《明史》等相關材料整理而成

  一、公元1542年,壬寅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紫柏母夢異人授以附葉大鮮桃而有娠。
  ①憨山德清全集·達觀大師塔銘》(以下簡稱《塔銘》):師諱真可,字達觀,晚號紫柏。門人稱尊者,重法故也。其先句曲人,父沈連,季子,世居吳江太湖之攤缺。母夢異人授以附葉大鮮桃,寤而香滿室,遂有娠。(《全集》卷首,第313頁)
  不過,憨山德清老人集·塔銘》中的相關記載與此稍異:……其先句曲人,父沈連,世居吳江太湖之灘缺,師其季子也。(《老人集》第842頁)
  而陸符《紫柏大師傳略》(以下簡稱《傳略》)則雲:世家吳江之攤缺,沈姓,父連,字季子,其先句曲人。(《別集》附錄,第73頁)
  比較三則資料,主要差別在對「季子」的詮釋上。在古漢語中,「季子」是對兄弟輩中排行居次或最幼者的稱謂,比如戰國時蘇秦在五兄弟中排行最小,所以字「季子」。《全集·塔銘》中的「季子」指稱稍有模糊,既可認為是沈連,也可認為是紫柏;《老人集·塔銘》中則明確指稱紫柏是「季子」,准此,可確定此「季子」實指紫柏,而非其父,《傳略》把這一稱謂誤傳或誤刻成沈連「字季子」了。
  ②陸符《別集·傳略》:師諱真可,達觀其字也,晚自號紫柏。萬曆中,慈聖皇太後欽師道風,上亦雅知師,謂若此真可名一僧,師遂取以更其名雲。(《別集》附錄,第73頁)

  二、公元1543年,癸卯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六月十二日,出生於江蘇省吳江縣,1歲。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師生於(嘉靖)癸卯六月十二日,世壽六十有一,法臘四十有奇。(《全集》卷首,第316頁)
  ②陸符《別集·傳略》:(紫柏)世家吳江之攤缺,沈姓,父連,字季子。其先句曲人。……若大師里氏,定為吳江。(《別集》附錄,第75頁)
  ③朱國禎《涌幢小品》卷二十八:和尚聲滿天下,諸貴人無不折節推重,卻不知家族何處,自稱曰吳江人。又曰:你輩到底曉得。(《涌幢小品》卷二十八,《達觀始末》第673頁)
  ④《東廠緝訪妖書底簿》雲:初三日,王之禎問,達觀你是哪裡人?為何造作妖書?達觀回說:貧僧是蘇州府吳江縣人,自幼出家。(《別集》附錄,第75頁)
  ⑤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吳江異人》卷二十七:達觀師,世所謂紫柏老人者,本吳江人,後諱言之。其聰明機辨,實宇內無兩,晚游京師,慈聖太後及今上俱禮重之,卒於癸卯妖書株連及難。然其人自是異人,用能奔走天下,後來名宿如林,未有能及之者。(《萬曆野獲編》卷二十七,第688頁)

  三、公元1547年,丁未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5歲。遇異僧。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師生五歲,不語,時有異僧過其門,摩頂而謂其父曰:「此兒出家,當為天人師。」言訖,忽不見,師遂能語。先時見巨人跡下於庭,自是不復見。(《全集》卷首,第313頁)
  ②陸符《別集·傳略》:師生有異征,雄猛不可羈紲。稍長,志益大。(《別集》附錄,第73頁)

  四、公元1559年,己未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7歲。出家蘇州雲岩寺。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年十七,方仗劍遠遊塞上,行至蘇州閶門,天大雨,不前,偶值虎丘僧明覺,相顧盼。覺壯其貌,知少年不群,心異之,因以傘蔽之,遂同歸寺。具晚餐,歡甚相得。聞僧夜誦八十八佛名,師心大快悅。侵晨,入覺室曰:「吾兩人有大寶,何以污在此中耶?」即解腰纏十餘金授覺,令設齋,請薙髮。遂禮覺為師,是夜即兀坐達旦。(《全集》卷首,第313-314頁)
  ②陸符《別集·傳略》:年十七,辭親只行,願立功名塞上,行至郡城楓橋,天大雨,不得前。虎丘僧明覺者過視,壯其貌,問知遠行,因以蓋接之歸。具晚餐。夜卧聞僧誦八十八佛名號,心忽開悅。侵晨起,告覺願出家。遂解腰纏治齋,覺即白眾為祝髮,因禮覺為師。(《別集》附錄,第73頁)

  五、公元1562年,壬戌年,明世宗嘉靖41年,20歲。從講師授具足戒。
  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年二十,從講師受具戒。嘗至常熟,遇養齋翁,識為奇器。留月余。(《全集》卷首,第314頁)而《老人集·塔銘》則具體說「養齋翁」是「相國嚴養齋翁」,但不詳其人。

  六、公元1565年,乙丑年,明世宗嘉靖44年,23歲。外出參訪。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年二十,從講師受具戒。……之嘉興東塔寺,見僧書《華嚴經》,乃跪看良久,嘆曰:「吾輩能此足矣!」遂之武塘景德寺,掩關三年。復回吳門。一日辭覺曰:「吾當去行腳諸方,歷參知識,究明大事也。」遂策杖去。(《全集》卷首,第314頁)
  ②陸符《別集·傳略》:年二十,從講師受具戒,掩關武唐景德寺三年,辭覺包腰參訪。(《別集》附錄,第73頁)

