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達居士:生活禪修指引(講義摘錄)第三講:六塵中的寂靜

第三講:六塵中的寂靜

*找回內在的寂靜

我們平常所談的「寂靜」常指的是外在環境的安靜,而佛法中的寂靜是指內心寂靜外在雖然吵雜,但內在是寂靜的。我們要找的是內心寂靜當我們坐下來時不作任何事時,心中仍有許多的雜念,這時內心並沒有真正的寂靜。但是當雜念消失時,心裡就回歸到寂靜

心念不是空白的,但是過程中常會出現斷斷續續的「空白」,我們要體會寂靜就要從那些短暫的「空白」開始看起,念頭不斷湧現,但總有間歇的時刻,就去看看那「空檔」的感覺是如何,種空檔感覺內容是非常豐富的,然而我們都一直將注意力放在「有」上,例如:看一張桌子,我們看到的是杯子水果、收音機......,卻沒有看到「空白」。若沒有桌子這一「空白」的背景,這些放置在桌上的物品就沒有地方放置了,所以我們要回過頭來看那空白的寂靜,看那喧鬧背後的寂靜

心靈的桃花源

我們無法用一很恰當的名詞或形容詞來描述六塵中的寂靜,但仍要找一個入口以便能夠進入心靈的桃花源,我們要到那很美妙的地方,但是入口不知在何處?這時靜坐下來,將思想停息下來,這就是一個入口,至於能否進入就須要有一位向導帶領。如果能體會眼前的寂靜與背後浩翰無邊的寂靜的關聯時,即使只是一個點、一個空白,也可以進入桃花源。開始的寂靜只是入口,尚未見到整個的桃花源,但是如果沒有這入口,桃花源就無法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一天當中必須要找出時間(入口),以便回到內心寂靜。例如:安靜的待在房間內,不要想打電話、吃東西、看電視、看書、睡覺等,靜靜的坐著面對寂靜,穿透寂靜,眼前的一切忽然呈現出它的原來狀態:無邊的空寂中幻現種種看似真實的六塵現象事物實體界限,以及自我根本不存在,心靈的桃花源就在眼前展現。

涅槃寂靜禪定寂靜

涅槃寂靜不僅止於念頭的止息,而是貪、嗔、疑等執取的止息,是固定化、模式化的抓、黏等的止息,覺悟到種種模式化的概念都是沒用的,再高的成就、再大的享受、再大的痛苦,它的背後都是一種寂靜,這時就體驗般若的實相、真理、法性或是涅槃寂靜禪定寂靜涅槃寂靜有所不同,但是可由禪定寂靜通向涅槃寂靜。如果從來沒有禪定寂靜的體驗,要體驗浩翰無邊的涅槃煩惱的止息,是不可能的。因為兩者的寂靜是相關的。禪定是對有形的東西不再渴求,心不向外,不受外在動亂的影響,這就是禪定寂靜禪定涅槃基礎,若沒有禪定經驗,說他會明心見性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寂靜之下,才有升起般若智慧機緣,才能見到一切生滅,一切緣起變化背後的寂靜沒有任何可以擁有或失去的事物實體,它不是可以捕捉執取的對象,一切只是緣生緣滅的幻影而已,而那種寂靜是本來狀態寂靜

寂靜不是死寂

寂靜是從聲音」所衍生的意義,顏色的寂靜是指在一切空白與各種顏色的當體是什麼顏色都不是的空性。也就是說空白本身還不是空寂,只是將顏色抹去,然後稱它為「空白」。有如將燈火熄滅後,並不是一片死寂,而我們常將寂靜描述為一片死寂,如:寂靜的春天就是指沒有鳥語花香世界,沒有生命的荒漠,並不是那種的「寂靜」,而是春天的欣欣向榮,盛夏的活力,秋天的涼意,冬天的寒枯,這些現象的當下什麼都不是!不是冷也不是熱,不是涼爽也不是溫暖,在緣起的當下它是一種空性。當它溫暖時,這熱度不是永恆,它不能持續也不能自己控制。當它酷熱時,也是因緣和合才會酷熱,不是它自己就是酷熱的。當它冰冷時,也都是因緣和合的,只是被呈現出來的一個現象,包括現象界所存在的肉體生命與我們的思想情緒,甚至世紀的演變都一樣只是一種呈現。我們所見月亮有陰晴圓缺,但是月球還是那個樣子,只不過是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相對位置不同所呈現的現象而已。我們常將人生的青壯年比喻月亮的滿月,嬰兒時期是新月,老年是下弦月,它是一個循環,在循環的當體就是空性,就只是因緣的變化。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也就是說大自然是不說一句話的,它就這樣的運行著,只是無聲無息的靠緣起運行著,背後是什麼都沒有,不是任何一個固定的形式,不會是這也不會是那,不會是上帝也不會是佛陀,而是浩翰無邊的法性、空性。

寂靜有源源不絕的能量

寂靜是最真實狀態,所以這狀態是當說話時是寂靜,做事時也是寂靜,甚至煩惱時內在的本質仍是寂靜,為什麼?因為煩惱在見到真相時立即消解了,它是沒有固定的形式,是不可被固定為一個實體的,因此它的內在是一種寂靜涅槃

我們要體驗的也就是這個部分,那才是心靈的桃花源。如果沒有進入那種不被任何形式拘束,不被任何時間、空間限制的境界,就是沒有進入桃花源,我們的生命仍是僵化在形式中,男的就一定要如何!女的就一定要如何!是天才就是如何!是白疑就是如何!每個人的內在都有一些固定的模式,而這些模式其實並不真實。天才不是自己認定自己是天才,長得美麗也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長得也不自己的錯,長得長得都不自己的問題。甚至今天有成就或沒有成就也不全然是自己的問題,這不是說自己都沒有責任,而是因為這不是個人單純的主觀願望努力就可以實現的,這些只是緣起的一小部分,能體認到那部分其實是很渺小時內心放下了,就擁有一很大的空間,內在的自由度就大增,能量能源而生

這種能量的釋出不是指能使外在強壯或有成就,而是指生命無形的能量,不是有形的能量,是內在源源不絕的欣賞能力,是可穿透事物見到真相能力,是不受事件沖突所困惑的一種跳脫的能力是一種活得自在喜悅,對佛法有一種親切感,覺得那不是別人說的,而是任何情境隨時隨地都在顯示給我們看的。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寂靜兩種層次必須加以區分,一是禪定所得寂靜一是智慧見到真理真相後,內心放下寂靜層次上有所先後,一是進入桃花源的「溪流」,一是已經進入桃花源。

桃花源是一種美妙的新世界,但是如果沒有禪定的溪流,我們就無法進入這新世界,這過程一定是有的。當我們內心紛亂時絕對是看不見事情真相,所以一個人在煩惱時,勸他有時真的很難勸得動,只有當他將壓抑舒發了,該哭的哭了,該罵的罵了,該吃的吃了,該安慰的安慰了,在這些舒髮結束後,心平靜下來,理智恢復之後智慧有可能升起,才是真正的開始,才會慢慢發現失戀沒什麼大不了的,失業沒什麼大不了的,生病沒什麼大不了的,為什麼?因為他終於發現這背後還有很豐富的世界,還有很多的資源可以去運用,還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我們往往當問題來時,就將所有注意力都放在這問題上,於是我們就陷入沖突矛盾中出不來,覺得活在這世上實在很苦,恨不得趕快結束生命,這時的眼光縮到很小,但往往是在我們感到很無奈時,會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出現,所以讓我們一起去探訪桃花源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