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禪修指引(講義摘錄)
身心柔軟的練習大致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份是以意識覺知身體松緊的狀態,而且要隨時都有這種覺知的能力,若無法了解自己身體緊張及放鬆時的狀態,我們可用一些技巧,例如:雙手緊握,咬緊牙關,讓肌肉緊縮以體會身體緊張時的狀態,然後放鬆肌肉,去體會緊張頓感消失時身體柔軟的狀態。用這種對比的方式來訓練自己對身體松緊狀態的了解。
心理學上說人為什麼會緊張?因為人的腦神經系統及內分泌作用的整個設計,是讓人類過自然生活,是一種要與大自然及野獸搏鬥的設計,一種使人身心隨時處在警戒狀態的計設、須要眼明手快及用肉體的力量來取得食物的計設。然而這種設計已不符合現代文明的需要,例如:當我們肚子餓時,可以到超級市場買東西吃,不須像原始人要經一番的搏鬥才能獲得食物。天氣冷了就多穿一件衣服,不會像原始人一樣,躲在山洞裡挨餓受凍。也不須要和其他的人為爭一個山洞,拼得你死我活。
現代人的生活富裕了,但是神經生理的作用,在深層意識里的警覺性,也就是遇上危險時的反應模式仍與原始人相同。同樣都是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體緊綳。這種的反應是用來和野獸搏鬥或躲避危險的,但是對現代人來說,已經不須使用這樣的能量,於是這種能量就在現代人的身體上造成緊張焦慮,最後就侵蝕我們現代人的健康。
這套一直存在的反應設計,對我們現在的處境來說是多餘的,所以「放鬆」就成為轉變我們身心使適應現代生活的必備功課了。我們的緊張焦慮對現代文明人而言其實有很多是多餘的,並不是非這樣不可。例如:有一件工作必須限期完成,限期完成也不須要緊張焦慮啊!也不須要胃痛啊!只要去做就好,但是當我們一聽到「限期完成」,身心緊張的反應立即出現。那麼我們這時該怎麼做呢?過去的原始人是學習逃跑或肉搏,而現代人就是學習如何「放鬆」。
當我們意識到緊張時就從呼吸開始,做幾個深呼很快就會有放鬆的效果。如果還不夠,就須注意臉部的肌肉,將它按摩一下,嘴不要緊緊的閉住,微微的放開,嘴角上提微笑,肩膀上提的就讓它鬆弛下來,以這樣的方式去放鬆自己。在放鬆之後仍有多餘的能量該怎麼辦?這時我們可以每天做運動的方式來釋放能量,以自己比較習慣的運動來進行。這些能量如不釋放而累積在體內,就會造成緊張,甚至晚上覺都睡不好。
心理的調適
身心調柔的第一個重點是對身體松緊狀態的覺知,然後放鬆。但是有些人這樣還是沒有辦法放鬆,雖然告訴他放鬆的技巧還是沒辦法起作用。這時就要進入身心調柔的第二部分--心理的調適,所以我們談身心柔軟,不僅止於身體鬆弛的訓練,因為「生理」的反應和「心理」狀態是息息相關。當我們很在乎很掛念一件事物時,卻又沒有辦法處理時,內心裡就會產生矛盾和沖突,這時即使身體得到片刻的放鬆,但是不多久又會開始緊張,因為事情沒有解決,還擺在那裡,所以必須從心理上下手,這才是根本的辦法。
從身體的柔軟擴充到心理的柔軟,它是一種沒有抗拒的柔軟,對生命而言就只是流動而沒有抗拒,這不是消極的軟弱、無力、無奈,佛法中的「柔軟心」,並不是那樣的一個狀態,不是沒有力量,而是「剛柔並濟」的。本身是柔和,但是具有活力的,不被僵化的。我們的心要學習像太極拳中的「推手」一樣,打擊從一側來,沒有抵抗,而是以「四兩撥千斤」的工夫,將打擊而來的力量化為無形。
一個會游泳的人掉入水中並沒有恐懼,因為他知道只要全身放鬆就能浮上來,但是你一旦緊張肌肉僵硬,就會開始往下沉,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大自然將我們生出來,有如一枝草一點露,各有存活的因緣,但是我們一直在掙扎,大自然賦予的潛能反而不予以發揮。我們有太多的主見,於是就一直在掙扎,因而不柔軟。或許有人會說:「那不是太懦弱了嗎?」這時我們就要仔細的觀察,當我們在一件事中不再掙扎、抗拒時,我們是懦弱的嗎?不一定的!可能是懦弱的,也可能不是!差別就在是否有佛法的般若智慧。
若有般若智慧,他看到的就只有「因緣」,而沒有「我」。每一個生命都有它的因緣,不須要爭長爭短,大自然是緣起,我們自己也是一個「緣起」,在緣起中我們自己沒有看到它的能量,卻從外在去找,一定要去依賴一個強大的靠山,什麼都要找很好的,如果不是很好的,心理就變得有缺憾。自己一定要是美麗的、知識豐富的、能力強的,才會滿意愉快,如果不是這樣就很遺憾,好像大自然欠我們似的。大自然並不欠我們什麼,大自然的每一個緣起或每一個小生命都有它的生存空間。
當生命對所生存的空間產生界限意識時,就開始掙扎。對一個沒有自覺的生命而言,它是沒有抗拒的,但是對一個有半自覺狀態的生命,它是有抗拒的,而一個完全覺醒的生命,它又回到沒有抗拒,這里所談的「抗拒」與自然界的「肉弱強食」不一樣。一個有柔軟心的人,不見得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他有能力,但他是順著因緣的。我是這樣的因綠就做這樣因綠的事,不要想做別人,不要抗拒自己的因緣。因緣會不斷的改變,但是我總是希望將這種狀態個變成另外一種狀態。我們拒絕自己,拒絕生命,於是這當中就產生緊張,身心就不能柔軟,就不能活得很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