  七、公元1573年,癸酉年,明世宗萬曆元年,31歲。至北京參訪。
  ①紫柏真可《全集·祭法通寺徧融老師文》雲:洎萬曆元年,北游燕京。謁暹法師於張家灣,謁禮法師於千佛寺,又訪寶講主於西方庵,末後參徧老於法通寺。(《全集》卷十四,第444頁,下引紫柏著述,均不署名)
  ②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師至京師,參徧融大老。……時知識嘯岩法主、暹理諸大老,師皆及門。(《全集》卷首,第314頁)

  八、公元1574年,甲戌年,明神宗萬曆2年,32歲。歸虎丘省明覺,與吳縣傅光宅之子與陽明後學管東溟斗機鋒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去九年,復歸虎丘省覺。乃之淞江掩關百日。之吳縣,適聊城傅君光宅為縣令,其子利根,命禮師,子不懌。子一日搦二花問師雲:「是一是二?」師曰:「是一。」子開手曰:「此花是二。師何言一?」師曰:「我言其本,汝言其末。」子遂作禮。之天池,遇管公東溟,聞其語,深器之。師因拈薔薇一蒂二花,問公,公曰:「此花同本生也。」師分為二,復問公,公無語。因罰齋一供,遂相與莫逆。(《全集》卷首,第314頁)
  ②陸符《別集·傳略》:時與知識嘯岩、法主暹理諸公,參證所得。乃歸省覺去,辭覺時已九年。(《別集》附錄,第73頁)

  九、公元1575年,乙亥年,明神宗萬曆3年,33歲。至少林參訪不懌。南昌密藏道開歸附。設巧計使明覺重新出家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時上御極三年,大千潤公開堂少林,師結友巢林、戒如輩往參叩。及至,見上堂講公案,以口耳為心印,以帕子為真傳。師恥之。嘆曰:「西來意固如是邪?」遂不入眾,尋即南還。至嘉禾,見太宰陸五台翁,心大相契。先是有密藏道開者,南昌人,棄青衿出家,披薙於南海,聞師風,往歸之。師知為法器,留為侍者,凡百悉委之。(《全集》卷首,314頁)
  ②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師先於嘉禾刻藏有成議,乃返吳門,省前得度師覺公。時覺已還俗,以醫名,師聞之,意行度脫。時夜覺飯,盂忽墮地裂,其精誠所感如此。乃詐病於小舟中,命請覺眕視,覺至,見師。大驚懼,師涕泣曰:「爾何迷至此耶?今且柰何?」覺曰:「唯命是聽。」師即命薙髮,竟載去。覺慚服,願執弟子禮,親近之。(《全集》卷首,第314-315頁)
  ③陸符《別集·傳略》:先是,有南昌諸生出家補陀,曰密藏道開者。聞師風來歸,師深器重,留為侍者。凡法門大事如復楞嚴寺、刻大藏、復化城,皆以屬之。(《別集》附錄,第73頁)
  ④於元凱《密藏禪師遺稿序》:(道開)初見尊者(紫柏),對坐引古今、論性命,尊者不答。至三晝夜尊者知其機鋒已盡,始語之曰:「吾以汝為奇男子,乃含沸矢噴人耶?」師大驚悟,伏地叩頭,流汗透體,從此追隨杖履二十季。(《密藏禪師遺稿序》卷首,藍吉富主編《大藏經補編》,第十四冊,第349頁,台北華宇出版社,1986年)
  案:陸光祖(1521-1597),號五台居士,字與繩,浙江平湖人。清彭紹升《居士傳》說他「累遷吏部尚書。與繩公忠強直,練達掌故。先後居吏部,力持清議,推轂豪俊,不遺疏賤。」陸光祖對佛教信仰虔誠,好善樂施,與紫柏性情多有相投之處,是紫柏重要方外法友。

  十、公元1579年,己卯年,明神宗萬曆7年,37歲。發願大藏經
  ①《全集·刻藏緣起》:萬曆七年,予來自嵩少,掛錫清風涇上,去大雲寺不甚遠。寺有雲谷老宿,乃空門白眉也。時本谷(「谷」疑為衍字,「本」指幻余法本,後為紫柏弟子)為雲谷侍者。予訪雲谷於大雲,復值本公在焉。既而及刻藏之舉。……予曰:「小子何不大若是乎?但恐辦心不真,真則何慮無成!且堂堂大明,反不若宋元之盛哉?……老漢雖不敏,敢為刻藏之旗鼓。」(《全集》卷十三,第427頁)
  ②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念大藏卷帙重多,致遐方僻陬,有終不聞法名字者,欲刻方冊,易為流通,普使見聞,作金剛種子,即有謗者,罪當自代。遂倡緣,時與太宰光祖陸公、司成夢禎馮公、廷尉同亨曾公、冏卿汝稷瞿公等議,各歡然,願贊佐。命弟子密藏開公董其事。(《全集》卷首,第314頁)

  十一、公元1585年,已酉年,明神宗萬曆十三年,43歲。在南京攝山勸化居士王肯堂研修唯識學。
  ①王肯堂《因明正理論集解·自序》:萬曆乙酉仲秋,余與董玄宰(董其昌),侍紫柏大師金陵之攝山中,日相與縱談無生,且謂枯坐默照為邪禪,非深泛教海不可。一日於素庵法師閣上,得一小梵冊,有喜色,手授餘二人曰:「若欲深泛教海,則此其舟航維楫乎!」觀之則《因明正理論》。(王肯堂《因明正理論·自序》,《卍新纂續藏經)》第五十三冊,第917頁)
  ②《全集·雜記》:達觀道人,乙酉歲之伏牛山,道出滁陽。(《全集》卷二十二,第508頁)
  案:王肯堂(1549--1613),自號樵子,又號「念西居士」,字宇泰,江蘇金壇人。萬曆十七(1589)年進士,後選庶吉士,官至福建參政等職。王肯堂精於醫道,並博通教乘,尤善唯識。有《唯識俗詮》、《唯識證義》、《因明正理論集解》等著述。他的唯識學研究受益於紫柏的啟發

