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智居士:漫話佛經的語體翻譯

漫話佛經的語體翻譯

林克智

我國的譯經事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傳統。自初世紀佛經開始翻譯以來,其時間之長和譯作之多,是世界史上任何一個國家所沒有的。據統計,翻譯過來的經、律、論三藏共有1690多部,6420餘卷。前後有譯經大師一百三十多位。古德翻譯佛經的嚴謹態度科學的翻譯組織方法,及其所達到的光輝成就,可引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由於時代的變遷,文言佛經,再加上術語名相的繁複,已為今人難以理解。因而有人提議將佛經改譯成語體文。這樣可便於非專業人員閱讀,使佛經真正成為具有群眾性、可讀性的讀物;但又有人認為佛經改譯成語體文,只能比較好讀些,並不能因此就一切都通俗易懂了。他們的根據是佛經不是小說、故事佛經的難讀因素很多。從內容說,如理論化的深義,內心體悟到的妙理,都不是一般人的心境所能領解的。但是,理解文字是領會內容基礎。語譯佛經可以幫助現代人減少接受佛法障礙,引發一般人閱讀佛經的興趣,有利於佛教文化的傳播。因此,我覺得可以先就經常讀誦的幾本經典嘗試一下,或許對我們傳播佛學知識工作有所裨益。

其實,其它學科的古籍,各有關的研究部門都在有選擇地進行語譯,以為今用。古文今譯工作,已成為目前各有關的學術研究單位的一項重要工作。在佛學研究工作中,對一些比較流行的經籍、或內容應機的典章』進行語譯也是勢在必行的。

當然,專家做學問,應提倡刻苦鑽研,實際上也無取巧的辦法,但做學問的專家畢竟是少數。同樣,我們佛教徒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要能成為法師學者。而且絕大多數的教徒,也不可能都具有高深的佛學專業知識,他們也抽不出更多的時間去閱藏,他們只能在業餘時間抽空學習幾種經典。我們將幾種重要經論進行語譯,對大多數教徒來說都是十分必要的。

經文作些註解(包括白話解釋)雖然也有利於讀者對經義的理解,但我覺得有二點不便:一是注釋要對照起來看,讀起來不方便。一般讀者文化程度較低,時間也不充裕,對照起來讀很不習慣,只有研究者才有心看。二是讀經還要看長篇的白話解釋,特別是對於初次接觸佛經的人很難引發他們讀經的興趣。

當然,要做佛經的語譯工作,也並非是一件易事,不僅要付出辛勤的勞動,還要有一定財力、物力。對於譯文,要求做到通俗易懂,文句流暢,不失原意,其難度就更大了。但這項工作是弘法利事業的需要,也是發掘古代文化寶藏、古為今用的需要,困難最大也是值得去做的。

語譯佛經是一項十分嚴肅的工作佛經翻譯歷史上留下的翻經原則經驗,是前人實踐的總結,我們必須十分重視。簡單地說,我們要盡最大努力做到前人總結的信、達、雅三個標准

所謂信,就是要忠實於原著,文意絕不能違背經文。對經文含義明了的音譯,也可以進行義譯,不過處理時要十分慎重。

所謂達,就是說譯文要通達經義,清楚地表達出經文含義,要避免艱深晦澀的詞句,盡量採用常用字,使人讀後大體上能理解。

所謂雅,就是要注意譯文的流暢優美,對純說理性經文,起碼條件是要給讀者明白、可讀的印象;對譬喻、故事性強的經文,盡量要使譯文引人入勝,但用詞亦不必過於華麗。

以上是我對論語體文翻譯的看法,現試譯《八大人覺經》如下,提供一個不成熟的譯例,供大德法師及廣大讀友作閱讀本文的參考。

《八大人覺經》今譯

原譯文: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痴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辨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海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返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聖道。

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語體今譯

作為佛的弟子,應經常在早晚專心誠意念誦大人覺經。

第一件應當覺悟事情是: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經常變異著的;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有生住異滅的變化;由四大組成的身體,有生老病死的變遷;身心的變化,連我們自己也無法作主。我們的心,經常為自己打算,造諸惡業,成為罪惡本源;我們的身體依業受報,承受種種罪惡。如果我們經常能夠這樣去思考,就能夠遠離惡業,脫離生死

第二件應當明了的事情是:慾望太多,常常會給自己帶來痛苦,我們之所以有生死煩惱都是由於貪欲引起的;如果我們能夠減少這些慾望身心就會輕鬆愉快了。

第三件應當明了的事情是:我們的心都是貪求無厭的,一心想著多得些,這樣就會增長罪惡。我們為求佛道而修菩薩行的人不應該這樣做,而要經常以知足來勉勵自己,過艱苦樸素生活,堅持真理,以追求智慧作為自己崇高的思想道德修養

第四件應當明了的事情是:懶惰懈怠使人墮落。我們只有不斷地努力勇猛精進,破除一切煩惱,摧毀一切障礙,才能跳出生死輪迴的束縛,獲得究竟解脫

第五件應該覺悟事情是:不明事理,沒有智慧,是流轉生死的主要原因。所以立志自利利他、修菩薩行的人要記住:廣學多聞不僅能夠擴大知識面,增長自己的智慧還能培養說話能力,這樣就可以運用無礙的辯才,教化一切眾生,使大家都能得到永恆的快樂

第六件應當明了的事情是:貧苦常會使人怨天尤人,並因而犯下許多罪惡。因此為求佛道而修菩薩的人,要捨己為人。在幫助別人時,要怨親平等。對能夠改惡向善的人不應計較他的過去;對於暫時還執迷不悟的人也要耐心等待,寄以慈愛與同情。

第七件應該覺悟事情是:人如果貪圖財、色、名、食、睡五欲,就會產生過失禍患。即使是尚未出家修行的俗人,也不可耽著於世俗的歡樂。心裡要經常想念出家人所披的五衣、七衣、大衣等三種袈裟,想念他們所使用的瓦缽和鍾、磬、木魚法器,這樣就能產生出家修行的志願。出家之後,要堅持正道,一塵不染,做一個道行清高、志向遠大的出家佛子,以慈悲心化導一切眾生

第八件應當明了的事情是:眾生生死循環,如火燒身,有無量的痛苦。我們應該發大乘心,普度一切眾生。願代眾生受盡無量的苦,使所有眾生都能得到最徹底、最究竟的快樂

上面所說的八種道理,是所有的佛、菩薩共同覺悟出來的,大家要努力一地實行。我們不僅要有慈悲心地,還必須掌握高深的智慧。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家共乘佛法的大船,同登解脫之岸。但是,我們並不能以此為滿足,還要再到生死海中,使所有眾生脫離苦海這就是說:要以上面所說的八種道理,開導一切眾生使他都能覺悟生死痛苦自覺地遠離財、色、名、食、睡之五欲,努力修行,達成佛果

如果佛的弟子,能經常思維讀誦這八種道理,凈化身心不起貪欲就可以滅除無量罪業,向著覺悟大道邁進,並可迅速達到真正覺悟的境地,永遠超脫生死輪迴,安住身心解脫的真正快樂

THE END