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東居士:阿底峽尊者傳略

阿底峽尊者傳略

天晟傳統文化研究所 陳士東

尊者梵文阿梨耶(arya)意譯,謂智德俱尊之意,乃佛教僧人中德高臘長者之尊稱。在西藏佛教中上,被稱為尊者大師有數十位之多,然而在這數十位之中,阿底峽尊者又是最突出的,由於他對西藏佛教有著巨大的貢獻,故此被後人尊為「佛尊」。

阿底峽尊者於1042年被請入藏為西藏佛教後弘期的泰斗,他的威名如日中天,其地位相當於前弘期的蓮花生與寂護兩位大師,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尊者兩位大師淵源亦甚深,因尊者與寂護屬同一家族又是蓮花大士殊勝化身蓮花大士有懸記雲:「當來藏中佛法衰微,我將化身入藏宏法,惟導人皈依三寶,持清凈戒。」此化身即為尊者

廣求善法的賢者

尊者生於壬午年(公元982年),阿底峽意譯「殊勝」,其本名為月藏,出身於東印薩霍爾(今孟加拉首都達卡地區)王族。薩霍爾國在超岩寺的南方,超岩寺位於摩揭陀國,又譯為超岩寺、超戒寺,是古印度著名的最大佛教寺院、密教中心。尊者父母都是虔誠佛教徒,所以,在尊者一歲半時父母就攜他往超岩寺獻供,從而與超岩寺結下了不解之緣,以至後來當上了超岩寺大住持尊者幼年聰穎好學,3歲時已學完基礎文字書及算數學等科目,另外也極注重對佛學的探求,尊者傳記里記述尊者6歲即能辨內外道邪正之法。及至11歲遇見勝敵婆羅門後,正式開始了早年密法的修持。此後經那爛陀寺菩提賢介紹,先後依王舍城阿瓦都帝巴(修中脈法聞名者)、超岩寺那若巴(那若六法成就法弘傳者)、黑山寺羅睺羅笈多,這三位是他早年密法上最主要的上師。他於大瑜珈師羅睺羅笈多金剛近前,具足受了歡喜金剛等一切灌頂和聽受經典教授,獲密號為智密金剛。由於他勤奮修持,得大感應並親見喜金剛本尊現身,獲得金剛空行佛母授記,對於生起圓滿二種次第都得到了堅固定力。由於有諸上師的指導,尊者本身又具有與生俱來的聰明才智,15歲時與外道興辯,以無礙大辯才駁得對方體無完膚,令彼墮伏,美譽遍揚於世。然而,尊者求法向上之心並未因此而止,他以7年時間親近得大成就者阿瓦都帝巴,又苦修了3年明智禁戒行。《佛尊寶具吉阿底峽廣傳普傳》載,他以10年時間學於醫方、工巧、正字學等五明學,至21歲時已完全領受。宗喀巴大師尊者亦十分尊崇,其於《菩提道次第廣論》中亦贊曰:「二十一歲中,善巧六十四,技術及一切,工處善構言,及一切諸量。一謂於二十一歲以內,學習內外四共明處。聲明、因明、工巧明及醫方明,善巧究竟。」五明學是佛學基本,尊者之所以成為後來有名望及地位的大班智達,與早歲的勤習五明是分不開的。

22歲後,尊者曾渡海入爪哇島依止乞食比丘智慧灌頂,接著過了一段乞食生活。29歲前,於成就師前習金剛乘教典教授,善巧無餘,諸空行母於其夢中,顯示眾多昔所未見的密咒經典,可以說,尊者有諸多法均是在這甚深凈境傳承中學得的。由於夢中釋迦牟尼佛指點及諸師策勵,29歲(1010年)時前往金剛座大菩提聖地(釋迦成道處)高翔寺(阿敦達布日寺)正式出家,依止大眾部持律上座證加行道的戒護律師為親教師,受比丘戒,法名吉祥燃燈智,此後一直依止戒護師習論,遍習大小乘諸學、般若及密續,進而成為超岩寺的長老。31歲時,尊者已學完關於四部(大眾上座、證量、一切有部)的三藏經典,並通達了各派的律制行法。這一年,尊者又渡海赴金洲(今印尼蘇門達臘)上師色林巴(金洲法稱)座前,隨其學習《現觀莊嚴論》、《集菩薩學論》、《入菩薩行論》等,聽受了以發菩提心為首的許多共與不共教授,依止大師12年專修菩提心,得到了精湛的鍛煉及休養,使他殊勝才智充分開發出來。返回印度時已是44歲,此後長期任毗札瑪屍羅寺(即超岩寺)與那爛陀寺的首座。由於他精通顯密佛學、五明學及星算學,被達摩波羅王迎至超岩寺,於公元1025年作印度著名學府超岩寺的寺主,聞名全印成為五百大班智達之首,被印度稱為「頂莊嚴」,超岩寺的八賢之一。

阿底峽進藏的意義與背景

尊者印度揚名之時,正是西藏佛教滅法後的「黑暗時期,此時佛、本同時在社會上活動,造成雙方教法互滲的情況,一些喇嘛以淫樂為悟道、殺頭為解脫寺院僧眾幾不知戒律為何事!學法僧人中,重密法者則輕顯教,重師承者則輕經論,重戒律者則反對密法,嚴重地造成了密法修持次第混亂現象。《青史》雲:「雖然已迎請了許多班智達,建立了許多說法處所。然而絳曲沃(菩提光)的心中,總想此間西藏雖已有許多僧眾,但是顯見有許多對於密宗淫樂得解脫邪行;而且此前所迎來的諸班智達,雖各有其特超法門,但對於總的西藏來說,未獲得利益。以此他想到如果迎請阿底峽尊者入藏,將能破除此諸邪行,而使佛教獲得饒益。」這是絳曲沃迎請尊者入藏的目的