  十二、公元1586年,丙戌年,明神宗萬曆十四年,44歲。春宿於潭柘寺,夏六月館於洪福寺,作《同開侍者、繆仲淳宿洪福寺(有序)》、《宿洪福寺懷古》等詩。七、八月間與憨山德清初次會面,欲復琬公塔院,未果。冬宿於潭柘山嘉福寺。
  ①《全集·法語》:萬曆丙戊春,皮毬道人(紫柏自稱)由路南達燕山。距都城八十里,為古潭柘,幽絕勝天下,瓶錫因留之。隆冬未已,春風忽動,千山暖回,萬壑冰消,則峨嵋之興油然而生。(《全集》卷七,第375頁)
  ②《全集·同開侍者繆仲淳宿洪福寺(有序)》:……洪福寺由唐訖我明,廢興不知凡幾。其寺僧慈峰朝公,今復力舉廢墜。而貧衲與二三子阻雨得假信宿。朝公索詩題石,遂賦此以結三生之緣。時萬曆丙戌夏六月十有一日也。(《全集》卷二十五,第6頁)
  ③憨山德清全集·塔銘》雲:師以刻藏因緣議既成,聞妙峰師建鐵塔於蘆牙,乃送經安置於塔中,且與計藏事。未偕,復之都門,乃訪予於東海,時萬曆丙戌秋七月也。……師返都門,復潭柘古剎,乃決策西遊峨嵋。(《全集》卷首,第315頁)
  不過,憨山德清老人集·塔銘》所述稍有不同:「師返都門,訪石經山,禮隋琬公塔。念琬公慮三災劫壞,正法澌滅,創刻石藏經,藏於岩洞,感其護法深心,淚如雨下。琬公塔已為歸豪右,矢復之而未果。乃決策西遊峨嵋。」(《老人集》第845頁)沒有言及復興潭柘寺。
  ④《全集·燒爆竹(有序)》:魏光中居士,於萬曆十四年冬,參予於潭柘山嘉福寺。明年仲春,仍送別於此。(《全集》卷二十七,第20頁)

  十三、公元1587-1589,丁亥年-己丑年,45-47歲,紫柏在峨眉山等地行腳參訪,前後持續三年左右,在峨眉山時,結識禪僧善真。其間曾在曲阿、廬牙山等地結夏,在廬牙山與妙峰禪師有交往。
  ①《別集·送龍子歸潭柘文》:歲在丁亥,我將禮普賢大士於峨嵋。……己丑,我始東還,結夏曲阿(今江蘇丹陽)於觀察(指於玉立,紫柏俗家弟子)別墅。(《別集》卷一,第48頁)
  ②《全集·雜記》:予登峨嵋,往返幾三年,以貪觀山水,鬚髮不暇剃除,遂成頭陀焉。既至曲阿於觀察北園,時比部為地主。常熟繆生(繆仲淳,紫柏俗家弟子),吳江周生(不詳)並在。(《全集》卷二十二,第508頁)
  ③《全集·雜記》:萬曆丁亥冬,余結制蘆芽(指山西寧武蘆芽山)。(《全集》卷二十二,第509頁)
  ④《別集·祭瞭然關主人》:萬曆戊子八月,余掛錫五峰山中。(《別集》卷一,《祭瞭然關主人》,第53頁)
  ⑤《全集·蘆芽夜話記過》:……歲丁亥,予與蘆芽妙師(指妙峰禪師),燈下偶及世故,不覺談一二交遊短處,既而思我非如來,安知無誤?書此以記吾過。(《全集》卷二十一,第503頁)
  案:妙峰,名福登,俗人姓續,別號妙峰,山西平陽人,晚明禪僧,與憨山友善,對振興晚明佛教尤其是台山佛教頗多貢獻
  據《補續高僧傳》卷十六載,紫柏參訪峨眉山時,與禪僧善真有善。善真,字實相,南昌人,俗姓熊,參幻休常潤不契,隱居峨眉,「紫柏尊者曰:『真禪師持行高潔,與余意氣相期,惜不得與之雅游,僅與峨眉一交,而失之。曾投一偈,冀續後緣,而今則已矣。世之君子,試讀其樂志諸篇,可想而見也。』師住峨眉,卧雲台時,達師曾會過訪之,故及之雲。」(《補續高僧傳》卷十六,《續藏經》第一輯第二編乙,第七套,第二冊第139頁)

  十四、公元1589年,已丑年,明神宗萬曆十七年,47歲。方冊藏(嘉興藏)始刻於五台山紫霞谷妙德庵。四年後南移浙江餘杭徑山寂照庵。
  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嘉興藏》)以萬曆己丑創刻於五台,屬弟子如奇綱維之。居四年,以冰雪苦寒,復移於徑山寂照庵。工既行,開公以病隱去。其事仍屬奇(寒灰如奇,紫柏弟子),協弟子幻予本公(幻余法本,「余」也作「予」),本尋化,復請澹居鎧公(澹居法鎧,紫柏弟子)終其役。(《全集》卷首,第314頁)

