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霄居士:佛教的弘願

佛教的弘願

高永霄

佛教乃以「轉迷開悟—為目的對於宇宙人生真理閣味不明者曰迷,反過來說,若能通達體證宇宙人生真諦者,便名為覺(悟);前者是凡夫(即六道眾生——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後者則成聖者(了脫生死)。學佛宗旨就是要「超凡人聖二此乃有情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佛教徒的最大願望。其中的方法很多,簡括來說,就要實踐「戒、定、慧三二無漏學。

四聖之中以佛陀為最究竟,因為佛陀無所不覺,無所不剎,兩者圓滿具足菩薩自覺之外,兼能覺他,自剎之外,並能剎他,其地位僅次於佛陀,以上兩者俱屬大乘,以其發菩提心和宦眾生心較大的緣故。而聲聞(阿羅漢)和緣覺(辟支佛)則屬小乘,僅能自覺和自剎,以發心不大,故其成果較小。

基於此因,佛教徒噍該舍棄小乘,發揚大乘,實行修菩薩道:「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以其志向之宏大,悲願之深賣,實在令人贊嘆欽仰的!

佛教徒既以「上求下化」為己任,其志可嘉,就應該以諸佛菩薩的普嚏眾生偉大的精神作為榜樣尤其是應以四弘誓願」作為終生奉持的發心願望,務求達到成果!

四弘誓願」乃是所有發願基礎

眾生無邊誓願嘜    煩惱無盡誓願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

真言宗將之發展為「五大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福智無邊誓願

法門無邊誓願覺    如來無邊誓願

菩提無上誓願證    自他法界同剎益

誓者乃自製其心,願者系志求滿足。二乘(聲聞與緣覺一生盡,故不須願;但是菩薩生生化物,故須具願力。

諸佛菩薩願望,可以在佛教三藏十二部中尤其是大乘典籍,都有發揮這種思想,並且更有一種啟示的作用

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一出自「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好,庄頭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第二大願,願我來世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凈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聽趣,作諸事業。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合眾生有所乏少。第四大願,願我來世菩提時,若諸有情邪道者,悉合安住菩薩道中,若行聲聞濁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第五大願,願我來世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把,聞我名已,還得清凈,不墮惡趣。第六大願,願我來世菩提時,若諸有倩,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唐啞,攣辟背侵,白癲癲狂,踵睡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第七大願,願我來世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葯,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家病悉除,身心安樂。家房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第八大願,願我來世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行所逼惱,拯生厭離,願舍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第九大願,願我來世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胃網,解晚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連證無上正等菩提。第十大願,願我來世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錄,繩縛鞭撻,系閉牢獄,或當刑戮,及余無量災難凌辱,悲愁煎迫,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菩提時,若諸有情飢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復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貪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著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發塗香鼓樂眾使,隨心所玩,皆令滿定。」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一出「觀無量壽佛經」)

「一願我剎中無地獄餓鬼畜生。二願我剎中無有女人。三願我剎中人軟食時,百味具足。四願我剎中人所衣服,隨念即至。五願我剎中自地至虛空,皆有百寶宮毆,六願我剎中人心相愛敬,無有僧嫉,七願我剎中有無淫浹愚痴。八願我剎中人同一善心,無有他念。九願我剎中人皆不聞不善之名。十願我剎中人知身如幻,無貪著心。十一願我剎中天人,形容金色。十二願十方世界娟飛蠕動,皆得為人。十三願十方諸天人民,皆作緣覺聲聞。十四願我剎中人,壽命無量。十五願我剎中人所快樂,皆為漏盡北丘。十六願我剎中人住正信位,離顛倒想。十七願我剎中人說行道,十倍於佛。十八願我剎中人盡通宿命。十九願我剎中人盡得天眼二十願我剎中人盡得天耳。二十一願我剎中人得他心智二十二願我剎中人盡得神足通。二十三願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皆生我剎。二十四願我頂中光明,勝如日月百千萬倍。二十五願一切幽暗眾生,皆睹光明來生我國。二十六願廠方求生,蒙我光明觸其身者,過諸天人。二十七願十方眾生,願生我國者,命終時迎歸我國。二十八願十方眾生,繫念於我一晝夜者,必生我剎。二十九願十方眾生,十聲念我名號,必生我剎。除生逆謗法者。三十願十方眾生前世作惡,聞我名號,壽終徑生我國。三十一願十方來生,禮我名號,感諸天人,莫不致敬。三十二願十方女人聞我名號,壽終之後,不復為女。三十三願十方眾生,生我剎者,即補佛處,欲住他方設化,我以威力助往。三十四願我剎中人,欲往他方者,如其所願。三十五願剎中菩薩,欲往他方供養諸佛,一食之頃,即可偏至。三十六願剎中菩薩,欲往十方供養諸佛既偏,是日未午,即還我剎。三十七願剎中菩薩,誦經說法,必得辯才智慧,三十八願剎中菩薩,能演說法,其智慧辯才,不可限量。三十九願剎中菩薩,其身紫磨金色,與佛無異。四十願剎中菩薩,欲於寶樹中見十方佛剎,即時應現。四十一願剎中菩薩,雖少功德, 亦能見我道場樹高四千由旬,四十二願剎中一切天人,悉皆形色殊特,得天眼者不辨名數。四十三願我剎中人,所欲聞法,自然得聞。四十四願剎中菩薩,頂中皆有光明,無異於佛。四十五願他方菩薩,聞我名號,皆得解晚三昧。四十六願他方菩薩,聞我名號,皆得成佛,常見一切諸佛。四十七願他方菩薩,聞我名號,即得不退轉地。四十八願他方菩薩,聞我名號,即得無生忍,於諸佛法,永不退轉。」

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願一出「大方廣佛華嚴經二:

「若砍成就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求生,十者普皆迴向。」

觀世音菩薩之十二大願乃是:

「廣發弘誓願,常居南海願,尋聲救苦願,能除危險願,甘露灑心願,常行平等願,誓減三塗願,枷鎖解睨願,度盡眾生願,接引西方願,彌陀受記願,果修十二願。」

至於地藏菩薩的弘願更為一般佛教徒所熟悉,那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此種偉大的精神,明顯是大乘佛教積極的表現。

況且,秦為所有佛教徒所持誦的「發願文」,更能表示佛教徒對「上求下化—的懇切願望對於修行方面的精進不懈,以期達到了生脫死的境界。「發願文」如下:

稽首三界尊    皈依十方佛    上報四重思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

盡此一報身    同生拯樂國

其實,從下面的一句偈頌,最能表達了佛教徒的願望這就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可說是菩薩慈悲本懷最理想的表現!

講於第十七屆剃度傅戒大會佛學講座

摘自《內明》185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