尊者本著續佛命脈的考慮,於庚辰年(1040年)以59歲的高齡從印度起程,踏上了輝煌的弘法之路。辛已(1041)年到達尼泊爾,收攝王子花光為行程中第一位弟子,並且興建與王寺齊名的「唐寺」(一雲蘇瑪塔寺)。停留尼泊爾一年中,講經弘法不遺餘力,期間撰寫了著名的《行集燈》。

壬午年(1042),尊者在古格王再三請求下到達阿里。當時古格王是絳曲沃大哥沃德,他為尊者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以示他信奉佛法虔誠尊者阿里後,大講皈依,謂無皈依不算是佛門弟子,因此人稱「皈依喇嘛」。國王力陳教法混雜,希他能闡明因果安定社會尊者指出,甚深法要即是業果。此後在阿里三年即以講業果為主,故又被稱為「業果喇嘛」。因絳曲沃請求,尊者傳授了智足派的集密曼荼羅,以觀音為主尊的修法。《菩提道燈論》(亦名《菩提道次第燈明》)全書共六十九頌半,該書亦是尊者於1043年專為弟子絳曲沃(菩提光)而寫,是佛教理論佳作。太虛大師當年提倡「中國(化的)密宗」時謂:深入東密藏密而治為中密,」革去東密之謬誤部分,擇其精要,融合台密藏密及被輕實重之所謂雜密,繼印度超岩寺重建系統組織,以大小戒律繩其行,以性相教理軌其解,則密宗可以重興」(見《王師愈諍潮中的閑話》)。印度超岩寺系統,即尊者菩提道燈論》所概括之體系,由此可見,欲重興密教,必須握有尊者法統始可。

1045年,尊者擬返回印度,行到布讓遇仲敦巴等人,他們是衛藏派出專門迎請尊者的,於是他又到衛藏地區弘法一年。尊者到達衛藏,可算作是復興佛教勢力從阿里進入衛藏的一個標誌,這在佛教史上叫做「上路宏法」。1045年大居士仲敦巴(1005-1064)拜尊者為師尊者將四本續之一切口訣秘密給他,另又傳許多大手印教法使他成為顯密全部之教主。仲敦巴對尊者也最為信服,他說:「能把一切聖教用四方道持修的,只有我師長。」

噶當派的形成

甲午年(1054)9月18日,尊者拉薩西藏的聶塘以72歲高齡圓寂。他去世後,古格王朝的國王孜德(沃德之子,絳曲沃之侄)於1070火龍年舉行了一次法會,人稱火龍年法會來紀念他,康、衛、藏地區都有佛教徒參加。其靈骨為各處請去供養,長期以來各有散失,唯仲敦巴所建熱振寺中一直保存下來。1965年巴基斯坦政府(時孟加拉尚未獨立)還向北京要求迎回他靈塔中部分舍利,以安藏供養

尊者為後人留下的著作很多,其顯密譯著收藏於藏文大藏經》中者凡百餘種,他在西藏期間翻譯和著述了許多著作,有解脫軍的《二萬光明論》、世親《攝大乘論釋》、善觀自在稱《金剛手成就法》、《大威德成就法》、聖天《中觀破迷論》等;親自撰寫的有《密咒幻鏡解脫》、《不動成就法》、《大威德遍照現觀》、《中觀優波提舍》、《菩提道燈論》等。有人說尊者所創的噶當派注重顯教,更有人將其劃入顯教,這是萬分的錯誤。實尊者是顯密兼通的大班智達,這由其著作中可以看得出。後世尊為噶當派祖師,藏語「噶」字意為「佛語」,「當」字意為「教授」或「教誡」,噶當意指一切佛語(顯密經律論三藏)都攝在該派祖師所傳的道次第教授中。它是繼寧瑪派之後又一個藏密大派。噶當派教法源於阿底峽,實際宏傳者是仲敦巴。仲敦巴圓寂後,弟子分別授徒傳法,形成了三個主要支派及一個活佛轉世系統,三個支派即教典、教授和教誡派,一個活佛轉世系統即彌伴轉世系統(以後會撰文再述)。公元15世紀格魯派興起後,噶當派三個支派與其合流為一,故後人對噶當派教義修法所知甚少,甚至有人雲噶當之法已失傳了,這是正確的,且不說格魯派本就是噶當派的繼承,只彌伴轉世系統可說明其法流仍獨立傳承著,只不過以熱振寺為主的支系並入格魯派罷了。噶當派與藏密紅、白、黃、花、黑不同,它的教法博大精深,各派所有它無不有,它所有各派則未必有。《青史》中稱:「從來西藏的諸大善知識和許多得大成就者的傳中,都各自親見一位噶當派的善知識」,並稱是「吉祥燃燈智轉*輪的結果」。噶當派雖擁有眾多寺院,但從不涉足政治;噶當派雖傳密法,但它不玄奧偏激;噶當派的主旨思想是以度人為主,因此被世人稱為清凈教法,並稱其派為聖教。

原刊登於《氣功科學》雜志1999年6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