  十五、公元1590年,庚寅年,明神宗萬曆十八年,48歲。初會湯顯祖於南刑部鄒元標舍。結夏於南京棲霞棲霞寺。
  ①《全集·湖州府弁山圓證寺募四萬八千彌陀緣起》:余萬曆庚寅歲,結夏於留都攝山棲霞寺,以七月旬有二日。(《全集》卷十三,第430頁)
  ②湯顯祖《湯顯祖詩文集》卷十四:予庚午(1570年)秋舉,赴謝總裁參加餘姚張共岳。晚過池上,照影搔首,墜一蓮簪,題壁而去。庚寅(1590年)達觀禪師過予於南比部鄒南皋郎舍中,曰:「吾望子久矣」。因誦前詩,三十(應為二十年)年事也。師為作《館壁君記》,甚奇。(徐朔方箋校《湯顯祖詩文集》,第549頁)
  案:鄒元標(1551——1624),字爾瞻,號南皋,江西吉水人。明萬曆五年進士,東林黨魁之一,與趙南星、顧憲成號為「三君」,與紫柏,湯顯祖等友善。

  十六、公元1591年,辛卯年,明神宗萬曆十九年,49歲。有《鵬沙彌塔銘(有序)》、《募修天池山門疏》、《跋石刻〈圓覺經〉》等撰述,書寫《法華經》、《楞嚴經》二經畢。有開示浣禪人語。
  ①《全集·鵬沙彌塔銘(有序)》卷二十二:鵬子少為書生,含毫弄舉子業,及學為古文詩賦,精陰陽讖緯之術,皆臻其奧。又以宿業現行,復知歸敬大法,既而游學燕京。觸世感懷,遂決薙染。……於萬曆辛卯年十一月望日訪道人於妙德庵中,遂克初志。(《全集》卷二十二,第512頁)
  ②《別集·募修天池山門疏》:吳門佛國山天池寺,迴峰抱寂,碧水常流,雅稱禪棲,境實稀有。……惟山門凋落,未得英檀。道人聊為倡二十人緣,人乞銀二兩,完茲勝事。……萬曆辛卯四月二十八日。紫柏道人題於天池蓮花樓中。(《別集》卷一,第52頁)
  ③《全集·經龕畫八部神記》卷十四:萬曆辛卯,予寫《法華》、《楞嚴》二經畢。(《全集》卷十四,第441頁)
  ④《別集·跋石刻法界觀》卷一:華嚴法界觀,辭旨沖漠,大經廣雅,囊括盡矣。丹陽賀生學仁,欣然石刻印行,達觀道人一語因書語之,時萬曆辛卯四月二十一日也。(《別集》卷一,第50頁)
  ⑤《別集·跋石刻〈圓覺經〉》此神通光明藏,我釋迦如來入之,乃說此經,十二大士入之,則能酬酢精辨,如瓶泄水,了無滯沚。丹陽賀上舍,喜《圓覺經》,刻石流通之,乞予一語為之嚆矢,時萬曆辛卯年四月下旬一日也。(《別集》卷一,第50頁)
  ⑥《全集·浣上人》卷四:萬曆辛卯仲秋三日,達觀老漢被業風吹到一處,名曰華嚴庵。庵前有流水,庵背有青山青山流水,廣長舌相寒。(《全集》卷四,第351頁)

  十七、公元1592年,壬辰年,明神宗萬曆二十年,50歲。春天在方山謁李長者(李通玄)遺像。復房山雲居山琬公塔院。與憨山第二次見面。
  ①《全集·謁方山長者還定襄道中(有序)》:余慕唐李長者有年數矣,而以參學未暇一訪遺蹤。萬曆壬辰,發春三日,自清涼山攜開江彩三子,特禮覲之。既而揮鞭還清涼。春雪繽紛,千山裹玉,逆思長者音容笑貌,恨不與之同生,得事巾拂。(《全集》卷二十七,第19頁)
  ②《全集·覺林字說》卷二十一:萬曆壬辰,春王正月,甲子日。自清涼山攜諸法侶,謁晉陽方山(即太原壽陽方山土龕)李長者遺像,還道青石村,休於寬師禪房。(《全集》卷二十一,第505頁)
  ③《全集·房山縣天開骨香庵記》:萬曆壬申(案:應為壬辰年,因明萬曆年間無壬申年)五月十九日,涿鹿山雲居觀音住持明亮等,以修補石經山雷音窟中三世佛座下地面石,石下有一石函。……是室之建,有年數矣,而未得名。俟舍利靈骨,並光照臨,始得名焉。予與二三子,皆得信宿舍利光中,又得忍庵慈公昆季為香飯主人,何幸如之。……予以『骨香』名此庵者,了知一切眾生無常性,以其隨順無明六道星陳。若不隨順,誰骨非香?(《全集》卷十四,第440頁)
  ④憨山德清全集·塔銘》:至石經山,晉琬公慮三災壞劫,正法浸滅,乃石刻藏經安於岩穴,師見而感之。時琬公塔院被力者侵,師志復之。啟石室座下,得函貯佛舍利若干。出時,光燭岩壑。適聖母聞師至,命近侍陳儒致齋供,特賜予紫伽黎。師讓之,謝曰:「自慚貧骨難披紫,施與高人福更增。」因請佛舍利入內,供三日,出帑金重藏於石窟。師重二事,思得予作記。適予聞師西遊回,即馳至京,候於上方兜率院。師拉予游,觀石經,遂記之。(《全集》卷首,第315頁)
  ⑤憨山德清《夢遊集·大都明因寺常住碑記》:「萬曆壬辰秋,余隨緣王城,會達觀禪師於大慈壽(寺)。」(《夢遊集》,卷二十二,第263頁)
  ⑥憨山德清《夢遊集·憨山老人自序年譜》:二十年壬辰,予年四十七。是年秋七月,予至京訪達觀禪師於上方。晉時有琬公,慮三災壞劫無佛法,乃刻石經石室,其塔院為僧所賣,師贖之,欲得予作記。(《夢遊集》卷五十四,第482頁)

  十八、公元1593年,癸已年,明神宗萬曆二十一年,51歲。春季掛錫燕山碧雲寺,睹諸祖道影。中秋與陸五台游浙江當湖之積慶庵,建議修復之。在金陵與周汝登相會。
  ①《全集·書鶴林勒那問二十二祖公案後》:歲在萬曆癸巳春,予客燕山碧雲寺,燈下讀《佛祖通感(應為「載」)》,至此不覺掩卷而嘆,且覆而思之。(《全集》卷十五,第452頁)
  ②《全集·讀石壁經碑跋》卷十五:萬曆歲在癸巳春,余掛錫燕山碧雲柳樹庵,應華亭徐太僕琰之請也。(《全集》卷十五,第455頁)
  ③《全集·沐浴碧雲禪房睹羅什道影》:萬曆歲在癸巳春,信宿碧雲寺。辱雲庄禪丈為予設浴,既而慶睹什師道影於其禪室,再拜稽首。(《全集》卷十九,第489頁)
  ④《全集·積慶庵緣起》:萬曆癸巳中秋,達觀道人以問疾毗耶,維舟當湖,既而太宰陸居士(指陸光祖,晚明著名宰官居士,與紫柏友善)疾少差,亦放舟顧道人於案山之陽。案山距積慶不十里許。(《全集》卷十三,第429頁)
  ⑤《全集·示道開》:萬曆歲在癸巳,春三月十有一日,夕陽在峰,爐煙凝翠,虛堂若鏡,心眸澄渟。時開郎趨入肅拜而立,齋頭有身根說法,眼根聽受;舌根說法耳根見納之語。予不覺舍然大喜曰:吾子可謂知言矣,因援筆書此,以廣其義焉。(《全集》卷四,第351頁)
  ⑥周汝登《紫柏大師像贊》卷首:「予晤師在癸巳歲,金陵賀氏園中,為駕部郎時,乃予請見,固有年矣。」(《全集》卷首,第312頁)

  十九、公元1594年,甲午年,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52歲。在廬山養病百日。四月在東梵川書《東梵川說》一文。
  ①《全集·懺薦牛麂疏》:萬曆甲午八月之初,掛搭匡廬,忽構瘧疾,寒熱交楚,神識煎惶,將百日有餘。幻質憔悴,氣力衰微。(全集》卷十三,第434頁)
  ②《別集·東梵川說》卷一:王維別墅,謂之輞川者,以所標其人也。渠嘗曰:一興微塵念,橫有朝露身。如是觀陰界,何方置我人。」余每深味斯旨,則不覺身心都遺,所謂卓然而獨存者。……萬曆二十二年四月初三日達觀可道人書於東梵川白雲西閣。(《別集》卷一,第53頁)

  二十公元1595年,已未年,明神宗萬曆二十三年,53歲。憨山法難,紫柏單身赴曹溪禮禪宗祖庭。本年有《宿石鍾思並序》之作。十一月,候憨山於南京下關旅泊庵,並囑託後事於他。四遇(實為三遇)湯顯祖。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師與予計,修我朝《傳燈錄》。予約師,往浚曹溪,以開法脈。師先至匡山以待,時癸巳秋七月也。越三年乙未,予初以供奉聖母賜大藏經,建海印寺成。適以別緣觸聖怒,詔逮清下獄,鞫無他辭,送法司擬罪,蒙恩免死,遣戍雷陽,毀其寺。時師匡山聞報,為予許誦《法華經》百部,冀祐不死,即往探曹溪回,將赴都不(應為「下」)救予。聞予將南放,遂待於江滸。是年十一月,方會師於下關旅泊庵。師執予手嘆曰:「公以死荷負大法古人為法,有程嬰、公孫杵臼之心。我何人哉!公不生還,吾不有生日。」予慰之再三。瀕行,師囑曰:「吾他日即先公死,後事屬公。」遂長別。(《全集》卷首,第315頁)
  ②憨山《夢遊集·憨山老人自序年譜》:二十三年乙未,予年五十。春正月,予從京師回海上,即罹難。……初與達觀師於石經山,因思禪門寥落,謂曹溪,禪源也,必源頭壅閼,乃志同往以浚之。達師先往候於匡山,予被難時,師正居天池,聞報大驚曰:「憨公已矣,則曹溪之願未了也。」師遂先至曹溪,回至聊城。聞予將出,遂回金陵以待。予至,則相別於江中旅泊庵中。師意欲力為白其枉,予曰:「君父之命,臣子之事,無異也,況定業乎?師幸勿言。」臨岐把臂曰:「在天池聞師難,即對佛許誦《法華經》百部,以保無虞,我之心,師之舌也。」予唯唯謝別,師為作《逐客說》。(《夢遊集》卷五十三,第483頁)
  ③《全集·宿石鍾寺(並序)》:已未三月,紫柏道人有曹溪之役。偕二三子信宿湖口石鍾寺,寺據山之勝,才一登之,萬有盡洗。夫浮生聚散,不殊漚花,惟達人真觀,視聚為散,視散為聚,怨歌不廢,而思本無邪。(《全集》卷十九,第482頁)
  ④《全集·與湯顯祖》:及寸虛(湯顯祖法名)上疏後,客瘴海,野人每有徐聞(時寸虛方謫徐聞尉—原注)之心,然有心而未遂。至買舟絕錢塘,道龍游,訪寸虛於遂昌。……此四遇也。(《全集》卷二十三,第520頁)

  二十一、公元1596年,丙申年,明神宗萬曆24年。54歲。掛錫王肯堂「誡閑」堂。有《丙申三月將結夏示麟朗二三子(並序)》一詩。有《丙申三月將結夏示朗麟二三子(並序)》一文。
  ①《別集·破地獄偈》卷四:萬曆丙申,紫柏尊者掛錫余誡閑堂。……(王宇泰筆麈)。(《別集》卷四,第72頁)
  ②《全集·丙申三月將結夏示朗麟二三子(並序)》:浮生閃電,聚首難逢。苟不究竟向上機緣,則結夏之所,何適而不可哉?奚必遠峰泉而傍城隍耶?故說偈見志:「透則自應同結夏,若還不透夏難同。一枝藤杖橫肩上,又入千峰與萬峰。」(《全集》卷十九,第485頁)

  二十二、公元1597年,丁酉年,明神宗萬曆25年,55歲。有悟境出現。
  《全集·微笑庵記》卷十四:萬曆丁酉於吳江觀音大士像前,偶閱《大寶積經·兜率天授記品》,觸著我釋伽如來微笑光劍。是時也,但覺根外無境,境外無根,根境各不相到,直得一切凡聖窩窟,不踢自翻。(《全集》卷十四,第439頁)

  二十三、公元1598年-1599年,戊戌年-已亥年,明神宗萬曆26-27年,56-57歲。1598年三月,登武當山玄武廟。與陸光祖相遇於台山。1598年於華嚴寺結夏,後還洵陽(九江)悼念故友匡石。1598年12月初五遇(四遇)湯顯祖於臨川。入京救助吳寶秀。
  ①《全集·法語》:萬曆戊戌三月初二日,停舟於襄河之岸。適有二鄰船,皆進武當山香者,自暮達旦,焚香誦經似若不輟。(《全集》卷二,第339頁)
  《全集》卷二十有一系列與陸光祖有關的詩歌,如《陸太宰以寶帶施清涼,賦此贈之》、《清涼山懷陸太宰》、《早春謁方山長者,還清涼招陸太宰,特賦此二絕》、《清涼山懷陸太宰》等。
  ②《全集·長松館記》:往年抱瘧松雲間,來慈(邢懋顒,紫柏俗家弟子)偕其弟匡石(邢懋學,紫柏俗家弟子),多方調治。予性不耐服葯,復恣情所爽口者,故瘧鬼得肆焉,既而予瘧稍瘳,遂有曹溪之役。曹溪還,復償牢山之盟,奄忽三易寒暑。至戊戌,結夏襄之隆東華嚴寺時,廬岳黃龍潭名修潔者,齎來慈書至,則匡石已有凈土之游矣。嘆息久之,於是復還潯陽,一悼匡石,淹留累日。(《全集》卷十四,第440頁)
  ③《全集·禮石門圓明禪師文》:萬曆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予自廬山歸宗寺挈開顯壽公與吳門朗驅烏來臨川,於二十九日黃昏舟次筠溪石門寺西南隅者。(《全集》卷十四,第443頁)
  案:在1598-1599年之間,湯顯祖寫了許多與紫柏有關的詩歌,反映了二者間的密切關系。如《達公忽至》、《已亥發春送達公訪白雲石門,過盱吊明德(指羅近溪)夫子》,《江中見月懷達公》、《離達老苦》等之作。

  二十四、公元1600年,庚子年,明神宗萬曆28年,58歲。為救助南康太守吳寶修而滯留京師。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庚子,上以三殿工,下榷礦稅令,中使者駐湖口,南康守吳寶秀不奉令,劾奏被逮,其夫人哀憤繯死。師時在匡山,聞之曰:「時事至此,倘閹人殺良二千石及其妻,其如世道何!」遂策杖越都門。(《全集》卷首,第315-316頁)
  ②陸符《別集·傳略》:上以三殿工,開礦稅。中使輩出,有李道者,初奏南康守吳寶秀抗旨,逮治,其夫人哀憤投繯死。師聞之曰:「良二千石為民請命死,其妻自且不免,時事至此乎!」遂入都門營救。以毗舍半偈令誦十萬當出獄,吳持至八萬,上意解得末減。師因喟然曰:「憨山不歸,我出世一大負;礦稅不止,我救世一大負;傳燈未續,我慧命一大負。釋此三負,當不復游王舍城矣。門弟子皆知都下側目師,相繼奉書勸出,開侍者刺血具書隱去。(案:道開隱去時間可能早於庚子年)(《別集》附錄,第73-74頁)

  二十五、公元1601年,辛丑年,明神宗萬曆29年,59歲。滯留京師,曾暫住明因寺,夜夢僧負羅漢像待售。
  ①劉侗 、於奕正《帝京景物略》:正陽門外,三里河東之明因寺,乃行僧樂居之。萬曆二十九年,紫柏大師自五台來,夜夢十六僧,請掛瓶缽。亭午,有負巨軸售者,軸十六,貫休所畫羅漢也。軸軸展視,面面若舊曾識,夜請掛瓶缽者僧俱是也。師嘆異購之,各系以贊,傳寺中。(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三,第103頁,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
  ②陶望齡《紫柏大師像贊》:……余久向紫柏師,辛丑入都,而師住西山,忻然欲以瓣香見之。會同學數友皆短師,心疑而止。後讀其遺言,審其生平,真證密行,深慈高節,一時叢林踞師席者誠罕其比。(《全集》卷首,第312-313頁)

  二十六、公元1602年,壬寅年,明神宗萬曆30年,60歲。有「天台昆岩鄭居士」問法於紫柏,紫柏於癸卯年(1603年)有回復。仍滯留京師,有《自題》詩一首,語含預讖。該年閏二月,李贄在通州被抓,三月,御史康丕揚疏責紫柏。
  ①《全集·問本亭》:天台昆岩鄭居士萬曆壬寅冬,曾問「清凈本然」之旨於紫柏道人。(《全集》卷二十一,第502頁)
  ②《明神宗實錄》:(達觀)狡黠善變,工於籠術,動作大氣魄,以動士大夫。……況數年以來,遍歷吳越,究其主念,總在京師。始而丹陽、金壇,歸於燕;繼而由五台、留都,再都於燕;終由真定、五台卒於燕。……昨逮李贄,往在留都,曾與 此奴並時倡議,而今一經被逮,一在漏網,恐亦勿以服贄心者,望並置於法,追贓遣解,嚴諭廠衛,五城查明黨眾,盡行驅逐。(《明神宗實錄》卷三七0)
  ③於潤甫有《大師自題》:這個阿師,心直口快。走遍天下,圜中自在。萬曆壬寅夏日,題於赫山會延慶寺之慈標,明年癸卯冬,果圓寂圜中,前知其明驗雲。弟子三炬盥手拜書。(《全集》卷首,第312頁)
  ④《別集·東廠緝訪妖書底簿》雲:「沈令譽供,系吳江縣人。先年在籍投拜,被參問絞監。故僧人達觀為師,萬曆三十年六月,以行醫來京。比達觀先已在京,朝夕相往計議,救拔德清張本。」(《別集》附錄,第75頁)

  二十七、公元1603年,癸卯年,明神宗萬曆31年,61歲。「妖書事件」爆發,紫柏於十一月二十九日在西山潭柘寺為錦衣衛所抓。同年十二月十七日凌晨坐化獄中。該年有與馮夢禎書札多封。
  ①《別集·東廠緝訪妖書底簿》:萬曆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申時,東廠番役李泰等報到,僧人達觀,由崇文門內觀音寺起身,騎坐黑驢一頭,帶徒僧兩人,俗人一名,到於北安門外,觀音庵住歇。五鼓出阜成門,去迄。十二月初一,辦事李繼祖等,訪得達觀在西山潭柘寺潛住,西司辦事吳應斗拏獲,錦衣衛候審。(《別集》附錄,第75頁)
  ②《全集·十一月二十九日被逮別潭柘寺偈》:寒潭古柘映青蓮,野老經行三十年。留偈別來沖雪去,欲乘爽氣破重玄。(《全集》卷首,第320頁)
  紫柏獄中有臘月十一日司審被杖偈》、《十四日聞擬罪偈》、《十五日法司定罪說偈》、《臘月五日從錦衣衛過刑部偈》、《十六日臨化說偈》等偈作,「手致江南諸法屬等,各各自宜堅持信心。老朽休矣,不得載見,特此為別。付與小道人持執示覽。護持三寶楞嚴徑山刻藏事,可行則行,不可則止。癸卯年十二月十六日。」(《全集》卷首,第320-321頁)
  ③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及金吾訊鞫,以「三負」事對,絕無他辭,送司寇。……言訖,端坐安然而逝。……時癸卯十二月十七日也。師生於癸卯六月十二日,世壽六十有一,法臘四十有奇。(《全集》卷首,第316頁)
  ④陸符《別集·傳略》:子夜,猶口授十餘偈。黎明索姜湯漱齒,就地坐。誦毗盧遮那佛數聲,閉目不語。御史曹學程,先以言事系獄,聞師狀趨至,望見則大呼:「師好去!」師復張目微睇,啟手扶兩足跏趺以逝。時萬曆癸卯十二月十七日也。師生於嘉靖癸卯六月十二日,世壽六十有一,法臘四十有奇。師報逝,待命六日,坐風露中,顏色不少改,遺命毋龕斂,周以壘埋葬慈慧寺土坎中。(《別集》附錄,第74頁)
  ⑤朱國禎《涌幢小品》:和尚被執,為曹郎中所撻,創甚。嘆曰:「駐不得矣!」即獄中說偈,理襟,斂手而逝。屍不仆,首微敧,有笑容。蓋存時只夜坐,不貼身卧席者已三十餘年矣。(《涌幢小品》卷二十八,第674頁)
  ⑥《別集·與馮開之共十六首》:萬曆三十年十一月初七日,始得展手示,徐讀之,備悉先生並江南法侶,深護智願之心,即土木偶人亦必知感,況貧道耶?……自密藏去後,貧道與先生疏闊以來,先生得聞葯石之言罕矣。……癸卯三月初七日。(《別集》卷三,第63頁)
  案:馮夢禎,字開之,號具區,又號真實居士,浙江秀水人(今嘉興人)萬曆五年(1577)會試第一,官編修,曾為南京國子監祭酒。他為官有氣節,且信佛甚篤,與紫柏友善,為其身邊護法之一。
  案:「妖書事件」是晚明政壇風雲變換的一個縮影。明神宗朱翊鈞鍾愛鄭貴妃所生朱常洵,欲立其為太子,但無正當理由廢恭妃王氏所生長子朱常洛。於是,在冊立太子問題上,一拖再拖,引起群臣不滿。萬曆二十九年,在無奈之下,常洛被立為太子,常洵為福王。此為「爭國本」事件。萬曆三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清早,有人在內閣大學士朱賡門前發現一本名為《續憂危竑議》的揭帖,指責鄭貴妃欲廢常洛而立福王,該書假託「鄭福成」為問答。「鄭福成」即鄭妃之子福王朱常洵當成之意。書中稱,神宗冊立東宮(太子)實為不得已之舉,他日必以「福王」易之。用朱賡為內閣大臣,是因「賡」與「更」同音,寓更易之意。時人稱其「詞極詭妄」,故謂「妖書」。此書雖短,但鼓動性大,在京師引起轟動,神宗下令嚴查造書者,紫柏因此遭人陷害。

  二十八、公元1604年,甲辰年,明神宗萬曆32年。紫柏肉身不壞弟子奉送南歸。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次春夏,霖雨及秋,陸長公西源,欲致師肉身南還,啟之安然不動。……至京口、金沙、曲阿諸弟子,乃奉歸徑山,供寂照庵。以刻藏因緣,且推沈中丞重建大殿,乃師遺命。以師臨終有偈雲:「怪來雙徑為雙樹,貝葉如雲日自屯。」以是故耳,時甲辰秋九月也。(《全集》卷首,第316頁)
  ②陸符《別集·傳略》:次年春夏,霖雨及秋,眾憂淹漬久,令田侍者鳴諸當事,得請歸龕。啟識端然如生,見者悲踴,如佛復出。傳聽來觀,奔動幾下。龕歸江南途中尚多求啟視瞻禮者。江南弟子議卓塔地,持未決。適《圜中錄》刻成,寄至,中有「怪來雙徑為雙樹」語,遂定議歸徑山。(《別集》附錄,第74頁)

  二十九、公元1615年,乙卯年,明神宗萬曆43年。與紫柏有交往的官吏朱國禎禮紫柏塔,知內有水,與繆仲淳、澹居法鎧等合議,議改葬文殊台,卜定荼毗時日。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越十一年乙卯,弟子先葬師全身於雙徑山後,適朱司成文寧公國禎禮師塔,知有水,亟囑弟子法鎧啟之,果如言,復移龕至開山。乃與俗弟子繆希雍謀得五峰內,大慧塔後,開山第二代之左,曰文殊台,卜於丙辰十一月十九日荼毗,二十三日歸靈骨塔於此。(《全集》卷首,第316頁)
  ②朱國禎《涌幢小品》:龕歸徑山,有內臣某,穴龕摸其頂,奇之,舍五百金助葬。初遺命塔於五峰之內,有競者,伺其徒法鎧入蜀,塔於外。繆仲淳先生見而驚曰:「浸殺和尚矣」。會余亦至,議合,而急發之,浸者三尺,啟龕,流血水凡三晝夜,可見屍尚未壞。(《涌幢小品》卷二十八,第674頁)
  ③憨山德清《夢遊集·徑山化城寺澹居鎧公塔銘》:乙卯春,(澹居法鎧)同直指若谷徐公出蜀。是年秋,還徑山,大師靈龕已入土。司成文寧朱公禮師塔,按形家言,知地有水,議改葬。公與師護法弟子仲淳繆公,行求善地,改卜於鵬摶峰之陽。(《夢遊集》卷二十九,第309頁)

  三十、公元1616年,丙辰年,明神宗萬曆44年。憨山主持紫柏荼毗儀式
  憨山德清《夢遊集·自序年譜》:四十四年,丙辰,予年七十一。……長至月望至寂照,十九日,為達大師作茶毗佛事。先為文以祭之,預定是日無爽,識者異之。二十五日,手拾靈骨,藏於文殊台,弟子法鎧隨建塔。予為塔上之銘,以盡生平法門之義焉,遂留度歲。(《夢遊集》卷五十四,第487頁)

  三十一、公元1620年,庚申年,明光宗泰昌元年。顧大韶校定《紫柏集》。
  顧大韶《別集·跋紫柏尊者全集》:憶萬曆(應為泰昌)庚申歲,達老之徒澹居鎧公,持《紫柏集》見示。予為校定二十卷,鎧公攜往廬山,今其本存亡不可知,然料難再睹矣。此金壇於氏所刻,不知誰所刪定,較予所定本,似有遺漏。……顧大韶又識。(《別集》附錄,第76頁)

  三十二、公元1621年,辛酉年,明熹宗天啟元年。憨山校閱《紫柏老人集》。
  憨山德清全集·紫柏老人集序》:師初往來於金沙曲阿之間,與於、王、賀氏諸君子大有夙緣,所聞最多。如庵居士於公執侍甚謹,得片言如寶,隻字不遺。凡隨師杖屨者,必搜而得之。師每至匡廬,必主於江州孝廉邢君來慈長松館,多有所說。師化後,並屬弟子仲櫜、潤甫,結集成帙。予久沈瘴海,適為師末後因緣,之雙徑。先過金沙之東禪,二公以予與師為法門深契,故出其稿,稽首請校而梓之。……昔覺范禪師,妙悟超絕,語工典則,其所著述,自自之曰《文字禪》,故予題之曰:《紫柏老人集》,蓋非墮於俗數也。觀者當具金剛正眼,視之於言外,則思過半矣。時天啟元年歲在辛酉春王上元日書於匡山五乳峰下木石庵中。(《全集》卷首,第310頁)

  三十三、公元1660年。庚子年,清世祖順治十七年。錢謙益輯《紫柏尊者別集》。
  錢謙益《別集·紫柏尊者別集序》卷一:金壇刻《紫柏尊者全集》,已行藂林。此外有錢啟忠《集鈔》四卷,陸符《心要》四卷。按指禪師攜吳江周氏藏本,乃尊者中年之作,白衣弟子繆仲淳、周季華、周子介,執侍左右,手自繕寫者。余為會萃諸本,取《全集》所未載者,排為四卷,名為《紫柏別集》。……歲在庚子,十一月長至後七日,來複之日。虞山白衣私淑弟子,蒙叟錢謙益,焚香肅拜謹序。(《別集》,第45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